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數學教案(15篇)

校園2.5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運白菜”的情境,探索連減的具體方法,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活動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脱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3.能夠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運白菜”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脱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故事導入,同學們,學校的食堂很快就要開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到農場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況,小朋友們想不想一塊兒去看看?課件展示:菜場的美麗圖片,最後場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們問農民伯伯:“伯伯,你們今天賣了多少白菜啊?”農民伯伯説:“我們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運走了兩車,一車運了288棵,另一車運了256棵。”

師:二(1)班的同學被難住了,同學們想幫助他們嗎?

2.板書:運白菜

二、互動解疑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看了剛才菜場的情況,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説一説從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2.結合剛才我們發現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一共運走了多少棵?”“運用了第一車後,還剩多少棵?”“運走兩車後,還剩多少棵?”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板書算式。

(1)第一車運走以後,還剩多少棵?

(2)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

三、啟思導疑

從以上解決問題所用的兩種方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應用連減法,第二種方法是“先加後減法”方法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

四、實踐運用

1.練一練。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軍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星期一出車時,里程錶的讀數是35千米,每天收車時,小軍都記錄了當時里程錶讀數,共記錄了五天。(單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錶上的讀數為什麼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3)五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五、總結評價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何收穫?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着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蒐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台上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麼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麼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説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學生髮現老師的錯誤後幫助找出寫錯的原因。

師:那我們能不能想一種新寫法,既能讓人看懂是8個5相加,寫起來又不易出錯比較簡便呢?

4、小組合作交流,創造數學符號。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學生講述自己創造方法的想法,然後大家來比較每種寫法的優點。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意義和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繫。

學生交流。

師生小結: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另一個因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從加號到乘號的過程。

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練習1:根據魔術師的表演把寫出的加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

練習2:尋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學完,也為學生作了相應的檢測,總體來説還可以,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許多同學對乘法的意義理解還不透徹,如7個6相加,有些同學列式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學列式為88。另外,學生對生活中的題目解決不夠好,(1)一星期有7天,3個星期有( )天。(2)我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大約是6小時,一週(過雙休)在校學習時間大約是( )小時。這兩個題目可以説是拔高的題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學做對了,但也有老師講解完還是不明白的同學,還需多進行生活實踐類題目的指導。

二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中物體的運動,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能區分、判斷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能在平面圖上將物體按指定方向和距離(格數)平移。

2.使學生經歷觀察、模擬、判斷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的運動,感受平移和旋轉的不同運動方式,培養觀察、判斷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比較等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識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或旋轉後前後相關的圖形教學準備:課件,小轉盤、長方形卡紙、小棒、三角尺、遊戲紙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暑假裏,南京舉辦了青奧會,你們知道嗎?(自由簡單交流)歡歡她們一家也來到了南京觀看的青奧會的比賽,讓我們隨着她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二、認識平移和旋轉

1.運動現象中初識平移

出示視頻,介紹:首先他們坐上了開往南京的火車;到了賓館,上了電梯;最後,在比賽場館,看到了三面國旗冉冉升起。(視頻停,出示例1)

(1)車廂平移現象

小朋友們,還記得火車車廂(貼出火車圖片)是怎樣運動的嗎?

(學生説,引導説出:軌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來模仿一下,(學生動起來),片刻後讓學生演示:你的“小火車車廂”是怎樣運動的,走了什麼路線?小結:火車車廂的運動是直直的向前。貼“”。

(2)電梯平移現象

那電梯(貼電梯圖),電梯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説)

用你的手勢來告訴大家,貼出電梯圖,説出:電梯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貼出“”。

電梯還能怎樣運動?(直直的向下運動)

(3)國旗平移現象

賽場上,運動健兒努力拼搏、為國爭光,升起了三面國旗,國旗在旗杆上是怎樣升起的?來,用卡紙來表示一下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

貼國旗圖,演示直上,國旗的運動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國旗時,國旗的運動呢?(直直的向下)

歸納:從剛才的幾個運動現象裏,你能發現它們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大致得出: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

對,像這樣,它們在運動時,路線都是直的。這樣的的現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書:平移。)

小朋友們,在我們教室內外,你能發現平移的現象嗎?那在其他地方呢?(舉例加手勢)

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平移現象,以及説法的準確性。

2.簡單操作中正確理解平移

小朋友們能發現那麼多的平移現象,那我們現在來玩一玩平移運動,好嗎?(出示“試一試”)

出示:把數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學生統一做好,目光巡視,個別糾正)

繼續出示:把它平移到課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讓學生演示,課件跟着演示。(統計,就是這樣平移的請舉手)看到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老師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錯誤的平移方法。問:是平移嗎?怎麼不是?

小結:原來平移數學書時,要沿着同一個方向,路線要直直的,數學書也不能轉動。

繼續出示:把數學書放在課桌面的左上角,你還可以怎樣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學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課件)。問:沿這個方向也是平移嗎?説説你為什麼這麼認為?你呢?(幾生回答,能達到幾個要素)同意嗎?(面對黑板箭頭,手勢變換一些角度)就是説,只要沿着同一個方向,運動的路線是直的,這樣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於運動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勢暗示:豎直的),還可以是(斜着的)。説得真好!

3.運動現象中初識旋轉

離開了比賽場館,歡歡她們來到了百貨大廈,看到了一個掛鐘(貼鐘面圖片),我們來看看鐘面上的分針,(演示從12走到3)問:它是怎樣運動的?(來我們抬起左手臂來表示分針從12走到3),問:是平移嗎?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説説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麼呢?(估計學生會説旋轉)

歡歡帶着這樣的問題又看到了另兩樣物體(貼風扇葉片、螺旋槳圖片),電風扇葉片、螺旋槳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動作)

這三個物體在運動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呢?(它們都在轉)為什麼鐘面指針、電風扇葉片和螺旋槳都在一定範圍內轉而沒有轉到其他地方呢?(讓學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這樣的運動現象可以看成是旋轉。(板書:旋轉)

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旋轉現象?(舉例加手勢,師幫助學生判斷是不是旋轉)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轉

小朋友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小轉盤,我們來玩一玩旋轉,好嗎?出示:準備一個小轉盤,把指針指向A。(目光巡視)

把指針從指向A旋轉一圈。(學生操作,選擇學生上展示台演示,應該是用順時針完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操作逆時針旋轉)

簡單歸納:原來旋轉既可以這樣轉(貼順時針標誌),也可以這樣轉(貼逆時針標誌)。

老師也想玩一玩轉盤,仔細觀察:指向A轉到指向B,問:這是旋轉嗎?(學生暢所欲言,應該有學生説不是,他覺得要轉一整圈才是)讓學生聚焦到,旋轉是圍繞一個固定的中心轉動,可以轉一整圈,也可以轉一小段。

請大家從指向A旋轉到指向B,你能繼續旋轉到指向C或指向D嗎?(學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層練習,深化認識

1.同學們,我們跟着歡歡認識了“平移”和“旋轉”,那老師想考考你們能不能分清這兩種運動現象,真的能嗎?如果是平移運動,我們一起在面前演示“。(動作)

想想做做第一題(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學們真愛動腦筋,老師這兒有根小棒,你能讓它作平移運動嗎?(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轉運動?(重點是找準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長方形的卡紙或三角尺來做出平移和旋轉現象嗎?真有趣!同樣的物體,怎麼做就是平移?(引導説要素),怎麼做就是旋轉?(引導説要素)

3.秋天到了,一陣風吹過,地面上有許多的落葉,我們來玩個移葉子的遊戲,好嗎?哪些樹葉通過平移可以和綠色樹葉重合?可以通過平移和綠色樹葉重合的在括號裏打“√”。(用遊戲紙完成?)

指名學生彙報結果。有不用意見嗎?判斷時有什麼快捷的方法嗎?(注意做錯的同學,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2、4、6號樹葉雖然通過平移不能和綠色樹葉重合,要怎樣做,它也能與綠色樹葉重合呢?(先旋轉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轉,學生答)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兩種運動現象,它們是(讓學生説平移和旋轉),沿着同一方向、路線是直直的,這樣的運動是平移;繞着一個固定的中心轉,這樣的運動是旋轉。生活中的很多運動中都有平移和旋轉,只要我們帶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們。

二年級數學教案4

活動目的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方法

表演前請觀眾心裏想好一個兩位數,再請觀眾將自己想的兩位數乘167,然後加上2500,請觀眾把最後得數報出來,表演者就知道觀眾心裏想的`是哪一個兩位數.

例如:觀眾想的是59,他按規定計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據報的得數計算

53×3=159

於是就知道觀眾想的是59.

活動過程

1.教師進行表演

2.學生探討其中的奧妙

3.學生自己設計這樣的幾個遊戲.

猜數方法

將得數末兩位乘3,取乘積的末兩位就是觀眾心中所想的兩位數.

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點:

使學生通過整理和複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複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麼?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麼?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數學醫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説説錯在哪裏?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提問並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後,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説一説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可能)並列出算式。

傘14元 鐘錶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教學後記: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認識,進一步發展長度觀念。

2、在活動中滲透統計的初步知識,利用統計表發展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鞏固用各種測量工具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能力點:

1、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通過實際的測量鍛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新發展的能力。

德育點:

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長繩、皮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今天就要在這個教室裏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

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麼?測量的方法是什麼?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

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

學生動手操作。選出量得最快的小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長的繩子,對於不同的方法給予肯定。

師: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小組分工合作。

3、分組測量身高、頭圍、臂長,並填表。

與6~8歲兒童生長髮育對照表進行對照。

男生女生

頭圍(釐米)43~5942~58

身高(釐米)99~13398~132

三、拓展運用:

1、大家還想測什麼?自由測量。

2、指導學生測量步長。

3、從你家到學校是多遠?怎麼測量?如果沒有工具又怎麼測量?

課後完成測量任務。

教學後記:

二年級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筆算,能夠熟練運用口算、豎式筆算進行計算,會估計物體數目。

能力目標:在複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複習重點

豎式筆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複習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加減法

1、口算加減法

把整百整十數看成整整百數和整十數的和,然後相加減。

1、計算的方法

(1)豎式計算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十。

(2)加法:減法驗算,或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

減法: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2、計算時,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礎練習

填空題?

1、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 )。

2、甲數是700,乙數是125,這兩個數的和是( ),差是( ) 。

3、的三位數與的兩位數的`和是( ),差是( )。

數學書93頁第9題(6道計時計算)?

數學書第93頁第10題(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四)拓展練習

1、罐頭:每盒5元餅乾:每包4元麪包:每袋6元

(1)買6包餅乾和1盒魚罐頭,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帶了20元錢,買了2袋麪包,還剩多少錢?

2、水果店原來有123千克蘋果,又運來589千克,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

3、火車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後,下車320人,上車412人,火車上還有乘客多少人?

4、圖書館有故事書345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12本,科技書有多少本?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練習

1、紅紅的奶奶今年的歲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兩位數,再減去一個的一位數,你知道紅紅奶奶今年多少歲嗎?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題時,把個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錯看成9,結果和是75,那麼正確的答案應是多少?

3、兒子今年6歲,媽媽今年30歲,再過5年,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

二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驗證鋭角、直角和鈍角。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大三角板、磁鐵、一條大紅領巾、實物鍾、小黑板(五角星、3個孿生角)、剪刀、課件、一張簡筆畫。

學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筆、四張卡紙(畫角、簡筆畫)、一組(7個)角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師:同學們,今天謝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瞧:

(課件出示:一個角。)

師:那你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的影子。瞧:國旗上有4個角,而且都是直角。你們還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嗎?

學生邊找邊介紹。(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師:剛才同學們找出了許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動手畫,引導學生説出畫角的工具。畫完後,同桌驗證。

請一個學生上台展示畫直角的過程,並且邊畫邊介紹。

二、創設情景,比較認識鋭角和鈍角

1、從實物中,比較抽象出兩類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我們的教室裏找到了許多角的影子。現在我們再一起來找找紅領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紅領巾。

師:誰到上面找一找紅領巾的什麼地方有角的影子?

學生上台邊比劃邊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簡潔、準確地描述角。)

師:這3個角有什麼特點呢?

生1:下面的這個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師:那麼該怎麼判斷它是直角還是比直角大呢?

引導學生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得出結論:比直角大。

師:真棒,同學們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懂得藉助工具來判斷。那你們能夠再借助這個工具來畫一個比直角大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角,請一個學生上台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大的角。

師:那左右的兩個角的大小有什麼特點?

生1:這兩個角一樣大。

生2: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

師:是的。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那你們會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嗎?動手試一試。請一個學生上台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小的角。

2、鋭角、鈍角的概念。

師:像這類比直角小的角,我們的數學家用簡潔的語言稱它為鋭角。請同學們跟着説一遍,再看這個“鋭”字怎麼記?

而像這類比直角大的角,我們的數學家也用簡潔的語言稱它為鈍角。請同學們跟着説一遍,再看這個“鈍”字怎麼記?

現在請同學們為你們剛才畫的角寫上名字。

3、從實物中來辨別,找鋭角、鈍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角可愛跟我們捉迷藏,瞧這個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出示鐘面,生上台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用簡潔語言來完整,準確地描述,如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角度是一個鋭角。)邊比劃邊描述。

教師再撥出3-4個鐘面(有鋭角、直角、鈍角)讓學生來辨別。

師:同學們真棒,這麼快就把鋭角、直角、鈍角給辨別出來了。那麼,現在我們再一起從五角星的身上來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學生上台邊找邊比劃,並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來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個角,5個鋭角、5個鈍角。)

師:你們真厲害,鋭角和鈍角藏在一起的時候,也能這麼快地給它們找也來。

4、建立鋭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表象。

師:看來,同學們對角的3兄弟的樣子已經有了較深的印象。讓我們閉眼來想它們的樣子,並用手畫出來。

師説名稱,學生書空。(鋭角、直角、鈍角)

學生張開眼睛,説一説剛剛書空的感覺:角的開口越來越大。

三、鞏固練習,豐富感知

1、判斷。

師:同學們,認識了鋭角、鈍角之後,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首先請同學們從組長拿一張自已喜歡的角,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先看謝老師創造的角,然後請跟我是同一類角的同學,帶着卡片上台來並一起説出角的名稱,同時台下與台上的同學要互相檢查看有沒有找錯朋友的。

師生互動,玩遊戲。

師:同學們可真好,為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謝老師這裏有3個孿生兄弟,它們找不到朋友,你們能幫它們辨別出來嗎?

小黑板出示了三個很相似的角。

讓學生會藉助三角板的直角來判斷。

2、創造角。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有辦法,這麼快就把3個孿生兄弟給辨別出來了。那麼,現在請同學們用聰明的腦袋來想辦法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以藉助身邊的物品來創造。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創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稱。(如:我用兩根鉛筆創造了一個鋭角。)

師:剛才看了同學們創造的角。謝老師也用剪刀創造了一個角,誰來幫我介紹一下。

生:謝老師用剪刀擺出了一個直角。

師:(直角變鋭角)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時兩條邊張開的角度變怎麼了?

生:變小了。

師:這時成一個什麼角?

生:鋭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變鈍角。學生説出變化和角的名稱。

學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師説的名稱來變。

小結:原來3種角是可以轉換的。

3、小組合作,從生活中找角並判斷。

師: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種角的影子,練習第一題。

請4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選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圖來找,並用水彩筆描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上台展示並介紹。

四、活動激趣,靈活應用

師:同學們,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還能創造出美麗的圖案。瞧,出示一張簡筆畫,你們想用角也來創造美麗的圖案嗎?

小組合作創造,展示並介紹什麼地方用了什麼角。

小結:角很美。

五、總結並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兩位新朋友,(揭示課題)它們有什麼特點?當它們長得很像時你可以怎樣來辨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能判斷平年、閏年。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討論、計算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讓學生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天數。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學準備:

xxxxx

教學過程:

一、創設引思

2、觀看孫悟空贈送的禮物-年曆片,激疑引思。"這上面有許多關於年、月、日的祕密,你們快把答案找出來吧!"

3、燈片出示思考題,同時師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大、小月

同桌同學交流觀察結果,老師請學生回答發現

(1)1年有12個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時28天,有時是29天。

總結:習慣上將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幾個大月?

哪兩個連續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幾個小月?

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叫它"平月"。

2、如何記憶大、小月呢?

先組織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計算全年天數

問: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嗎?

學生回答,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哪種算法最簡便,再用計算器算出得數,彙報結果。

問:為什麼一年會有兩種天數?主要原因在哪?

歸納: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們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們叫它"閏年"。

問:為什麼會有平年、閏年之分呢?

問:閏年比平年多幾天?多的這一天放在哪個月?

區分平年、閏年主要看什麼?

4、判斷平、閏年

持有1900年年曆的同學有爭議,老師及時發現,並説明:遇到整百年份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年、月、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練習:説一説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課外知識拓展

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除了剛才所學的,你還知道哪些?説給大家聽聽。

三、理解運用

1、小明滿12歲時,只過了三個生日,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2、動手操作

放申奧實況的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愛國思想。

璧合將不完整的20xx年年曆片製作完整。

要求:先兩人交流討論,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後可美化年曆卡。

四、課後延伸

同學們,你想知道有關年、月、日的更多祕密嗎?那就課後查資料研究吧!

學習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27—28頁練習五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語言表達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藉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對應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具準備:

課件、卡片。

預習作業:

預習課本第26頁第4題

你是怎麼列式

每個式子什麼意思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式子:意思:

3×5=153個5總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王國去玩,你們想去嗎數學王國的國王聽説咱們要去,非常高興,他託老師給大家帶來好多小禮物,他説:只要誰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就把禮物送給誰。你們想要嗎(隨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維訓練題)不過,去拜見國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難,你們怕不怕”

三、複習整理,鞏固新知:

(一)活動一:向數學王國進發

1、師:為了順利地見到國王,讓我們先做做操,把身體鍛鍊好吧!拍手操背誦1——9的乘法口訣。

2、師:聽,列車開過來了,讓我們乘坐列車出發吧!(課件出示小火車,每節車廂是由一道道填空題組成,並伴隨着火車的聲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動二:進入數學王國

1、師:進入數學王國,先要進行測試,只要我們都做對了,就能順利進入下一站,你們有信心嗎好,下面我們就比一比,賽一賽,看誰最細心,能順利進入大門。現在做課本26頁的第6題。

2、課件演示校對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動三:走“迷宮”

師:歡迎小朋友進入下一站。看這是一座“迷宮”,走“迷宮”的規則是:自己在“迷宮”的外圍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順序走。説説你是按什麼走的(課件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切換。)

(四)活動四:算對了,“kitty貓”就和你做朋友。課件出示課本第26頁第5題。

(五)活動五:看誰先到家。(練習五第11題。)

四人小組競賽,派代表彙報。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看誰來迎接你們啦(課件出示“kitty貓”),“kitty貓”誇大家今天表現得很好,都是愛動腦筋,聰明的孩子,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上獲得更大的收穫,有信心嗎

五、完成《隨堂練習》

課題: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1、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對幾釐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學生學會用釐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採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釐米。由於釐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於釐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並瞭解尺子上都有些什麼,各表示什麼。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並瞭解尺子上都有些什麼,各表示什麼。

2、全班彙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釐米: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釐米長?

2、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把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釐米。

(3)用手勢表示1釐米的長度。

(4)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釐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釐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説,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釐米。那麼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釐米?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彙報:你們是怎麼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着“5”,説明紙條長5釐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釐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釐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釐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課後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位數與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較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檢查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重點難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和準確度。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36+28+17=

65-25-21=

説一説你的計算的方法。

2、猴媽媽摘了52個桃子,小猴把它們運回家,運了兩次後,還剩多少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

2、説一説圖中告訴我們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再解答。

A、先算下來25人,車上有多少人。

B、再算現在有多少人。

C、列綜合算式。

還有其他算法嗎?

3、總結算法:

説一説,在做加減混合計算時應該怎樣做?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相加滿十要進位,不夠減時要退位;有時可以用簡便寫法。

三、強化練習

1、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8題。有3只母雞帶着自己的孩子出來找吃的東西。可三家的小雞混到了一起。你能幫助雞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嗎?教師巡視。指名彙報、訂正、評比。

2、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2題。教師巡視。指名彙報,並説明填法。

3、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3題。看了表以後,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指名彙報。選擇兩個你喜歡的問題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學互相交換檢查,並説説計算的方法。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和平行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情感目標:認識到圖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難點

1、用電子圖(格子圖)畫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2、圖形知識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角

1、特點:1個頂點。2條邊

2、分類

鋭角:比直角小。

直角:三角板上有一個直角。

鈍角:比直角大。

3、判斷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四邊形

1、長方形特點

①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②在一個長方形中畫一個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

2、正方形特點

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邊形特點

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三)基礎練習

1、一個角有()個頂點,紅領巾有()個角。

2、所有三角形都有()個角,()條邊。

3、()和()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 )邊都相等,長方形()邊相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

5、把鋭角、鈍角、直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6、數學書95頁第5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7、數學書第95頁第6,7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四)變式練習

判斷?

1、用放大鏡看直角,直角變大。

2、角的兩條邊越長,角越大。

3、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4、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只有兩個角是直角。

5、平行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對邊相等。

問答題?

在一個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裏面畫一個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釐米?

操作題?

1、在點子圖中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2、以給出的點為頂點,畫一個鋭角。

3、在給定的邊上畫一個鈍角。

(五)提高練習

1、在一張長方形紙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圖形可能有幾個角?

2、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角?

二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會畫鋭角和鈍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角、畫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創造性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複習鋪墊

師:同學們,大家都認識潘老師,你們一定不知道潘老師還會變魔術吧。不信,你們看,老師可以用手中的這張紙變一個大家都認識的老朋友!你認識嗎?

師:關於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一個角。

生:像國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類比較,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週末了,同學們都喜歡去遊樂園吧,今天潘老師就帶大家去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根據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找一找,圖中哪裏有角?

師: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麼多的角。(課件演示:去掉背景圖後所顯示大小不同的角。)它們長得一樣嗎?你們能根據它的特點分分類嗎?

1、給“角”分類。

師: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學具卡片,先獨立思考,你按什麼標準分類?想想可以怎麼分,分好後和同桌説一説。

(1)分成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類:直角分一類,比直角小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可以為一類。

師:這樣分更細緻一些,我們發現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師:那你們是怎麼知道1號角和3號角就比直角大?而4號角和5號角就比直角小呢?

師:嗯,如果這些角比較接近直角,開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們看不出怎麼辦呢?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驗證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所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直角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可以比較這個角的開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稱。

師:在這三類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實其他兩類也是叫的兄弟,一個是直角的弟弟,一個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為什麼説4號角和5號角是直角的弟弟嗎?(比直角小)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鋭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今天我們就老學習鋭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師:角家族我們認識了鋭角、直角和鈍角。

師:那麼給這3個兄弟排排隊吧,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鋭角)

現在老師提兩個問題,我敢誰第一問題,提出後,所有人的小手都能舉起來,而第二個問題提出來後,舉起小手的就會寥寥無幾了。信不信?

第1個問題:什麼樣的角水鋭角?什麼樣的角是鈍角?

第2個問題:用什麼辦法開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鋭角或鈍角?

師:(得出結論)和直角比,開口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來,但開口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我們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來驗證。

師:既然大家已經找到好辦法了,我們在來用一用,看看我們的高招靈不靈。(課件出示幾個不用的角,請同學來判斷)

教師出示兩張實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請同學們到前面來驗證。

師:看來這樣的問題難不倒大家,課件出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倒題。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師: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僅藏在遊樂園裏,其實就藏在我們身邊,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在哪裏見到了角,是什麼角?

很好,其實數學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等待大家去發現。

4畫“角”。

師:既然我們認識了鋭角和鈍角,想不想畫一畫,那誰來説一説,你想怎麼畫一個鋭角或鈍角呢?(先畫`````後畫`````)(課件出示畫法,請學生來畫)

師:你能試着畫一個儘可能小的鋭角和一個儘可能大的鈍角嗎?

三、教畫人物簡筆畫

師:角在美術中也有妙處!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用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師:請同學試着創造,用我們學會的角來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創造出那些姿勢。(學生作品展示)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P10-P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媽媽來到了森林裏採集松果,

準備過冬,它們採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採了多少?我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能幹的,你能幫助他們數一數嗎?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學生説出各自不同的數法。)

①1,2,3,4,?1個1個地數。

②5+5,10+5,15+5,20+5,??連續加5算出得數。

③5,10,15,20,?5個5個地數。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個5個地數。

??

師:大家的數法真多,你喜歡哪一種數法?為什麼?

生:我喜歡5個5個地數,這樣簡便。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着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小組交流)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這樣看來簡單多了,可是還是不能很好的記住它,有什麼能記住這些算式的好辦法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當然是乘法口訣了,它可是專門用來記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編出這些口訣嗎?

(有的學生會想,1個5是5,2個5是10,3個5是15,4個5是20......這樣記住的)

師:這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記的

(有的學生會説出乘法口訣來)

師:利用口訣來記又順嘴,又方便。剛才有同學説1個5是5,如果把“個”字去掉,變成“一五得五”,把2個5是10變成二五一十就順口了。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把編制好的口訣讀給大家聽。

熟記口決。(給2分鐘時間看誰讀得次數多。)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玩個對口令的遊戲呢?我讀上句,你接下句,看哪個同學接的快!

師:現在和你的同桌來玩這個遊戲,男生先説,女生對。然後女生先説,男生對

(生生互動)

四、鞏固應用。

練習一:

對口令

1.老師説“四五”,同學説“二十”

2.老師説“四五二十”同學説“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遊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我説一隻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那兩隻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五、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5輛車夠嗎?為什麼?

二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36—37頁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把20塊糖果平均分5個小朋友”,是本節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在實踐和交流中,培養優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一袋,糖果圖片,小棒若干根,統計表若干根。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復—均分。

1、老師帶來了8個糖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他倆都高興?什麼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幾位小朋友到樂樂家給樂樂過生日,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難題了,他們不知怎麼分了,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這節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課件出示圖片)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獲取信息。能夠發現“有5個小朋友”和“20塊糖果”。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也可能是“分一樣多,怎麼分?”“夠分嗎?”“能正好分完嗎?”等等。

教師接着學生説:“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思考:創設情境不但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更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以幫助小朋友分糖果為情境,讓學生本能產生互動,同時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參與。]

三、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示範分一分並記錄。

教師提出,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可以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出示表格)

師:現在通過這個表格,你能瞭解老師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學具代替糖果小組內分一分。

師:我們就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20個糖果圖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後,動手分一分。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之上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怎麼解決,引發學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動為解決問題而進行。同時,用統一的學具代替實物分一分,為脱離一切物質屬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礎。]

師:同學們都很快地利用學具分一分,可是老師發現你們的分法並不一樣,誰願意展示一下你們組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給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由於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分法會不相同,正好可以從中體會分法的多樣性及結果的一致性。對於記錄這樣複雜的活動過程,學生是有困難的。所以,先讓學生感受到做記錄在活動和交流中的優勢。讓所有學生試着記錄自己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運用“枚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也為後續的小組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3、交流方法,比較、反思。

師:請觀察不同分法,哪種方法和你的一樣,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分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時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歡哪一種?

預測: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一次分完。理由是簡便快捷。也不排除會有喜歡多次分完的,教師要給學生時間,等待學生從下面的大數目的分小棒活動中,自己發現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好處。

師:那好,你能根據你所喜歡的分法,再分一次數目更大些的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傾聽,體驗分法的多樣化與結果的一致性。及時表揚利用口訣一次平均分的學生,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和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數學認知,為後續學習打基礎。]

四、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麼分呢?

2.活動準備。

(1)小組分工,明確要求。

師:一會兒大家要在小組內分一分,並把分的過程記錄到這張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組商定方法。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麼分,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每個人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選擇一個分法。動手分一分,做好記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有了分糖果活動的基礎,學生會想到用口訣來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對於20塊糖果,是一個大數目。讓學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夠避免盲目、無效的活動。另外,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歷不是很多,缺乏經驗,需要教師引導分工和組織示範。]

3.小組活動

學生小組內分一分。

4.彙報交流。

彙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本組的學生做補充,其他組的學生做檢查。

[設計意圖:展示一些小組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引導學生交流,意在讓學生評價一下哪些分法更簡便、更合理,給學生反思、調整的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

五、數學遊戲,活動延續。

師明確遊戲規則。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師:這個遊戲有趣嗎?課後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進行。

[設計意圖:此遊戲的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進行平均分的活動。也是給學生一個自主經歷不定的數目平均分的過程,為以後除法中有效試商打下堅實基礎。]

六、總結收穫,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進行了許多分一分的活動,都是怎樣分的?從中,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師小結: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動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種方法,結果卻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捷地完成任務;有時會正好分完,也可能會有剩餘……

七、佈置作業

1、課後找一些大數目的物體分一分,利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

2、回去後和家長繼續玩分糖果的遊戲,可以自定遊戲規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課的活動,説一説收穫,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實踐性作業是與生活中的平均分現象聯繫起來,是對大數目的平均分活動的延伸。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親身操作,完全能夠獲得最終結果,並記錄下來,積累平均分的經驗,為下節課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a組學生能在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b組學生在a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進一層地認識到線段的由來,知道每兩點就能畫出一條線段,尤其是四個點能畫六條線段。

3、c組學生在b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深層次地理解線段有長有短,並能通過折知道線段的長短。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難點:

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比較紅、黃短線的長

師:①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根線,一根是彎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線比較長?

②小朋友意見這麼多,誰説的才是對的呢?有什麼辦法來比較出這兩根線的長短呢?

生:把彎的拉直就好了。

師:他的意見好不好?那老師就拈住這根線的兩頭,拉直了貼在黑板上,把黃線也貼在黑板上。

現在兩根線都是直直的了,誰來説説哪根線更長呢?

生:不能比較

師:那有什麼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哪根線長?

這個辦法好不好?好,我們就把這兩根線的'一頭對齊,現在你能比較出來嗎?

對啊,紅色的線從這裏開始(點一點),到這裏結束,黃色的線從這裏開始到這裏結束了?到這裏結束(點一點),所以黃色的線比紅色的線長。

2、揭示線段概念

象這樣直直的,有長有短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線段。(板書:線段)齊讀線段

(指着線)現在誰來説説哪條線段比較長,哪條線段比較短。

3、直觀判斷

師:(出示較長的線段)

小朋友,老師這裏還有一條綠色的線呢,你們看這是不是線段呢?為什麼?怎樣可以讓它成為一條線段?

師:這是不是線段?不管這些線段位置怎麼變,但它們都是線段

4、舉例得出線段表示法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作是線段,看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這條邊從這點開始直直的到這點結束也是一條線段,你能跟老師一樣也來找找看嗎?同桌一起找。

學生舉例:注意讓學生用手摸摸找到線段,並比較一下長短,剛才我們找到的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那這些線段都是一樣長嗎?

師:看來線段不僅是直直的,而且有長有短。那象剛才同學們找到的很多物體的邊,比如課桌面的邊,窗户的邊我們能把它拿下來象毛線一樣貼在黑板上嗎?

所以我們畫線段來把它邊式出來:因為線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畫一條直直的線,又因為線段有長有短,所以我們要在線段開始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從這裏開始。再在線段結束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到這裏結束。這兩點就叫做線段的兩個端點。

5、畫線段

師:老師剛才畫了一條線段,你能象老師一樣也畫一條嗎?畫線段除了要用到鉛筆,還要用到什麼?為什麼要用直尺?如果我們身邊沒有沒有帶直尺,那你還能利用其它工具來畫嗎?

生練習畫線段

展示:

1、請你説説你利用什麼工具來畫的?

2、説説他畫得怎麼樣?

強調:

一定要畫直,並且別忘記點上兩個端點。

二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創設情景使學生知道2、3、4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初步學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記2、3、4的乘法口訣,並能比較地用口訣計算兩個數相乘。

難點:理解每句乘法口訣表示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遊樂園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遊樂園玩一玩,(課件顯示)

二、教授新知

1、情景

一、玩翹翹板

1個翹翹板上坐了2人。問:有幾個2?(1個2)1個2能不能寫成乘法算式?(可以)怎麼寫?(板書2×1)説明1個2就是2所以2×1=2可以編成一句乘法口訣是一二得二。(板書:一二得二)

2個翹翹板上坐幾個人?(4個)現在有幾個2?乘法算式怎麼寫?(2×2=4)聯繫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訣:二二得四。

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訣?

2、情景二、玩盪鞦韆

1只鞦韆上坐3人。兩隻鞦韆坐6人,1個3是3,2個3是6,怎樣用乘法算式來表示?誰能編2句乘法口訣?

板書(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個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麼寫?你能編成一句乘法口訣嗎?(小組互相説一説)板書: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訣?

小結:上面編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訣,3的乘法口訣表示求幾個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車

一節車廂坐4人,2節車廂坐幾個?3節呢?4節呢?小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車廂的個數 1 2 3 4

人 數 4

1個4 2個4相加 3個4相加 4個4相加乘法算式怎麼列?

板書: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編出4的乘法口訣嗎?(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説説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訣?

4、教學試一試

1×1= 1的乘法口訣是怎樣的?你會編嗎?

板書:一一得一。

二、形成應用

1、讀讀2、3、4的乘法口訣。

2、課本第27頁“想想做做”。

第1題,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小棒,然後獨立完成。

第2題,你能看圖列出兩道乘法算式嗎?它們用是是哪一句口訣?讓學生領會到依據一句口訣能列兩道乘法算式。

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注意輔導差生。

3、遊戲: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師拿出一張口訣卡,拿着相關算式的同學站起來,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你們今天玩得高興嗎?那麼在遊樂園裏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説説你對今天的表現滿意嗎?(鼓勵學生相互評價)

二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幹什麼”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説給大家聽聽。

生1:xxxx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xxxx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xxxx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説:“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説:“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説:“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裏,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餘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後,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説一説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麼快就估算出來了,那麼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餘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説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説:“我想用節餘的錢買一台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餘,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餘,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要買一台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説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餘,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餘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説什麼?

(屏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説:“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於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蔘與,課堂氣氛熱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餘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並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難點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用豎式計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談話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分橘子有餘數的除法

二、互動解疑平均分後有時會出現餘數。

1、課件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在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全班進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並進一步認識餘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4÷4=3盤……2個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4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2”表示放了3盤後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5説明“2”是這個豎式的餘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6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啟思導疑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 “試一試”。

2、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了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學生獨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評價

1、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你有哪些收穫?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