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學生學習案例分析

校園6.91K

一、案例

七年級學生學習案例分析

王某,男,七年級,智力正常,小升中時學習成績排在班裏第二名。是班裏的文體委員,平時經常組織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學習很用功,但成績卻逐漸下滑。其班主任反映王某上課能認真聽講,但基本不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能按時完成,只是正確率不是很高。家長反映王某平時在家也花費很多時間學習,期末考試前更加努力,每天都開夜車。但是王某期末考試成績仍然不是很好,下滑到班級32名,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該生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二、分析

王某的情況在七年級學生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許多七年級學生的家長會反映:我家孩子在國小時學習很好,可到了國中之後學習成績就開始下降,而且平時看孩子學習還挺努力的,可成績就是上不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七年級學生家長都有這種困惑,孩子學習很努力可成績就是上不去。這種情況,如果孩子的智力沒什麼問題的話,那家長就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學習方法問題了。學習方法不當,孩子的努力就可能白費。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智力沒有問題,學習也很努力,可能就是學習方法不當,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工作時間,最終導致了學習的下滑。

國中的學習與國小相比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國中學習課程增多,內容加深,學科更加體系化結構化。學生要根據國中課程特點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下面我們總結了七年級孩子學習方法不當的表現,家長可以參照這些表現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學習方法不當的問題。

1、學習沒有自己的計劃

每個人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只有指定符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特點的計劃才能讓學習進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有些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整天忙於應付老師的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學習安排。對自己到底要學什麼,怎麼學,做什麼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只是一味被動的聽老師的指揮和安排。這樣的學習方法在課業繁重的國中顯然是不適合的。

2、沒有形成知識結構

國中的學科增多,學科之間的聯繫也變得緊密,學科內容也逐漸加深。這就要求學生在把握學科體系的前提下形成知識結構,對知識能融會貫通。而大多數七年級學生還保留國小時的學習習慣,不善於思考和總結。這就導致了他們頭腦中的知識像一盤散沙,對於知識之間的聯繫他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這也是很多學生單元測試成績很好,但綜合考試成績卻不是很理想的原因。

3、習慣死記硬背

七年級的學生大多習慣國小時的學習方法,即對任何知識都很少去理解,而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死記硬背也叫機械性記憶,它是指不加思考和理解的重複性記憶,這是記憶的最低形式。這種形式的記憶不講究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這種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對國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不能科學利用時間

到了七年級很多學生會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尤其是那些在班級中擔任班幹部的同學,他們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擔任文體委員,平時會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如果他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會受到影響。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到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習效率不高,導致成績仍然不見提高。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不抓緊時間學習,臨到考試開夜車,手忙腳亂。這些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表現。

5、不會聽課

國小時的課程內容都很簡單,學生僅通過課上認真聽講就能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國中則不同,國中不但課程內容加深,每節課的知識容量也比國小時增加很多。這就要求學生要學會預習和複習,帶着問題聽講,抓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則沒有這種意識,課前不預習導致課上很多問題聽不懂,課上不會記筆記,聽完課就完事大吉。這樣只會導致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最終喪失學習興趣。

三、給學生的建議:

升入國中,面對繁重的課業許多七年級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害怕自己不能適應國中的學習,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很容易就對學習產生厭倦,需要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學習。其實,七年級學生是有能力應對國中的學習和生活的。雖然國中課業量增加,知識深度也增加了,但同時學生的精力和大腦的發展也在逐漸趨於成熟,在生理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把方法培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是能夠很好的掌握國中知識的。

下面我們給學生一些關於培養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建議,希望能幫助七年級的學生儘快適應國中的學習特點。

1、掌握國中學習五環節: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總結

國中學習不同於國小,只靠上課認真聽講是遠遠不夠的。國中的'學習要求學生要掌握以上五個環節,課前預習是為了上課聽講更有針對性,課後複習是為了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做作業是為了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總結則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把握。這樣環環相扣,才能真正的將所學的知識吃透,學懂。案例中的王某就沒有預習和複習的習慣,這就嚴重影響了其聽課的效率,所以即使他上課聽講很認真,成績仍然不易提高。當然,五個環節中最重要的還是聽課,認真的聽課配以其他四環節作輔助,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這五環節的精力分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的效率。

2、建構知識體系

每一個學科都要它的知識體系,我們在參考課本的知識體系同時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好的知識體系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繫,最後有助於我們將知識存入我們的長期記憶中。沒有建構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同學往往眉毛鬍子一把抓,時間也花了,苦功夫也下了,但學過之後卻一塌糊塗,而且知識越多頭腦就越混亂。還有些學生邊學邊忘,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這樣的學生也是因為沒有將知識編織成網絡來理解和儲存。

3、模仿和積累典型例題

例題是對知識的涵蓋和延伸。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瞭解知識的具體應用。所以掌握了例題的思路和解法也就是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因此,七年級學生在剛剛開始適應國中學習的過程中,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模仿例題中給出的思考方法和規範的解題步驟能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解題習慣。另外,在模仿的基礎上我們也要將其內化積累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只有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我們才能靈活的運用它。

4、勤於向老師同學請教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聰明的人也會有不懂的問題。七年級學生也不例外,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自己不能解決的難題。這時,我們不能害怕丟面子,被嘲笑而不去請教老師的同學。這隻能使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後自己會不堪重負。要勤學善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獨立思考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也要勤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學習誤區,也會學到自己沒有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這些都有助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和進步。

四、給家長的建議:

從國小升入國中,孩子在學習上會遇到很多方面的改變。如課程增多了加深了,老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等等。如果家長不能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在國中的學習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如若不能很好的解決,不但會影響其今後的學習成績,而且可能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因此,在指導孩子學習方面,我們給家長提出以下建議,希望家長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國中的學習,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1、營造學習型家庭氛圍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即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榜樣。要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家長就要做出表率。很多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的家庭的孩子學習都很好,這是因為孩子在家庭中受愛學習的父母的薰陶,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漸漸的愛讀書,喜歡思考問題等等。所以家長要不斷的學習,和孩子一起學。在學習中教會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勤做筆記,遇到難題自己解決等。家長的身教作用是很大的,一個放學回家看見父母在打麻將的孩子與一個看見父母在看書的孩子哪個在學習上會更好呢?答案不言而喻。

2、對孩子的學習多鼓勵,少批評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生上更多的給予負面的評價。如孩子一道題不會做就責怪其上課沒有好好聽講;孩子做錯一道題就罵孩子腦子笨。這些批評都會使孩子在學習上產生厭煩情緒,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都沒有了更不用説孩子會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了,那麼孩子的成績也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分析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會做錯。對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如孩子做對了一道比較難的題,要獎勵孩子並誇獎孩子很聰明。這樣會讓他們在學習上很自信,這樣他們才會努力的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3、正確認識考試成績和能力的關係。

考試是檢驗孩子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家長應該認識到學習成績並不完全代表一個人的能力。家長絕對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考試成績好就一切都好,其它可以不管不顧。考試成績不好就一棍子打死,其他一切再好也沒用。我們的家長應該看到我們現今的應試教育的弊端,並努力的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既不能把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兒,更不能用分數抹殺孩子的天分,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最終使孩子一事無成。

4、指導並強化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要靠家長及時的指導和監督。家長在孩子升入國中之前就應該讓孩子瞭解國中學習和國小學習的不同。幫助孩子養成預習,複習,按時獨立完成作業,高速高質的應對考試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對孩子的好習慣予以強化,即每當孩子預習和複習了知識就對孩子給予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有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固定。

5、及時和老師溝通

在學校師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的,或者是因為學生違反紀律老師加以管理造成的,或者是因為老師的性格不能為孩子所接受,或者是孩子不能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這些矛盾和衝突很容易導致孩子牴觸或厭惡老師所教的學科。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出面協調。一方面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能加深對學生的瞭解和理解,對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家長更多的是告訴孩子,要能夠主動地來適應老師,因為老師面對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班級。教育孩子要善於發現老師教學中的閃光點。這樣就能縮短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互相的適應過程,也能使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孩子的學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是好成績的決定因素。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會使孩子事倍功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其能順利的適應國中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