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堂吉訶德》讀後感

校園2.88W
  《堂吉訶德》讀後感1

讀《堂吉訶德》讓我馬上聯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他們有着共通的人物性格特點,也有着深層的諷刺意味。堂吉訶德是那麼的“自以為事”他認為正確的事情絕不會聽別人説的。

《堂吉訶德》讀後感

阿Q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們都有着許多荒謬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他們所處的時代並不相同,但是揭示的道理卻驚奇地相似,他們都渴望得到“勝利”。堂吉訶德希望做一個正真的、出色的騎士,阿Q總是希望做別人的“爺爺”。

他們身上都有一份自尊自大的心理。另外有一點他們更是神似兩兄弟,就是“精神勝利法”。 堂吉訶德的精神勝利法用得比阿Q還出神入化,被人打得趴地上的時候堂吉訶德也如此囉嗦:“是我一時衝動,和下等人動起手來,嚴重違反了騎士制度,上天以此作為懲罰,這都是我的錯……”但是這句話並非像阿Q一樣是羞恥之甚而自圓其説,而是他在經歷中摸索出的所謂“騎士道真理”。

所以阿Q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感,連他自己都懶得去信自己説了什麼。而堂吉訶德就是硬要結個真理的套子讓自己勇敢上吊。其實這兩個角色的相似是必然的。因為兩部作品的目的都是一個“批判當時的社會現實”。前者是揭示騎士社會的荒淫無度,後者揭示的是封建社會的`愚味無知。他們都是普通人民的掙扎,也是作者對社會現象不滿而締造的武器。

意猶未盡,卻書盡言畢,《堂吉訶德》這本外國名著用它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雖然“似懂非懂”,可是真真假假並不是閲讀的初衷,享受了閲讀中的思考,享受了閲讀帶來的體會,就算“懂”與“不懂”也再沒有多少關係。《堂吉訶德》也正是讓人在這個“似懂非懂”的過程中體會和感受,從而明白了、知道了。以上就是我對《堂吉訶德》這部作品的一些感受,希望以後還能賞讀更多優秀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味。

  《堂吉訶德》讀後感2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堂吉訶德》,他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著名代表作。這本小説講述了年逾五旬的紳士吉哈納因讀騎士小説走火入魔而改名堂吉訶德,鬧出不少令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這本書乍一看十分荒謬,其實它極其現實的影射了當時的社會問題:西班牙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並通過戰爭統一全國後,國力發展極快,其中在文學方面尤為明顯。這時候的文學界出現了許多優異的作品,騎士小説就是其中一類。但隨着時代變遷,西班牙逐漸的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再加上連年征戰和封建經濟解體,統治者的聲望大不如前,於是,統治者們勾結教會,通過騎士小説來鞏固他們的地位,宣傳所謂的“騎士道光榮”論,煽動民眾加入他們的隊伍。隨着慾望的增加,騎士小説越來越粗製濫造,越來越荒誕離奇。作者正是看到了這種現象,才動筆寫下了這篇着作。

堂吉訶德是一個正義的鬥士,他不屈不撓、勇敢無畏、行俠仗義。他深深的厭惡強暴者和黑暗的社會,企圖通過自己的遊俠行徑振興騎士道,但是事與願違,騎士道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再加上他深受騎士小説的毒害,成為一個行動盲目的人,將幻想與現實融為一體,他把風車當成巨人,把羊羣當成軍隊,把理髮師的金盆當成頭盔,因此大家都認為他是個瘋子。尤其是在住旅店那幾章,他被眾人耍得團團轉,而自己卻糊里糊塗,完全沒有察覺。讀到這裏,我不禁為堂吉訶德感到悲哀。

再者,他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建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新社會,可惜他的理想是超現實的,凌駕於現實和法律之上的,而且在這樣的驅動下,他做出了打傷押送囚車的衞兵,並釋放國王囚犯這樣瘋狂的舉動。他希望囚犯們能自由,但他不知道,囚犯是沒有權利獲得自由的。所以他的理想無法實現。

最後,用本書最後一章——堂吉訶德離世後,參孫學士為他寫的一首詩結尾吧,這是對於堂吉訶德傳奇一生最完美的評價:不畏強暴,不惜喪身,誰説愚痴?驚世立勛!慷慨豪俠,超凡絕塵,一生或幻,臨歿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