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信客餘秋雨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校園1.45W

信客這本書是餘秋雨的寫的散文,回顧了老信客的一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信客餘秋雨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信客餘秋雨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信客餘秋雨讀後感篇一

讀了《信客》這篇散文,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座橋樑——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而我認為信客這行業是鄉村與城市的橋樑,也是鄉人與遠行者心靈的橋樑.有人説,信客就是郵差,至少在我看題目時這樣想過.但讀完文章,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我看來,信客的工作內容比那些郵差要有價值,信客要比郵差有着更多的人生經驗和經歷!

郵差是傳遞信息,但信客不只是傳遞信息,也在傳遞着一份份的感情!信客基於對鄉親們的一片奉獻之心,幫同鄉的人處理大小小的事情,大至處理後事,小至挽回一份感情,這也是城鄉之間溝通的通道.“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我知道信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除了傳遞信息與情感之外,還有就是幫助那些在他鄉的同鄉人排除思鄉之情.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説句實話,信客真的是不好當:要有過人的體力,過人的堅持,毅力,過人的信用,還要有過人的愛心.小至對同鄉的關愛,大至對整個社會的關愛.信客、信客,就貴在一個信字.這篇文章的“信”,我把它理解為誠信、信用.在讀完文章後,我覺得我們做人做事更要講信用,更要有誠信,要誠實.就算一個人一輩子都在做好事,做了無數件好事,但是因為這最後一件事,一次的不誠實,那這一生的名聲也就隨着這一次破敗了.文中的那們老信客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是因為一次的不誠實……

如果我去當信客,我想我應該是不能勝任的!先排除體力不説,光是那一項項繁雜的工作就不能勝任.不過,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和磨難,但是我們如果要有信客這樣的精神的話,這些坎坷也會不攻自破.就像信客的奉獻精神感動了上天,他們的這一切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們跋山涉水,但終可以見多識廣;他們周旋於喜事與喪事之中,但他們終富於情理!這也許就是對信客的回報吧!

  信客餘秋雨讀後感篇二

讀餘秋雨的《信客》時,我的心情從歎息到釋懷,中間又夾雜着憐憫、憤怒等情感。

《信客》通過講述老信客和年輕信客各自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信客的尊敬和高度讚賞之情。

文中説老信客因為將客人包裝禮物的紅綢私自剪下來一條為自己的禮物包裝,被客人逮了個正着,從而使老信客的聲譽受損,村民們無法再信任老信客,因此老信客就不再幹了,自己孤身一人去看墳場了。事實上,老信客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只是覺得一條包裝用的紅綢並不會影響什麼,但是如果自己禮物的包裝被動了手腳,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的禮物被剋扣了一些吧。老信客儘管被村民們冤枉了,但是他還是一心為村民們着想,他想到自己不幹後,村人們的物品無法送達他們遠方親人的手裏,他就很憂心,因此他找到了一個年輕人接替了他的職業

年輕信客原本是沒有意思去做信客的,但是老信客講的細心、真誠,年輕人被老人打動了,所以就不再回絕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年輕信客是一個善良的人。

老信客守墳時,想起自己送過的每一封信就夜夜失眠。老信客是一個善良、負責人、熱愛自己的工作的人,但是他只能在悲傷中度過他的餘生,讓人無限同情和歎息。

信客是一件很辛苦而且貧困的工作。信客的作文吧!工資並不多,因此年輕信客出外送信或者物品都要肩挑手抗,住在最便宜的旅館,以便節約花費。年輕信客因為經常長途跋涉得了胃病和風濕病。從這兒可以看出年輕信客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

外出的謀生者死了,年輕信客需要向她的`家人報喪,並且幫忙打點一切。如果死者遺物過於簡陋,信客的人格就會遭到懷疑。死者家屬往往會提出詰問,信客答不好就不得不賠許多罪。信客會幫助那些不識字的村民代寫書信。從這兒可以看出年輕人是一個任勞任怨、老實厚道的人。

年輕信客知道一個同鄉出軌了,但是他不想顛沛在外的同鄉名聲蒙受陰影,他在村裏什麼話也沒有説。關於年輕信客為什麼不讓出軌同鄉的妻子這件事,我不想多作評論,因為如果是我我也不會多説什麼。我認為別人的事情外人最好不要插手,否則很可能好心辦壞事。

那個同鄉後來有錢了,因為感動於年輕信客沒有傳他的壞話,所以想要幫助年輕信客,但是年輕信客並沒有接受。

後來,年輕信客成為一個老師,為民服務,得到了許多人的尊敬。

再後來,年輕信客死了。年輕信客要求葬在老信客旁邊。

年輕信客尊敬老信客,視老信客為人生知己,老信客能得到這樣的人生知己也算是對他淒涼餘生的慰藉了。

  信客餘秋雨讀後感篇三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總是有着一股力量,讓人深深的沉入歷史,在靈魂的掙扎中體味那獨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這樣,《信客》也是這樣。

這是關於兩代信客的故事,這是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對這份職業的重視、責任感,甚至是無奈放棄後的深深依戀——在交接信息時的細聲慢氣,在“逼着”年輕信客講各個碼頭的變化後的唏噓聲裏。我着實感動,因為,不論從現在還是當時來看,信客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老信客幹了一輩子,窮困潦倒,連一個家室也沒有。家中一無所有。沿途投宿,總是揀最便宜的小旅館。吃飯找那種“可以光買飯不買菜”的小店。終年奔波,勞累孤獨,陪伴他的只有胃病和風濕玻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額外的工作,經常幫助寫信、譴信。有時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外出謀生者死去,代表家屬料理後事,收拾遺物。回到家鄉,要通報噩耗,弔唁死者家屬,交出遺物。信客還要遭受無端的懷疑,憎恨和誣陷。可以説是身心俱疲的來往於城市和鄉村,做着那個“最敏感的神經末梢”。我不禁要想,是什麼讓老信客願意擔當起這份瑣屑和辛苦?這樣的事,放在現代,實在是不可思議。也許,老信客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丟失的人格。

令我感覺驚訝的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任勞任怨、恪守職責的信客,怎麼就會栽在那樣一件小事上。第一,信客只是為了圖喜慶,撕了一點布邊。這件事,可大可小,大了説,他的確不應該動託寄的物品,這是信用問題;可往小了説,這個行為,放在平時,就相當於借了別人的肥皂洗了次衣服那樣無足輕重。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認為,實在是小題大做。對老信客,我始終覺得這個行為很生活化,很真實。就像天使偶爾偷了一回懶。第二,事態嚴重化的關鍵,就是上海那邊又派了個人隨後到,關照家裏人看布匹頭尾的標記,以免信客動手腳。看到這裏,我覺得人心啊,實在是——不説險惡吧——太具有防備性了。這個在上海闖蕩的同鄉,看來已被城市同化,而信任到了需要被檢驗的時代。不幸的是,從未犯錯,從被信任的老信客被這突如其來的檢驗難住了。唯剩百口莫辯……第三,最令我心寒的是鄉民的反應。老信客的善良仗義,飽受艱辛,曾經帶來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宛若不曾發生。也許,他們真是鐵石心腸?也許,他們也是值得我悲憫的受害者——突來的證據,把老信客推到了鄉親們的對面,他們那簡單甚至狹隘的心不能接受,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背叛的孩子,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怨恨,於是,找來許許多多的回憶做證據——老信客已經幹過很多這種事了,他一無所有的家就是通過剋扣賺來的!文章剛開篇到這裏,我便嚐出瀰漫着的諷刺意味。一生的信譽毀於一旦!

老信客失了信譽,懊悔莫及,帶着自殘後的手,獨自到外鄉看墳常信客的工作由年輕信客來繼續。而他,只能“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裏,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着眼,迷迷亂亂地回想着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這是他幹了一輩子的事,走南闖北,過山過橋,找尋熟悉的身影,那心情,一如在外風塵苦旅的遊子期盼他腳步聲的急切。這算不算“身在曹營心在漢”?亦或是他從來都不曾離開過,年輕信客的腳步就是他的腳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鄉情。年輕的信客謹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訓:要誠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壞了同鄉的“好事”,被髮了財而拈花惹草的同鄉誣告為“私闖民宅的小偷”,將他扭送到巡捕房。這一系列的傷害和兇險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墳前鄭重請求原諒,打算抽身而退。可笑的是,嚐到失去的滋味的人們,這才想起他全部的好。後來還請他當教師,死了還有很多人來悼念。我不禁為老信客鳴不平,同樣辛勞一生,這結局卻是慘慘淡淡,是藉着信客的光,順便修修他的墳!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是全身而退,所以“贏得身前身後名”,另一個,是有了污點,從此被放逐,被打入無底深淵,直至被徹底遺忘。他只是個遊走於兩地的鄉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後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後永存世人心中,光輝照耀大地。但我慶幸,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下了那個年代的那些人,一種原生態的喜與怒,堅守與不捨。讓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於歷史的無奈和無奈背後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