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6高三歷史學科期末試卷及答案

校園3.24W

期末考試將至,如果各位歷史老師還沒決定好歷史要出什麼題目的話,不妨參考一下下面由本站小編帶來的高三歷史學科期末試卷,文末有答案,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2016高三歷史學科期末試卷及答案

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5小題,50分)

秦朝統一後,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首先進行制度創新,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對後世影響深遠。回答1——2題:

1、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羣臣説:“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諸侯。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秦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設立刺史制度; D、推行郡國並行制;

2、秦朝之所以能夠“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產力的大力發展; B、國家實現統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制;

3、到漢武帝時期,中國思想界逐漸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其所反映的根本性問題是:

A、中國思想文化出現倒退; B、封建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 C、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

兩漢基本上沿襲秦朝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但是,漢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對這些制度又有所損益變化。回答4——7題:

4、漢武帝分天下為13州,每一州設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職責是:

A、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徵收賦税,徵發徭役和兵役; C、推薦和選拔地方人才; D、加強對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5、有關封國制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漢初就開始長期存在; B、王國嚴格受朝廷節制,權利弱小; C、封國分王國和候國兩級; D、候國直屬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轄;

6、漢武帝頒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強諸侯王的勢力; B、剝奪王國的封地; C、分割王國的封地; D、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 7、漢代實行編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長; B、組織人民進行訓練; C、控制剝削平民; D、維持地方治安;

兩漢時期,邊疆地區各民族發展較快,他們與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聯

系,既有刀光劍影,也有和親與友愛。回答8——11題: 8、兩漢與匈奴關係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漢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後,在新疆設置了西域都護; B、漢元帝時昭君出塞,密切了漢匈關係;

C、東漢初年南匈奴向漢稱臣,與漢人雜居,人口增殖;

D、東漢派竇固、竇憲出兵匈奴,最終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脅;

9、張騫“鑿空”西域的重要意義有:①新疆地區第一次與內地聯成一體 ②促進了西域同中原的經濟文化聯繫 ③有利於西域社會的進步 ④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公元前60年,歸屬漢朝中央政權的地區有: A、台灣地區; B、黑龍江地區; C、西藏地區; D、新疆地區; 11、漢朝在南越設九郡始於: A、漢武帝; B、漢光武帝; C、漢獻帝; D、漢元帝;

漢朝空前強大,開展了積極的對外交往,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其影響突破了東亞的範圍,遠及歐洲和非洲。回答12——15題:

12、西漢與西亞、歐洲通商關係發展起來的主要條件是: A、西漢絲織業的發展; B、張騫通西域; C、西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 D、甘英到達了波斯灣;

13、賜予倭奴國王以印綬的皇帝是: A、漢武帝; B、漢宣帝; C、漢光武帝; D、漢獻帝;

14、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傳往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不包括: A、絲綢和繅絲; B、鑄鐵; C、造紙; D、制漆;

15、秦漢時期,中國已經開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現不包括: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從海道來中國; B、絲綢等技術傳播到中亞和歐洲地區;

C、甘英出使大秦,為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 D、中國與歐亞非許多國家開始了直接的貿易往來;

秦漢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大發展時期。這種大發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總結與昇華,為後世封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16——18題:

16、關於兩漢天文學成就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 B、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C、最早記錄太陽黑子;

D、留下了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哈雷慧星記錄;

17、東漢名醫張仲景對中醫發展的最大貢獻是:

A、開創中醫傳統的“四診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學説; C、最早採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了中醫治療學基礎;

18、董仲舒對儒學的發揮最主要的是:

A、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民為貴,君為輕;

19、下列歷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是:

A、城濮之戰; B、秦始皇南巡遊天下; C、漢武帝泰山封禪; D、西漢設置西域都都護;

20、秦始皇對我國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是:

A、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C、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 D、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1、秦朝郡縣制度適應封建集權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於: A、郡縣官吏必須對上一級負責; B、郡縣是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C、郡縣官吏與皇帝是臣與君的關係;

D、郡縣安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襲;

22、“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詩中提到秦朝的歷史事件有:

A、政治改革 平定山東; B、統一六國 焚書坑儒; C、焚書坑儒 農民起義; D、農民起義 劉項文盲;

23、秦朝的暴政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最根本的是:

A、階級矛盾尖鋭; B、政局動盪不安; C、人民生活困苦; D、生產力嚴重破壞;

24、漢武帝實行“附益法”的主要目的在於:

A、削奪諸侯王爵位; B、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 C、分割諸侯國的土地; D、限制諸侯王參與政事; 25、下列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説法正確的是:

①再現了秦朝時的軍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顯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藝術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業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材料題:

2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詠和親 蘇鬱

關月夜懸青冢鏡,塞雲秋薄漢宮羅。 羣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材料二:

王昭君 孫仲素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 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1) 王昭君是什麼朝代的?她的主要事蹟是什麼? (2) 漢朝在對待少數民族採取何種政策? (3) 王昭君出塞是什麼政策的體現?

(4) 結合材料及所學史實,你如何看待這種政策?

27、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後漢書·華佗傳》記載:有一個郡守大病已久,華佗認為他大發一頓脾氣就能好些。於是就多接受他的財物,卻不給他治療。後來他仍下病人走了,又留下封信罵他。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追不上,自己幹生悶氣。不久,他吐出數升黑血,病就好了。

(1) 華佗是什麼朝代的.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2) 與他同朝代有哪些醫學成就? (3)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醫學成就?

(4) 從春秋戰國到華佗那個時期,醫學的發展特點是什麼?説明什麼? 二、問答題:

28、如果將來你是大學的教授,你又如何用簡單史實概述兩漢對外交往的特點和(4) 技術不斷成熟;體系日益完整;內容日益豐富等。人們戰勝病害的能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等。 三、問答題: 28、外交特點:

(1) 交往範圍廣:與東亞國家,甚至歐洲和非洲國家交往。

(2) 形式多樣:政治交往,與大多數國家進行官方往來;經濟交往,如與朝兩漢文化繁榮的原因。

答案:

26、

(1) 西漢。遠嫁匈奴。 (2) 和親、戰爭和冊封 (3) 和親政策

(4) 加強了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密切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促進雙方間的貿易

往來;促進了雙方文化的往來;維護了雙方的和平;但是這只是消除匈奴威脅的權宜之計。 27、

(1) 東漢;發明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擅長外科手術,治病救人。 (2)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3) 扁鵲發明“四診法”。

鮮、日本、越南等的經濟交往;官方貿易頻繁;私人貿易也很發達。 (3) 以陸路為主,兼有海路。如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4) 以商貿為主,政治交往次之。如與各國的商貿往來。 (5) 漢朝居於主導地位。用政治、經濟交往的頻繁可知。 (6) 頻繁

(7) 商貿不以營利為目的。從雙方的交往物品可知。 原因:

(1) 全國統一,政治穩定。此時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2) 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發展很快。 (3) 各民族間聯繫加強。舉一例就行。

(4) 中外交往頻繁。如與日本、朝鮮、越南、大秦和安息的交往 (5) 教育發展。太學和郡國學發達。 (6) 前代文化奠定基礎。 (7) 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8) 統治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