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河南會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

校園2.52W

歷史會考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複習很多歷史知識,歷史知識的複習,關鍵在於基礎知識要落實到位,複習的知識點要到位才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考歷史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河南會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

  會考歷史基礎知識

一、隋唐科舉制度、大運河的開鑿

1、隋唐科舉制度

(1)隋文帝(楊堅)開始用分科考試辦法選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唐朝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2)作用: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加政權;同時,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士族手裏,集權到中央。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

2、大運河的開鑿

(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

(2)時間:605年——610年;

(3)大運河的概況:

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餘杭(今杭州),全長四五千裏;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三點四段通五河”)

(4)意義: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是唐朝詩人對京杭大運河的讚頌)

二、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

2、“貞觀之治”: 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它的統治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出現繁榮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治國方略:

(1)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

(2)重視納諫,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

(3)善於用人。他任命房玄齡,杜如晦(房謀杜斷);

(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5)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6)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

3、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間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還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統治期間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

4、開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勵精圖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三、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唐朝的糧食以粟和稻穀為主;飲茶之風風靡全國,茶葉生產成為江南農業的重要部門;新的工具:曲轅犁和筒車;抗天災能力增強(抗旱、治蝗)。

2、手工業——絲織業發達,以輕盈精薄著稱(服裝主要以絲、麻為主);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最負盛名,唐三彩是聞名於世的藝術珍品。

3、商業——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內有坊(住宅區)、市(商業區)之分,邊疆各族和外國商旅雲集,店鋪林立,繁華異常。此外還有洛陽、揚州和成都也很興盛。

四、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隋亡的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併州郡;重視文化教育,發展科舉制度;採取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開放政策,促進了邊疆各族的發展和對外交往的繁榮。

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但是,作為封建帝王,他同樣對人民進行剝削和壓迫,在晚年他的驕矜情緒和享樂思想逐漸滋長,而且他殺兄逼父奪取皇權的行為,是不足稱道的。

五、以譴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説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唐與日本的關係:

①譴唐使:

中日兩國在隋唐時期交往密切,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

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技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日本,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譴唐使來中國的有十多 次,在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

②鑑真東渡:

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鑑真和尚,他應日本僧人的邀請,六次東渡,終於到達日本,那時他已雙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揚佛法,還把唐朝的醫學、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介紹到日本,對中日經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在奈良創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視為藝術明珠。

2、唐與天竺的關係:

①玄奘西遊:貞觀年間,高僧玄奘西遊天竺取經,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傑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等地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②我國的造紙術在唐時傳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學習熬製砂糖的技術。

以上史實説明,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其影響是雙向性的。一方面在與日本、天竺等國的交往中,先進的唐朝文化極大地影響了這些周邊國家,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另一方面,唐朝也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燦爛輝煌。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開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3、唐朝中外交流的歷史啟示:

①一個國家只有經濟、文化先進發達,才能對國外產生巨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仰慕。(對外交往發達的最主要原因)

②一個國家在確保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只有對外開放,鼓勵交流,才會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③國家和民族不論大小強弱,均有所長;一個國家只有積極開放,虛心學習,才能充分吸取別人的精華,豐富自己的文化。

六、趙州橋、敦煌莫高窟、雕版印刷術

1、趙州橋: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多年。

2、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在隋朝有很大的發展。坐落在今天甘肅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時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3、雕版印刷術: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會考歷史考點知識

1、俄國二月革命後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階級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寧指揮彼得格勒起義取得勝利。於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據列寧的意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已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蘇聯成立,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存在了69年)

5、《凡爾賽和約》規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拆除萊茵河以東50公里內的防禦工程;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

6、巴黎和會由英、法、美三國首領操縱,英國的勞合·喬治;法國的克里孟梭;美國的威爾遜。

7、《凡爾賽和約》連同協約國與其他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體系"。

8、巴黎和會後,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於是1921年有九國代表參加的華盛頓會議召開,美國處於會議的主導地位。會議上籤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和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華盛頓體系。

9、《九國公約》的簽訂,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佔,有利於美國對華的進一步擴張。

10、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的帝國主義列強分割世界的新體系,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1、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

界。這次危機的特點: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12、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調整工業。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且在上台後製造了"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進而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還嚴密控制文化教育,瘋狂迫害猶太人,實行恐怖統治非軍事區。又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大肆擴軍備戰;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並於1936年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於是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

14、日本在經濟危機加深的過程中,以軍部為核心法西斯勢力迅速抬頭。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1936年日本成為亞洲戰爭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國製造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5、在對外侵略過程中,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逐漸勾結起來。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16、1938年,慕尼黑會議強行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英、法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慕尼黑會議後不到半年,德國吞併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軍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到一個月波蘭滅亡(二戰爆發的標誌)。

18、1940年6月,德軍進攻法國,法國將軍戴高樂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軍襲擊蘇聯,蘇聯衞國戰爭開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

21、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法西斯遭到致命打擊,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隨即對德宣戰。

24、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會議。

25、1944年6月,在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英、美盟軍從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

26、1945年,在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蘇、美、英三國的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討論組建聯合國等有關問題。

27、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爭結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的開羅舉行會議籤

署《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全部歸還。

2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戰"的性質: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0、"二戰"後美國採取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稱為"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誌着冷戰的開始。"二戰"後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確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工業生產空前發展,經濟實力急劇膨脹。

  國中歷史知識重點

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範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係。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誌,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闢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鍊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敍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曆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