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代春怨原文,賞析(優)

校園2.54W

代春怨原文,賞析1

代春怨

代春怨原文,賞析(優)

作者:劉方平

朝代:唐朝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註釋: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裏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着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徵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徵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絃,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賞析: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裏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着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徵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徵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絃,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代春怨原文,賞析2

代春怨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譯文

暮春時節,獨守空閨,每天都有幾隻殘鶯陪伴着叫個不停;捲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裏時時有東風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全都向西飄擺。

註釋

代:猶擬,説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徵人未歸。

盡向西:唐時征戰多在西陲。

賞析:

1、題原作“春愁”,據《全唐詩》改。

2、見:原作“有”,據《全唐詩》改。萋萋:茂盛貌。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裏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着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徵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徵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絃,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代春怨原文,賞析3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譯文

暮春時節,獨守空閨,每天都有幾隻殘鶯陪伴着叫個不停;捲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裏時時有東風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全都向西飄擺。

註釋

代:猶擬,説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徵人未歸。

盡向西:唐時征戰多在西陲。

賞析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裏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本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裏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別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一二句中“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朝日”、“殘鶯”不僅點出暮春之晨的季節,時間,也使人們的想象自然從今晨的鏡頭回溯昨夜以至整個春天。陽光八室,曉鶯啼愁,又一個惱人的春夜度過了。“殘”字流露出她的遲暮之憂,“伴”字更傳達出她的`孤悽之感。

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着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徵人難待的悲恨。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三四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徵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絃,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隱居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由於隱士生活單調,取材範圍狹窄,女性題材給了他探索另一個心靈世界,在故事化的虛構中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他寫下這首詩來表達久處深閣的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劉方平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藴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