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梵高傳讀後感

校園2.45W

  篇一:關於梵高傳讀後感範文

梵高傳讀後感

温森特梵高,一個一想起來就聯繫起他那幅狂熱的絢麗的的向日葵的畫家,

梵高傳讀後感。我從來沒有仔細研究過他的畫,一直對他有着一種同情才華橫溢的落魄的藝術家的情感。今天終於把那本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看完了,從新的一個角度認識了他,並改變了對他那種同情的態度,換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着眼淚,想要記錄點什麼。淚水不是因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憐的終結,而是因為感動,一種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動。一種對生命的非凡熱愛而感動的淚水。

温森特梵高,出生於一個顯赫的藝c術家族,這個家族有着全歐洲最好的畫廊,以販賣藝術累積財富。但諷刺的是他的畫在有生之年始終不被家族認可。他的父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師,本來按照正常的路,他也應該被人尊稱為尊敬的梵高牧師,可是他的一生貧困潦倒,時常因為貧困忍飢挨餓,甚至因為飢餓而高燒不止的日子佔據了他前半生很多的日子。永遠都是一副流浪漢的樣子,鬍子拉雜,眼睛刺紅充血,衣着襤褸,那是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他天生的單純善良,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的敏感,讓他走上了一條為藝術而活的道路。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過,他沒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奧之外的親人的排斥在外。沒有經濟來源,有的只有提奧,這個無私愛着他的弟弟,從最初每個月給他寄50法郎到後來每個月150法郎,提奧的一生跟他哥哥沒有分開過,從這樣的關係上講。在梵高自殺死後的六個月後的前後幾天,提奧也隨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為了繪畫四處流浪,不管是最初灰濛濛的博日納裏,還是找到藝術方向的紐恩南,他都是四處受盡白眼的人。在塵世生活中,他不擅長,太單純,他不遵循人世間的生活規則,在藝術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獄裏承受着(用我們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麼樣的煎熬,沒有一分錢忍飢挨餓十天,發燒不止,或者是終日畫畫而被人認作瘋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後讓他走向自我滅亡道路的卻是藝術上靈感的衰竭。

雖然生活在最貧苦的塵世裏,他卻從來沒有覺得苦過,只要他能畫,他可以畫,他就很快樂。最後因為精神分-裂的折磨,導致他靈感衰竭,然後開槍自殺,那也沒有讓人覺得灰暗,反而覺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達的是他的思想,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崇拜。閃爍的星星《星夜》,張揚的向日葵《向日葵》大概是我們在教材圖畫書上不陌生的一些畫,那一顆顆呈漩渦狀旋轉的星星,是充滿光芒的閃耀的力量,耀眼的黃色的向日葵是伸向天空渴望生活的一隻隻手。我沒有辦法在這樣零亂的思緒中表達梵高的繪畫意願,但是我願意抄下這段印象派畫家聚會中的宣言,來宣揚他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藝術表達意願:

一切真實的`東西,不管其表面多麼醜陋,都是美的,我們接受大自然的一切,不得有任何否定;

我們相信,觸目的真實比漂亮的謊言要美;我們認為痛苦是有益的,因為在一切人類情感中它是最為深刻的;

我們把性格看的比醜陋更重要。把痛苦看的比漂亮更重要,把裸的嚴酷現實看的比法國的所有財富更重要。

我們全盤接受生活,無須再道德上加以評斷。我們認為娼妓和伯爵夫人,看門人和將軍,農民和內閣部長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全都符合自然主要的要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些宣言裏,有我們最內在的樸素無華,有我們最誠實的意願表達,有最貼近我對生活的態度。我非常喜歡這段話,昨夜因為看到這段話,興奮得一骨碌爬起來把它抄進我的日記裏。

正如梵高的最早的一個畫家朋友説的那樣,藝術的才華需要痛苦來滋養。也許正是因為在生活中的貧窮,不平等,才創造了他不懈追求藝術上的表達之路吧。他熱愛生活的意願從來沒有放棄過,直到被精神分-裂折磨到靈感消失殆荊

不知道自然創造的是哪條法則,人世間事物的好壞總是需要時間來甄別。梵高的作品在歐文斯通寫完傳記的時候(1934年)都還是一文不名的,到現在卻是人類藝術的瑰寶,作為無價之寶在藝術的最高殿堂懸掛,正如他在第一次精神分-裂中出現的瑪雅説的那段一樣。他把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一直留在了世界上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作為一種對高高在上的情感,我感動於梵高的熱愛生活,對藝術的狂熱的精神。

而作為一種世俗而真摯的情感,我感動於梵高弟弟提奧,對於哥哥那一份無與倫比的愛。那是我們人世間最普遍也最高尚的愛。

温森特梵高,生於1853年,死於1890年,短短地生活了37年,藝術生涯從繪畫開始也只有短短的10年時間,卻創造了人世間最輝煌的藝術。在世期間他只售出過一幅畫。

我想,也許他就是那朵拼命仰望太陽,冒着被藝術灼傷的危險不躲閃的向日葵吧。

僅此,膚淺地寫完讀後感,以此紀念這顆為藝術而生的靈魂。

  篇二:關於梵高傳讀後感範文

德國思想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説過:“有兩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他們在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這麼多年,一直很信服這句話。豐子愷説人的精神層次像三層樓,第一層是飲食男女,第二層是精神,第三層的是宗教。選擇讀書,也是為了拒絕那模式化的生活,渴望自由的心靈,擁有那最寶貴的兩樣東西。

歐文·斯通的《梵高傳》,更讓我信服天才的命運,亦覺得豐老的話很有道理。飲食男女的幸福雖然有時如雞肋,可是離了它們,生活便也悽愴;但如果沒有精神,在我想來,人生會無味的多,雖然我們身邊的許多人都那麼生活,而且在外人看來活得也自有樂趣。

我自認為不懂如何欣賞繪畫,那些名畫帶給我的更多是文字上的震撼力。而一個自謂毫無寫作能力的年輕人寫的關於某人的悲慘而輝煌的人生,深深打動了我。原先,梵高於我,只是一個書面名字,可是現在就感覺像一個很親近的人,你看着他在遙遠的時空經歷生活所賦予的一切磨難,感覺像是自己身邊的一個人。是的,我願意複述他的經歷就像我的親人所經歷過的。梵高的一生像一片慘淡的灰藍,他專門從事繪畫只有短短的十年(1880—1890)。在那十年中,他的天才的火花盡情迸發,繪畫藝術的獨特風格顯現異常,而生活的窮困潦倒也達到了極度。十年終了他就撒手人寰。他最後的十年正是壯年,但他沒有家室的温暖,每天吃乾麪包喝苦咖啡,有時甚至只吃麪包皮充飢;在阿爾勒那兩年多,他整天在陽光下作畫,頭頂都給曬禿了,才三十來歲滿腮鬍鬚,形容憔悴。可在那樣的日子,在他簡陋的卧室裏總要增添幾幅油畫,那都是流傳後世的珍寶。1890年5月精神病發作,兩個月後在麥田向自己開了槍。

窮人勒緊肚帶創造稀世珍寶,最後把命賠上,這已經是件奇事,而那數百幅油畫得以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數十年,一百多年依然還鮮亮如新,這是一個更大的奇蹟。這首先得感謝梵高的弟弟,我甚至認為,是提奧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們能看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換來的每幅畫,西方繪畫中一種獨特的風格得以發展,都得感謝他——同樣不幸的提奧,不管他是否僅僅出發於兄弟之情。就像我在讀《不合時宜的思想》時想到的,其實什麼主義,什麼原則,都不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篇三:關於梵高傳讀後感範文

讀了《梵高傳》有感梵高,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是因為他的油畫在拍賣行以天價成交。你問他們最喜歡哪一個畫家,他們總是説梵高啊!但你可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看了這本書後,我既憤怒又感動。感動於梵高與弟弟的親情,疼痛着他們的疼痛;憤怒於人們對一個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憤怒於那個不公的社會,憤怒於那些最底層人民的苦難。

梵高一生清貧,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畫。梵高對畫畫簡直着了迷,他太熱愛大自然了,他熱愛嬌嫩的玫瑰色花朵和紫羅蘭色的天空、熱愛翠綠草地和淡青色的風!他對萬物充滿了熱愛……梵高做事十分認真,全力以赴地畫畫,他把全身精力投入到繪畫中。我呢?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做事馬虎的人,就是因為馬虎,我曾多次與滿分擦肩而過,記得有一次英語考試,比較簡單,我幾乎都會做。發試卷時,同學們都考得不錯,唯獨我,只考了90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粗心,竟然忘記寫一題十分簡單的題目。唉!.這件事使我剛剛樹立起的信心,被一盆冷水澆滅了。這粗心不是別人強加在我身上的,而是自己日久天長、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的。我在課間寫作業,十分不認真。要麼一邊講話一邊寫作業,要麼就是一邊管閒事一邊寫作業。所以我常常寫錯字。

有一次我把吞字寫成了舌字,老師一怒之下,狠狠地扣了一分,讓我悲痛欲絕呀!因為當時整章試卷只錯了這一題。我寧願錯在別的地方,也不要錯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字上。馬克?吐温説過這樣的話:“沒有人能夠將壞習慣扔出窗外,但可以把它步步趕下樓梯。”在這個寒假,我決定痛改前非,一定要把這個壞毛病改掉。我找了一個十分安靜的地方,獨自寫作業,不再關心外面的一切,就像個隱世高人。做完作業後,我一定要檢查,正確率比平時高了很多。看來,只要專心致志,不受外界事物干擾,就能不粗心。改掉粗心這個毛病給我帶來了很多好處。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_梵高。

標籤:梵高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