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驚弓之鳥》的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9.65K

  教學目標:

《驚弓之鳥》的教學設計模板

(1)學會4個生字,理解“驚弓之鳥、射箭能手、悲慘、癒合、孤單失羣”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説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難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教學內容: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來謀篇佈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教學思路:

這節課我從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再由“更羸為什麼有名?”延伸開去。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更羸有名錶現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讓大雁掉下來,懂得更羸對事物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我將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説的一段話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逐層分析推理,師生接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同時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説更羸的推理過程,使學生受到正確思維方法的訓練。接着,我讓學生找出魏王的兩句話,通過對魏王説的話反覆品讀,從中體會到魏王對更羸的佩服,從而更加深入體會到更羸的有名。最後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和寓意。

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着“更羸為什麼有名?”這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兒童深刻思考,並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動畫演示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動畫演示法,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體會魏王的兩句話,通過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斷的角色體驗中,使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藴涵的情感因素。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驚弓之鳥》(看老師寫課題,提示“驚”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弓”字第三劃是豎折折鈎。)生齊讀。

【我運用了直接導入的方法,力求簡單明瞭,為下文學習指名了方向。】

(二)新授

師: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呢?讓我們一起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課件:

生自由讀,師巡視。

師:剛才同學們一個個挺直腰桿,認真讀着,相信已經讀得很好。現在我來檢查一下,第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誰呢?

生:更羸

師:“更”是個多音字,還可以組詞為打更,三更半夜等。誰知道它另外的讀音?你能給他組個詞嗎?看到“羸”字,你發現了什麼?和“贏”字很像,怎麼記住“贏”字,可以拆開記,羸:亡、口、月、羊、凡。

出示課件: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更羸,那更羸是什麼人?

生自由説(更羸是個射箭能手……)

師:課文是怎麼説的?生交流

出示: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課件:

師:你怎麼理解“能手”(課件點紅)?

師:比如某些同學很會畫畫,我們就叫他畫畫能手;很會唱歌,我們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發百中,我們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國──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你從什麼地方體會到這一點的?自由默讀課文,劃出相關句子。

生交流

課件出示: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師:是這句嗎?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讓大雁從半空中直掉下來,這件事真奇怪,讓我們再來讀讀。

“弦”注意正音,不要讀成“玄”。師可根據學生讀的情況肯定:“弦”這個生字你讀得可真準。

師:這是弓,出示“弓”的圖片,這是箭,出示“箭”的圖片。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撥動弦會發出什麼聲響?“嘣”師正音,後鼻音,誰能讀好它

你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讀讀。

預設:嗯,絃聲還不夠響,大雁沒聽見,所以沒掉下來。再讀讀。

再請一生讀。

師:嗯,這麼響,連老師都嚇了一跳,難怪大雁嚇得直掉下來。

師: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生讀

師:這句話中竟然有兩個“直”,仔細讀讀,這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生讀句子體會

交流(飛得急掉得快)

帶着自己的體會再讀句子。

師:是啊,(動畫演示)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拼命地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又從半空中直往下掉,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奇怪的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生交流。三人次。

課件演示:

閲讀一篇文章,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深入閲讀文本。我首先從更羸的名字入手,再引申到“更羸是一個什麼人?”再從“有名”二字入手,引出兩個重點句的研讀,“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接着用動畫演示配合老師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師:剛才你們交流到的內容都在課文的哪一部分?(9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這段話一共有幾句?你能從中讀懂什麼?生自由朗讀這段話。

師:反饋:

①讀第一句,你知道了什麼?(這是個生詞,你來讀──悲慘,再讀──悲慘。理解“悲慘”。這是更羸──看到的,聽到的)

前文中有一句話也講到了這個意思?找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板書

課件出示:

②更羸大雁飛得慢,叫得很悲慘,看到這些,他想到什麼呢?

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飛得慢,想到(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理解“癒合”(板書)

更羸聽到大雁邊飛邊悲慘地叫着,想到(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孤單失羣”(板書)

師引讀:(它飛得慢,因為……

它叫得悲慘,因為……)

你看,這幾句話中原因都在後面,結果在前面,這就是因果倒裝句。

③正因為受過箭傷未愈,孤單失羣,所以大雁聽到弦響,就(非常害怕);因為心裏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因為拼命往高處飛,所以(就要使勁);因為一使勁,傷口就(裂開了);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它就掉了下來)。(板書)

你們看,以上接讀的過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將更羸的推理過程説一説。(一層一層地對着板書説,再請一生連起來説完整)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個句子,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課件出示:

師:(對着板書)這段話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聽到,第二句由看到聽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聽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讓我們再來讀讀。你佩服他嗎?為什麼佩服?

生交流

師板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推理分析。

師:我們佩服他,在場的魏王也很佩服他,你從哪句話中感受到?

生説並出示:“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的本事!”

如果你是魏王,你會説,生初讀。我還沒感受到魏王對更羸的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還會説,又一生讀,嗯,有一點點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還會説,又一生讀。嗯,讓我感受到了你的確很佩服更羸。

我們一起讀。

課件出示:

師:是呀,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讓大雁從半空中直掉下來,真是眼見為實呀,可是魏王一開始相信嗎?

生交流並出示:“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師: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你能讀好嗎?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

出示:“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的本事!”

讀出相關語氣。

課件出示:

【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加貼近人物內心,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將這一部分放在學生理解了更羸的話後,就是想以此讓更羸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鮮明,讓他們得到更深的啟示。】

師:是啊,魏王由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對更羸由衷地佩服啦!難怪説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課件出示: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

師:他的有名不僅是他射箭百發百中,更在於他善於觀察,善於分析,善於推理。課文學到這裏,我們再來看題,“驚弓之鳥”是什麼意思?

是什麼置大雁於死地呢。(是那嘣的一聲響)是呀,嘣的一聲響,給大雁帶來了驚嚇,這是一隻受不得半點驚嚇的鳥,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動靜就異常恐懼。

課件出示: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至於該成語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

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驚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更羸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