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紫檀木的歷史淵源

校園1.08W

  關於紫檀木的淵源

紫檀木的歷史淵源

  紫檀原木

核心提示:因生長條件影響樹木細胞的生長,而形成的交錯、扭曲紋理,有人藉此稱為牛毛紋紫檀。實質上都是檀香紫檀,這種牛毛紋理特徵通常被作為紫檀的鑑別方法之一,其實這並不客觀,很多產自高海拔地區、生長緩慢的紫檀都沒有牛毛紋,料質更加細膩。

上期已經將仿製傢俱中較常用的木材做了簡單的介紹,今後對各種與木材相關的那些事做更詳細的解讀。因第一期已經説到《走進紫檀的“金星”與“癭子”》,那接下來數期將延續“紫檀”這一話題。

紅檀、綠檀、黑檀、白檀、黃檀、青檀,這些木頭名稱中都帶有一個“檀”字。這個字並不是單指一種東西。就目前有資料記載的梵語檀菠蘿蜜中是指“檀那之略”,譯為“佈施度”。如果當這個字單獨用的時候就失去了實際意義。但當它跟“紫”字結合起來就彷彿讓我們感到很熟悉。它高貴、端莊、沉穩、華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有這一種木頭,但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木頭,從過去到今天又是怎麼樣的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好像又頓時覺得模糊。

加上如今紅木市場環境混亂,多種木材的局部特徵相近,單以紫檀來説,生長的環境、氣候、土質、砍伐時間的不同等因素,使紋理和質感上會存在差距,使沒有長期實踐經驗者很難分辨。而各類木材命名也與“檀”掛靠抬高身價,相近木材冒充紫檀出售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讓紫檀愛好者和消費者們覺得非常複雜。

那麼這篇文章就是要向大家介紹這一種,而不是一個類、一個屬(紫檀屬)的木材。這種木材的名字在我這裏很簡單,只有兩個字——“紫檀”。它的學名為檀香紫檀,更多的人則習慣用它的另外一個俗稱:小葉紫檀。

因為同是紫檀但在料質和紋理上會有不同,所以我要用大量的圖片來讓大家認識紫檀,但再多的圖片也不能涵蓋紫檀所有的紋理特徵,所以這裏提供的圖片僅作為參考。更深的認知還需要大量的實踐接觸。

  紫檀是否早已絕跡?

紫檀的葉形圓潤,葉廓齊整,葉脈清晰,在生長中枝幹非常柔軟但被砍伐後木質會變得非常堅硬。紫檀在印度被稱為“聖木”,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所以人們常常又把它作為吉祥之木,佩之以保平安、吉祥。紫檀在我國有着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公元1世紀,當今柬埔寨與老撾南部、越南南部與泰國東南部一帶出現了一個島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在晉催豹《古今著》中記載叫做“扶南”,這個國家就是在史書中可以最早追溯到的紫檀產地。

我國是紫檀木應用最多的國家。開始大量使用紫檀是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鄭和下西洋後從東南亞帶回了這種木材。此後,喜歡紫檀木的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便派人至南洋大量採辦紫檀木,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這個時候南洋羣島為數並不多的紫檀木已經所剩無幾。截止到清初,當時世界上的紫檀木絕大多數都被中國所用。清朝政府也曾派人到南洋採辦紫檀木,但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新材規格太小,無法使用,來源開始枯竭。因此,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採。

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傢俱便逐漸開始用紅木所替代。同時朝廷也開始向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由於收購價格昂貴,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在這個時期幾乎被收光。當時這些木料大都用在了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的裝飾。至袁士凱時期,中國僅存少量的紫檀木全被用光。

之後我們國家進入戰亂時期,紫檀不再被人們所關注,也無人收購使用。經濟復甦以後,人們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紫檀又開始通過各種途徑進到我國。但因紫檀生長緩慢,出材率低,又限制出口,使紫檀的價格一路飆升。

  紫檀是否有很多分類?

曾經有學者把紫檀分為了很多種,例如牛毛紋紫檀、犀角紫檀、雞血紫檀、金星紫檀等等,這樣就非常容易令大家誤解。我認為一些文獻的目的不能僅僅是證明自己、傳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有歷史與社會責任感。上述紫檀名稱不能成為紫檀的分類,只能是紫檀的.某一個特徵,根據生長環境、土質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生理特徵。如果不謹慎用詞就會造成學術上的混亂,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不利於有效的傳播知識。

例如現在林科院對紫檀的檢測標準:“單列同形短射線(高度一般不超過10個細胞),疊生排列;主要為帶狀薄壁組織,常含菱晶。紅木標準對紫檀木界定只要同時符合三個條件:1、具有深色心材的紫檀樹種。2、含水率在12%時木材氣幹密度大於1。3、管孔平均弦向直徑不大於160μm。符合上述條件的,即使暫未列入標準的樹種,也可叫做紫檀”。在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理解,凡事都要依靠科學方法來驗證的今天,對於這個1800元的鑑定費用與鑑定標準。我只能用三句話來概括我的感受:“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紫檀的主要產地是南洋羣島的熱帶雨林,這裏指的是野生林,成材在千年左右。中文學名: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其心材導管中含有紅色樹膠和紅色紫檀素。有人稱為金星紫檀。實際上“金星”之見與否,與心材的形成時間、鋸切的部位有關。因生長條件影響樹木細胞的生長,而形成的交錯、扭曲紋理,有人藉此稱為牛毛紋紫檀。實質上都是檀香紫檀,這種牛毛紋理特徵通常被作為紫檀的鑑別方法之一,其實這並不客觀,很多產自高海拔地區、生長緩慢的紫檀都沒有牛毛紋,料質更加細膩。

檀香紫檀的名字開始很簡單,就叫紫檀。但我們今天所謂的小葉紫檀、大葉紫檀又是怎麼回事呢?1996年,有人從馬達加斯加進口了一種木質堅硬,其心材新切面呈橘紅色,久轉為深紫色,其紋理特徵與我國古典傢俱中所用紫檀木較相近,此木經故宮[微博]研究院鑑定為紫檀木。從此“某某貿易部經過艱辛努力,終於從印度洋島嶼的密林中發現紫檀木種,併購回數百噸紫檀原材,這是明清以來首次大批進口紫檀原材。經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古典傢俱專家鑑定,確認是中國明朝時期使用過的老紫檀木,從而否定了百年來真正紫檀早已絕跡的説法”的消息被大肆傳播。很多人開始囤購這種“紫檀木”併購買這些“紫檀”製作的傢俱或工藝品。

這則消息當時在雜誌、電視廣告、國際互聯網中稱這種所謂的“紫檀木”為明清皇家廣泛使用,故宮中的許多紫檀傢俱就是使用的這種所謂的“海島性紫檀”(其實“植物分類學”中根本沒有這種植物,純屬杜撰)。結果驚動了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於是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通知馬達加斯加政府停止採伐紫檀木和紫檀貿易。

之後,馬達加斯加向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遞交書面報告,説明本國不產紫檀木、其出口到中國及其它國家的深色硬木均不是紫檀木。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還特地請法國熱帶木材研究所專家到馬達加斯加考察並起草了一份詳細報告交給聯合國,證實馬達加斯加的報告屬實。馬達加斯加為了糾正誤導,正式將“盧氏黑黃檀”的全部資料提供給中國林業研究部門,從此真相大白。

但事已至此,對於這種木材,在國內已是囤的囤,買的買。事情的真相對一些人的信譽、利益構成了很大威脅。幾個人的想法或是利益,竟然成了一個國際玩笑,面對真相,又該如何化解這一尷尬境地呢。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紅木國家標準(紅木GB/T 18107-2000)匆匆出台,國家紅木標準規定了5屬8類33種木材品種為紅木。其中就包括了這種本不是紫檀的“紫檀木”,將其歸為黃檀屬中的黑酸枝木,學名為“盧氏黑黃檀”。這樣一來,這“盧氏黑黃檀”也就成為了紅木,成為了名貴木材。但這畢竟使它從紫檀變成了酸枝木,落差還是比較大的,於是,真正的紫檀木(檀香紫檀)便多出了一個叫法“小葉紫檀”。為什麼要叫“小葉紫檀”呢,因為還有一個“大葉紫檀”的叫法要存在,就是黑酸枝類的盧氏黑黃檀。

2001年,曾有人將這一顛倒黑白的過程公開過,其實當時已有很多人瞭解“盧氏黑黃檀”的真相了,現在看來,對此事真相瞭解的人並不多。提及“小葉紫檀”與“大葉紫檀”名稱的由來,多數人還只是矇蔽在所謂的:“小眼兒紫檀與大眼兒紫檀的兒話音演變論”的美好故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