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春節的歷史淵源

校園3.15W

春節到了,意味着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就要過去,萬象復甦草木更新的春天將要來臨。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有關春節的歷史淵源

一、春節的歷史淵源

春節也叫“年”,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它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穀的生長週期叫做“年”。“年”字的寫法又為“稔”。據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穀穗成熟的樣子。由此可見,“年”原是寓意豐收喜慶的美好日子。《穀梁傳·宣公十六年》記載:“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大有年”為大豐收。在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建議實行“太初曆”,規定以夏曆的孟春之月(即農曆正月)為歲首,以正月七年級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各朝代基本都沿用夏曆。直到清朝末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引進西洋曆法,以公曆為標準紀年,將公曆1月1日稱為“新年”。但民間仍按習慣沿用舊曆即農曆,鑑於此,1914年,北京政府規定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自此農曆歲首開始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稱為“春節”。

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這段時間人們開始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張燈結綵,燃放爆竹,貼春聯、年畫,相互拜年。所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二、春節五種吉祥物

春節期間,各種祭祀、社交、禮儀形式繁多,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吉祥和祝福,而爆竹、春聯、年畫、壓歲錢、燈籠等五種吉祥物頗具代表性。

1.爆竹,又稱鞭炮。“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丞相王安石一首《元日》詩描繪了一幅爆竹聲中春滿人間的美麗畫卷。

爆竹是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最初古人燃放爆竹是為了驅除妖魔鬼怪,祈求平安,如今已成為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之説,即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愉快,是辭舊迎新的標誌,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2.春聯,又稱對聯,因為在春節時張貼,故叫“春聯”。春節期間,人們通常會把精心挑選的大紅春聯貼在門上,並配以“福”字。

春聯源於“桃符”、“春貼”。貼春聯這一習俗從宋代開始流行,真正普及於明代。據清人陳尚古在《簪雲樓雜説》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在過年前下令,每户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對聯更是風行,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春條、斗方等。貼春聯不只是為了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它象徵着人們對新生活的嚮往和期盼,也烘托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春聯的內容多是家庭團圓、富貴有餘、五穀豐登、辭舊迎新等,表達喜慶吉祥,也是用吉言教育後人。

3.年畫。年畫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稱之為“門畫”、“門神畫”。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户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的單調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如《福祿壽三星圖》、《五穀豐登》、《迎春接福》等精典彩色年畫。在諸多年畫中往往都少不了魚、雞、娃娃,因為魚意味着錢糧有餘,雞表示吉祥,娃娃則象徵人丁興旺。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種合二為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了掛曆,至今家家仍不可或缺。

4.壓歲錢。春節期間,晚輩要給長輩跪地叩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壓歲錢的風俗在我國民間流傳很久,有的地方叫“壓腰錢”、“壓魂錢”、“派紅包”。據傳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逢凶化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道:“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興奮的孩子們用壓歲錢忙着買鞭炮、玩具、糖果等節日用品。可以説壓歲錢習俗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裏平安順利,健康快樂。

5.燈籠。春節期間掛燈籠象徵着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徵着幸福、光明、圓滿與富貴。

甲骨文中的“東”字就是對燈籠形象的描繪。漢明帝建武中元二年稱帝之後,敕令全國每年正月十五燃燈,從而形成後世過節張燈的習俗。過年掛燈籠這一傳統,滲透着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藴。不管是在中國本土還是在海外,只要是在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春節期間都會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燈籠儼然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

標籤:歷史淵源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