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的檢測題

校園1.37W

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檢測題

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的檢測題

一、填空:

1、《論語》成書於__________之際,是一部_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説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為至聖先師。

★答案:1、春秋戰國 語錄 門人 再傳弟子 中庸 孟子 大學 2、丘 仲尼 儒 仁 禮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二、翻譯、背誦與理解:(課本中出現的例句)

1、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

★譯文:我小時候生活窮苦,所以學會了許多鄙賤的技藝。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點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記在心裏;對於他們身上的缺點,我進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

★譯文: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儘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説:“花言巧語,裝出一副偽善的面孔,這種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説:“聰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聰明的人生動活潑,仁慈的人沉厚寧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仁厚的人有涵養,壽命長。”

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衞靈公》)

★譯文:子貢問孔子説:“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準則嗎?”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7、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論語顏淵》)

★譯文: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説:“做官要始終如一,不肯懈怠,執行政令表裏如一,忠心不二。”

8、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譯文:顏淵、季路侍從。孔子説:“何不各人説説自己的志向?”子路説:“願將車馬及皮袍衣服與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引為遺憾。”顏淵説:“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勞績。”子路説:“希望聽到老師的志向。”孔子説:“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輕人得到關懷。”

9、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譯文: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合於禮,這就是仁。

1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譯文:不符合禮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禮的話不去聽,不符合禮的話不去説,不符合禮的事不去做。

11、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論語顏淵》)

★譯文:修養仁德全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

12、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譯文: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達到仁,仁就來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譯文:自己想要立身,從而使別人立身,自己想要通達從而使別人通達。

14、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同“拱”,環繞)之。”(《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國君)治理國家,用道德教化來推行政治,就像北極星一樣,處於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羣星都環繞在它的周圍。”

15、子曰:“道(同“導”,治理,引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用行政命令來治理,用刑法來處罰,人民雖然能避免犯罪,但還不是從心裏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教化來治理,用禮來約束,人民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地)改過。”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譯文:有職位的人本身正直,這樣不發命令事情也能辦得好;有職位的人本身不正直,即使強發命令下屬也不會聽從。

17、有教無類。(《論語衞靈公》)

★譯文:教育人不要區分若干等類。

1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譯文: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教導別人從來不知道疲倦。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譯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20、子曰:“由,誨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同“智”。明智,真知)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仲由,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時時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2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23、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譯文:孔子開導説: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加以抑制。

2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裏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

2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A,損矣。”(《論語季氏》)

★譯文:孔子説:“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譯文:君子有三種禁戒:少年的時候,血氣還沒有穩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當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27、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

2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侷促憂愁。

2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譯文:看見賢德的人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而內心自我省察。

3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譯文: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以使他喪失主帥;一個小小的男子漢,卻不能強迫他改變自己的志向。

3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譯文:天冷以後,才知道松柏樹的葉子是最後凋落的。

32、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衞靈公》)

★譯文:君子只應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必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衞靈公》)

★譯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鋒利。

34、朽木不可雕也。(《論語公冶長》)

★譯文:腐朽的木頭不可能雕刻。

3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

★譯文:發憤用功,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即將到來。

3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

★譯文: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依靠個人勤奮敏捷,不斷學習、求索而得來知識的人。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

★譯文: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樣忠信,但不如我好學啊。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譯文:暮春三月,春服已經換上,約上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裏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風,再一路歌唱而歸。

39、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説:“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於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三、模擬題:

1、閲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A,損矣。”(《論語季氏》)

⑴孔子所説的擇友的標準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⑵從交友有益的角度來説,你認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較適合做自己的朋友?請舉一例並説明理由。

2、閲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同避)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i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烏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1)面對紛亂的社會,長沮、桀溺兩人和孔子分別採取了怎樣的態度?

(2)你是怎樣看待“辟人之士”的?請簡要評析。

★答案:1、孔子所説的擇友的標準是正直、誠實、博學多聞。示例:顏回顏回雖然家境貧寒,缺衣少食,生活艱苦,卻能忍受困苦,不為物質所累,自得其樂,始終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寧。以顏回為友,能夠讓自己也擁有一顆淡然的心,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快樂地生活。

譯文:見上25題。

2、長沮、桀溺:避世隱居;孔子:積極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愛之心,雖身處逆境卻心憂天下,表現了積極的人生觀。

譯文:長沮、桀溺並排耕地,孔子經過那裏,派子路問渡河的碼頭。長沮説:“那個駕車的人是誰啊?”子路説:“是孔丘。”説:“是魯國的孔丘嗎?”説:“是啊。”説:“他知道渡河的地方。”子路去問桀溺。桀溺説:“你是誰?”説:“是仲由。”説:“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子路回答説:“是的。”説:“普天之下都像這滔滔的河流,誰能改變呢?況且你跟從躲避世人的人,何不跟隨躲避世道的人呢?”耕着地也不停下來。子路回去把這些話告訴孔子。孔子悵然地説:“鳥獸我是不能和他們在一起的,但我不認同這些隱士的觀點誰又認同呢?天下如果有道,那我就不會去改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