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9篇

校園4.53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能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還能識別鐘面上的整時剛過或不到整時的時間,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可利用的資源。

先編排時、分的教學,然後教學秒。把時和分結合起來教學,有利於學生感受時間。由於1小時的時間比較長,一節課的時間還不足1小時,在課堂上可以藉助分來體驗時。另外,認識鐘面上的非整時時刻,需要綜合應用時和分的知識。

1. 看看、數數、算算,瞭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第88頁例題利用小女孩7時30分上學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看鐘表的願望。提出的三個問題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首先要理解大格和小格的意思,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就很容易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可以5格5格地數出來,在一年級(下冊)教材裏曾經有過這樣的安排。

認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要能正確、迅速地説出幾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如7個大格里有35個小格),這是順利説出鐘面上的時間是幾時幾分所需要的能力。2~9個大格里各有多少小格,要聯繫乘法口訣記憶。10個大格、11個大格里面分別有多少個小格,可以通過45加5、再加5幫助記憶。

2. 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

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是本單元的教學任務。1時、1分是基本的時間單位,學生認識1時和1分要經歷充分的活動與體驗。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都是有關時、分的知識。教材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在鐘面圖上用色塊顯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意思,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知識。形成1時、1分的觀念必須體驗它們的長短。想想做做編排了許多體驗1分的活動,有1分鐘脈搏大約跳動的次數、大約做眼保健操的節數、跳繩的下數,還有1分鐘能完成口算的題數等。這些活動要在課堂裏逐一落實。可由教師掌握1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心地數數,並通過在括號裏填這些數量,反思1分鐘能做些什麼。這樣,他們對1分鐘有多長就會有切身感受,這就是1分時間的初步觀念。

1小時比較長,在一節課上無法直接體驗。為此,教材設計了兩條體驗1小時的途徑: 是利用時、分的進率,從對1分的感受聯想60分會有多長,體驗1小時有多長;另一條是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一節課的時間加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若干分鐘正好是1小時來體驗。由於學生對一節課和一次課間休息的時間是有感受的,因此能間接地體會1小時有多長。關於時、分間的進率,要通過撥鍾讓學生髮現。教材的安排是撥分針,讓分針走60個小格,看時針同時走了幾大格。通過分針走60小格(即60分),時針剛好走1大格(1時),推理得到1時=60分。

想想做做第4題説出時針從12走到另一個數的位置上是多少時間,為下面認讀鐘面時間作鋪墊。

3. 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在學生已能認讀鐘面上整時時間的基礎上,第90頁例題教學認讀非整時時間。第一個鐘面,教學怎樣看時間以及怎樣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出現8時零5分的鐘面,學生聯繫已有經驗能看到這個時間是大約8時,是8時剛過。鐘面上的一個扇形色塊,有助於學生看出分針的位置是從12起走了5小格,鐘面上的時間是8時過5分。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時間要説成8時零5分,可以寫作8:05。可見,首次認讀鐘面上的非整時時間是以大約幾時為起始,經歷幾時剛過幾時過多少分規範地讀、寫時間的過程,有意義地接受讀、寫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例題中認識第二個鐘面上的時間是教學難點。由於時針非常接近4,學生往往誤讀成4時55分。教學時首先要明白這個時間是快到4時,進而看出4時少5分。然後利用鐘面上的扇形色塊,幫助學生理解4時少5分也就是3時過55分。這裏的55分可以從11個大格是55個小格得出,也可以通過60小格減5小格算得。可見,解決難點要正確辨認鐘面上的時間是4時少5分,並把它轉化為3時過55分。

想想做做第1、2題都是認讀時間的練習,教材作出由易到難的安排。第一個鐘面上的分針在12~6的範圍內;第二個鐘面是分針走過6以後的時間;第三個鐘面是分針接近12,且未到12的時間。每個鐘面都用扇形色塊幫助理解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從而正確認讀時間。第四個鐘面是分針剛過12的時間,隱含了可以與第三個鐘面進行比較的內容。在學生認讀鐘面時間的時候,要習慣於這樣想: 這個時間是幾時過了多少分。尤其要把快到幾時或幾時還不到轉化成幾時過多少分,這樣才能避免認讀錯誤。另外,第1題還練習寫出鐘面上時間的方法,第2題培養認讀各種鍾、表面上時間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3、4題把認讀鐘面時間的練習與日常生活相聯繫,感受在校的作息時間都是固定的,每天的起牀、睡覺時間也應該有規律地合理安排。第4題認讀左起第二個鐘面的時間可能是難點,不僅由於這個時間是9時不到,而且時針與分針十分靠近。要堅持原有的認讀時間的思路和方法。第5、6題變換認讀時間的練習形式,通過給鐘面畫分針和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維持學習熱情,進一步掌握認讀時間的方法。

4. 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係。

在認識時、分之後教學秒,一方面增加有關時間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秒更好地體驗分。

第92頁例題把認識秒分成三步進行: 首先在跑100米的情境中引出秒,感受計量不到1分的時間需要使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接着結合鐘面圖介紹秒針,用最長最細等詞語形象地描述,使學生很快地認識秒針;最後利用鐘面上1小格的扇形色塊,理解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想想做做第1~4題都是感受秒的活動。看着鐘面上秒針的走動,每秒拍一下手,通過有節奏地拍手,不但感受1秒是多長,還感受時間就是這樣1秒1秒地過去的。用接近60秒的時間從1數到60,是不看鐘面上的秒針,默默地體驗時間,既能體驗1秒的時間,也能體驗1分的時間。瞭解自己做一次深呼吸、跳20下繩、從教室前面走到後面的時間,以及30秒時間能背幾句乘法口訣,也是在活動中感受秒。這些活動要合作進行,在做各項活動的時候,可請同伴幫助計時。另外,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要儘量保持安靜,因為體驗時間需要安靜的環境和平穩的心態。

秒與分之間的進率是學生在鐘面上發現的。要先調整分針和秒針的位置,使它們都正好指着12,便於看出秒針走60小格的同時,分針走了1小格。電子鐘的計時錶示了幾時幾分幾秒,在鐘面上能看到時間1秒1秒地過去,再次體驗了秒。在8時30分59秒以後,鐘面時間變成8時31分0秒,讓學生思考這個變化,能加強對60秒是1分的理解。

想想做做第5題是全單元知識的綜合練習,要聯繫時、分、秒的觀念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如果發生選錯單位的現象,也要聯繫1時、1分、1秒有多長的體驗糾正錯誤。如午睡1分鐘、1秒鐘夠嗎?又如25小時、25秒鐘各是多長?吃飯需要25小時嗎?25秒鐘夠嗎?

本單元不要求進行時、分、秒單位的換算,如3分是多少秒、4時是多少分等。因為學生不具備進行換算的計算能力。想想做做第6題是在感受時間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5分的時間比5秒長,所以5分>5秒;因為1時是60分,所以1時<100分。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摺紙操作與通分的活動過程,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學會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及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良好的動手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增進小組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預習要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和 和

回憶:什麼是通分?通分時,用誰做公分母?

2、計算下面各題

通過練習,誰來説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並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通分。

通分時,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計算最簡便。

(2)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2)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問:為什麼要將異分母變成同分母?

(4)課件演示計算過程,理解算理

4、即時練習

3/4+5/8

9/10-1/6

5、歸納算法

提問: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課件出示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課本試一試

請學生先計算再説一説淘氣和笑笑的算法有什麼不同?

2、數學小醫生

3、算一算

2/3+1/8

3/4-1/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巡視進行鍼對性地指導

四、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2、你認為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要注意些什麼?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把它們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減)。

2、在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組織學生藉助圖形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法,在探索與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應該注意的事在通分時為了計算簡便,應選擇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會利用“>”“<”和“=”來描述長度和個數的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紙條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觀引入“>”“<”和“=”這三種符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開學至今大家都長高了不少,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身高。誰願意來比?(請兩個小朋友)

大家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下面請小朋友三人一組,自由組合,兩人比身高,另一人説説比的結果,互相輪流進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題

圖上有誰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強和小胖)(小亞和小巧)

誰來比一比他們的身高,説一説比的結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強和小胖一樣高。

(3)小亞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亞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題第一張圖

請小朋友説一説圖意。

師並介紹小於號畫小於號,開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攏的方向表示小。一起書空小於號。

師:一個單位的計算條比三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數學表達方式是1<3。

唸作1小於3。

用心愛心專心

誰來説?(多請幾個)

練一練

擺計算條左邊放2個,右邊放5個,先互相説一説圖意,然後寫一寫。

左邊放1個,右邊放4個,(獨立完成,寫一寫)

2.左邊放2個,右邊放2個,問:現在是什麼情況?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於2。等號兩邊開口一樣,表示相等。一起書空等號,然後在書上寫等號。

3.猜想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哪個符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狀。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猜想的結果告訴你的同桌。

A:形狀,上黑板畫一畫

B:名稱

C:解釋形狀

D:説圖意

師:大家講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確實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大於號,誰有什麼好方法來記大於號?

一起書空大於號。

4.請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大於小於看左邊,尖頭小小是小於,開口大大是大於。

5.練一練:同桌合作擺學具,並寫一寫。

編一編,説一説

出示學具:○○●●●我們把它們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編個故事嗎?

(左邊有2塊巧克力,右邊有3塊巧克力)

2個單位的計算條比3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所以2小於3。

三、鞏固練習

1.P18的第三題

2.P18的第四題的左邊3列(要求獨立完成)

3.比一比,賽一賽P18的第四題的右邊3列

4.在()裏填數。

用心愛心專心

5>(),3<(0="("2="">(),()<4,()=1,()<3>3

5.發散思維練習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四、總結

用大於,小於和等於號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比較高矮,比較多少等。

作業設計:練習冊P11習題集《比一比(2)》

板書設計:

小與,等於,大於

<,=,>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並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沒有去過峨山的臨江公園吧!那裏的苗圃經過擴建顯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氣經過參觀後帶來了很多圖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播放課件)

二、引出問題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答:每種花各有多少盆呢?(師張貼問題)

生齊讀題目。(下面同學們把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三、探究問題

1、你能寫出算式嗎?

讓同學獨立思考後回答(板書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計一下答案嗎?説説你是怎麼估計的?學生獨立估一估

(2) 指3名學生回答

生可能出現的回答:A.因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為14020=7所以大約是7盆左右。

3、用豎式計算

師:這道題到底等於多少呢?請同學們試着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計算。

2 2 1 5 4

(1)用豎式算一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內用豎式算一算每種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視,選一個又快又好的小組代表把豎式寫在黑板上。

②彙報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想的?(看能不能説到把22看作20來試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師問

(1)為什麼把22看作20來試商?(更簡便)

(2)商 7應該寫在什麼位置?為什麼?

如果巡視時發現有錯例的,拿到展台上來讓同學辨析一下。

③師: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確,可以怎樣做?(驗算一下)

④師板書:答:每種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園藝師聽説老師要到你們易門來上課,特地讓老師帶了一道題來請你們幫幫忙。(課件出示題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廣場,每個圖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幾個圖案?還剩幾盆花?)

(1)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學生列出:12018=

(2)師:先估一估可能是幾個圖案,把你的估算結果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如果你覺得合理,就點點頭。

(3)那你能自己獨立地用豎式算一算嗎?

(生獨立算,選出一生板演)

師:你是把18看作幾十來試商的?有不同意見嗎?

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有什麼好處?(很快找到商幾)

(4)驗算一下,你的得數是否正確,請一生來寫在黑板上。

評:怎樣驗算的?

剛才我們做的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這兩道題在計算的時候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小結方法:除數是兩位數,試商時應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前兩位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當除數的個位是4或者比4小時,可用四舍法試商,即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十數。當除數的個位數是5或者比5大時,可用五入法試商,即除數的十位數加上1,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

四、總結

1、誰來説説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2、屏幕出示;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給自己評價一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參觀苗圃過程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其實這些知識還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下次我們再共同探討。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內容:

本節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藉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後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並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想等學習方式,經歷遊戲過程,並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願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捉迷藏遊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佈的信息,產生聯想,並由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問題

(1)什麼是用數學?

(2)為什麼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説一説圖上都説了些什麼?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説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並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着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着提一提嗎?學生自願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彙報後,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遊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説: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並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後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夥伴。重點在於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後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隻?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裏跑了9只,還剩幾隻?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裏有13條小魚,遊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後説一説單位名稱是什麼?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後彙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穫

師: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請説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裏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3、背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4、會讀、會寫並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5、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會讀、會寫並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引導

1、乘法口訣接龍1-5

2、找朋友遊戲

三、新授

1、研究一六得六

(1)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小鴨子)來了幾隻?(生齊數:6只)板書:6

(2)列乘法算式

你能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師板書:61

61等於幾呢?(生答:6)

(3)編乘法口訣

誰來編一編它的乘法口訣?(生試編:一六得六)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口訣,我們還能寫出另外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

2、研究二六十二

(1)現在又游來了幾隻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隻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12)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2=12)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二六十二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麼嗎?(生答:26=12)

2、研究三六十八

(1)現在又游來了幾隻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隻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6)請我們的計算器小博士來幫一下忙,加起來等於多少?(18)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3=18)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麼嗎?(生答:36=18)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的6的部分乘法口訣

四、練習鞏固

1、背6的部分乘法口訣

2、遊戲:摘桃子

16 23 63 51 26

22 43 25 33 62

3、列出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二六( ) ( )得六

4、給小動物找家

(發給小朋友乘法算式卡片)

16 26 14 61 62 41

23 34 22 32 43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説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鑑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設遊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遊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儘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後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設遊戲,引入新課

1.做遊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後轉,向後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裏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繫生活,引導學生説一説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彙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錶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遊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聯繫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説説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着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彙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徵。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杆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杆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後,橫杆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杆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杆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並想象橫杆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杆在旋轉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後,什麼沒變?什麼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説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説説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後,線段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杆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着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杆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徵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後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後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後藉助三角尺畫圖。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2.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米和釐米間的關係,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長度。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我知道過了一年,大家都長高了,那麼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嗎?(學生自由説)

師:你知道一米有多長嗎?(學生估一估、比一比、説一説)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米尺(出示米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米。

2.讓學生了解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米=100釐米 1m=100cm

3.做一做:1米有多少釐米。

4.數一數:1米=100釐米 1m=100cm

5.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米。

三、練一練

試一試,填m還是cm呢?(結合實際經驗瞭解一-般物體的長度)

1.衣櫃高約2-----------

黃瓜長約20----------

房子高約3------------

2.練一練 17頁(估計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再實際分組合作)

3.有一隻蝸牛和螞蟻在賽跑,看誰能跑第一呢?(課本17頁3題)

4. 拓展訓練

①畫一條3cm長的線段(難度較大,需要在老師指導下完成)

②畫出比6釐米短的三條線段

四、課堂總結(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藉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説一説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遊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麼這樣列算式?説一説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

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裏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説一説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説一説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麼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於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律

1.根據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探索精神.

四、活動四: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一)出示圖片:説一説4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麼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圖片:説一説5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麼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減法算式.

(三)教師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

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案點評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搭積木 -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國小數學教案《搭積木 -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案》。採用多種表示數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教學中以聯繫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學知識中數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以及發展數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