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

校園1.7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1

昨晚看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第一次看着“先生”這詞是在冰心上。後來查字典才知道原來有學識得人尊敬的女性方才讓人喊做“先生”。去年年尾看的是周國平的《妞妞》很感人,也落淚。看《我們仨》時,並沒有多大的起落,只是心裏是滿着一種很温馨的感覺。很細膩也很滋潤,慢慢的瀰漫在全身。我記得是在學的時候學冰心的課本,裏面説她喜歡讀書,不愛風花雪月的辭藻。我便也是落根,心愛着樸實之物。

《我們仨》就好像翻開的一片紙張,樸素稚嫩,無聲息的融入整個人心裏,彷彿是要在血管裏流暢過的都是發柔韌之力的波浪。在我很的時候,大概是在國中。我每天下午回家就在牀邊的電腦桌上練字,看着窗户下的馬路邊的人來人往,背誦着論語百家。我總是認為自己已經很老,現在所過的一切生活不過是年老後嚼在嘴邊泛起泡的幼年生活老調罷。當把時間放在某個點上,每一日都是很平常的,又像着在做着無味的重複,當這個點過去,轉換到另一個點上,就會生出無限的感慨,總認為這個點真真是一眨眼就忽兒過去。若是在這個點上什麼也沒做成讓自己滿意的,心裏自然是不願意的。人生裏總是要這樣一個長長短短,滿滿缺缺的點集合在一起,堆成一塊,成為一片。

然後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呢。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2

早見識過時間的飛逝,但讀了《我們仨》之後,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了時光流逝的速度,於是便開始愈來愈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對我們重要的人,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等。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想過很多,但在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不斷地想:如果離開了他們,自己是否會去懷念並去報答他們呢?那些令我們尊重而且久久不能忘懷的人,他們一定幫助了我們,是一句話語給予的鼓勵?還是一段刻意嘲諷激起的鬥志?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也並不是天生就必須給我們幫助,之所以幫助我們,是因為心中有愛,而在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像他們一樣懷有愛之情呢?在我看來,愛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強大的,這種情感,可以感化他人,改變他人,改變自己。本文總是提到錢鍾書幫助楊絳,和她一起寫文章、做飯、讀書,正是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楊絳才能在錢鍾書的不斷鼓勵和關愛下不斷獲得動力,有繼續前進的希望,相信在楊絳獲得中國文學史上的進步時,有她自己的努力,更少不了錢鍾書先生對她的鼓勵和幫助,和她的女兒、家人們對她的支持和認可。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暫,在這短暫的時間裏,我們是否有好好地關心、關愛身邊的人呢?我們是否有好好珍惜有他們陪伴的日子呢?請多一份愛,少一點冷漠,在他們在的時候,好好地愛他們。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3

週日一天看完這本出自楊絳先生的小冊子,知道楊絳是從《圍城》開始,一本幾乎家喻户曉的書籍被改編成電視劇後又火了很長時間,以至於像我這麼不愛看書的人都知道了錢鍾書以及跟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楊絳先生。在去年追憶楊絳的過程中對她的生平又增添些瞭解,一直想看看她寫的書,這本《我們仨》被再次映入眼簾,但一拖又是一年。

一天看完一本書,現階段的我顯然還沒有這個能耐,是因為這本書準確講應該算一篇長篇散文,回憶了一家人一輩子經歷的那些點點滴滴,度過的那些艱苦而又快樂的日子,平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這個標題本計劃由一家三口合力完成,各自寫一部分,在錢媛寫了一部分後因病去世,第二年錢老也相繼離世,於是任務就落在母親身上,時隔四年後她在92歲高齡完成寫作並發表出來。

網上對本書的評價很高,特別是從專業的角度對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給予高度評價。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母親、一位妻子對家人的深深思戀,在家庭裏表現出的温暖親情,對相聚的呵護與期盼。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4

從來沒有開始讀哪本書要做什麼準備,而這次本是做好了不止一次有所觸動的情緒設想又是極其平靜地讀完。第一部分錢老先生被帶到船上的部分起初以為是現實,看着看着才明白是楊老的另一種寫法,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件事,我甚至不能想象楊老是在怎樣波動的情緒裏寫下這些看似平靜的文字,像夢像虛幻。

隨後二老的國外生活以及回國後動盪局面下經歷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算是曲折吧終有所解,像是在聽奶奶講故事,講那些艱難又藏着傲骨的歲月,我甚至有些羨慕那個年代的他們,知識和志向都融入到血液裏,不為時事所捆綁,不為金錢名利所勒索。對於文學的堅持,我在想,可能是初是興趣愛好,後來成為離不開的習慣,一做就是一輩子,又哪裏説得清呢。讀楊老筆下的女兒,母親的憐愛和心疼溢於言表,雖大都是瑣碎小事,卻看得出三個有趣的靈魂間相互依偎的樂趣,有些東西大概是真的有一脈相承,可能用詞不夠準確,只是這樣感覺。很有趣,和現在我們所指的有趣還不一樣,這個有趣不是指表面的有趣,而是骨子裏的那種有趣。附錄部分無論文字,信件,畫作的那些對於楊老來説實實在在的回憶,總能聯想到一位老奶奶於燈下反覆讀反覆看,偶爾對着紙張與他們對話,想念孩子和丈夫的畫面,但絕不是以淚洗面的那種場景,因為她的豁達和通透。

每一個年代都有不一樣的煙火氣,有時候很羨慕老一輩人總説的那個時候。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5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是特別喜歡的作家,我讀過她在近百歲的高齡完成對於生命的靈魂的思考的這本書《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然我感悟很深。今天我要談的是讀完《我們仨》這本書的感想,算是個人的總結。

《我們仨》這本書主要敍述了楊絳以及錢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現出的是親情。楊絳的風格就是特別擅長將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麗的“珍珠”。如數家珍般,從容道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她極少直接抒情,而是通過這些事情,讓讀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會在我們讀完之後有了很清晰的認識。就像這篇書中寫的那樣,從她的那個“夢”開始,講述了一家人的離合聚散,我們跟着這個“夢”讀完了整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夢”代表着一家人一起走過人生旅程的'温馨。所以我説,楊老的作品是一種享受,讀《我們仨》是一種享受,她能很好的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領悟人生的真諦。同時,《我們仨》也讓人瞭解到楊老的內心的孤獨和對親人的思念,她的堅持是為了讓這段美好記憶得以延續,但思念卻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這本人的一生是多麼的短暫,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顯得人生的特別意義。人生中註定會有聚散分離,只是早晚的問題,但是到最後這些美好的記憶都會泯滅在塵埃中。想到這裏,我更加覺得親情的彌足珍貴,不要等到失去再後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齊整整的時候,記錄下美好的瞬間,盡情的釋放到老才會更加珍惜的時光。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6

曾高中時聽説過楊絳的《洗澡》可一直未拿起讀,曾楊絳一百歲逝世,引起世界轟動,她曾説,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與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自己。被她書中的文字所吸引,所煽情流淚,在那樣動盪不安的年代,一家人能剛正不阿,堅持做自己,不管窗外如何嘈雜,只讀自己書,她説,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願做外國人。三人不管在哪都永遠記掛着對方,問候着對方,瞭解着對方的處境,竟會有如此般令人羨慕的愛情,親情,友情。她説,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耐人尋味!

我們仨第二章讀後感7

楊絳先生以深觸的筆法描述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那種人生的體驗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才會明白。這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部生命史。

正如先生語錄中所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盼望着建功立業,想要經歷一番驚濤駭浪,走一波世事無常,但是心靈的寧靜淡泊才應該是我們真正的心靈歸宿。或許只有像楊絳先生那樣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才能夠悟到這樣深刻的真理吧。讀《我們仨》得到的不光只是心靈的寧靜淡泊,還有一種對家的愛戀,我們常常對幸福有着不一樣的理解,是愛情、是友情,更多的應該就是親情了吧,《我們仨》是一部家庭生命史,一家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支撐不下去,我們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這或許才應該是最大的幸福吧。

幸福,淡泊,應該是我們在追名逐利之後才會發現的吧,願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真正早一些體會的到,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