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白人的負擔》讀後感

校園9.95K

上週末,在家裏閒着無聊,於是拿起手機看看誰又發了新的朋友圈。其中一篇名為《7歲少女用蚊帳拯救了數百萬個非洲孩子》的文章標題吸引了我,出於好奇,我迫切的點了進去。

《白人的負擔》讀後感

文章講述的是,2006年的時候,一個名為凱瑟琳的美國7歲小女孩看到電視上的紀錄片,內容是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因為瘧疾是靠蚊子傳播的,而非洲居民大多窮得買不起蚊帳,所以很多非洲孩子就會在幾歲的時候染上瘧疾而失去生命。凱瑟琳被震驚之餘,開始想着如何幫助非洲的小朋友們戰勝瘧疾。於是,她把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買了蚊帳後寄給非洲的慈善組織。但是作為一個小女孩,她自身的力量在非洲肆虐的疾病中顯得是那麼地微不足道,所以,她就發動身邊的同學好友為非洲捐助蚊帳。後來,在父母和鄰居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凱瑟琳漸漸成為了名人,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加入到她的“蚊帳聯盟”中來。她的事蹟一度傳到了比爾蓋茨的耳中,比爾蓋茨也被這個小女孩的感動,給小女孩的“蚊帳聯盟”捐助了300萬的善款。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本書,書名叫做《白人的負擔》。書的封面上印着這麼一句話,“《哈利波特》暢銷世界,成為一度低迷不振的全球出版業救世主,而兩萬億美元的援助卻無法實現西方救助窮困國於水火中的救贖之願。”

我之所以會想起這本書,也是因為書中講述了作者親眼所見的一個例子,講述了當地的工業和製造業是如何被“免費的蚊帳”摧毀的,這個例子使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非洲當地的`一個小鎮子裏,有一家由十幾個人組成的家庭式作坊的蚊帳工廠,他們蚊帳產出的效率及其低下,一個星期才能製造出一百多頂蚊帳。但恰恰是這個效率不高的小作坊,不僅僅養活工廠裏的十幾名工人,而且平均每個工人需要贍養的十幾名親戚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後來,在某個好萊塢明星的號召下,好萊塢一眾明星們一次性為那個地區捐助了上萬頂蚊帳,當地人過上了人人都有蚊帳的生活,而那家規模本就不大的工廠,也因為沒有銷路,而破產倒閉。十幾年過去了,那個地區的人們今後不會再花一分錢購買蚊帳,當地的工業水平也再製造不出一頂蚊帳或者其他貨物。因為一旦建起一個工廠,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物資就會馬上“瓜分掉”工廠的“銷路”,沒有人會再花錢買東西。人們沒有賺錢的方法和能力,人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等待各個公益組織的定期救助。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感到一陣唏噓。我相信小女孩凱瑟琳的本質是想改善非洲居民的生活環境,她的初衷是好的,但她用錯了方法。直接的捐助的確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但卻不是能根治問題的解決之道。時至今日,網絡媒體上仍然時不時地會出現某某明星大手筆地捐助金錢或物資給非洲貧困地區,殊不知他們每一次未經調查地捐助,就是對非洲當地本就岌岌可危的工業和製造業一次無情的大清洗。

俗話説,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於其用蚊帳將非洲人民和蚊子分開,躲開蚊子的叮咬,還不如幫助他們戰勝瘧疾,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建設自己的工廠,讓他們自己製造物品,幫助他們淨化水源,給當地人提供工作,帶動當地的經濟,使他們不再靠救濟糧吃飯,不再靠“天”吃飯,這才是能夠真正幫助到他們,也是唯一能幫助到他們的方法。

標籤:讀後感 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