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熱門】幼兒園中班教案

校園1.62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中班教案

幼兒園中班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螺旋形撕紙的技能

2、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之美。

3、保持衣物乾淨、整潔,養成良好的塗色習慣。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二、教學準備

圓形紙、彩筆若干。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圓形紙,引導幼兒思考。

教師:怎樣把這張圓形紙變成長長的小蛇呢?

2、師幼共同探索螺旋形撕紙的方法。

(1)教師用筆從紙的邊緣向中心畫出螺旋線,幫助幼兒瞭解撕紙的線路,理解螺旋形的特徵。

(2)教師示範螺旋形的撕紙方法:從紙的'邊緣開始向中心撕,注意等寬、均勻,不能撕斷。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幼兒先在圓形紙上塗滿五彩繽紛的顏色,把白紙變成花紙,然後再用螺旋撕紙的技能撕出小花蛇。

(2)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等寬撕的技能。

4、將做好的小花蛇放在地上,用紙板扇動,讓小花蛇遊動。

四、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準備

一封全班幼兒認識的客人給幼兒的信。

小熊、小熊媽媽、小老虎、小豬、小狗、小熊奶奶及其他小動物的頭飾,信箱、郵戳等。

活動目標

願意主動與人交往並表達情感。

瞭解信件書寫和傳遞的全過程、郵局的作用和郵政人員的.工作及其與人們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讀信,引發幼兒對信的興趣。

1.出示信。

教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知道是誰寄給我們的嗎?、

2.念信,引導幼兒關注信的內容。

教師:這封信裏説了什麼?

二、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瞭解信件傳遞的全過程。

1.看幼兒用書:《小熊寫信》,瞭解畫面內容。

教師:小熊寫給奶奶的信是怎樣到熊奶奶手裏的?

2.小結。、

三、角色遊戲"寄信"

1.講解遊戲的玩法。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紙當作信,小朋友在信上畫上收信小動物的頭像,然後開始貼郵票-投信-蓋郵戳-送給收信人。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扮演小動物,開始遊戲。

3.請一個幼兒演示整個過程。

幼兒園中班教案3

設計思路:這個活動來源於我在馬路邊的子主題中的一個點:“小明上學”

在設計“小明家到幼兒園的路線圖” 時,我把教材上的圖進行了改編,設計成不同長短的三條路,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來發現到一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線,以及路程的遠近。而設計第三個環節的目的則是讓幼兒的在行動中加以驗證前面得出的結論。我們前面開展過“老鴨的店不見了嗎?”“問路”等活動,對幼兒園的一些地方也都觀察過並用標誌式的方法記錄、繪畫過。另外,我們開展過“我是小司機”的活動,就是按標誌提示學司機開車,幼兒對看標誌有一定的經驗,也很感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設計了看標記找路的環節,但是增加了幼兒的合作,這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是為了讓能力差的幼兒能在能力強的幼兒帶動下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這個環節幼兒能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知到:到一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線,以及路程的遠近。獲得更直接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試試中發現到達一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並能比較路的遠近。

2、嘗試和同伴合作按標記找到目的地,體驗找路的樂趣。

活動準備: 線路圖一張,小明圖片一張;三個信封裏面有找路的要求,分別有出發地點和終點及紅、藍、綠線路圖。

活動流程:

一、問題導入

介紹小明。引導幼兒打招呼。

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第一天7點出發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卻遲到了。

第二天他也是7點去上學,當他到幼兒園時沒有遲到,正好。

第三天小明還是7點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還很早,小朋友們還沒有來呢。請你們猜猜這時怎麼回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二、觀察討論

老師出示線路圖

看看圖上有什麼?從小明家到幼兒園可以怎麼走?一共有幾條路?

小明第一天上學走了哪條路?

第二天走了哪條路?第三天走了哪條路?你是怎麼知道的?

老師把小明三天走的路線用不同的顏色的箭頭表示出來,第一天是紅色的線;第二天是藍色的線;第三天是綠色的線。比較三條路的長短。

教師總結:原來到同一個地方可以走不同的路,只不過有的路遠,花的時間多;有的路近,我們花少的時間就可以到了。

三、感知體驗

今天我們也來試試不同的路能不能到同一個地方。

1、 看,這是什麼地方?(幼兒園的動物房)

這就是我們要到的地方。老師這裏有三張線路圖,按裏面的線路走就能到達動物房。

2、 請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到老師這裏領線路圖。

提出要求:只能走,不能跑;要按線路圖走;要一組上小朋友同時到。

3、幼兒分組按線路圖的指示從不同的路線到達動物房。

4、比較哪組先到,哪組最後一個到,找找原因:為什麼從同一個地方出發到同一個地方會有的先到,有的慢到?

感受不同路線的遠近。

四、延伸活動

我們還可以試試從幼兒園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哪些路,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可以記錄下來,做成地圖貼在幼兒園裏,這樣可以幫助其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快點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

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過程中嘗試和同伴商量與配合,探索與同伴合作的方法。

2.培養幼兒一定的集體意識,並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報紙若干、編織帶若干、地形圖、長繩兩條、鑽圈4個、平衡木4個

活動過程: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做幾個有趣的遊戲,你們想不想做?這些遊戲都需要你和朋友一起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

遊戲一、踩報紙

1.向幼兒立交待遊戲規則:請你們每4個好朋友組成一個小組,每一組有一張報紙,聽到老師説“開始”,你們就趕快把報紙對摺,然後4個人一起站在報紙上,比一比哪一組最快,聽清楚了嗎?

(幼兒第一次玩遊戲,教師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表揚孩子想出的好辦法。)

2.請孩子們説説剛才是怎麼和朋友合作的,用了什麼好辦法?

3.第二次玩遊戲,提醒幼兒當報紙越折越小時,動腦筋想想好辦法如何讓4個人的小腳都踩上去。

遊戲二、闖關

1.向幼兒交待第地個遊戲的名稱和規則:這次我們一起再來玩一個更精彩的`遊戲——闖關遊戲。這個遊戲怎麼做呢?先要2個好朋友把靠近的兩條腿用編織帶綁在一起,(出示地形圖)跨過小河、鑽過山洞、走過小橋,然後再一起走回來。想想怎樣和好朋友一起闖關,需要大家怎樣?

2.請幼兒與老師一起合作佈置場地。

3.請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試試怎樣闖關。(教師觀察指導孩子)

4.請幼兒説説怎樣和好朋友一起過關,用了什麼好辦法?

5.將幼兒分成紅黃兩隊各站一邊,進行接力賽(2次)。第一次結束後,請小朋友説説怎麼會贏(輸)的。

6.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了這麼多遊戲,玩得高興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説出:“和朋友合作玩真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閲讀故事,瞭解小貓過生日的特殊經歷,體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快樂。2。學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達,嘗試運用觀察、對比等方法,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局部輪廓來猜測。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

——多媒體課件,

——字卡:生日、停電、電筒。

活動過程:

一、引疑激趣:認識新朋友,故事的主角——小貓。——你覺得袋裏躲着的動物朋友是誰?為什麼你這麼認為?——小貓遇到了什麼高興地事?(重點觀察圖片上的蛋糕盒蠟燭)出示字卡“生日”。——猜猜小貓過生日會遇到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測並表述出來)二、閲讀分享:觀察猜測小貓家來的客人:(閲讀大圖書第二幅)——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停電了,該怎麼辦?出示字卡“停電”。(鼓勵幼兒開動腦筋,聯繫實際,拓展自己的想象)(閲讀第三幅)——小貓想出了什麼辦法?出示字卡“電筒”。——屋子裏又有了光亮,瞧,它照到了什麼?(播放門鈴聲)引疑:什麼聲音?連續閲讀大圖書第四幅至第七幅,猜猜來祝賀的這些朋友是誰。(第四幅)為什麼覺得是小猴?説説你的理由。(驗證猜測)(第五幅)從哪裏看出來是小兔?(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子來表述理由)(側面的小兔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引導幼兒在觀察中進行猜測,並通過教師的進一步提問進行驗證)(第六幅)從兩雙眼睛裏你能發現什麼祕密?(引導幼兒更全面地觀察並且表述)(第七幅)這下可熱鬧了,看看來了幾位客人,你覺得分別是誰?(引導幼兒從食物之間的聯繫進行推斷,例如看到竹筍猜測這圓耳朵的動物可能是熊貓)這一下朋友都到齊了,大夥為小貓點起了生日蠟燭,屋裏變得更亮了。瞧瞧,來了幾位客人?三、快樂體驗:為小貓唱生日歌,感受和朋友一起過生日的歡樂心情。

本次活動進行下來,有收穫也有感觸,具體概括如下:亮點

(一)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把目標定得不是很深,整個活動進行下來,我覺得在攻克難點上,我已經達到了預期想要的效果。

(二)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進行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維,兒童是獨立的、發展着的個體,只有在主動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不足之處

(一)語言活動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而在本次活動中,當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卻沒有強調孩子表達語言的完整性。

(二)在突出重點上,我太急於達成預想的目標,如:停電時,讓孩子們給小貓想想辦法,當孩子們都説點蠟燭時,我只説:“這個辦法很好,那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我總希望孩子們能説出我的預設目標——手電筒,而在這個環節總糾纏下去,在看到小朋友的答案都一致時,我應該説:“小朋友真聰明,想到了這麼好的辦法,不知道小貓是不是和大家想的一樣,還是會想出別的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就直接出示手電筒。從這點説明我在教學活動中的應變能力是很欠缺的。

(三)在請幼兒表演的時候,我應事先交待清楚規則,如:如果你們家來了客人,你會怎麼説?還會怎麼做?應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對於怎樣上好一個活動,我實在需要更多的學習與思考。我想,只有通過一次次不停地磨課,我們才能發現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做得還不到位,也正只有一次次不停地磨課,才會讓我們發揚自己的長處,改正自己的不足,進而在教學方面成長得更快。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平時上課,仔細分析教案,研究教案,多與其他老師交流溝通,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

幼兒園中班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喊數抱團的遊戲,瞭解玩法。

2、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增強團的意識。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學準備

音樂、對遊戲的認識、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去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好朋友抱抱團》,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幼兒一個個紛紛議論説着自己的想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渴望遊戲的樂趣。)

師:"這個遊戲其實很簡單,當老師説到某一個數字寶寶的時候例如3,你就要尋找到三個小夥伴抱在一起組成一個團。當説到4的時候你就要尋找四個小夥伴抱在一起。"

2、開始遊戲,師:"在圓圈的線上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一起圍着圓圈走,當聽到指示的時候,抱起來組成團、最後數數看是不是對的。錯誤的小朋友和沒有找到小夥伴的小朋友就會被淘汰退出,最後我們來看看是那幾個小朋友留在最後。

3、遊戲結束,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四、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幼兒園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聽覺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易拉罐4個,米、紅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

 二、探究活動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罐寶寶和我們小朋友們玩一個好玩的遊戲。你們聽這裏有聲音嗎?怎樣才能讓它發出聲音呢?

提問:你們聽,這個罐子有聲音嗎?它發出的聲音像什麼聲音?

師:那小朋友們再來聽一聽這個罐子又是什麼聲音呢?和剛才那個罐子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提問:為什麼同樣的罐子裏裝上東西發出的聲音卻不同呢?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罐子都裝的什麼?(倒出大米和紅豆)

小結:原來同樣的罐子裏裝着不同的物體發出聲音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動二

師:我還有最後一個罐子沒拿出來呢?我們來聽一聽它發出的是什麼聲音?請你們猜一猜這裏面裝的是什麼?

倒出罐子裏的.大米,證實小朋友的猜想並提問:為什麼兩個都是大米發出的聲音卻不一樣呢?

小結:同種物體,不同量,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實驗,感受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

幼兒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濃濃關愛之情,萌發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培養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複述詩歌。

活動準備

圖片:手套,雪花。

活動進程

一、導入

啟發幼兒討論,相互交流對震災的見聞和感受。下面聽一聽叫丫丫的小朋友是怎樣幫助災區小朋友的。

二、展開

1.出示圖片,創設詩歌情緒。

小明失去了親愛的媽媽,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沒有媽媽的疼愛和陪伴,小明的.心情是怎樣的?

(引導幼兒換位思考,體會詩歌角色的內心感受。)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小朋友想一想,小明此時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們能夠為她做些什麼?

(啟發幼兒討論,啟發幼兒積極為幫助他人想辦法)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丫丫小朋友在知道小明的困難後,是怎麼想的呢?

下面,我們來聽聽她的心裏話。

3.通過啟發提問,學習詩歌內容。

提問:(1)寒冷的冬天來了,誰為丫丫織手套?

(媽媽織了一雙手套)

(2)戴着媽媽織的手套,丫丫手還冷嗎?心裏有什麼感覺?

(就象媽媽的手握着我的手。我的手很温暖,我的心裏也很温暖)

(3)他為什麼請媽媽為小明織一雙手套?

(小明沒有媽媽,小明也沒有手套)

(4)丫丫小朋友的心願是什麼?

(讓他的手也有,媽媽的手緊緊地握着,他的手很温暖,她的心裏也很温暖)

教師就詩歌主要內容進行提問,要求幼兒用詩歌內容進行回答,理解詩歌的前後練習。

4.進一步回憶鞏固,學説詩歌。

5.朗誦詩歌,昇華主題,豐富幼兒助人為樂的情感。

小結: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去快樂,只有奉獻愛心,相互幫助,才能戰勝困難。

提問: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大家該怎樣做?

(啟發幼兒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困難羣體,能夠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從小培養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三、結束

設計手套,獻出愛心。

幼兒園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瞭解蘋果的形狀及顏色。

2.能運用線條畫出蘋果的外形特徵。

3.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哪些水果?

2.引出謎語:現在老師説個謎語大家猜猜,好嗎?

二、觀察範作蘋果

1.看圖片,讓幼兒初步觀察蘋果,説一説蘋果的外形,讓幼兒對蘋果有了感性認識。

引導幼兒觀察蘋果外形:我們現在看到的.蘋果是什麼樣的?

三、範畫蘋果

1.提示並示範:今天,我要畫的蘋果要用到這樣一些線條。

2.範畫蘋果,邊畫邊講解。

四、幼兒操作嘗試

提示:蘋果的方向可以有不同,你可以自己擺放。

繪畫中還要注意衞生,不要弄到自已的衣服上。

五、展示不同的範畫。

師:展示出幼兒設計不同樣子的蘋果。

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超市裏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知道超市與人們的密切關係。

2、嘗試購物,並嘗試解決在購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逛超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去超市購物的經驗。教師事先與附近的超市取得聯繫,商量好參觀購物事宜。

2、幼兒用書:《超市真方便》。

3、把擺放整齊的物品以及各類別標誌拍成照片。

4、每個幼兒準備2~5元零錢。

活動過程:

1、引出超市。

師:我要買一袋鹽,可以去哪裏買?

你去過哪些超市,它們叫什麼名字?超市裏有些什麼?

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超市真方便》。

2、瞭解商品的分類。

師:怎樣在超市裏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教師(出示照片):看這裏的照片,商品是怎樣分類的?有哪些記號?

引導幼兒討論相應的區可以放哪些物品,説一説為什麼這樣擺。知道這樣擺放是為了方便人們查找物品,為人們的購物節省時間、提供方便。

3、瞭解超市購物的程序。

組織幼兒交談,瞭解購物的環節。

師:你去過超市嗎?在超市裏,人們是如何買東西的?

師幼共同總結。

4、組織幼兒到超市購物。

交代購物的'要求。

引導幼兒認識超市的標誌,向超市的營業員問好。

幼兒觀察其他顧客在超市購物的程序。

幼兒自由購買2~5元的物品,瞭解購物的過程以及超市營業員的工作。

圍繞“我去購物”談話,共同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剛才你在購物時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師:在超市購物要注意什麼?

教師小結:

超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快捷,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

超市一般是指商品開放陳列、顧客自我選購、排隊收銀結算,以經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商店。一種消費者自助選購、統一收銀結算的零售企業。在中國,超級市場被引入於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

幼兒園中班教案11

科學意圖:

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後常見。形狀彎曲,色彩豔麗。

材料準備:

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號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扎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將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扎孔,重複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

幼兒在用縫衣針扎孔時要指導幼兒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活動反思

幼兒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活動中,幼兒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以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探究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學習,激發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路線圖上虛線、實線代表的意義,分類統計經過虛線、實線的站台數量。

2、活動中能大膽講述,發表自己見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地鐵路線圖幻燈片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地鐵路線圖、筆、記錄單

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 理解路線上虛線、實線代表的意義

難點:分類統計經過虛線、實線的站台數量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析地鐵路線圖。

1、師生共同觀察南京地鐵1號線路線圖。

這是一幅什麼圖?路線上有些什麼?

2、理解路線圖上虛線、實線代表的意義。

(虛線表示地鐵站台在地下,實線表示地鐵站台在地上)

(1)路線圖上除了有字還有什麼?方塊是什麼意思?站台是什麼意思呢?

(2)你們坐地鐵去過新街口嗎?新街口站在地上還是地下?

(3)珠江路站在地上還是地下?為什麼?

二、統計地上、地下車站數量。

1、教師講解幼兒記錄單。

2、幼兒統計記錄。

三、小結

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綜合評價:

幼兒園中班教案13

設計意圖

本活動意圖創設一個愉悦、輕鬆的環境,讓幼兒在摺紙中感受,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大膽表達,暢所欲言,共享成功拓展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同時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1,學做小風車,訓練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感它把幼兒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現在提倡探索式教學,讓幼兒自己從觀察,操作中探索一些知識而不是我們教給他一些知識,根據這些我設計了這一節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推出風車的製作方法,讓孩子在玩的`同時初步探索風車,這樣就有機的把藝術,健康,科學領域都結合到了一起,它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自然觀察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

活動目標:

2.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風車的製作方法,學會製作風車

3.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彩紙

2.風車製作方法示意圖

3.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讓幼兒猜是什麼季節教師説上面都畫了什麼上面有小女孩白雲太陽花朵小草還有什麼啊?然後讓給幼兒補充幼兒回答還有風車你們喜歡風車嗎這麼好玩的大風車,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呢?這些啊是風車的步驟今天老師叫你們折風車拿起桌上的

彩紙

二、老師教幼兒操作

風車製作方法示意圖

1)把正方形的紙對摺變成長方形

2)把兩條邊對着中間的線折折成長方形問:小朋友像什麼回答:門風扇

3)上下兩條邊對摺變成正方形現在我們的大正方形變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開上下兩條邊向中間的線對摺打開

5)長方形的一條邊向上折折到第一條線再打開向反方向折打開

6)上邊一條線向中間折折成小房子的形狀下邊同上

7)把兩邊分開折

教師再教一遍

然後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與他們一起製作,給他們講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學習小風車折法。

師:小朋友都學會了折風車,折得又整齊又漂亮!

(評析:這一環節有助於幼兒養成看圖示摺紙的習慣,提高了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摺紙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利用了摺紙作品本身所藴含的教育意味,從不同的角度觸動原有固化的摺紙意象習慣,持續激發幼兒思維想象與操作嘗試。)

活動評價

總結評價結束活動請大家一起來評一評你認為哪個風車最漂亮。交流活動的目的是達到“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給幼兒提供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自主發展空間。

幼兒園中班教案14

一、教學意圖:

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能夠説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並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資料、供給充分的物質材料,經過運用不一樣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忙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並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構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説説中瞭解牽牛花生長的過程。

2、在活動中願意大膽交流、進取表現。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今日,教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我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瞭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裏,心裏好害怕……

師:哎呀!怎樣被埋進土裏了呢它應當怎樣做?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鑽……

引導孩子們一起學往外鑽的動作。

牽:總算鑽了出來,咦我怎樣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麼樣了

小結: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麼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着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麼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麼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麼?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説的葉子是什麼樣的呢

(毛茸茸)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麼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趣味,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此刻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幹什麼?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忙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麼接下來這根藤會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一起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貌

畫面十四、十五:

牽: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起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趣味,順着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塗了,理順了再之後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此刻的樣貌。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麼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麼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打開啦!哈哈,我是牽牛花!

師:哦,這位神祕的小客人原先是牽牛花呀!

師:牽牛花像什麼呢怎樣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啊!他們一起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牛花怎樣啦我們來聽聽它自我是怎樣説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先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牀啦!”

3、鞏固對牽牛花生長過程的瞭解。

師:哎呀,今日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明白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教師圖片箭頭表示牽牛花的生成過程。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牛花的種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裏,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五、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構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後讓其他幼兒發表不一樣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本事,使幼兒樂於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構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資料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善策略,完善認識。

幼兒園中班教案15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蘿蔔兔》。

認識瞭解蘿蔔的基本特徵。

請家長共同參與,與幼兒一起製作一種蘿蔔工藝品放在角里。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

大膽想像,並能用較清晰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幅畫面定格(蘿蔔兔、許多蘿蔔的背景圖)。

①引出主題,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要求幼兒完整的語句:一隻小兔來了。)

(向幼兒介紹蘿蔔兔由來)小兔種了這麼多蘿蔔,小夥伴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蘿蔔兔”。

②切人主題。

a。天氣真好,蘿蔔兔決定去旅行,它該怎麼去呢?你們助它吧!(請幼兒自由表述)(此問題為開放式提問,一問多答,充分發揮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想像力方面可以讓幼兒創造如兔子裝上翅膀等,觀察力是結合平時自己看見的自行車、汽車等蘿蔔兔去旅行。)

教師小結:謝謝小朋友,幫蘿蔔兔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真棒。(鼓勵幼兒,激發幼兒以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蘿蔔兔也很愛動腦筋,它也想了一個好辦法,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輛蘿蔔車,開着蘿蔔車去旅行。(在以上回答問題中,如果幼兒做蘿蔔車,開車去旅行,在下面的教師小結中,就可以講蘿蔔定用xxx小朋友想的好辦法,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一輛蘿蔔車,開着蘿蔔車去旅行了。同時,儘量肯定幼兒的回答。)

③放課件,聽故事錄音第一段。圖1(同上)、圖2(蘿蔔車、一條小溝)。

(第一段故事內容:天氣真好,蘿蔔兔決定去旅行,它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了一輛蘿蔔車,開着蘿蔔車去旅行,前面的一條溝擋住了蘿蔔車的去路。)

(2)、第二幅畫面定格(蘿蔔兔、蘿蔔車、一條溝、)

④(教師指溝,做出着急的表情)呀,前面的一條張車。

a。提問:聰明的孩子,幫它想個好辦法。(肯定秀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增加幼兒的自信心兒動腦筋,怎樣讓蘿蔔車過溝呢?)

b。請2~3名幼兒講述回答。_兒童網

c。幼兒一起商量幫蘿蔔兔想辦法怎樣過溝。要求,幼兒可以跟旁邊、前後的小朋友討論更好的辦法;幼兒回答的肯定,又對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幼兒討論好以後,提問:a。你為蘿蔔兔想了什麼?你準備怎樣幫助蘿蔔兔呢?c。你想好了嗎?説説所有提問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但這樣提問使幼兒同時注意幼兒講述語句的完整。)

小結:有的小朋友説造一座小橋,有的小朋友説詳忙……這些辦法都很不錯,其實蘿蔔兔也想了個辦法

③放課件,聽故事錄音第二段。圖3(溝上出現一蘿蔔車向前至小木板上,木板斷,木板與蘿蔔車一同倒)(第二段故事內容:蘿蔔兔用一塊小木板放在溝上向前推,哎喲,小木板斷了,蘿蔔車摔進了溝裏,蘿蔔兔怎麼辦,怎麼辦呢?)(理解詞:推、摔)

(3)、第三幅畫面定格(蘿蔔兔、蘿蔔車掉進了溝裏)

①(教師做出誇張的動作表情,表示着急的樣子)不好,小木板斷了,蘿蔔車摔進了溝裏,蘿蔔兔心想怎麼辦,怎麼辦呢?朋友,你們還願意幫助它嗎?你幫助它呢?(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激發幼兒幫助蘿蔔兔;第二層次主要是讓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幫蘿蔔兔,如:我想……幫助蘿蔔兔。)

②小結:你們的辦法真棒,蘿蔔兔自己想的辦法很簡單,請大家看課件(圖4)蘿蔔兔給蘿蔔車澆水,蘿蔔車慢慢地長出葉子,蘿蔔兔抓住葉子用力往上拉,蘿蔔車上來了。(第三段故事內容:有了,給蘿蔔車澆水,蘿蔔車長出葉子啦,它抓住蘿蔔葉用力拉,哈哈,蘿蔔車上來了。)

③提問:a。蘿蔔兔想的辦法是什麼?b。蘿蔔兔為什麼給蘿蔔車澆水?(此提問為分步提問,逐步加深,在回答時,提醒幼兒講述完整的語句:蘿蔔兔想的辦法是給蘿蔔澆水。)

④小結:剛才,小木板太狹窄了,所以蘿蔔車掉進了溝裏,這一次老師不講出來,帶有神祕感讓幼兒有一探究的想法。(放課件,圖5在溝上放一塊寬木板,蘿蔔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推着蘿蔔車過溝。)(第四段故事內容:這次,蘿蔔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推着蘿蔔車過溝了。)

2、幼兒完整地聽故事,看課件。

提問:故事的名稱。(鼓勵要求幼兒要講完整的語句,故事名稱叫《蘿蔔兔》。)

3、幼兒第二遍完整地聽故事。

蘿蔔兔開着蘿蔔車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兩個問題,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它想了好多辦法,蘿蔔兔很感謝你們,它想再請大家聽《蘿蔔兔》的故事。

(對於個別能力較弱的中班幼兒來講,聽一遍完整的故事並不能較好地掌握整個故事情節,聽兩遍以後,效果有很大的改善。)

標籤:教案 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