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郭沫若年譜長編》讀後感

校園2.17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郭沫若年譜長編》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郭沫若年譜長編》讀後感

因為想完成一篇去年中途夭折的有關《蔡文姬》的小文章,從同事肖少宋兄處借得《郭沫若年譜長編》(林甘泉、蔡震主編)一閲。這部皇皇鉅著共分5卷,有200多萬字,價格亦不菲。知道出版消息後,買或者不買,有點猶豫。現在看了,打消了猶豫,還是得買。

目前主要閲讀了1959年與1937—1947年部分,以及早期的片段,本不宜寫什麼讀後感,不過有幾點突出感受,不吐不快。限於時間,不作展開。

一、這是一部高質量年譜,詳實可靠,每一條記錄都註明出處。篇幅巨大,幾乎逐日記事。對郭沫若重要作品亦有引用或提要。編著者力求客觀,引用了不少沒有公開的`郭沫若日記與郭沫若紀念館藏品。但是否“絕對”客觀,則較難判斷,因為讀者看不到材料全體。

二、對照年譜和郭沫若作品,我有一個基本判斷:郭沫若是一個二流作家,無論是作為詩人、劇作家還是散文家。作為詩人,精品少,空洞表達多。作為劇作家,其寫作往往受情感驅動,在構思上沒有深思熟慮,有好幾個作品,都是邊寫邊想,臨時“編造”,連基本的戲劇衝突的營造都沒有處理好。作為散文家和評論家,作品語言明白曉暢,但和一流作家相比,不夠精煉有力,文學性較弱。

三、作為個體,1949年前的郭沫若值得肯定,甚至令人敬佩。尤其是抗戰期間及戰後,他的為人民的立場,對民主、自由的堅定呼籲,待人接物的勇敢與坦誠,都非常寶貴。

四、與高質量年譜相比,現有的《郭沫若全集》已遠遠不能滿足研究者的需要了。當年這部全集的編法,只是將郭沫若已經發表的作品彙集起來,大量未經發表的創作、日記、書信與其他材料都被排除在外,以至雖然體量龐大,卻可能成了一部最不全的現代作家“全集”。希望新的較全的《郭沫若全集》儘快面世。

五、與這部郭沫若年譜相比,現有的魯迅年譜急需修訂,推出新版。魯迅年譜問世於1980年代,距今已經30多年,其後竟然沒有新版面世,考慮到有關魯迅史料蒐集和研究的高質量,真是咄咄怪事。20xx年,出版了《魯迅年譜長編》第一卷,只編寫到1921年,第二卷以後迄今沒有下文。據聞有可能是因為經費問題。按説那麼多魯研專家,這種基礎性工作不乏人選,如果非要靠項目資助才能出來成果,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六、《郭沫若全集》很不全,《郭沫若年譜長編》很全;《魯迅全集》很全,《魯迅年譜長編》很不全。世間安得雙全法,作品與年譜齊飛?

七、如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祕書長李斌等人所言,郭沫若(及與郭沫若相關的)研究是一個富礦,存在大量題目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