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石魚湖上醉歌原文、註釋、賞析

校園3W

石魚湖上醉歌原文、註釋、賞析1

石魚湖上醉歌

石魚湖上醉歌原文、註釋、賞析

作者:元結

朝代:唐朝

序: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偏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註釋:

[1]休暇:休假。王勃《滕王閣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2]巴丘:山名,在湖南岳陽縣洞庭湖邊。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洞庭:湖名,古代時是我國淡水湖中最大的一個。泛泛:也作凡凡或汜汜,漂盪的樣子。《詩經·邶風》:“二子乘舟,凡凡其逝。”《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汜汜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這三句寫作者對石魚湖飲酒的感受,意思是,這時我簡直以為我身倚巴丘而舉杯飲酒卻在君山上邊;又好像我的客人們都圍繞洞庭湖坐着,載酒的船漂漂盪蕩地衝開波濤,一來一往。[3]長:放聲歌唱。《禮記·樂記》:“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注:“長言之,引其聲也。”這裏是放聲高歌的意思。[4]沼:水池。[5]歷歷:分明可數。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6]長瓢:飲酒器。

賞析:

序文主要敍述作者與其友屬在石魚湖上飲酒的事及作者對此事的`感受。該詩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為戲,借飲取樂的生活情趣。詩的末句説:“酌飲四坐以散愁。”實際上,作者並沒有在詩中表現哪一句是在寫愁,以及字裏行間有什麼愁,所以“散愁”一句是無病呻吟。該詩以酒為戲,借飲取樂,抒寫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説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舉杯消愁卻是假的。從內容看,該詩無可取之處。

該詩為七言詩,但它的句型與語氣,實取之於民歌,既顯得順口,又使人易記。

石魚湖上醉歌原文、註釋、賞析2

原文:

石魚湖上醉歌

唐代:元結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譯文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我用公田產出的糧食來釀酒,常借休假之閒,載酒到石魚湖上,暫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歡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魚取酒,叫船載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飲。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遊的人,也像繞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觸動波濤,來來往往添酒。於是作了這首醉歌,歌詠此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魚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漲滿了,君山翠綠蒼蒼。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濟濟,圍坐在洲島的.中央。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管他連日狂風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們運酒的小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我手持酒葫蘆瓢,穩坐巴丘山,為四座斟酒,藉以消散那愁腸。

註釋:

漫叟(sǒu)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漫叟:元結自號。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引臂:伸臂,舉臂。唐白居易《三遊洞序》:“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長:放聲歌唱。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zhǎo),酒徒歷歷坐洲島。

沼:水池。歷歷:分明可數。清晰貌。洲島:水中陸地。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fǎng)。

廢:阻擋,阻止。酒舫:供客人飲酒遊樂的船。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zhuó)飲四坐以散愁。

長瓢:飲酒器。酌飲:挹取流質食物而飲。此指飲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賞析:

序文主要敍述作者與其友屬在石魚湖上飲酒的事及作者對此事的感受。該詩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為戲,借飲取樂的生活情趣。詩的末句説:“酌飲四坐以散愁。”實際上,作者並沒有在詩中表現哪一句是在寫愁,以及字裏行間有什麼愁,所以“散愁”一句是無病呻吟。該詩以酒為戲,借飲取樂,抒寫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説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舉杯消愁卻是假的。從內容看,該詩無可取之處。

該詩為七言詩,但它的句型與語氣,實取之於民歌,既顯得順口,又使人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