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月春風似剪刀賞析

校園1.3W
二月春風似剪刀賞析1

《詠柳》

二月春風似剪刀賞析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粧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説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説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説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粧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粧,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粧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採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丰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繫的。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幹,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襬上的絲帶。在這裏,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説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温柔。”

二月春風似剪刀賞析2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仲春東風似鉸剪。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仲春的楊柳。二月春風似剪刀全詩

寫楊柳,該從哪兒着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東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誘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描述、相比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粧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呈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釀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烘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説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説它“風騷心愛”。這裏把柳條説成“綠絲絛”,大概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聞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陳跡的。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續篇,兩首詩配景和意境相同。墨客抵家後,通過與親朋摰友的攀談,得知家鄉的人和事的種種變化,他所認識的舊友玩伴或人或人已去逝世了,或人或人也沉淪了,因此墨客發出了“邇來人事半消磨”的滄桑之歎。用語看似抽象,實則包含了震動心靈的具體內容。接下來,墨客的目光從人變亂化轉到對天然風景的形貌上:只有門前的鏡湖水,依然風吹顛簸,一如舊日。真是“物是人非”,歲月無情。兩首小詩,樸實無華,感情真摯,似是從墨客胸中天然流出,把久別歸鄉的富厚感情,濃縮在小小的短制中,惹起後人的廣泛共鳴。二月春風似剪刀全詩

【簡評】墨客從小寫到老,從離家寫到回家,這中心有漫長的歷程,卻沒有在這歷程上作文章,而是捉住剛剛抵家這一特定的情況,生動的局面,抒發了家鄉人晤面時的高興心情。言語通俗,明白如話,雖然只是小詩短制,卻包含了富厚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