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校園1.37W

一、重點和考點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一)課程標準

1、 瞭解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

2、 説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關係,識別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 分析內力、外力作用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分析地殼變動,學會用運動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辯證地分析地表形態的變遷。

4、 結合實例,分析一個區域的內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們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5、 建立內力和外力辯證統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態的觀點。

6、 理解巖石圈物質循環的過程及其對陸地環境的影響。

7、 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在掌握地質作用和地殼物質循環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二)考試説明

1、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二、主幹知識梳理

(一)內力作用

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於 ,主要是 。它主要表現為 、 、 。

2、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將其分為 和 。水平運動使巖層 ,常形成 和 ;垂直運動使巖層 ,引起 。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的運動以 為主,以 為輔。

3、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 。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 ,主要是 。它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主要有 、 、 和 四種方式。

2、在 、 和 等因素的影響下, 或 的巖石經常發生 和 ,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 ,這種作用叫 。

3、 、 、 等在運動狀態下對地表巖石進行破壞,叫 作用,常在原地形成 地貌。

4、 作用為堆積地貌的發育輸送了大量物質。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狀況趨於 。

(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1、巖石圈的巖石可以分為 、 、 三大類。

2、巖漿噴出地表 形成巖漿巖;裸露地表的巖石受到 、 、 和 作用,形成 巖;已形成的巖石在一定 和 作用下發生 作用,形成變質巖。各類巖石在巖石深處發生 作用,又成為新的 。這個過程稱為 。

三、典型例題解析

例一 2007重慶卷 春分日重慶太陽高度角最大時,H大洋某島嶼正好日出。此時,兩架飛機從該島同時起飛,甲沿經線向南飛行至南極點,乙沿緯線飛行一圈,則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塊的數目

A.多1個 B.多2個 C.少1個 D.少2個

例二 2007四川卷 下圖是我國某山脈東、西坡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

結合圖例,推斷甲處巖石形成時的古地理環境是

A.沙漠 B.沼澤 C.海洋 D.苔原

例三 2007四川卷 圖13 所示為風力浸蝕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觀。在圖12 中的① 、② 、③ 、④ 四地,可能見到這種景觀的是 地。觀賞該景觀時,為了獲得特定的形態獎感,從旅遊娥觀欣賞的角度看,關鍵在於 。(4 分)

答案 ③ 選擇觀賞位置(距離或角度或觀賞點)

例四 2007山東卷 下圖為某地地質地貌剖面示意圖。讀圖判斷下列敍述正確是

A.①處的地表形態主要是風蝕作用的結果

B.②處的地貌形態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巖層分解面曾遭受過風化作用

D.④指示的巖層彎曲現象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例五 2007海南卷 下圖示意某地的沉積巖層與火成巖體的相互關係。回答1~2題。

1、各巖層、巖體的生成時代按由老至新的順序依次是

A. 火成巖1、沉積巖1、沉積巖2、火成巖2、沉積巖3

B. 沉積巖3、火成巖1、火成巖2、沉積巖2、沉積巖1

C. 沉積巖3、火成巖1、沉積巖2、火成巖2、沉積巖1

D. 沉積巖3、沉積巖2、火成巖1、火成巖2、沉積巖1

2、噴出地表的火成巖為噴出巖,沒有噴出地表的火成巖為侵入巖,圖3中

A. 火成巖1為噴出巖

B. 火成巖2為噴出巖

C. 火成巖1、火成巖2都為噴出巖

D. 火成巖1、火成巖2都為侵入巖

例六 2007江蘇卷 右圖為我國江南園林小景。讀圖回答1 一2 題。

1、圖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巖組成,其玲瓏剔透獨特形態的形成原因是

A.風力侵蝕作用 B.巖漿作用

C.流水侵蝕作用 D.變質作用

2、江南園林中常用太湖石構景,形成奇峯怪石的山景。這種山景屬於

A.喀斯特地貌景觀 B.水文地理景觀圖 C.地質地貌景觀 D.人文景觀

例七 2007廣東卷 下列選項與下圖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風化作用、外力搬運

B.風化作用、內力塑造

C.侵蝕作用、人類活動

D.侵蝕作用、外力搬運

例八 2007上海卷 不同的巖石具有同的成因,可能藏有不同的礦產資源。

1.貯煤地層的巖石類型,一般是

A.侵人巖 B.噴出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

2.花崗巖、砂巖和石英巖分別屬於

A.變質巖、巖漿巖和沉積巖 B.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C.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D.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3.正確反映三大類巖石互相轉化的模式圖是

A B C D

例九2007上海卷 2007 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羅門羣島附近發生8級強烈地震。該羣島發生的地震與其所處的板塊位置有關,該羣島位於 板塊與 板塊交界處。該地震發生後,澳大利亞當局立即關閉東部海岸的海灘旅景點,以防 (災害)侵襲。

印度洋(1分) 太平洋(1分) 海嘯(1分)

四、達標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地質災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導致的是( )

A、印尼大地震 B、印度洋海嘯

C、雲南東川泥石流 D、夏威夷的火山噴發

據《科技日報》報道:西部大開發調研組於2001年秋在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了一處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花崗巖地貌類型。該處花崗巖巖華麗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組合在一起,如流雲翻滾,仿百獸飛禽。偉碩巖體已被掏蝕得薄如蛋殼。花崗巖巖體綿延分佈百里,相對高差百米左右。據分析,此處的花崗巖體的外圍出露的是距今5億年至4億年的奧陶紀和志留紀的沉積巖地層。閲讀上述材料回答2-4題。

2、造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巖漿活動 B、風力侵蝕 C、風力沉積 D、流水侵蝕

3、關於此處花崗巖與沉積巖的.關係的説法,正確的是( )

A、花崗巖先形成,沉積巖石後形成;然後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B、沉積巖先形成,花崗巖後形成;然後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C、花崗巖和沉積巖同時形成,然後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D、根據材料無法判斷

4、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 B、火山錐 C、沖積扇 D、蘑菇石

5、下列四種地質現象中,屬於內力作用的是( )

A、U形的冰川穀 B、夏威夷羣島的形成

C、我國西北地區的移動沙丘 D、桂林山水的形成

6、下列地貌與形成連線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風力侵蝕

B、雲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蝕

C、華北平原——地殼下沉後流水沖積作用

D、挪威的峽灣海峽——流水侵蝕

7、造成埃及“獅身人面像”嚴重缺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流水侵蝕作用 B、風化和風蝕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蝕作用

8、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蝕作用形成的是( )

A、東歐平原 B、嚴馬孫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恆河平原

9、新月形沙丘地貌可能分佈在中國的( )

A、雲貴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10、下圖反映了沙丘構造情況,請指出哪一幅是流動沙丘構造圖( )

11、沉積物顆粒不分大小,雜亂堆積,主要發生在( )

A、河流沖積扇 B、黃土沉積 C、海岸沙灘 D、冰川沉積

12、下列地質名稱,按形成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變質巖 ②巖漿 ③巖漿巖 ④沉積巖 ⑤沉積物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③⑤④① D、③①②④⑤

(二)綜合題

1、讀下圖所示三種地貌,回答下列問題。

(1)A圖地貌為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圖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B圖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主要分佈在 地區。

(3)C圖地貌為 地貌,其原因是 巖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作用而形成,圖中 ①是 ;②是 ;③是 。

2、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巖石圈物質循環運動的四個組成部分:A ;B ;C ;D 。

(2)D和E均屬於 (巖),其中E又稱為 。

(3)C經過 作用轉化為D;B經過 作用轉化為C。

(4)圖中屬於內力作用表現形式的有 、 、 。

五、能力提高

1、考題1(2005年廣東地理卷)下列地形中,主要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三角洲平原 B、大陸架 C、黃土高原 D、沙丘

2、考題2(2005年上海地理卷)下列巖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組是( )

A、 花崗巖、玄武巖 B、石灰巖、砂巖

B、 C、石英巖、大理巖 D、大理巖、石灰巖

3、考題3(2005年廣東地理卷)喀斯特峯林、孤峯平原地貌( )

A、 是流水機械作用的結果 B、是化學作用的結果

C、形成於熱帶、亞熱帶濕潤的石灰巖地區 D、形成於各地帶的石灰巖

4、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圖地貌為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A圖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B圖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主要分佈在 地區。

(3)(3)C圖地貌為 地貌,該地貌在我國分佈最廣泛的地區是 高原,該區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成因主要是 。

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地貌類型主要分佈於我國的 地區,其成因是 。

(2)圖中乙為流動沙丘,則該地的盛行風是 。

(3)圖中A、B、C所代表的三種巖石,年齡由老到新排列的順序是 。

(4)根據圖示,該區發生的地質作用中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

(5)如果B巖層為石灰巖,則當地地質勘探部門睚勘探優良建築材料時,應把 作為重點勘探內容。

六、課後反思

參考答案

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D(此處沉積巖先形成,後來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之後,經長期的風力侵蝕,花崗巖出露地表。)

5、B(U形冰川穀是冰川狼子野心蝕作用形成的屬外力作用;夏威夷羣島是火山島,是火山噴發形成的;我國西北地區的移動沙丘是風力的搬運和沉積作用形成的;桂林山水屬於喀斯特地貌,是水的溶蝕作用而成的,都屬外力作用。)

6B(本題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是由流水沖刷形成,因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加之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蝕而形成的。華北平原是由河流沖積而成;挪威的峽灣海岸是由於冰慢作用而形成

7、B

8、A(根據世界主要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進行分析;東歐平原緯度較高,受冰川侵蝕作用明顯。做該題可用排除法,嚴馬孫平原、密西西比平原、印度河—恆河平原均為河流沖積平原)

9、B(考查地貌的成因。新月形沙丘主要分佈在我國降水少的西北地區,如截裏木盆地、準噶樂盆地)

10、A 11、D

12、C(地球內部的巖漿,經過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巖漿巖受到流水、風、冰川海浪等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巖。同時,這些已生成的巖漿巖、沉積巖由於地殼運動,進而藏在地下,在一定温度和壓力等作用下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巖。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和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

一、 綜合題

1、(1)冰蝕 冰川侵蝕 冰斗 角峯 冰川穀

(2)風蝕蘑菇 風力侵蝕 乾旱沙漠

(3)喀斯特 可溶性 二氧化碳 溶解、沖刷 鐘乳石 石筍 石柱

2、(1)沉積巖 變質巖 巖漿 巖漿巖 (2)巖漿巖 噴出巖

(3)冷卻凝固 重熔再生(4)巖漿活動 變質作用 地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