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錦集五篇

校園1.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錦集五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每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較為複雜的綜合性題目。

教學重點: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教學難點: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複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第7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

2、提出問題:他們交的錢數夠嗎?

3、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完成。

4、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三、第8題

1、出示圖片,創設情境

2、提出問題:怎樣租車划算?

3、學生討論:應該怎樣做?

4、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先作成表格樣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車多少小車?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説説需要多少大車,多少小車,再比較那種方案划算。

四、小結: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 還需要在什麼地方改進?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並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先認真觀察圖片及表格,從中獲得信息,並明白其中的含義。

認真思考找出解題方法,並獨立完成。

與同伴進行交流。

學生先看圖,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獨立思考後與同伴交流怎樣計算

先算出需要幾輛大車幾輛小車,然後再比較哪一種划算。

學生互相説一説,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並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組的編號嗎?互相説説,自己分別在第幾小組?

教室裏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台

第一組 第四組 第六組

第二組 第五組 第七組

第三組 第八組

一、 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在教室的四個牆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説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後要求説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麼。

引導學生説説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 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 提問: 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彙報。

(2) 指出: 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 提問: 這裏有一個公園,這裏是體育場,這裏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彙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麼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裏討論一下,説説你想怎樣記。

學生彙報記憶方法。

三、 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 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後彙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 談話: 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後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 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説的話,並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 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説明: 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 水果先後成熟了,有許多遊客來遊覽水果之鄉。你願意為來遊覽的遊客製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麼水果,並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後把圖片貼上去。

説明: 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製作平面圖。完成後進行展示。

四、 應用

1.遊戲。

(1) 提出要求: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認識八個方向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八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誰來説一説,教室的西北面在哪裏?

(2) 示範: 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3) 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每一組的同學自己看一看,你們組在第五組的哪一面?第五組的同學也看一看,其他各組在你們組的哪一面?

學生討論彙報。

啟發思考: 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麼每個組説的都不一樣呢?

拓展: 第一組在第五組的西北面,第五組在第一組的哪一面?第六組在第五組的東北面,第五組在第六組的哪一面?

自由活動: 在小組裏説説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説對了沒有。

2.製作方向板。

談話: 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製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製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製作方向板,並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 把方向板中的北對着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裏?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説,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提問: 誰來説説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上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辨認這八個方向?

佈置課外活動: 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間裏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麼。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裏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麼。明天來説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遊戲。

説明: 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後,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裏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裏、報紙上經常看到、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後,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繫,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慾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佈置花台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佈置花台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遊,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並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由彙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説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説:“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氣地説:“有什麼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後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他們説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後10年後()年後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説説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遊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後,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藴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遊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説一個數2,後邊的人接着説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常快樂。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麼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難點:把收集的信息轉化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學實錄: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創設情境,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師:老師今天很高興,帶了點禮物想送給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生: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出示動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動物。師: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喜歡哪種動物嗎?

生1:我最喜歡猴子。

生2:我最喜歡熊貓。

生3:我也最喜歡熊貓。

生4:我最喜歡馬。

生5:我最喜歡鴨子。

……師:那你們能説説我們班上喜歡什麼動物的人最多?

生1:我認為是喜歡猴子的人數量最多。

生2:我覺得是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

生3:我猜測應該是喜歡馬的人數最多。

師:有的同學説喜歡猴子的人數最多,有的同學説喜歡熊貓的人數更多,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能種動物的人數最多呢?

生1:我建議喜歡熊貓的同學站一排,喜歡猴子的同學站一排,喜歡馬的同學站一排,喜歡鴨子的同學站一排。

生2:我認為這種辦法很麻煩,我們可以在紙上寫出這四種動物,然後用畫正字的方法去統計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

師:你們覺得這種辦法怎麼樣?

生:很好。

師:這個同學聰明,提出這麼好的一個辦法,那我們就以畫正字的方式去記錄本班同學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

①小組長統計各喜歡動物的人數。

②老師收集數據,老師報學生以畫正字的形式記錄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2.小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統計圖。(1格表示工作單位)

①學生報統計結果,學生説教師板書:喜歡的動物人數猴子12熊貓14馬8鴨子4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什麼?

生1: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喜歡猴子的有12人,喜歡熊貓的有14人,喜歡馬的有8人,喜歡鴨子的有4人。

生2:我還知道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喜歡鴨子的人數最少。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我們所收集的數據除了在統計表中表示出來,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來?

生1:用統計圖表示。

生2:用塗格子的方法表示。師:你們能教教老師怎樣塗嗎?(出示統計圖) 猴子 熊貓 馬 鴨子

生: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喜歡猴子的有12人就要塗12格;喜歡熊貓的有14人,就塗14個格子;喜歡鴨子的有4人,就塗4個格子;喜歡馬的有8人,就塗8個格子。(教師在黑板上塗,塗到第7格。)

師:現在格子不夠了怎麼辦呢?小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麼好的辦法?(學生小組交流)

②學生合作交流嘗試多種方法。

組1:我們組認為在馬旁邊的格子再塗5個格子,合起來剛好是12個格子。

組2:我們組認為現在格子不夠了,就在上面再畫5個格子合起來剛好是12個格子。

組3:我們組認為在圖的下面畫5個格子,這樣合起來也是12個格子。組4:我們組覺得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不夠,就用1個格子表示2個人,塗6個格子就是12人,這樣更方便一些。

師:你們覺得哪種辦法好?

生1:我們認為組4的方法好,這樣不用塗那麼多格子,可以節省時間

生2:我也喜歡組4的方法,這樣很方便。生:……

師:既然你們都喜歡組4的辦法,那我們就以這種辦法去完成統計圖。

③學生合作,動手操作完成統計圖,並選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學生評論。

④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塗得非常好,當我們在遇到數據比較大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或者是更大的數子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統計(板書課題)

⑤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師:剛才我們把統計圖完成得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你能從統計圖中獲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歡猴子的人數比喜歡熊貓的人數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歡鴨子的人數最少。

生3.我知道喜歡猴子的和喜歡熊貓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歡熊貓的人數最多。

生5:我知道喜歡熊貓的比喜歡鴨子的人數少6人。

三、聯繫生活,鞏固新知

1.師:同學們學習得可認真啦!你們喜歡參加些體育運動嗎?

生(齊):喜歡。師:誰來告訴老師喜歡參加些什麼體育運動?

生1:我最喜歡跑步。

生2:跳繩。

生3:我喜歡打球。

生4:我也喜歡參加跑步這項運動。……(學生説的同時教師板書體育運動名稱)

師:老師把同學們喜歡的體育運動板書在黑板上,下面我們推舉一位統計員上台以畫正字形式統計我們班上喜歡各種體育運動的人數。

①學生自己報,統計員統計。

②彙報統結果。最喜愛的體育運動人數跑步12跳繩16打球10

③小組合作完成統計圖。師:同學們畫得真好,誰來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生1:我是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人,喜歡跑步的有12人,就塗6個格子;喜歡跳繩的有16人,就塗8個格子;喜歡打球的有10人,就塗5個格子。這樣又好塗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這樣的方法來塗的。師:你們能説説你從統計圖中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生1:我從圖中可以知道喜歡跑步的比喜歡跳繩的少4人。

生2:我從圖中可以知道喜歡打球的比喜歡跳繩的少6人。

生3:我從圖中可以看出喜歡跑步的和喜歡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歡跳繩的比喜歡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歡跳繩的和喜歡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從圖中可以看出喜歡這三種體育運動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統計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種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瞭解統計到的數據。通過看同時也可以依據統計出的數據製作統計表和統計圖。如果收集的數據過大,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或更大的數去製作統計圖。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課後請同學們調查每個同學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情況,把數據填寫入統計表中,並把數據大小製作統計圖。丟棄塑料袋個數7891011其它户 數

反思:統計在生活隨處可見,本節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並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具體地説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慾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序就越高,課中教師就從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導入新課,從“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種動物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2.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如在這節課中,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很自然地引入統計,然後學生又根據數據製作統計圖,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得出當數據比較大時為了方便,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充分展現出來。

3.放手讓學生交流合作,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學中,要儘可能為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如在教學由以前的一個格子表示一個人過渡到1個格子表示2個人時,充分讓學生討論“格子不夠了怎麼辦?”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在數據比較大時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的辦法。使得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4.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因此,設計學生課後自己實踐,把收集的數據按不同的單位制作統計圖,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縱觀整節課,教師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一種寬鬆和諧的氛圍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徵,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複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複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課,複習立體圖形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複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麼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説一説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麼特徵呢?我們先來複習長方體的特徵.

(一)複習長方體的特徵.【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徵.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的.

(點、線、面)

長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2.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點、線、面三個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

(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正方體:

1.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它又是從那幾方面進行總結的呢?

2.教師完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表.

長方體

正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十二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特徵對比.

共同討論:

(1)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2)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不同點:

a.“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的稜分別是相對的4條稜相等,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稜全部相等,叫做正方體的稜長.

b.“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複習圓柱體與圓錐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圓柱體:

1.請同學共同討論圓柱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提問:

(1)這兩個底面有什麼特點?(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積相等)

(2)側面又有什麼特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一個正方形)

(3)底面與側面又有什麼聯繫?

(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2.出示圓錐體:

請同學共同回憶圓錐體的特點:

教師提問:同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

(四)分類,建立知識網絡

我們所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四個立體圖形中你能夠給他們進行分類嗎?

三、練習.

1.填空:

(1)一個長方體有 ( )條稜,相交於一點的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2)一個長方體有( )組長度相等的稜.

(3)一個正方體有( )個頂點,( )條稜,( )個面.

(4)正方體有( )個相等的面.

(5)圓柱體有( )條高,圓錐體有( )條高.

(6)圓柱體有( )個面,這些面中有( )個相等的面,它們分別是圓柱體的( )面與( )面.

2.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40釐米,其中長5釐米,寬3釐米,高是多少釐米?

3.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5分米,如果把這樣的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多少米?

4.一個圓錐體,底面周長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徑是3釐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認識

分類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圓錐體

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