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賞析

校園2.96W

作品介紹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賞析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6卷。

原文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作者:唐·白居易

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泗濱石,泗濱石,今人不擊古人擊。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樂工。

樂工雖在耳如壁,不分清濁即為聾。

梨園弟子調律呂,知有新聲不如古。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宮懸一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從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樂與時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歸,長安市兒為樂師。

華原磬與泗濱石,清濁兩聲誰得知。

註釋

①華原:縣名。唐屬京兆府,在今陝西耀縣。

②《書·禹貢》:“泗濱浮磬。”傳:“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疏:“石在水旁,水中見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為磬,故謂之浮磬。”

③《禮記·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疏:“崔雲:‘若能明別於節義,則不愛其死也。’”

④宮懸:古代鐘磬等樂器懸掛在架上,帝王懸掛四面,象徵宮室四壁,故名宮懸。封疆臣:守禦疆界的大臣,指節度使。

⑤胡寇:指安祿山反叛。

⑥磬襄:人名。名襄,以掌擊磬,故名。魯哀公時禮崩樂壞,去職而避於海邊。見《論語·微子》。

⑦聲:全詩校:“一作音。”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是唐代的傑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並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後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佈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繁體對照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白居易

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泗濱石,泗濱石,今人不擊古人擊。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樂工。

樂工雖在耳如壁,不分清濁即為聾。

梨園弟子調律呂,知有新聲不如古。

古稱浮磬出泗濱,立辨致死聲感人。

宮懸壹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從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樂與時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歸,長安市兒為樂師。

華原磬與泗濱石,清濁兩聲誰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