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淺議怎樣培養國小生的數學閲讀能力論文

校園1.69W

閲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熟悉世界的重要途徑。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閲讀越來越顯得重要。數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語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因此,它也離不開閲讀。而閲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閲讀能力,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重頭戲就是教會學生閲讀,培養其閲讀能力,閲讀能力的大小也直接影響閲讀質量,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一個閲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伏的差生。假如在國小裏沒有教會他迅速地閲讀,他日後學習中就會碰到無法克服的困難。”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養成學生優良的數學閲讀習慣和方式尤為重要,對進步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着重要的意義。

淺議怎樣培養國小生的數學閲讀能力論文

但是,由於在國小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閲讀來獲得新知,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活動多、討論多、課件多,而讀書的少。這種教學現狀,不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對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國小生使用的數學教材,是很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國小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徵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諮詢特徵、接受能力,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精心編寫而成的,因此具有極高的閲讀價值,國小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現行教材開展閲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存在可能性。

一、激發閲讀愛好,讓學生自願讀,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條件

心理諮詢學以為,愛好是心理諮詢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愛好,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閲讀習慣,進步數學閲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閲讀愛好,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

1、創設題目情景,激發閲讀愛好。

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心理諮詢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題目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題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閲讀愛好,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閲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裏面呢?當學生紛紛彙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閲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閲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閲讀教材的愛好和主動性,閲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閲讀材料。

課外閲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先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先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先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先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勵的評價語言進步學生閲讀的積極性。

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肯定是一件心情愉快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孩子自覺的閲讀行為要適時、恰當地給予激勵,見到他在認真閲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摩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閲讀的書名,有時把他所閲讀的書推薦給大家……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將對他產生激勵作用;同時,開展一些活動中,如“講一講——講數學家的故事”、“編一編——編寫數學小報”、“寫一寫——寫數學閲讀日記”、“演一演——演示經典題目的解題過程—演示數學實驗的過程”等等,每項活動都評選優越獎、創意獎,予以表彰。在一定的場合對孩子的閲讀行為加以積極評價,更能使他閲讀的勁頭越來越大,愛好越來越濃。教師的鼓勵與表揚是學生閲讀愛好產生的推動力、催化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加強指導,把握閲讀方法,優化閲讀技巧,是進步學生閲讀能力的關鍵

由於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煉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學生不會把數學文本當作一件輕鬆快樂的事,閲讀時經常“走馬觀花”或“囫圇吞棗”。所以,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把握數學閲讀的方法,使學生從願讀到會讀。

(一)數學閲讀要求認真細緻。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正確率很高,但碰到判定題、解決實際題目等類型的題目時卻由於理解不清題目中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或沒有正確閲讀,而造成很多錯誤。只有認真閲讀,理解題意,才能正確解決題目。例如,有一道判定題,題目是:判定下面各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很多同學不明白題意還是按照以前碰到過的對的打“√”,錯的打“×”要求做題,導致該題失分。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閲讀過題目要求,也就根本談不上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這實際上就是沒養成一種良好的閲讀習慣。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於解題要求都不能正確理解。如:“請問調整價格後商店最少要賣出多少台才能才能達到預定的營業額?”有很多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係詞“最少……才能達到”。因此,讓學生養成在做題之前要一定要認真閲讀題目及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他們數學閲讀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並杜盡上述錯誤情況發生。

(二)教給學生學會初讀、細讀、精讀。

初讀時先初步瞭解要學什麼知識;細讀時討論題目,理解知識;精讀時讓學生質疑問難。古人説:“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主動質疑問難是主動學習的體現,因此在“閲讀”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主動探索,學生能解決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題目分組討論,共同解決。有的題目讓學生課後查找資料解決,學生就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

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時先了解要學什麼知識(百分數的意義),細讀時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題目: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嗎?在什麼情況下分母為100的數是百分數,什麼情況下分母為100的數是分數?學生在細讀時就理解和把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精讀時留有一段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學生提出了題目為什麼分母為100的分數有的是分數,有的是百分數?分數和百分數有什麼區別呢?老師不急於表態,讓

(三)優化過程,進步閲讀技巧。

數學閲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數學閲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

1、閲讀要動口。

數學閲讀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覆咀嚼,正確理解。

2、閲讀要動手。

一是動筆圈畫。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來不同的意義,以強化閲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閲讀理解、把握心中有數,如: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邊讀題邊圈-圈題中出現了哪些信息。

二是動手操縱。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進理解,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學生通過對提供的素材折一折,畫一畫,描述,親身體驗中直觀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三是動筆演練。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後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後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變“厚”為“薄”。

3、閲讀要動腦。

數學知識系統性強,內在聯繫密切。前後聯繫,新舊聯繫,相互轉化;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用舊知識解決新題目。在教學中,教師一概地都往示範、講解,會束縛學生的手腳,不利於學生主動、積極地往學。教師要善於利用“語言智能”這個媒體溝通“數學邏輯智能”,扶持、指教、點撥學生仔仔細細地閲讀,找準和利用知識間的共同因素,尋求到解決題目的途徑。例如:第十冊第64頁的第10題: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分母指定是12,最簡分數,真分數。既培養了思維的嚴密性和周全性,又將知識串聯起來。通過閲讀,聯繫新舊知識,既温習、鞏固了舊知,還把握了新知,又辨別了易混淆的概念,可以使學生實現從機械閲讀到意義閲讀的轉化,讓學生在閲讀中體驗和把數學思想方法,真正進步閲讀效果。

三、根據閲讀內容,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閲讀,是進步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1、課前預習時閲讀。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於進步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着預習中不懂的題目聽課,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閲讀,為進步預習閲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範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繫的帶有懸念性的題目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習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新授前,還應檢查預習的情況。

例如我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提出如下預習要求:認真閲讀教材第48頁的內容,初步熟悉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通過讓學生仔細地閲讀教材,在理解比例尺公式的同時瞭解為什麼寫比例尺時通常比的前項用“1”表示?後項用“1”表示行不行呢?這樣既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也讓學生髮現還有在把比較小的物體畫在圖紙上會擴大的這一知識,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通過閲讀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繫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學起來更有愛好。上課時,圍繞課前預習的題目展開討論,彼此交換對這些題目的熟悉,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完全理解預習的內容,而且積極主動,愛好盎然。

2、引進新知時閲讀。

國小生學習新知,不僅需要充分的知識預備,而且也需要一種積極的心理諮詢狀態。在課堂上導進新知識前,恰當地安排一個閲讀環節,經常能激發起學生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諮詢,引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衝突,從而產生新知學習的“自我需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閲讀,閲讀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手:

第一,從欣賞的角度往讀。如第六冊第61頁教材中的“你知道嗎”,就是先容古今中外很多著名建築是對稱的,學生讀起來愛好盎然,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很輕易從這些建築物在結構上發現共同特徵,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第二,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的角度往讀。如第十一冊教材第29頁的“你知道嗎”就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通過閲讀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新知的愛好。

3、學習新知時閲讀。

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探索解題思路的過程中,經常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維方向的偏差產生思維阻滯,此時引導閲讀教材,經常能使學生突破定勢、激活思維,深進理解學習內容,找到解決題目的途徑,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在熟悉了圓錐的一些基本特徵後,教師提出求圓錐體積的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熟悉到應該想法把圓錐轉化為熟悉的形體,從而得到求體積的方法,甚至也能意識到這個“熟悉的形體”應該是圓柱體。但怎樣才能把圓錐體轉化為圓柱體,學生一籌莫展。此時,引導學生閲讀課本,從閲讀中尋找解決題目的方法。當學生讀了課本上先容的實驗後,頓時恍然大悟。不待老師要求,紛紛拿起課前預備好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進行實驗。解決題目後成功的愉悦溢於言表。

4、突破重難點時閲讀。

研讀教材,要對每一概念、法則進行分析探討,同時參閲其他書籍,對同一概念的不同闡述、同一例題的不同解法進行比較,雖是針對“疑難”探討研究。例如第十一冊教材第70頁的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必須反覆重複“0除外”。為什麼“0除外”?通過仔細研讀,使學生理解在這個定律中“0”除外這一內容的重要性,也為將來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打好基礎。

再如四年級上冊教材第22頁在學習平角時,有學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擾,以為平角就是一條直線,直線也就是平角。為此學生間還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此時,我並沒有給予簡單的判定,而是要求學生再往閲讀教材中角的定義(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可以組成一個角)。通過閲讀,進一步明確:平角作為一個角應該有一頂點;它的兩邊是從頂點引出的方向相反的兩條射線;平角的兩邊在一條直線上。

5、總結學法時閲讀。

在新知學習後,為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悟學習內容中所藴含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從而使知識本身具有更廣泛的遷移性而進行閲讀。指導此類閲讀,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自覺滲透的意識,同時還要善於從平常的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對學生素質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後,要求學生帶着如下題目往閲讀教材,重新回顧獲得圓周率概念以及推導圓周長公式的過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辦法把圓周長轉化為線段來丈量的?2、教材是用什麼辦法發現圓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過幾次丈量發現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回納方法。

6、課後温習時閲讀。

課後温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及時的課後温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地自身回因,進步學習的質量。

正確的課後温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閲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後温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後温習的閲讀要求,並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温習閲讀後有強烈的收穫體驗。如:學會了什麼知識?運用了什麼學習方法?把握新知識的關鍵是什麼?難點在哪裏?新舊知識有何聯繫?還有哪些疑問等等。

在課堂教學中,適合閲讀學習的內容和環節還有很多,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閲讀學習,不斷進步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構建一個既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又利於發展學生個性、進步學生的閲讀能力及學生素質的基本教學模式,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

四、讓閲讀豐富多彩,是進步學生的閲讀能力的保證。

1、組織學生閲讀課本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閲讀材料。

如教材中“讀一讀”、“練一練”、“你知道嗎”等閲讀材料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冊教材中先容祖沖之的生平及中國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往讀,愛好昂然。

2、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學方面的素材,豐富學生的的閲讀材料。

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刻苦學習,不斷攀登科學高峯的事蹟材料。又如從報刊雜誌、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很多有意義的題目,教師可以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讓學生閲讀,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進步了數學閲讀水平。

3、優美的音樂,鮮豔的色彩,美麗的圖畫也都是豐富多彩的數學閲讀材料。

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上風,利用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工具進行閲讀,這樣能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數學信息。學生從上面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閲讀材料,都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也為進步學生的閲讀能力提供保證,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實現新課標所題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標。

五、在閲讀教學中,除了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激發學生的閲讀愛好,優化閲讀技巧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外,還需留意幾個題目:

1、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閲讀任務和性質,公道安排閲讀時間,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於學生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閲讀也就會流於形式。向學生提出閲讀要求,讓學生帶着題目邊閲讀邊思考,使閲讀更有效。

2、留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閲讀習慣安排閲讀。

如對低年級學生以“扶”為主着重示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學會閲讀;對中年級學生應採取半“扶”半“放”的辦法;到了高年級,則應採取以“放”為主的辦法,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閲讀。

3、及時反饋,促進數學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契機,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留意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及時反饋,讓***的氛圍、成功的體驗、競爭的機制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發展,主動將數學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實現思維的撞擊和聰明的交鋒。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閲讀能力是一門學問,只要我們鑽研進往,就可以享受數學閲讀帶給我們的樂趣。未來社會越來越數學化,面向未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應重視數學閲讀,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使其養成“邊閲讀,邊思考”的閲讀習慣,有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也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閲讀而變得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