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球面鏡九年級物理教學教案

校園2.49W

目標

球面鏡九年級物理教學教案

1.常識性瞭解凹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凹鏡的焦點和凹鏡的簡單應用.

2.常識性瞭解凸鏡能使光線發散和擴大視野,以及凸鏡的簡單應用.

目標

培養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廣泛的應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良好的非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主要講述凹鏡和凸鏡對光的作用和它們的應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應用引入新課,通過對反射面的分析給出、凸鏡、凹鏡的概念,然後通過實驗介紹了凸鏡、凹鏡對光線的作用,最後舉例説明,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教法建議

1. 可採用對比與實驗的使學生了解對光的作用.

2. 本節教學的關鍵是要做好演示實驗.實驗中要注意光路的顯示要清晰;儘可能演示凹鏡會聚太陽光點燃紙片的實驗.

3. 焦點概念通過實驗得出,有利於學生理解.

4. 聯繫實際,激發他們的和探索精神.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凸鏡、凹鏡對光線的發散和會聚作用

教學難點:凹鏡的焦點

教具:平面鏡、凸鏡、凹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方法1:展示以下三種形狀的鏡子,介紹其統稱為面鏡.引入新課介紹、凸鏡、凹鏡的概念.

方法2:從提問和生活實例入手.平面鏡能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能使物體成像,你還見過別的改變光路和成像的鏡面嗎?從學生回答中選擇其中與本課有關的實例(如汽車前燈的反光鏡、觀後鏡)引入課題.二、新課教學1.凸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凹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提出觀察目的,通過觀察與現象比較與平面鏡對光線作用的不同,得出凸鏡、凹鏡對光線的作用.1)由外形上看,3種面鏡有什麼區別?2)平行光分別照射到3種面鏡上,觀察它們的反射光線有什麼不同?3)非平行光分別照射到3種面鏡上,觀察它們的反射光線有什麼不同?演示上述2、3問題中的實驗.總結分析得出結論:凸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凹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要注意分析發散作用和會聚作用不一定是要把光束變成發散光束和會聚光束.2.焦點方法1:在有陽光的情況下,用凹鏡會聚太陽光,將一小片白紙放在會聚點處,讓學生觀察該點的亮度,不久,白紙就燒焦了,結合書上的光路圖説明凹鏡的焦點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方法2: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用光具盤演示,並結合書上的光路圖説明凹鏡的焦點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根據光路可逆的知識,解釋放在焦點的光源發出的光經鏡面反射後如何傳播.説明:凸鏡的虛焦點不要求,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根據光路圖與凹鏡進行簡單對比.目的在於加深對凸鏡實焦點的理解.3.的應用找同樣大小的平面鏡和凸鏡,同樣大小的平面鏡和凹鏡,讓學生對比觀察,建立直觀的印象.再通過示意圖和光路可逆的知識進行解釋.最後請學生舉出各種實例.提示:一般性況下,難以找到同口徑的和平面鏡,可在大平面鏡上貼一張挖有與小等大圓孔的白紙,就成了孔徑等大的鏡子了.

九年級物理教案:光的直線反射

教學目標

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並能用來解釋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

2 國中數學.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目標

1.通過光線的概念培養抽象能力,利用模型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實驗培養學生學生科學的思維(分析、概括、推理).

3.通過解釋光直線傳播的現象,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學,進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思想.

2.通過對我國古代對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規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難點是對條件的認識.時要認真觀察實驗,並注意利用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現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紹了光源,並通過圖5—1説明光源的確切含義.教材通過對生活中的光現象: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電影放映機射向銀幕的光束等歸納得出光的傳播是直線進行的,從而引出光線的概念;然後以激光準直為例,説明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的應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教材通過對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進一步證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鑑於學生的能力教材並未對日食和月食進行過多的論述,要注意加以引導,避免沖淡重點知識的教學.本節的最後介紹了光速,並指出在不同介質中光的傳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議

1)加強演示實驗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氣、水、玻璃中的傳播情況,再用自然光進行演示,從而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舉出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如:射擊、排隊等.日食和月食的講解可配合以錄像模擬加強感性認識.

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解釋現象.

影子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個問題對學生會有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儀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學生利用新學的知識加以解釋,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日食和月食進行簡單的説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實驗,並進行討論,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解釋小孔成像的原因.

3)適當設疑 強化概念

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對此可通過設疑進行強化,並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證明.

4)進行學史教育 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對光速的教學不要緊限結果,要增加一些學史的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理解規律.

教學難點:對條件的認識.

教具:

裝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筆、澆花用噴霧器、方木板、白紙、大頭針、直尺、圖釘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方法1:從本章的引言導入 新課

首先請同學説明光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性,説明人看清物體是由於有光進入眼睛引起視覺.然後簡介人類很早就不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還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按書上圖5-1簡介人造光源的發展,提出問題“光源發出的光沿什麼途徑傳播?”從而引入新課.這樣引入新課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又進行了勞動創造人類文明觀點的教育.

方法2:由學生活動實踐引入新課

課前佈置物理實際活動內容“調查光源發展史”,並要求學生上課時帶來自己準備的光源,上課開始請幾位同學簡介光源發展(其餘同學的課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準備的光源,提出問題 “光源發出的光沿什麼途徑傳播?”“我們如何通過實驗進行研究” 從而引入新課.

國中物理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實驗

觀察與思考

1.如圖所示,把兩個鉛塊的光滑截面相向平移壓緊,鬆手後能觀察到什麼現象?

為什麼要選用鉛質長方體做實驗?

2.鉛質長方體相互壓緊的'兩個端面有什麼特點 國中語文?否則,實驗能否?

3.為什麼要把兩個鉛質長方體相向平移壓緊?如果把一個長方體向下壓在另一個長方體上,可行嗎?

4.鬆手後下面一個長方體並不掉下説明了什麼?

5.把長方體改做成圓柱體,是否會影響實驗結論?

實驗原理

1. 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

2. 只有在分子間的距離減小到一定範圍內時,分子間的作用力才可能顯示出來。

3. 固體在被壓縮到一定程度就很難繼續壓縮,液體更難壓縮,説明固體、液體的分子間也存在分子作用力。

4. 分子之間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斥力和引力同時存在。

實驗結論

分子間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實驗考點

本考點多以選擇題、填空題、説理題等形式考查。

考前應該應用的物理知識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家裏突然停電了,你還會像小時候那麼害怕嗎?八成是保險絲燒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賽跑時,為何要求計時員看到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計時?你學了光速比聲速大很多,計算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汽車剎車後還要行駛一段距離?在雨雪天氣路滑時,如何減小交通事故的發生?這與慣性、摩擦有關。如何判斷戒指是否純金 七年級?測量質量與體積,計算密度,查密度表對比吧!隨着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物理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豐富的。猜想一下,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無聲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爐。

“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參照物、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秀品質。

你嚐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投身於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國中物理學習的六種方法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閲讀,主要包括課前閲讀,課堂閲讀和課後閲讀.

(1)課前閲讀,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閲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麼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説的“做工”有什麼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麼通過閲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閲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閲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誌,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閲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閲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閲讀時,若遇疑難,要反覆推敲,為什麼這樣説,能不能那樣説為什麼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後閲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閲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後,結合課堂筆記去閲讀,及時複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昇華.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國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要圍繞下列問題觀察:沸騰前氣泡發生的位置、氣泡大小、多少,温度計的讀數怎樣變化沸騰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温度計的讀敷是否有變化停止沸騰時,温度是否變化……

(2)觀察要有步驟 複雜的物理現象,應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如在”研究液體的壓迎”實驗中,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首先要觀察所使用的壓強計,用手指擠壓壓強計盤上的橡皮膜,觀察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麪的高度差也越大.(2)將水倒人燒杯中,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臂兩邊液麪是否出現高度差,報據觀察判斷水的內部是否存在壓強(3)改變橡皮膜所對方向,再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麪,根據觀察判斷水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大小有什麼關係(4)保持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個側面,比較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有什麼關係(5)將金屬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怎樣改變(6)觀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壓強和鹽水的壓強是否相同

(3)觀察時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要認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麼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着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在學生實驗中,要接觸實驗器材,瞭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呀襖做到手、眼、腦並用.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説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學習中,要結合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多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並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可先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認識到浸在液體裏的物體不論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幾個思考題:

(1)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為什麼鐵在水中下沉木塊能浮在水面上呢

(2)把同樣重的鐵塊和木塊同時放在水裏又會怎樣呢

(3)用鋼鐵製造的大塊在輪船為什麼又會浮在水面呢 然後通過對放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關係,根據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不僅要善於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於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於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並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學習中一定要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繫,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週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1)理解透徹,記得牢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國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並聯”.

(3)反覆強化,記得準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繫,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於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總之,閲讀、觀察、實驗、思維、記憶、練習等方法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國中生物理學法指導初探

一、加強情景教學能使概念、現象、規律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掌心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對這門功課有了興趣,才可能使學生沿着興趣→樂趣→志趣的途徑發展;才可能激發學生的鑽勁;才可能在“鑽”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其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目前,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往往將基本概念、現象、規律匆匆帶過,而忙於讓學生記結論,再輔之以大量的練習、測試,通過題海戰術,來督促或強迫學生去掌握知識,結果就形成了事倍功半、高分低能的現象。其實,每個物理概念、規律、現象都有其提出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每一過程都有一首生動的有血有肉的史詩,在教學中應講清它的這一過程。

二、指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實驗的習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新編教材中指出:“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實驗教學成功所在。

我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學習大氣壓時,讓學生注意觀察並思考,為什麼茶壺蓋上都有一個小眼,這個小眼起什麼作用。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多細心觀察周圍的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並與課本知識聯繫。如學習壓強、摩擦後,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針在縫被子時,為什麼手上套上頂針箍,並把針在頭皮上摩擦,這目的又是什麼,使學生養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

三、指導學生閲讀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材是學習物理的基本依據,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國中物理課本文字精煉,語句準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圖文並茂,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完全適合於中學生閲讀、理解、探索。

教師在開始上物理課時就要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按照新教材編排體系,首先要閲讀課前問號和課題,瞭解問題的提出,明瞭問題解決的方向;其次閲讀小標題、插圖和正文,讀小標題可以知曉知識框架,插圖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補足個別學生孤陋寡聞的現象。新編教材中的插圖很多,且許多插圖具有漫畫特徵,形象生動,直觀性強,圖文並茂,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要重視對插圖理解,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上的文字敍述認真分析插圖中的每一條線段,每一部分表示圖示表示什麼意思,説明了什麼問題,表現了什麼物理現象和過程。學生會看插圖,對掌握物理知識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幫助的,能將抽象概念形象化,便於理解的記憶。通過對正文的閲讀,抓住中心,認真揣摩每一個定義和規律的內容、物理意義,明確公式和定律的適用範圍及條件。如公式p=ρgh適用於液體的內部壓強,而計算大氣的壓強則不可以。

國中物理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實驗

【目的和要求】

認識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儀器和器材】

抽氣機,抽氣盤,鬧鐘(或電鈴)。

【實驗】

將鬧鐘(或電鈴)放在抽氣盤上(圖1.54-4),先在玻璃鐘罩底邊均勻塗上一層凡士林,放在抽氣盤上,略微轉動玻璃鐘罩並稍施壓力,使鐘罩與抽氣盤接觸緊密。這時鬧鐘開始啟鬧,用抽氣機抽出罩裏的空氣,可以聽到鈴聲隨着罩裏空氣的稀薄而逐漸減弱。然後將空氣慢慢放入鐘罩裏,又聽到鈴聲逐漸加強 國中政治。從鈴聲前後強弱變化的對比,可以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裏傳播。

【注意事項】

抽氣盤的圓盤表面要塗上黃油或稠的機油,並蓋上油紙,以防鏽蝕,影響密封。

【參考】

沒有抽氣機、抽氣盤,可用圖1.54-6所示裝置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燒瓶內裝水10-20釐米3,在穿過橡皮塞的玻璃管下端懸吊一玩具小鈴,將橡皮塞塞緊。輕輕搖動燒瓶,聽見小鈴聲音;給燒瓶加熱,燒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氣時(儘量趕出瓶內空氣),關閉夾子,停止加熱,待瓶內水蒸氣凝結後再搖動燒瓶,聽見鈴聲很小。鬆開夾子,聽見“噝”的進氣聲。再搖動燒瓶時,鈴聲又變大。從鈴聲強弱變化的對比,得出真空不能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