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讀後感

校園2.54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讀後感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讀後感1

【畫中有話】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是一套為孩子設身處地打造的優秀繪本,每一頁都堅持“畫中有話”,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不需要他識文斷字,但要引導他看畫説話,從色彩、形狀、比例中發現自我意識,為什麼要把狗畫得比小孩還要大,為什麼房屋亂的時候就像原始森林,這對於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培育孩子的觀察力都有很有益處的。

在親子閲讀中,父母的錯誤做法就是念繪本上的字,就像復讀機一樣,但是正確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成為閲讀的主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由其將每一頁所觀察到的現象以自己的語言講給父母聽,父母對孩子沒有涉及的部分適如其分地完善與補充,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與父母在閲讀過程中是平等的,而不是尊重與服從的關係。

【習慣成自然】

習慣無論好壞,都是通過行為的強化而形成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他們還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每天接觸的新鮮事物並不多,幾乎都是吃喝拉撒之類的小事。然而,父母千萬不要以為這都是小事,如果小事都做不好,以後生活中遇到的大事怎麼辦?像孩子以後要獨立上學,和小同學相處,做家庭作業,這都需要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培養他的習慣。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沒有説教,只是通過父母與孩子一同下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哪些習慣是好習慣,哪些習慣是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你就能在棋格上進一步,相應地養成一個壞習慣,你就得接受懲罰,在棋格上退一步,通過進與退,讓孩子對好習慣與壞習慣有了直觀的印象。

不僅如此,在棋盤的背面,是《自律小孩養成記》的表格,分成六行七列,分別讓孩子養成愛刷牙、遵守交通規則、按時睡覺、做運動、自己穿鞋等十四個好習慣,同時採取每日打卡的方式督促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而不是通過父母的批評或表揚等外在方式。

【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書如其名,寓示的道理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自我也得到了提升與豐富。如果你只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育孩子,説你看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橋還長,我吃的鹽比你吃得米還多,所以我説的都是至理名言,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會失去自我。

事實上,父母的自以為就、好為人師違反了孩子的成長規律,短期上看,是無傷大雅的,但長期上卻是後患無窮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成為良師益友,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寵物。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激發孩子的自我摸索與總結。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就是安靜地陪伴、甜蜜地分享,而不能代替他去思考、去行動。

因為孩子的思考是從現象到本質的',所以我們需要一本輕鬆愉悦的繪本,取代我們語重心長的教導,讓孩子學會自己發現世界、認知世界,而這一切就建立在對孩子生活的深度瞭解,《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在這方面可謂匠心獨運,把孩子成長中可能會遇到的恐懼、焦慮、歡喜、悲傷與具體的生活場景聯繫在一起,讓孩子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遇見成長:自律小孩養成繪本》讀後感2

翻開《海底兩萬裏》,眼前彷彿就浮現出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在廣闊的海面上,一艘潛艇正飛速前進;在海底,無數美麗的珊瑚映入眼簾,潛艇中,幾位船員正在交談……作者儒爾·凡爾納以神奇的色彩筆調,將人們引入了一個奇特的海洋世界。

本書講述了阿羅納克斯教授與助手康賽伊及捕鯨手尼德蘭被迫禁在尼摩艇長的鸚鵡螺號內。在長達二萬法陸裏(約十一萬公里)的旅行中,他們見到了諸多事物,尼摩艇長的身傷更讓人猜疑不斷。在幾個月旅行後,古代回到了陸地上,離開了尼摩艇長。

整部小説融合了科學、地理、人文、化學、機械等等知識,並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始至終都予人一種困惑與期待的心情。裏面描寫的諸多事情,如,章魚襲擊、冰山受阻,鯊魚博鬥等等,其生動更讓人拍案叫絕。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尼摩艇長。他原是反對殖民的英雄,後來被迫離開祖國,與同伴們的航行在海洋中。尤其從他埋葬同伴那個章節,我更體會到了他雖然外表冷酷,但內心卻柔軟,善良,可謂是一個多情多義的人。在冰山受困的時候,尼摩艇長沉着冷靜,指揮大家逃出了這個魔洞。在印度人遇到危險時,他衝上去與鯊魚博鬥,可見他的勇敢與正義……透過紙張,我讀出了尼摩艇長的各種性格。

這是一本科幻小説,讓我們領略了各種海洋奇觀。但讓人驚奇與感歎是,當年這本書寫於1870年,距發明潛水艇有25年,也就是説,當年人類還不知道海底景觀怎麼個樣,並且,美國發明的潛水艇名稱正是“鸚鵡螺號”。凡爾納那神奇的預言,讓人嘖嘖稱讚!

讀着《海底兩萬裏》,彷彿也在進行着一次科學與幻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