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

校園3.0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1

1、學生的學業評價

首先,要考查並懂得評價學生是否具備數學基本常識,懂得數學與各學科之間的關係,學生是否懂得運用觀察的手段去分析已知條件,學生是否能夠從題意分析總結歸納得出答案。

然後,要及時評價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情況。比如説,是否做到每天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預習和鞏固,既要有複習,也要有預習,學生是否及時完成當日的課後作業。學生是否就作業中疑難問題向教師討教。

再然後,還要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是否能夠積極開動腦思考,是否能夠認真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能夠踴躍發言、大膽提問。

最後,也要評價學生作業情況。書寫是否認真、整潔、美觀;作業本是否乾淨、整潔;格式符合要求;作業能按時獨立完成、及時訂正。

2、具有教學反思能力

(1)要提高對教學反思的認識;要增強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只有對教學反思有明晰而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從而激發起反思的內在動力,進而產生具體的反思行為。

(2)要做到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師對自己進行批判性反思過程,更是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師經過不斷自我剖析、自我診斷、自我調整,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認識,最終得以自我提高,這種不間斷的自我剖析活動,就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過程,隨着這種活動的不斷成功,教師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隨之加強。

(3)養成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進、優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寫教學後記時,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領悟最深的東西。或是成功之處,或是失敗之處;或是激情狀態下創造思維的靈感火花,或是個性化的內心體驗;或是教學中的困惑,或是教學中的疑難等。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2

課堂教學是當今執教者施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許多執教者對課堂教學的藝術、方式與方法探究頗深,但對課堂教學評價談之甚少。課堂教學評價至關重要,科學的、人性化的、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是執教者健康成長的階梯,也是當今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筆者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兩點入手進行課堂教學評價。

一、“四基”達程度

何謂四基?即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形成情況,基本方法運用情況,基本經驗的積累與運用情況。評價一堂課,四基達程度是根本,也是關鍵。無論執教者在課堂上如何作秀?如何天花亂墜?評價時,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在本節課中所學四基與執教者所定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來評價他的這節課,不能以執教者在課堂教學中個人言行表現來評價他的這節課。以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為例:一節課中,學生學會了哪些字詞,理解那些重點語句,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內容、敍述順序與主旨,是否運用了以讀為中心的方法去學習文本?學習文本後,學生形成了何種技能與基本技能?學生受到了哪些情感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累了何種生產、生活方法以及學以致用情況等等去評價執教者的一堂課,更不能以執教者自身素質功底的高低去評價他的一堂課。

二、新課程理念的感悟度

課堂教學評價還應看新課程理念的感悟度,即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滲透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還以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是否體現了個性化閲讀?是否開展了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的學習文本的方法?還要看學生是否在課堂做到了自主參與、合作參與,合作探究是否到位?學生是否讀做了課堂學習的主人?還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方法,即嘗試教育;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是否開展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這一切評價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應淡化學生的弱點和缺點,恢復學生的本性和靈性,使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有所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實現人性化的課堂教學目標。

當然,課堂教學評價是發展的、變化的、複雜的;其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其評價的理念也是不斷更新的。以上所談只是筆者個人的片面之見,在此作拋磚引玉之用吧!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3

自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注意優生的同時不忘對後進生的提拔。

這節課中我多次讓後進生來回答問題,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自信。搭建"平等的對話,心靈的交通"的舞台 。展開與學生開放式的溝通與交流,儘量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能真實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他們的情感。從我坦誠的提問到學生無拘無束的回答,再到我進一步的引導,無不在增加師生間的親和力,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師生平等共處,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

2、創建"生生交流,互相促進"的平台。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其心理素質,展示其才藝,同時也能檢測出兩個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裁判者。

3、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最後一個任務,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看誰的家務活做得最精彩,誰的生活最有意義,然後讓小組上台表演,盡情展示各組的合作成果,最後做出評價,評選出每組的最佳人選,並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更豐富的語言,能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也是對整節課的總結和提升。轉盤的使用很巧妙,很自然地就讓學生練習到了不同的日子和不同日子裏需要上的課程,因為時間無法複製。

不足之處:

教具的使用不到位,如日曆,課前準備好了,但是課中沒有使用。在新授課過程中由於情景創設的不太到位,與學生的生活聯繫不太緊密,因此,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並沒有完全融入課堂。還有,在拓展環節的設計上,我沒有抓住這個分類整理已學詞語的好機會。

雖然也展示了以前所學的詞語,卻沒有做一次小結,造成了只是教師羅列詞語,學生僅限於記憶詞語,忽略了語言的交流性質。沒有給學生一個使用詞語的機會,沒有給學生語言交流的語言環境。這是本節課的失誤,因為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分類整理詞語更貼近生活,更易於學生的實際運用。

總之,通過一個多月的國培學習,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紮實工作,努力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4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類型(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藴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置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着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説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類型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繫,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程,通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