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選20篇)

校園3.22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選20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

原來沒有看過亦舒的書籍,因為從來都是聽説她的書多以為主,想想一把年紀的我手上捧着愛情小説在看,總覺得會讓人笑我。

偶然在網上給寶寶選早教書籍時,《我的前半生》——這個書名好似有一種魔力般吸引着我,想都沒有想就買下來,並且一口氣讀完,這種情景好似很久沒有發生過了。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竟然與我的年齡相仿(唉,不得不承認我也三十好幾了),不知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説我自己一樣,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慘到被老公遺棄。但是她對的付出,對家庭的專注,似我一般;而她內心中的那種堅韌與“不得以”的堅強也好似我骨子裏的那種倔強,這本書讓我瞬間理解了生活的真實意義,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話故事,我亦不是童話故事裏的公主。

記錄了書中的一些我認為將我喚醒的名子:

“一世無成,半生潦倒”

“在外頭討生活,人的心腸會一日硬似一日,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人。”

“我可以看到我的前路,路是有的,可惜崎嶇一點,佈滿荊棘,走過去,難免會頭破血流,尚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引我失足。”

“以前小時候,我也曾擁有過偶像,後來我發覺,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

“若不認清過去,對將來就一籌莫展”,“這是屬於她的天地,是她赤手空拳,咬緊牙關爭取來的,牢不可破,她多年來付出的力氣得到了報酬。”

“我知道你重感情,最好咱們生生世世地陪着你,永遠不要離開你。”

“是,我怕轉變,即使是變得更好,我也害怕。”

“人口流動性大,誰也陪不了你一輩子,趁早培養個人興趣,老了可以插花釣魚。”

“不知道為什麼,每當倦極愁極的時候,我便想坐下來哭。

哭真是好,以前小時候一放聲哭總有人來搭救。現在哭完了擦乾眼淚收拾殘局的總還是自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直到最後一日,到末日,俺去也,留也留不住,我竟嚮往那一天。傻了。”

這些句子中的感受和話語,又何嘗不是我常對自己説,常勸慰自己的話,但,這些話給予我的轉變好痛。

亦舒的語錄:“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會自然而然地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個女人都在婚姻的愛與不愛、付出與索取、清醒與糊塗中徘徊;早些讓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現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獨立,早些懂得愛自己,因為鳳凰盤涅而重生的痛苦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2

與歷史相比,一個人顯得是那樣的小,就像是一顆小小的塵埃。

浩浩蕩蕩的清朝,在幾十年間土崩瓦解,這一切對於小小的宣統帝來説,並不是他所能夠控制住的,在這場歷史的車輪裏,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塵埃,註定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而對他來説,紫禁城外的社會才是一個小小的塵埃。所謂歷史的進步,對紫禁城內的他,都不過是城外的風言風語,沒有什麼價值。

《我的前半生》記錄着一個男人的一生,從他還未出生時已經註定的命運到他大起大落、無可奈何的人生軌跡,從他登上帝位後的冷酷無情到重新改造後的大徹大悟。

當他重新回憶起過往,寫下這本書時,沒有了作為宣統帝的殘忍暴虐,沒有了作為滿州偽政權執政人的卑微求全,更多是作為新中國公民的淡然,他已經不對過往保持一種怨恨的心情,這就是歷史在一個人身上施展的魔力。

對於這本書來説,它儘管是以一個人的回憶所寫成的書,但確實重現了那段歷史。雖然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溥儀身份的特殊,使得他的故事對於清史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幫助。

但是我覺得它的作用更多還是以一個人的經歷來重現過往的歷史,過往的記憶,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一個身份,即使你就僅僅只是這個社會裏的一顆小小的塵埃。

如果想要再現一段歷史,個人的經歷是否是可靠的?

是不是隻有名人的故事才能夠幫我們再現歷史?

我覺得儘管個人的經歷可能會有因為各種原因進行人為刪改,也可能會有記憶錯亂現象,但是從總體來看,這些其實是可信的。一個人,他的生活不可能脱離這個社會,那麼他所進行的每一個事情都會體現出這個時代的特徵,就算他進行了刪改,也不可能修改出他從未經歷或從未聽聞過的東西。

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物,都能夠幫助我們構建這個社會的記憶。

首先,不同的社會角色有着不同的經歷,對於共同經歷的同一個事件有着不同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這個社會不同的側面。另外,往大了説,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只有所有人聚在一起,世界才會是一個世界。

就像我們此次閲讀的另一本書《夢醒子:一個華北居士的生平》,儘管這位鄉紳憑藉他的聲望維持一段該地區的穩定,但是他可能並沒有對當地做太大貢獻,畢竟他要養活自己一家人就很不容易了。那麼他的日記沒有價值嗎?

不。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儒生、鄉紳、議員、商人等多個不同身份、不同視角對近代山西社會的剖析,這為我們瞭解那段歷史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其實無論是史學界對於個人歷史價值的挖掘,還是我們檔案學界對口述檔案等個人檔案的挖掘,都是看到了個人這個小小的塵埃對於構建世界記憶的貢獻。

當無數過的塵埃聚在一起時,世界才成為了世界,當無數多人的記憶構成在一起時,歷史才會是歷史。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3

最近在看《我的前半生》,以前對溥儀這個人不太瞭解,只知道他是末代皇帝,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裏最後一個皇帝。我總會覺得悲涼,甚至會對他有些同情,王朝的覆滅也摧毀了他的“安逸”,讓他變成了一個連回家都要買票的人。

溥儀在還不懂事時已經被推上了皇位,他身邊圍繞着太后、太妃、老師以及作為攝政王的父親。太妃們對他進行形式上的關心,父親則遇事不能立斷,母親對他的感情更是疏離,最後不堪受辱選擇了自殺。每個人都對他表達着尊敬卻又疏離的“愛意”,使他做了一個不知温情不懂疾苦的皇帝。唯一對他流露出温情奶媽,卻在一生中經歷坎坷,存在希冀地期盼着生活,忍受着苛刻的條件伺候着大清朝的皇帝,在最後被遣散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女兒早已不在人世,這是醇親王府為了讓她好好照顧溥儀而壓下的消息。

在清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之際,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餓殍遍野之際,在國土即將淪喪之際。紫禁城裏依舊窮奢極華,講究着排場,宣示着皇家與庶民之不同。當時的人真的會覺得這就是我們拼命守護的國家嗎?值得嗎?

有種悲涼之感,《覺醒年代》裏陳獨秀問留洋回來的博士胡適,中國該走怎樣的路,胡適説不知道。當時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國該走怎樣一條路,該走到哪去。究竟是復辟還是共和,他們磕磕碰碰地摸索着,尋找着適合中國的道路,尋找着拯救中國的一劑良方。無比感謝我們的前輩,在那般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在黑暗裏摸索着,雙腳佔滿了泥濘,只為解救這個病入膏肓的國家。

再覺得離譜的一個點,所有人都能看到清朝步步的衰敗,卻還是會為清朝的賞賜、諡號、官職……而瘋狂。連進步青年胡適都不能免俗,會為見到皇帝而榮幸。在《覺醒年代》中我就不理解胡適,他究竟是和陳獨秀一起的革命派還是如清朝遺老一般的保皇派,可能是我的知識儲備不足,閲讀書籍不多,對人物瞭解不夠,才會有這些不成熟的見解。但是書讀到這裏 我想起《覺醒年代》中陳獨秀的一句台詞:“中國之所以這麼糟糕,就是因為郭心剛太少,胡適之太多!”不能説誰有錯,每位先賢都曾為中國的生死存亡拋頭顱灑熱血,可能是立場不同。更有甚者為了諡號跳河求個“貞端”,滿目荒唐。

一些凌亂的語言和不成熟的見解。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4

放下了厚厚的羣眾出版社發行的俗稱“灰皮本”的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寫成的《我的前半生》,再結合我在長春期間參觀的“偽皇宮”,對這個末代皇帝的前半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地瞭解。

在這本“懺悔錄”中,溥儀以一個歷史罪人的身份和語氣反覆唾罵自己,同時深深感激共產黨和毛主席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溥儀的文采很好,不愧是學“帝王之學”出身,全書以自述的形式把自己的前半生分成五個階段記述,分別是宮中生活、天津時代、長春時代、蘇聯的五年、回到祖國。一邊回憶,一邊悔過。

尤其是在最後一部分,戰犯管理所安排包括溥儀在內的戰犯到東新中國的東三省的各條戰線去參觀。當溥儀走在曾經自己是這個地盤的“主人”的土地上的時候,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深深的觸動和感動着,同時在心裏將眼前的“新面貌”和解放前的自己領導下的“舊面貌”做了深切的比較,感覺到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中國還將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自己在東三省犯下的罪行是“百死不得已贖其身”,自己過去犯下的各種罪行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在哈爾濱,他們參觀了包括兒童公園、太陽島在內的許多地方。兒童公園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園中有許多古樹,我每天走在裏面的時候,就是感覺這個公園有些年頭了。這裏空氣清新,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葱葱。要是這樣算起來,這個公園至少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而且公園裏的小火車也有同樣的年頭了。在哈爾濱期間兒童公園是留給溥儀印象最深的地方,因為溥儀看到的這一切讓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少年兒童是最最幸福的,而且會世世代代幸福下去。時光荏苒,現在的兒童公園同樣是綠樹成蔭,各種年齡的兒童在這裏蹣跚學步、奔跑歡笑,但是這裏的景物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5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目前正在東方衞視和北京衞視熱播。此劇是一部探討中年男女婚姻戀愛的現實題材劇。

劇中女主角羅子君大學畢業後不久,嫁給了有錢的丈夫陳俊生,成了一名全職太太,衣食無憂,幸福美滿。不幸的是,在結婚十多年後,自己人到中年時,遭遇婚變,丈夫拋妻棄子投入他人懷抱,她的幸福生活就此歸零。電視劇圍繞着這位都市女性的婚姻經歷展開,各色人等的婚姻觀、價值觀、人生觀交織碰撞,產生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在這些火花中,筆者想説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生生的現實社會中,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我們來看羅子君,自從找到陳俊生這個“長期飯票”後,再也不想奮鬥,提升自己,漸漸地在經濟、精神上對陳俊生產生了嚴重的依附,以至於後來被小三趁虛而入,全盤皆輸;我們再來看小三凌玲,為了自己和兒子過更好的生活,乾脆換個老公,在被羅子君質問“辦公室戀情”走不進生活時,難掩心虛;我們還來看羅子君的老公陳俊生,在自身婚姻出現問題時,不想着如何改變、補救,一心逃避,不願面對現實,從另外個女人身上找温暖。他的自私懦弱給兩個女人、兩個孩子、兩個家庭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

10年前的一部《奮鬥》,藉助着對夏琳的出彩演繹,馬伊琍在30歲的時候,演藝事業掀開了新篇。10年後的今天,《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再度以精彩的人設和精湛的表演,為馬伊琍的演藝生涯錦上添花。

夏琳與子君是馬伊琍演藝生涯中的兩個足稱里程碑式的角色。30歲邂逅夏琳,40歲牽手子君,馬伊琍在其現實生活中的“我的前半生”,用作品、角色譜寫着“女人有志,遇剛則剛”的命運交響。

由此可見,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寄予他人,終究是無根浮萍,長久不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只有動態平衡。陳俊生娶羅子君時許諾的讓她待在家裏做鑽石籠子裏的金絲雀時,是真的;陳俊生在對羅子君提出離婚時説他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凌玲也是真的。只是時間在變,心情在變,主角在變。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6

與它的結緣,源於電視劇版的《我的前半生》,出於對主角的喜歡,關注了這部劇,不過未曾完整看過,只因討論太多,偶爾看了最後的片斷!這部劇的熱度和評論,促使我有了瞭解原著的慾望,瞭解亦舒!

或許是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總是會將電視刷中的情節代入到書中,而且會很自然的做比較,想下一段是什麼,子君和賀涵怎樣認識的?書中有沒有這個橋段?對賀涵的關注度,不亞於當年的宋思明!

看了劇版的《我的前半生》讓人有一種防火防盜防閨蜜的感覺,雖然理解子君和賀涵的情不知所起,也明白賀涵與唐晶太過相似,卻更期待完美結局。儘管一切都明白,心依然會有波瀾,愛原來是有期限的。

書中的開篇和劇版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幫子君走出陰霾、重新走向職場的是唐晶,而唐晶的男友莫家謙書過半時才出場!所謂暖男賀涵只是編劇為了提高收視率而虛構的。書中的子君更為真實,更貼近生活!她信奉“女人以家庭為主”,在遇到涓生時毫不猶豫的結婚了,甘願放棄自己的所有,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如果沒有別人的介入,她的一生就是以平靜、和諧、安康圓滿結束。而當男人築就的“安逸”即將離去時,卻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人要學會翻篇,過不去的事要過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經歷過婚變的子君重新出發,走進職場開始新的生活!女人無論何時都不能放棄自己,自己獨立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上司的抬愛也沒能阻止她辭職,前夫再多的關愛也都成了過往!她選擇做個陶藝人,自在、隨心、安靜!

若無相欠,怎會相見!生命中每一個遇見的人都是註定的緣!當子君遇見翟有道,便認定他是她的後半生!他與她沒有過多的接觸,沒有太多的語言交流,他的沉穩,他的淡定,他的一切都讓她着迷!她在翟君面前那樣的羞澀,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渴望!當翟君漂洋過海來找她,告訴她“我們結婚吧”,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史涓生以愛的名義將她捆綁,用“不再愛”的籍口拋棄她,她的前半生以這個懦弱的男人而結束!感謝涓生的放手,成就了另一個子君,也改變了她的後半生!遇見你,以為你是人生;而你卻不珍惜輕別離!

書的最後子君與翟有道旅行結婚,在飛機上翟君給子君輕輕搭蓋下毛毯,子君感慨説“這就是夫妻間最平常不過的了吧!”空姐發放飲料,子君擺手示意不要吵醒翟君!看着無名指的環戒,她笑了,我是何等的運氣,竟如此理想的結束了我的前半生。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唐晶用前半生成為了精英,後半生便成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每一個出現在生命中的人,都有原因和使命。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裏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是緣份,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

喜歡原著,喜歡真實的子君,喜歡故事的發展,喜歡這樣的結局。遇見的都是天意,擁有的都是幸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7

讀亦舒,已是第三個年頭,你可以説是言情小説,但是卻是我的聖經。偏愛紙質書,《我的前半生》,《承歡記》,《明年給你送花來》,《花解語》,都很喜歡,師太的書風格多樣,讀來只覺愉快輕鬆,對當代的年輕女性提出勸解。猶記得那句:我同你,只有自己罷了,再不自愛,只有死路一條。

好姑娘從不苛責旁人,今日所有的苦於樂都源於自當初的選擇。不尖鋭,把握原則和底線,自己尋找幸福感。我們也有愛,也能給予愛,也期待愛,歇斯底里的懇求,這種事,全然不會做。師太的書,還會陪伴着我,惟願你們也喜歡。曾寫過好多讀後感,如今細想來,都是無用,只希望讀後,眼角眉梢,再無怨氣,此後安寧平和。

如果閉眼,就能望見未來的生活。那日子又有什麼期盼。我們從來只是為自己而活,也希望有一天能成為我們所愛的人的依靠。如麥承歡,亦如周舒心。索性,我們還是自己。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8

我很喜歡的兩位作家一位是亦舒,另一位是辛夷塢。大學時候把她們的作品讀了又讀。既然開始寫影評和書評的文章,當然要從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入門。今天想分享的書是亦舒的《我的前半生》。

女主是羅子君,一位美麗又好運的女性。大學畢業後就選擇結婚,老公是學醫的史涓生。子君從學校出來後工作過一段時間,先是做了國小老師覺得小孩子實在是太頑劣,然後又做了一段時間書記員,覺得要仰人鼻息不習慣。最後在涓生建議下,乾脆不工作做了全職太太。醫生的福利很好,入職就有還算寬敞的宿舍,收入也能供的起一家開銷。子君婚後孕育了兩個可愛的小孩,老大史安兒是一位漂亮有活力的女孩子,老二史平兒一個是純真憨萌的小男孩。涓生後來自己開了一家診所,隨着運營逐步進入正軌,他們也成為了中產階級,住宅寬敞,生活富足,家裏有兩個保姆,一個專職司機。此時的家庭主婦羅子君每天的生活就是買買買。她以為日子就會這樣一直下去,從沒有想過生活中還會有意外發生。某個平凡的一天,涓生突然告訴她他要和她離婚。自此,羅子君從一個養尊處優的醫生太太步入了職業女性的道路。重新進入社會,體驗職業女性的勞苦心酸,學習職場處事之道,報名各類興趣班打發寂寞時光,同時生命又因改變而煥發生機。

羅子君運氣很好,她的道路其實比其他女性要順利很多。十三年的婚姻,史涓生給了她富足的生活,使她免遭職場磨礪。離婚之後,作為職場精英的閨蜜唐晶又忙前忙後幫她搞定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羅子君畢竟受過正規教育,智力和情商也是不差的,那份行政類的工作她很快便適應了。工作得心應手之後,便開始報名了很多特長班來驅趕孤獨寂寞的時光。眾多特長班裏,她發現自己對泥塑很有興趣,而且師傅老張對她頗有讚譽,誇她有藝術天賦。覺得工作中人事關係難以處理,她索性辭職跟着老張一起搞泥塑創作。有時候天賦真的是氣死人的一樣東西,老張從事藝術多年,竟不如半道出家偶有靈感的羅子君有市場價值。她創作出來的泥塑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為兩個人的工作室帶來不錯的收入。有錢有閒之後,她就到加拿大看留學的女兒安兒,結果就在女兒男朋友的家裏遇見了優質單身男翟君。翟君是一個建築師,工作範圍在北美地區,為了羅子君回到香港發展,最後兩個人喜結連理。羅子君説,她還是無法過一個人的生活,她需要婚姻,幸運的是她得償所願。

羅子君是幸運的,但同時也是堅韌的。試想,一個脱離社會十幾年之久的家庭主婦,一朝被丈夫趕出家門,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她很快接受了現實,盤算了自己的物質基礎後,決定工作養活自己。面試時要和比自己小十幾歲的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競爭,入職後兢兢業業,被上司刁難也毫無怨言,該加班時就加班,讓把文件改多少遍就改多少遍。和同事相處不八卦別人隱私,和大家和平相處,疏離又不高冷,很注意分寸。很快,羅子君享受到了作為獨立女性的快樂。思維活躍,神采奕奕,自由隨性,比起之前,做一個買一袋鹽都要向老公伸手要錢的家庭主婦神氣太多。新鮮感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大把大把一個人的時間,下了班不想回到空蕩蕩的家裏,所以就給自己報了很多課程,語言,插花,繪畫,泥塑…最後竟然發掘了自己的一項天賦。我們不能説怎麼,擠了公交,步入職場,考了駕照就算堅韌不拔了。她可是做了十幾年富太太的人,出入有司機開着豪車接送,車子要停在自己面前,否則就當看不見的矯情小女人。離婚前,她沒有吃過太多的苦,婚前有父母關愛,婚後有老公寵愛,她就像是玻璃房裏的嬌嫩的花朵,只管享受陽光雨露,自有人幫她遮擋悽風慘雨。她能夠在遇到變故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怨自艾當中,而是接受現實振作精神很快投入職場當中,並且在工作之餘想辦法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她真的很棒。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羅子君的幸運,但是命這個東西不能強求,出生在大城市和出生在邊緣山區已經是天差地別的起跑線了,這個是人力無法改變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運命。不管手裏的牌有多爛,就是要仔仔細細的盤算出招,用腦用心分析牌局,努力把一手爛牌打出最好的水平。羅子君認清現實接受現實,融入現實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亦舒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對,她説時間用在哪裏是看的出來的。是的,有人每天花一個小時學習外語,一兩年之後他們可以擁有熟練的口語,可以不看字幕欣賞外語片;有人堅持運動,瑜伽,跑步,游泳…。,半年之後,身姿挺拔,瘦而不柴,精神飽滿,眼神明亮;有人一心撲到工作當中,時刻想着抓住客户的心,怎樣才能更好的介紹產品,這樣的人不出業績才怪。就像書中的唐晶,畢業之後一直在職場之中打拼,當羅子君落魄離婚時,她已然是一個管理着百號人的酒店高層,獨立又驕傲。從書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唐晶走到這一步有多麼不容易,廢寢忘食的工作,小心避開職場中的明槍暗箭,哭過之後繼續努力。我真心覺得,在自己行業取得不俗成績的人就是鎧甲勇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老祖宗的話不騙人。如果不想被動吃生活中的苦,只能主動吃工作和學習的苦。路是越走越寬的,停下了,再寬的康莊大道很快就會變成死路一條。往前走,即便是沼澤地,也終會有踏出去的一天。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9

由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主演,陳道明等客串的新劇《我的前半生》,正在東方衞視熱播。憑藉劇情的現實感、犀利金句以及演員集體演技在線,該劇評分超過7.6分,收視頻頻破1的成績很是亮眼。尤其是劇中人物呈現出來的價值觀的碰撞,在網友中間引起熱議:一個女人到底要不要做全職太太、如何自強?女性觀眾對此頗有思考。

熒屏回放

劇情台詞貼現實:馬伊琍和靳東互懟很有喜感

劇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35歲,大學畢業以後,只在外企工作了半年就回歸家庭,成為資深的全職太太。不料,老公陳俊生(雷佳音 飾)愛上了公司同事,並馬上提出離婚,她平靜的生活從此被打破,前半生和後半生由此截然分開。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大戲,《我的前半生》最大的亮點就是貼近現實的劇情,開頭幾集緊湊的故事迅速抓住觀眾,劇中的台詞之犀利也頗受好評,尤其是馬伊琍和靳東互懟被評很有喜感、過癮,比如“你的裝模作樣比土豪金還討厭”、“請你像七11一樣24小時燈火通明、監控全開地看好你老公!”

演技在線:

吳越演技太好招罵最多

此外,不同於當下市場偏好年輕演員,該劇聚集的全是實力派演員,他們的演技集體在線,讓觀眾頻頻叫好。馬伊琍開篇將很“作”的上海女人詮釋得很生動。袁泉將海歸精英範兒,和身為閨蜜為朋友兩肋插刀,演繹得比較準確。

男主角方面,雷佳音將愧疚又決絕的變心老公呈現得很驚豔。靳東表現穩定。陳道明的餐廳老闆是全劇的定海神針。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吳越扮演的“闖入者”凌玲,可謂貢獻出了紮實演技,工於心計、看似無所要求卻步步為營,是招罵最多的角色,恰恰説明她的表演十分成功。

觀眾熱議:女人要當洋娃娃,也要做鋼鐵俠

對於劇中人物的價值觀,不少人欣賞唐晶的做法,“什麼是真正的女性覺醒?當不再認為女性為男人料理日常生活等事情是職責時,不再認為嫁得好就是好命的時候”。

因此,有觀眾開始反思:“女人要當洋娃娃,更要能做自己的鋼鐵俠,而且永遠不要相信男人那句‘不用工作我養你’,哪怕他説的時候是真心。”

有人表示,全職太太的確存在風險,“很冒險,他一直在前進,而你越來越落後,因為能相守一輩子的人,必須是能促進自己的人,這種模式是共通的”。

也有人認為,妻子是不是全職太太與老公是否有婚外戀沒有必然關係,“還是因個人情況而異,但女方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豐富和提高自己”。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很火,在網上被炒的沸沸揚揚。不太喜歡看電視劇的我,翻出了原著來看。

家庭主婦羅子君,大學畢業嫁給了當醫生的史涓生,結婚十三年育有一兒一女。作為史太太,子君每天的生活除了睡到自然醒,就是逛街美容會閨蜜。哪曾想,丈夫突然提出離婚,她才知道丈夫早已在外面有人了。痛苦過後,子君在閨蜜唐晶的幫助下開始自食其力,最後,在她三十六歲——前半生結束的時候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乍一看,這不就是一個家庭主婦逆襲的故事嗎?我不否認。但在我看來,子君之所以能夠逆襲成功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是她的自身條件。子君是正牌大學生畢業,容貌氣質相當不錯。婚後雖然仗着丈夫的寵愛,沒有賺錢謀生的技能,但是品味卻提升了,而且保養的相當不錯。另外,十幾年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學會了忍耐。這是她能夠進入職場並堅持工作的基礎。

二是子君的前夫是個負責的人。離婚之後史涓生給了子君50萬元安頓費,再每月還付5000元贍養費。平時她有什麼困難,也會不遺餘力的去幫忙。子君雖然離婚了,但生活並不存在多大的困難。

三是子君有個好閨蜜唐晶。女強人唐晶,解決問題的能力超強,在子君最困難的時候走出來,幫她偽造簡歷,推薦工作。子君只需要按部就班,融入職場也只是時間問題。

四是子君的運氣好。去澳洲看望女兒就能遇到翟君?遇到翟君,對方就能心動?彼此動心,對方就能追到香港來定居?一個又帥又多金又温柔體貼的黃金單身漢看上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失婚婦女,這概率能有多大?

看羅子君的人生,在她半生的時候就能過成這樣,放你身上又會如何?你的半生又會過成什麼樣子?你希望自己能夠是怎樣一個我?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1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熱播當中,但由於卓老闆最近比較忙,沒有時間看此電視劇,所以無法就電視劇來評論,但作為亦舒師太的粉絲,此書我閲讀不低於兩次,今天就粗略以讀後感的形式談談。

此書寫的是一個三十幾歲的美麗女人羅子君,大學畢業後就嫁給心愛的男人史涓生,在家做全職家庭主婦。

生育有一男一女,住着高檔洋房,有幾個傭人,丈夫是知名大醫生,平時出入以平治汽車代步,穿着幾萬塊一件的大衣,拿着幾萬元一個的手袋,整個人就是珠光寶氣的名媛,天意弄人,後來她的幸福卻被一個皮膚黑黑,長得比她醜好多倍,還曾為了利益而嫁給老頭子,生了孩子的單親媽媽辜玲玲奪走好丈夫。

離婚後羅子君重新開啟了本該15年前就該有的打工生活,第一任老闆布朗先生,穿着至少小三個碼及至少穿了八年的藍色西裝,背心包着胃,褲腰包着肚腩。

她當一個小翻譯,工作受上級跟下級的冷眼,百般為難,而同事中唯一看上去像老好人的陳總達,卻是另有目的,欺負她是離異少婦,想騙她當性工具。

她為了增加謀生能力而參加的興趣培訓班中,認識了藝術家張允信,後來在替張允信做公仔陶瓷時,被發現有着陶瓷藝術天賦,然後生活逐漸走向正軌,後來應師傅張允信之邀合夥開了工藝品工廠,最後也認識了未婚鑽石王老五建築師翟有道。

文章的最後翟有道向子君求婚。

故事的大結局挺人大舒了口氣。

香港女作家亦舒是一個被小説耽誤的詩人,她的文章最讓人回味無窮的不是故事的發展,而是故事內如詩如詞的金句名言。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2

前不久,看了1987年中外合資出品的電影作品——《末代皇帝》後,猶覺意猶未盡,經朋友介紹,又去圖書館借來了圖書《我的前半生》,花了3天功夫,終於陸陸續續地把它看完了。

選擇閲讀《我的前半生》大半也是源於作者的緣故吧,作者是見證了一個時代天翻地覆變化的大清末代皇帝、公民——愛新覺羅·溥儀。

這是一部極具文獻價值,且帶有懺悔性質的作品。溥儀從他的家世寫起,到他童年登基與退位,偽滿14年的統治,到後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

總的感受:似乎自身也已穿越時空隧道,置身於那個魑魅魍魎的時代。

寫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寫到慈禧的喜怒無常時,有這樣一段話:有一個太監陪她下棋,説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隻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太監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寫到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糜爛時,有這樣一些記載不僅讓人頗為震撼:隆裕太后每餐的菜餚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我"(溥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

溥儀3歲被迫登基,到後來的退位,成為日軍的傀儡建立偽滿洲國,最終被改造為社會主義新公民,這可以説是歷史的必然。溥儀出生在一個封建王宮貴族之家,其命運從被迫登基之後就已經無法自己掌控了,正如他後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時所説的那樣,他甚至痛恨封建制度,使他想成為一個單純的小孩而不得,成為一個無能的人;從小在封建帝制毒液下浸泡的溥儀,擁有了那種根深蒂固的皇權思想之後,待到大清帝國徹底滅亡之時,骨子裏那種為我獨尊的思想必然導致其的不甘與復辟情緒,但當時已是眾叛親離,再加上怕死的心裏,就勾結日偽政權建立的偽滿洲國,企圖復辟;但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道路,是大勢所趨,任何與其相抗衡的敵對勢力必將自取滅亡,溥儀也必將從皇帝的遺夢中醒來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

《我的前半生》可以説相當詳細的記錄了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社會主義社會階段,溥儀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封建皇帝轉變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心路歷程。看完此書心情也是頗為複雜的,其中不免對其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感到同情,對其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的同情,同時也對其最後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欣慰。我想中國的帝王中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那樣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一樣有如此複雜的心路歷程。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3

中學時,在母親的書櫥裏搜尋愛情小説,找不到瓊瑤找不到三毛,只有當時還沒聽過的一個名字:亦舒。她那一本《喜寶》,淡粉色的封面,抽象的女人臉,細長的眉眼,極盡嫵媚之能事。

書中女子,在十多年前的審美觀裏,是個淺薄的女人,喜歡錢(以前喜歡錢可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兒,我們都被教育視金錢為糞土),對感情不專一(和父子二人產生情感糾葛)等等,但是現在想想,我媽媽獨立的精神恐怕多多少少也是受喜寶影響的吧。獨立的女子,無論獨身或結婚,都會有幸福歸宿。

後來很多年,我不看亦舒。無來由的,我一直怕看愛情小説,覺得拘謹,不夠大氣,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卻一頭栽進寫愛情小説的陷阱裏,這是後話。

身邊很多人喜歡亦舒,我覺得有些好奇,因為自一些雜誌上看到她的短篇,實在糟糕得很,這樣的文筆這樣的故事,隨便一拉就是一大把,憑什麼人人把她掛在嘴邊?不看也罷,於是一擱又是多年。直到《我的前半生》。

人名是吸引我的第一點:涓生和子君。他們本是魯迅的短篇小説《傷逝》中的一對夫妻,在亦舒筆下仍然改變不了傷逝的命運。

故事頗有些結婚十年的味道,一對情侶,就結婚,丈夫是西醫,拿高薪,妻子在家生兒育女,一晃十年過去。丈夫愛上旁人,妻子最後一個才知道,來不及哭泣來不及哀求,已被人暗示早點離家。這是她的丈夫,曾經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整個世界,但是轉臉就變了。

真怨不得女人現實。你看看,老實女人的下場沒一個好的,到時候,人家不喜歡你了,你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一間一間找,三十多歲,一切重頭,和二十歲新鮮水嫩的姑娘爭一個職位,還要看人臉色行事,被已婚男人糾纏。

女人出來做事,不是不辛苦的。多年前蘇青就説了,職業婦女也有她自己的難處。

但是,好歹是有了自己的私房錢。説到底,錢,還是重要的。所以,喜寶突然變得可愛起來,這女子,自80年代就知道金錢的妙處,是誰説金錢不好?切,且餓他三日看看?

子君自離婚後也日日以淚洗面,可是女兒貼心,倒也是公平。雖然被棄,但到底有一雙兒女,結婚十年,和戀愛一年,真的不一樣。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更不用説三十萬港幣和一月幾千的贍養費用。子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我認識一個女子,當年與人相親,覺得人品不錯,戀愛四年後結婚,幫助他申請去美國讀書,一切成功後,他在她懷孕六個月時寫來一封信,大抵是要求離婚云云,連面都不用見,分居數年後便可離婚。她還能怎樣?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子君當然得一切重來。

風風火火加入上班一族,累死累活拿一月四千費用。終於一切進入正軌,慢慢淡忘傷痛。

真的會忘記麼?每日面上帶笑,絕口不提此人名字,真的就是忘記了麼?亦舒寫到子君某日做夢夢見一個女子披頭散髮獨坐哭泣,仔細看來,竟是自己。呵,午夜夢迴才看見那顆深埋的心,於人不知的角落裏暗自淌血。

當然,我們不演苦情戲,甚至鄙夷那些卑微着求一份情感的人,所以,亦舒的小説若改編成電影電視,絕對不能讓瓊瑤影視中那票人馬出現,無論是馬景濤的青筋直冒還是劉雪華的水龍頭,都離亦舒太遠,她小説裏的女子,是張曼玉,禁得起一個近景,臨窗的臉被燈光照得發白,怔怔的,一顆眼淚,靜靜滾落。

傷心之極,説不出,喊不出,甚至,哭不出,需要很久很久,掙扎着,壓抑着,卻又瀰漫着,最後,落下眼淚來。

子君後來很少傷心了,幸虧有平兒安兒,這兩個名字,讓我想起朱衞茵,她與李宗盛的一雙兒女,也叫平安,似是巧合,又是必然。

還是要笑的,看到涓生漸漸老去,越來越痴肥,能想象那副蠢相,離了子君後才發現,和任何女人結婚,結果大抵都一樣,於是怯怯地回來找,子君卻已越發有韻味了,他與她離得遠了,她成了他攀不到的一朵雪蓮,而幾年前,她曾是他的玫瑰,任他揉捏。

千萬不要讓子君學會獨立,否則,她將美豔不可方物。涓生唯唯諾諾地説,你看上去真年輕。哈,笑死人。當初他一手推她進萬惡的社會,她還不是一點點全靠自己打拼?年輕?真正的年輕已經漸行漸遠,三十歲的女人,笑起來已經無法恣意了。

子君當然要開始新生活。她曾經以為她不能,但是,真正放下來的時候,已經可以進退自如。有人愛,自然好,無人愛,依舊精彩。

這是亦舒的終極目的,讓女人真正做到獨立和自愛。

有些時候,我也在想,或許遭遇一些背叛和離棄是一件好事。讀書的女子,不太容易做到苦苦哀求,頂住一口真氣,努力讓自己活出精彩,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亦舒寫了那麼多小説,那麼多愛情,説的無非是這些,在這一點上,你我都一樣。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4

看過亦舒很多本小説,但是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播出後,才發現走馬觀花的看書真是不應該,編劇的妙筆,男主角賀涵、女主角羅子君、女二號袁泉,還有“朱七七”、“薇薇安”,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硬是把沉悶的原著改編成全民熱衷的電視劇。再來看一遍原著吧。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樂於當家庭主婦。悠閒的過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個西醫,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轉,她的生命完全是為了她的家庭,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幾乎瓜分殆盡,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親情,哪怕愛情的感受力。比如,稱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親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離婚。用她自己的話來説: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好在有了轉變,雖然這轉變的未免太大,涓生要和她離婚,且他的婚外情持續已有一段時間,這是本部作品中一個極可悲之處:除了她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哪怕她的女兒)都知道他丈夫涓生對她的不忠,只有她一個人被保護得好好的,龜縮在家庭主婦的這個殼中,悠然的享受生活,看別人的苦痛,她妹妹子羣的也在其中。可是離婚了,她不得不工作,變得市儈,麻木,過着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會過的小職員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話來説:“老實説,我蒼老得多,我學會家小,笑得那麼逼真,簡直連我自己也分不出真偽,假得完全發自內心,涓生,你想想,多麼可怕。《紅樓夢》裏‘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不是這個意思?”子君離婚後不得不自立自強,生活的重心又回來了,她不再是依附於誰而生存的,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哪怕涓生最後要求複合,她憑着自己的傲氣,拒絕了。她終於找回了丟失了多年的自己。“一年多來我見識於人,真的要有自己,不能只想着靠某人而求得過好生活。要想過有檔次的生活,一定要自己奮鬥,這樣的果實,嚐起來才是心安理得的。人,要腳踏實地才行。其實,子君對自己半生的評價:“一事無成,半生潦倒。”這何嘗不是在説我?她能振作,我也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萬丈高樓平地起,現在要好好學習,不浪費學費,這才是我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了。

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看別人離離合合,習以為常,但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會幫自己度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會自然而然地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做小職員有小職員的安全感,就算上頭震得塌下來,咱們總有法子找到一塊立足之地,在那裏縮着躲一會兒,風暴過後再出來覓食”、“ 跳探戈需要兩個人,不見得全是史涓生的不是”、“無論什麼人,在環境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死。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不應長久持續,死是很浪漫的,故此有點吸引力,然而我是一個很踏實的人,我只想如何改良環境”、“血濃於水,親情不需學習鍛鍊,一切發自內心”。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比原著好看,是因為片中的人物都是觀眾所喜愛的,而且劇情也符合大眾心理,婚姻不是兒戲,不能用“換人”的思維去解決婚姻中的難題,而是雙方都要自立自強,懂得愛人,自愛,經營愛,不是面對婚姻裏的“一地雞毛”手足無措。而“換人”的婚姻是不被人祝福的。不管是男主角還是女主角,都是一樣的。願天下未婚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已婚的有情人更要互相珍惜相伴的另一半,男人像胡適,女人像楊絳,都懂得寬容愛一生。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5

臨近假期,想看輕鬆點的書,想起去年看過的《喜寶》,就又找了另一部亦舒的小説,叫《我的前半生》。

不愧是代表作,甚是酣暢淋漓。亦舒的作品,絕不是普通的情愛小説。她是現實的,直視人性的陰暗面,揭下了愛人、朋友以及親人之間那層温情的面紗;她不無深刻地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女子,也引發許多對書中女子命運的喟歎。

比起姜喜寶,我更喜歡《我的前半生》裏的子君。她更近人間煙火。一個三十多歲的美麗女人,育有一兒一女,她遠離人羣中的廝殺拼搏,安閒的在家做全職太太,在西醫丈夫的庇護下做了十幾年的金絲雀。家裏有傭人有司機,一切瑣碎事務她只操心安排,不用親力親為。到底養尊處優的女人是不一樣的,她多年的好友唐晶,雖然在職場也已經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對自己的花銷一向捨得出手,也不得不常常慨歎子君看上去比她年輕太多。然而三十三歲這年,丈夫另有新歡提出離婚,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這一切,財富、地位、優渥的生活,出入高級社交場所的權利,都是因為她是史涓生的太太,都是涓生的贈予,失去史太太這個身份,她便失去了一切。

人情冷暖在這個時候全然顯現,就連她的母親和妹妹也令她傷心。然而誰料跌入谷底的時刻,卻成了她精彩故事的開端。當所有人都以為她被打倒的時候,她很快地站了起來。籠中的鳥兒雖然安逸,卻也束縛了它的翅膀;外面的世界雖兇險,卻有無盡廣闊的天空。美麗而沉澱了的女子,運氣總不會太差。儘管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去適應中年離婚婦人的孤獨,以及三十多歲突然從富家太太到公司小職員的落差,可子君依然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越來越風生水起。自然是比不上當初享的福,但是這一次,她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立足,而不是倚仗誰的給予別人的給與是既然能給與,也能收回的。奇妙的是經歷變故而終日操勞的她,在前夫眼裏卻變得從來沒有這樣美麗過。大概這就是人所説的,女人最美麗的時候,是結婚前和離婚後。

她並沒有回到原來的金屋。涓生曾經的絕情和傷害,可以不再怨恨,卻也已無法挽回。感情再也回不到當初。在自由的日子裏,她不再對婚姻有所期望,看人的眼光反而更高了。亦舒是厚愛她的,她讓命運再一次的垂青了子君,給了她一個更加優質的丈夫。子君自認自己仍是一個喜歡有所依賴的小女人,但這一次,她選擇婚後繼續與合夥人一起做陶藝品,不再做一隻舒舒服服的金絲雀。由此可見,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保障,才能不必把老公當老闆那樣討好。

現實生活中的子君未必有那樣的好運吧,但是也一定不會差。一個女人自身能散發出高貴美麗的氣場,她就不會墮落在灰色的生活裏。享得榮華富貴,也吃得一落千丈的苦。無論如何,她都會奮力堅守自己的品格,絕不讓生活把她變成一個怨婦。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她真的會吸引到一個同樣氣場的人。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6

一直沒有看過亦舒寫的東西,她的名字倒是如雷貫耳。沒看過她寫的東西,主要是因為大家把她寫的東西定性為言情小説,而在當今社會,一旦被打上言情小説的標誌,那就意味着庸俗和商業化。在這個寒假決定看她的小説,也是有契機的。

喜歡安妮,喜歡安妮寫的東西,那裏面的文字,場景,都讓我喜歡,她玩轉了小資階級的格調。看到安妮寫的一篇文章《如煙花寂寞》,裏面推薦了亦舒的作品,她説,喜歡亦舒的文字。媒體習慣把她寫的東西叫言情小説。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感覺她是很有思想的人。因為這樣,所以決定靠自己的感覺來走,看了再説。這樣看來,我是一個易於受影響的人。這提醒我,任何事都要自己去體會,不要人云亦云。在亦舒一大堆作品中,我挑選了兩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我主要是想説《我的前半生》這部作品。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樂於當家庭主婦。悠閒的過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個西醫,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轉,她的生命完全是為了她的家庭,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幾乎瓜分殆盡,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親情,哪怕愛情的感受力。比如,稱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親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離婚。用她自己的話來説: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好在有了轉變,雖然這轉變的未免太大,涓生要和她離婚,且他的婚外情持續已有一段時間,這是本部作品中一個極可悲之處:除了她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哪怕她的女兒)都知道他丈夫涓生對她的不忠,只有她一個人被保護得好好的,龜縮在家庭主婦的這個殼中,悠然的享受生活,看別人的苦痛,她妹妹子羣的也在其中。可是離婚了,她不得不工作,變得市儈,麻木,過着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會過的小職員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話來説:“老實説,我蒼老得多,我學會家小,笑得那麼逼真,簡直連我自己也分不出真偽,假得完全發自內心,涓生,你想想,多麼可怕。《紅樓夢》裏‘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意安妮的觀點,亦舒不是不會用優美的詞句,而是吝於用,她只在改用的地方用。筆者認為,亦舒實在用最平實的話來闡述生活中的種種事,來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選了一些在這裏面我喜歡的句子:

男人身邊多了幾個錢,少不了要作怪。

做主婦大抵也不需要天才吧。

滿街都是那些賺一千兩千的男女,愛美的青春浪費在老闆的面色,打字聲與飯盒子中,應該是值得同情的,但誰開心呢?

有一份職業也不見得對社會,人民有大貢獻。挑丈夫,好比買鑽石手錶——你幾時聽見女人選鑽石手錶時態度就的?

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看別人離離合合,習以為常,但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此他再也不關心我的喜怒哀樂,他看不到遙遠的眼淚。

跳探戈需要兩個人,不見得全是史涓生的不是。

我麻木着心,麻木着面孔,低着頭吃麪。

人要臉,樹要皮。一個女人失去她的丈夫,已經是最大的難堪與狼狽,我不能再出洋相。

老闆也還有老闆呀,一層層壓下來,把底下人簡直壓扁了。

我眼光像遇溺的人找到了浮泡。

成功的人一早就顯露不凡,抑或每個人都有點特色,而成功以後這種特色便更受人傳頌。

她雙眼中有三分倔強,三分嘲弄,三分憂鬱,還有一分挑逗。

打工並不需要天才。

無論什麼人,在環境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死。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不應長久持續,死是很浪漫的,故此有點吸引力,然而我是一個很踏實的人,我只想如何改良環境。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會幫自己度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

黑與白之間還間着許多深深淺淺的灰色。我們只愛肯為我們犧牲的人,想要我們犧牲的,我們恨他。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7

天氣驟然變冷,靜坐一下午,一口氣把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看完,肚子餓了,出去覓食,偏偏這個時候找不到車鑰匙,老是丟三落四,可恨!還好有備用的,下樓時還在疑心是不是昨天匆忙忘記鎖了,到樓下,果然!一眼看見我的車,鎖上掛着鑰匙,呵~還算幸運!

踏上車發現已暮色四合,只覺臉龐有冷冷的風拂過,看着柔和路燈,竟有種淡淡的喜悦,因為覺得自己釋然些什麼,下過雨的路面乾淨清爽,柏樹也翠綠可愛……

肚子咕咕直叫。

每當我看完一本書,總會浮想聯翩。

一本書能得深受讀者喜歡,大抵是因為讀者可以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樣才能產生共鳴吧,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雖然我沒有書中人物這麼經歷豐富。

書中我最喜歡史安兒和唐晶,史安兒還算是個小丫頭,她只有十二歲,但是卻有二十歲人的成熟和理智。她有青少年的純真卻又有成年人的幹練,言談舉止得體適宜。唐晶是一個事業有成,但感情空窗的職業女性,對待事業她遊刃有餘;對待愛情她寧缺勿濫;對待朋友,她十年如一日,言語詼諧幽默,透露出淡定和從容,她是個有個性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不允許平凡人的出現。

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和親人是幸福的,而主人公擁有這些卻失去美好的婚姻,最終在身邊人的關懷和自己的努力下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結局有點戲劇化,能在絕望中獲得重生的不少,但能得到上帝眷顧的恐怕不多,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結果的。安妮寶貝説的好:有些事情是可以遺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紀念的,有些事情能夠心甘情願,有些事情一直無能為力。

當然看到這樣的結局很開心,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女主人公在生命的前半生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讓我不禁感慨,那麼,我呢?學生時代即將結束,我做了些什麼?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8

有些電視劇是觀古喻今,從過去的一些人文世故里讀懂當下很多道理,比如最近正在熱播的個人比較喜歡的《司馬懿》,而有的電視劇則説的就是當下的事情,讓人看完總是感覺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一樣,提神醒腦意義重大,比如《我的前半生》。

儘管《我的前半生》播出不過幾集,但卻以紮實的劇本、演員在線的演技以及赤裸裸反應當下的社會現實迅速吸引了很多觀眾,而我就屬於這很多觀眾中的一員。但説實話,我看了幾集之後最驚訝的地方在於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這個角色,其實羅子君這個角色跟馬伊琍多少有些像。

《我的前半生》戲內的羅子君是有着翻天覆地的鉅變和成長,是生活改變了她,戲外的馬伊琍勇敢堅定且專業,所以選擇挑戰這樣一個會被討論甚至被帶入的角色。演員的專業性讓馬伊琍決定不放棄任何的好角色和好作品,並選擇用絕佳的演技去擁抱那些流言蜚語。在劇中馬伊琍不管從表演狀態上還是整個人呈現出來的少女感都展現了她的活明白與看透徹。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感謝馬伊琍的專業,才能看到《我的前半生》這樣一部好作品。

羅子君這個角色,大概是很多當下中年女性的真實寫照,她們多年前為了家庭跟丈夫的事業,主動退居二線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只因為信奉着多年前丈夫那個一文不值的承諾。“永遠愛你”“照顧你一輩子。這樣張嘴就來的承諾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履行?馬伊琍是上海人,羅子君也是上海人,所以馬伊琍演起羅子君來總能恰到好處的把上海小女人骨子裏的傲嬌、細膩跟精緻詮釋的淋漓盡致。

還記得上學時候追《奮鬥》,當年的夏琳可是身邊很多女性朋友學習的榜樣,她獨立、自強,身上散發着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堅韌氣質,大概也是因為夏琳,觀眾一下子記住了馬伊琍。從夏琳到羅子君,無論是演員、角色還是觀眾都經歷了人生十年變化,當年堅持獨立的夏琳如今是相夫教子的羅子君,而馬伊琍也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可是從《我的前半生》前幾集的呈現來看,馬伊琍依舊少女感十足,我想這大概就是恰當的角色會讓一個演員周身發光的道理吧。

本以為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的羅子君在聽到丈夫跟自己提出離婚的事情之後,整個人是懵的,我想試誰都沒有辦法接受這樣殘忍的事實。而僅僅開播幾集,羅子君的人生已經從巔峯跌落谷底,這樣的巨大反差對演員提出很高的要求。從一個每天只知道逛街刷卡的富太太突然變成了被丈夫拋棄的中年單身女性,馬伊琍把握着每一寸情緒變化,也讓觀眾從心底感受到她此刻的絕望,這樣,或許等羅子君善良轉身的時候會更加擊中人心吧。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19

相信看了這幾集《我的前半生》,幾乎很難不被馬伊琍所扮演的羅子君所感染到,在前面的劇情中,她幾乎就是開心果般的存在,對於這樣一個説話嬌滴滴,時而又有些好鬥刻薄的家庭主婦角色來説,稍一不慎,就會惹得觀眾厭煩,但馬伊琍還是hold住了這個形象塑造,“作”的可愛。可以講,她在羅子君的前期角色中與她本人其實有着蠻大的出入,但這個角色演得非常精妙,既把上海小女人的味道詮釋出來了,同時又“作”得讓觀眾受用,或者説笑的根本停不下來。

羅子君這個角色絕非是近幾年流行的“傻白甜”,而是一個多面立體的女性形象。可以説,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這個形象其實頗為寫實,現實中有太多像羅子君前面一樣為了家庭甘願一輩子在事業上無所追求的例子,但其實,並非她們就真的只是甘於平庸,而是在女弱男強的社會裏,她們所處的環境迫使她們的人生詞典裏只有相夫教子這四個字,可以講,前面羅子君的塑造非常成功,至少,她一方面惹觀眾發笑,另一方面,其實也在引人深思,當女人放棄了完全自我的獨立,究竟最後她可能會得到什麼或者失去什麼,這顯然是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

除了展現出羅子君無所事事成天只有買買買頗為世俗的一面,其實正如閨蜜所説的,馬伊琍在前面也賦予了這個角色其他很多鮮明的特色,比如單純,在碰到凌玲那一系列的舉動,其實頗為符合一個城府不深沒有心機的“傻白甜”設定,同樣,在生活瑣碎裏,她所極力展現出的,其實也是一個普通“金絲雀”的日常,人畜無害,但有時候又有點牙尖嘴利,總體來講,這是一個頗為立體化的角色,而更加立體的則在於:羅子君的性格也絕非只有世俗二字。

我想,其實在前面也或多或少給了羅子君這個角色隱藏性格的交代,比如在丈夫提到離婚時,羅子君假裝沒有聽到而謊稱自己口渴的橋段,馬伊琍這一段絕對稱得上是近幾年小熒屏在讓人過目不忘的鏡頭了,她先是假裝或者是強制自己冷靜,但最後還是忍不住無聲哭泣,説實話,其實在前面,她並非不是沒有懷疑,或者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但只是真相赤裸裸的揭開,她還是剋制住自己的那份受傷與被傷害的自尊,努力去為這段婚姻挽回一點餘地,配上她自己配音的旁白,着實打動觀眾,讓人想哭。可以講,這一系列的過程詮釋得如此一氣呵成,也讓人更加期待接下來她的蜕變了。

近幾年馬伊琍在電視劇領域路走得越來越寬,無論是話題性的《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還是頗為勵志且深刻的《中國式關係》,又或者是冷峻犀利的《剃刀邊緣》,馬伊琍選擇作品的眼光可以講非常“毒辣”,不僅如此,她也在幾部作品裏奉獻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從早期的《還珠格格3》,再到中期大放異彩的《奮鬥》,再到如今的《我的前半生》,她這一路走來可以講,無疑是對得起演員這二字的。

《我的前半生》裏面的馬伊琍充滿了新鮮感,不僅造型上再一次讓觀眾驚豔,角色的前後跨度更是展現了馬伊琍爆發的角色掌控力及打動人心的到位演技。如果現在我們看到她的是小女人的嬌俏,那麼接下來她所詮釋的大女人的滄桑就更加引人期待了。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20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得不説,我是真的感慨萬千。一個女人必須要擁有一樣別人永遠也無法拿走的東西。被逼離婚的子君令我們同情,但在同情的之餘卻仍希望子君能夠好好反省為何涓生會變心。同時,由懦弱、依賴、天真慢慢變成堅強、勇敢、女人味的子君,令我們佩服。若遭遇同樣的境況,又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像子君那樣呢?

婚姻更多的是需要兩個人的維持, 信任而非簡單的相信,寬容而非被動的容忍,平等而非索要的公平. 子君過13年的小鳥依人的生活,卻在一霎那,崩潰.給我們留下的是對愛情和婚姻的思考.錢鍾書在<圍城>中説, 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子君在一個人生活的那段日子裏,終於透徹。亦舒説,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生下來的時候都是自由的,只是為了生活,我們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囚籠裏,時光是洪流,沒有人能夠抗拒,打破桎梏的最後卻是另一片藩籬,沒有完全的自由。我們一直在尋找中。這個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尋求一份安定的過程。里爾克有首詩裏説:一切尋找你的人,都在試探你;那些找到你的人,都會束縛你,用圖畫,用姿勢。

愛情只是一瞬間的產物,不可能永葆青春,在某一時間,某一地方,曾經發生過,令人心動、傷神,就是愛情的定義了吧。所以,子君最後握住的只是婚姻,世人的下場只有結婚與單身,她選擇了其中之一,是因為曾有過的不安全感,我想,婚姻是需要維持的東西,她只是願意為其努力,結果,又何必知道。人必須獨立,才能感情獨立,才有權利去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會因為誰而停下來。每個人都習慣着自己的世界,什麼是幸福,便是喜歡財富的人擁有很多錢,喜歡安定的人擁有一個家。在渴望被愛的時候有那麼一個人愛你。比如所謂安全感,比如感情。大抵都是如此。

而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永遠希望安慰,而這份渴望一直是變化的,這也是愛情的本質。子君愛翟有道嗎?其實不然,只是突然她想安定下來,而那個男人能給她安慰和安全感。她把握住的仍然只是婚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