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化學推斷題的解題方法

校園3.04W

化學推斷題是一類綜合性較強的試題,它主要體現在對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關聯繫,對有關化學知識的認識程度和自學能力的綜合考察。這類考題能很好地檢測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具有很高的區分度和很好的選拔功能。

化學推斷題的解題方法

推斷題的解題方法分為順推法、逆推法、猜測論證法、遷移法、分割法、枚舉法。

推斷題在歷年的大學聯考卷中重現率為100%,其基本形式有:無機框圖題、有機推斷題。

1. 無機框圖題

無機框圖題由於題目字數少,題意及所提供的信息新穎且簡潔,因此審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其解題步驟一般分為四步:

(1)審讀——仔細讀題,審清題意。讀題,包括閲讀求解要求。求解要求,往往亦能給考生以重要的啟示,這點不能忽略。“讀審”是解題的基礎。

(2)找析——找準“題眼”,即找準解題的突破口然後聯繫信息及所學舊知識,應用正逆向思維、發散收斂思維、橫向縱向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進行綜合分析、推理。“找析”是解題的關鍵。

(3)解答——看清要求,認真解答。“解答”是解題的落腳點。

(4)檢驗——看推理是否符合題意。“檢驗”是解答正確的保證。

在上述各步中,最重要的是第(2)步:找解題的突破口。找到了“題眼”,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第(4)步也不要忽視。

尋找解題突破口有下列一些途徑:

(1)從物質的組成,結構方面尋找

(2)從典型性質去尋找

(3)從反應現象去尋找

(4)從反應類型去尋找

(5)從反應條件去尋找

2. 有機推斷題

解答有機推斷題的一般方法為:

認真審題,抓住關鍵詞語,捕捉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對信息進行綜合加工,聯繫舊知識合理遷移、靈活變通。

其基本步驟為:首先分析要合成的有機物屬於何種類型,它帶有什麼官能團,它與哪些知識和信息有關。其次是根據現有原料、信息和有關反應規律,儘可能合理地把目標有機物解剖成若干片斷;或尋找官能團的引入、轉換、保護方法,或設法將各分子拼接衍變,儘可能找出合成目標有機物的關鍵和突破點。最後採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相結合的方法,設計出最佳方案。

化學高手學習技巧[1]

文章摘要:要學好化學,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課前預習、上課筆記、課後複習和作業鞏固缺一不可。化學有其特殊性,必須注重化學實驗。

要學好化學,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課前預習、上課筆記、課後複習和作業鞏固缺一不可。化學有其特殊性,必須注重化學實驗。

課前預習

預習的好處

(1)它能強化聽課的針對性,有利於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

(2)它可以提高記聽課筆記的水平,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哪些詳記,哪些略記;

(3)它可以節省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通過預習時的獨立思考和聽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縮短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

(4)它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預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預習的方法

(1)通讀課文。通過閲讀課文,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用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自己不懂的問題,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後瞭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繫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複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温故知新;

(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後,在對新知識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後的習題,試着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如果有潛力,還可以做點預習筆記。

上課筆記

認真聽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功在課堂,利在課後,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後複習和做作業都不會發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當堂沒聽懂,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後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所以,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好每一堂課,是學習好功課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講過的思路和反覆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課、邊記筆記,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後及時請教老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老師提問的回答以及老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哪點答對了,還有哪些不全面、不準確和指出錯誤的地方,這樣也能使自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斷是非。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聽課時,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眼睛要盯住老師,要跟着老師的講述和所做的演示實驗,進行積極地思考,仔細地觀察,踴躍發言,及時記憶,抓緊課堂上老師所給的時間認真做好課堂練習,努力把所學內容當堂消化,當堂記住。

文章摘要:要學好化學,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課前預習、上課筆記、課後複習和作業鞏固缺一不可。化學有其特殊性,必須注重化學實驗。

仔細筆記

要學好化學,記筆記也是重要的一環。記筆記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外,對課後複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學會記筆記,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因此,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應該記好筆記。記筆記的類型有:

1.補充筆記

講新課時做補充筆記,老師講的內容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將課本內容重新組織,突出重點加以講解,記筆記是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並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或筆記本上寫上幾句,把老師講的但書上沒有的例題記下來,課後再複習思考。

2.實驗筆記

老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製法操作。可做簡明圖解、補充筆記,把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的現象及講解記下來,書上有實驗插圖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補充,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製法裝置圖邊上記下老師講的重點:①藥品不能堆積在試管底部,而應平鋪在試管底部,記:“是為了增大受熱面積,藥品受熱均勻,氣體容易逸出”;②給試管加熱時,為什麼要先把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加熱,然後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記:“讓試管受熱均勻,不易破裂”。

3.改錯筆記

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規武器”,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要只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用紅筆訂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於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註釋”。

4.系統筆記

複習小結課時,老師把課本內容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是書上沒有的,因此要做系統的筆記。將筆記每面一分為二,一半寫板書的內容,一半記講解,課後結合複習加以整理、修改和補充,成為一個整體,以利於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和全面的複習。

筆記的形式

① 提綱式,以文字表述為主,適用於概括教材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點;

② 綱要式,以化學式、關係式或關係框圖來表述,適用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製取及相互間的變化、計算知識的概括等;

③ 圖表式,以文字、表格、線圖來表述,適用於有關概念、化學基本原理、物質的性質、實驗等進行歸類對比。

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

在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編入了81個演示實驗、10個必做的學生實驗和12個學生選做實驗。因此,通過這些演示和學生實驗,學會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上好實驗課,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化學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學生若只圖看熱鬧,光看現象,不動腦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無助於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麼?範圍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這就叫做明確觀察的目的,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觀察時還要仔細、全面。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實驗目的是驗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銅被氫氣還原成銅。觀察時先看清反應物是無色的氫氣和黑色的氧化銅粉末,反應的條件是加熱,生成物是水和亮紅色的銅。

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自己要親自動手,不做旁觀者,認真做好實驗內容裏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覆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緻地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如實地記錄。

文章摘要:要學好化學,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課前預習、上課筆記、課後複習和作業鞏固缺一不可。化學有其特殊性,必須注重化學實驗。

課後複習

一堂課的內容,十多分鐘就可以複習完,有時也可以像過“電影”一樣的過一遍。複習能加深理解,複習能鞏固知識。

複習要及時,不能拖。複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這樣,在學習上就不會留存障礙,不留疑點,為以後順利學習打好基礎。複習時,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讀聽課筆記,要反覆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邊理解書上的內容。

作業鞏固

做作業是練習的極好機會,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一定要親自動手做,絕不能抄別人的作業。節後習題和章後複習題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馬虎。做作業要在複習好了以後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動地、獨立地完成每次作業,多思多問,不留疑點,並儘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都記在腦子裏,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碳族元素常見問題

文章摘要: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鍺、錫、鉛五種元素。碳可以説是人類接觸到的最早的元素之一,也是人類利用得最早的元素之一。硅元素在地殼中含量位列第二。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錫熔點較低,常用作焊接金屬。鉛的一大用途就是製造鉛蓄電池,同時也用作汽油的防爆,但對環境有污染。…

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鍺、錫、鉛五種元素。碳可以説是人類接觸到的最早的元素之一,也是人類利用得最早的元素之一。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就和碳有了接觸,由於閃電使木材燃燒後殘留下來木炭,動物被燒死以後,便會剩下骨碳,人類在學會了怎樣引火以後,碳就成為人類永久的“夥伴”了。因為碳的原子的四價結構,使得碳是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元素。硅元素在地殼中含量位列第二。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錫熔點較低,常用作焊接金屬。鉛的一大用途就是製造鉛蓄電池,同時也用作汽油的防爆,但對環境有污染。

常見問題1: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在週期表中位於容易_____(失去或得到)電子,因而容易形成______化合物。

碳族元素原子次外電子層都為_____(穩定或不穩定)結構。

解答:

難於得和失去電子等等,所以形成共價化合物!

不穩定

常見問題2:碳族元素單質的熔沸點變化

為什麼碳族元素不像鹵素和鹼金屬元素單質的熔沸點變化那樣有規律?

解答:

物質熔沸點的高低,取決於構成該物質的微粒之間的作用力強弱。

鹵素單質氟、氯、溴、碘固態時為分子晶體,隨着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分子間的作用力——範得華力增強,故熔沸點依次升高;而鹼金屬Li、Na、K、Ru、Cs屬金屬晶體,微粒間作用力隨原子半徑的增大而減小,故熔沸點依次降低;碳組元素的單質中,金剛石和晶體硅屬於原子晶體,Ge、Sn、Pb屬於金屬晶體,兩類單質間的熔沸點無明顯遞變。但原子晶體從金剛石到晶體硅,因原子半徑增大共價鍵減弱而熔沸點降低,金屬晶體從Ge到Pb如同鹼金屬,熔沸點依次降低。

常見問題3:單質硅與二氧化碳(或硅酸鹽)相比誰更穩定?

根據硅元素在自然界裏的存在狀態進行分析、判斷,單質硅與二氧化碳(或硅酸鹽)相比誰更穩定?

解答:

二氧化硅(或硅酸鹽)比單質硅更穩定。

常見問題4:電冰箱不應放在有煤氣或液化氣的房間,為什麼?

解答:

煤氣和液化氣是當今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煤氣的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氫氣,液化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等有機化合物,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很強(例如CO等)的特點。它能夠與鋼板製作的電冰箱外殼起化學反應,生成化合物形成鐵鏽,破壞電冰箱的美觀,嚴重的會使電冰箱保温能力變差。一般情況下,新的電冰箱,外殼雖經油漆保護,如果放置在有煤氣或液化氣的房間中,少則1—2個月,多則半年或一年,就會鏽跡斑斑,十分難看了。所以電冰箱不能放在有煤氣或液化氣的房間內。

因為碳族元素從上到下由非金屬逐漸變化為金屬,故有許多特殊的性質。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當注意總結。

濃硫酸和濃鹽酸的鑑別方法

文章摘要:硫酸和鹽酸是中學化學最常見的兩種酸,下面從物理和化學兩個方面介紹濃硫酸和濃鹽酸的鑑別方法。

硫酸和鹽酸是中學化學最常見的兩種酸,下面從物理和化學兩個方面介紹濃硫酸和濃鹽酸的鑑別方法。原則上以物理方法為優先選擇方案。

物理方法:

1 取相同體積,質量大的是硫酸。

2 聞氣味。有刺激性氣味的是濃鹽酸。

3 搖晃瓶子,粘稠的是濃硫酸。

4 冒白霧的是濃鹽酸。

5.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時間後,質量增加的是濃硫酸。

6.濃硫酸溶解於水放出大量的熱。

7.硫酸是高沸點的酸,98%的濃硫酸沸點為338℃。

化學方法:

1.加火柴梗或白紙,濃硫酸的變黑。

2.加膽礬,濃硫酸的變白。

3.加銅片,濃硫酸的反應產生刺激性氣體。

4.加炭粉或硫粉,能夠產生刺激性氣體的是濃硫酸。

5.加蔗糖,蔗糖像黑麪包一樣發起來。

6.滴在紫色石蕊試紙上,濃鹽酸的變紅,濃硫酸的碳化變黑。

7.加食鹽,生成鹽酸。

8.鹽酸可以和銀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9.硫酸可以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10.與活潑金屬反應除鐵鋁,產生刺激性氣體的是濃硫酸,產生無味氣體的是濃鹽酸。

11.常温下,濃硫酸能使鐵、鋁等金屬鈍化,而鹽酸反應。

12.打開瓶塞,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放在試劑瓶口,有白煙生成的是濃鹽酸。

硫的物理性質

【硫的物理性質】硫是一種黃色鬆脆固體。熔、沸點不高,硬度不大。

常温時硫以菱形硫(斜方硫)形式存在,外觀菱形,熔點112.8℃,密度2.07克/釐米3。超過95.6℃則漸漸轉化為另一種同素異形體,外觀為針狀叫單斜硫。密度1.96克/釐米3,熔點119.0℃。低於95.6℃則又緩緩變為斜方硫。

液態硫剛溶成時為蒼黃色流動液體,繼續受熱變為棕色且粘稠,再加熱棕色液體又複流動,至444.6℃沸騰成具S組成的蒸氣。遇冷氣態硫凝華為硫粉(S8俗稱硫華),藉此可提純硫黃。難溶於水,略溶於酒精、乙醚,易溶於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據此分離黑火藥成分(KNO3、C、S)時可先用CS2溶去硫,再用水溶去KNO3,剩餘物為炭粉。

氯氣的用途

【氯氣的用途】氯氣是重要化工原料。大量用於製造有機合成的中間體(如氯苯、氯化萘等)、溶劑(如氯代烷類)、鹽酸、漂白的粉以及製造藥物(如氯胺T 等)和農藥。

在生產塑料聚氯乙烯、合成纖維氯綸、合成橡膠氯丁橡膠等合成材料時也需用多量氯氣。

氯氣液化後壓入鋼瓶常供紙漿漂白、紡織品漂白、自來水消毒殺菌、制次氯酸鈉、從滷水中提煉溴和碘以及某些金屬或硅的的提純冶煉等。

鹵素單質碘和溴的發現

文章摘要:鹵素單質溴和碘是比較重要的非金屬元素,但它們的發現卻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

鹵素單質溴和碘是比較重要的非金屬元素,但它們的發現卻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

溴的發現

科學研究既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和精細的操作技術,又要有正確的指導理論和思想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則將走許多彎路,甚至真理出現在自己的眼前也會視而不見。德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李比希(Liebig,U.1803-1873)在研究工作中就出現過這樣的現象。在發現溴的前幾年,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鹽工廠的請求,考察母液中含有什麼東西?再分析的過程中,發現澱粉碘化物過夜以後變成黃色。他再將母液通入氯氣進行蒸餾,得到一種黃色的液體,沒有分析研究就判斷是氯化碘,並把裝液體的瓶子貼上氯化碘的.標籤。殊不知這種黃色物質並不是氯化碘而是溴。其實溴的化學性質和氯的化合物很不相同,他卻勉強加以解釋。後來他聽説發現了溴,李比希知道自己錯了,他將貼氯化碘標籤的瓶子特別保存起來,作為研究工作中的教訓。並且他常把這個瓶子給朋友看,以表明不加分析研究、不講論證,而以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對待科學,往往讓很大的發現在眼前錯過。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自此以後,除非有絕對實驗來贊助和證實,他不自造學理了。”李比希這種勇於反省、勇於承認自己缺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法國化學家巴拉爾(Balard,A.J.1802-1876),1842年在研究鹽湖中植物的時候,將從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採集到的黑角菜燃燒成灰,然後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種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澱粉,溶液即分為兩層:下層顯藍色,這是由於澱粉與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層顯棕黃色,這是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經巴拉爾的研究,認為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氯與溶液中的碘形成新的氯化碘,這種化合物使溶呈棕黃色;二是氯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換出來了,因而使上層溶液呈棕黃色。於是巴拉爾想了些辦法,試圖把新的化合物分開,但都沒有成功。巴拉爾分析這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種與氯、碘相似的新元素。他用乙醚將棕黃色的物質提出,再加苛性鉀,則棕黃色褪掉,加熱蒸發至幹,剩下的物質象氯化鉀一樣。然後把剩下的物質與硫酸、二氧化錳共熱,則產生紅棕色的有惡臭的氣體,冷凝為棕黃色液體。巴拉爾判斷,這是與氯和碘相似的一種新元素。法國科學院於1826年8月14日,由化學家孚克勞(F-ourcroy,A.F.1755-1809)、泰納、蓋·呂薩克共同審查巴拉爾的新發現。他們認為:“關於溴是否是一種極簡單的單體,今日我們更有知道的必要,我們已經做過的不多幾次的實驗也許還不足以證明它確實是極簡單的個體,然而我們認為至少是很有可能的。巴拉爾先生的報告作得很好,即使將來證明溴並不是一種單體,他所羅列的種種結果還是能夠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的。總之溴的發現在化學上實為一種重要的收穫,它給巴拉爾在科學事業上一個光榮的地位。”但他們不贊成巴拉爾的命名,把它改稱為溴,含義是惡臭。

1825年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生羅威(Lowig,L.1803-1890)把家鄉克羅次納的一種礦泉水通入氯氣,產生一種紅綜色的物質。這種物質用乙醚提出,再將乙醚蒸發,則得到紅綜色的液溴。所以他也是獨立發現溴的化學家。

碘的發現

法國化學家庫特瓦(Courtois,B.1777-1838)出生於法國的第戌,他的家與有名的第戌學院隔街相望。他的父親是硝石工廠的廠主,並在第戌學院任教,還常常作一些精彩的化學講演。庫特瓦一面在哨石工廠做工、一面在第戌學院學習。他很喜歡化學,後來又進入綜合工業學院深造。畢業後當過藥劑師和化學家的助手,後來又回到第戌繼續經營硝石工廠。

碘單質

在法國、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沿海岸,當春天風浪大作的時候,海生植物受到海浪和潮水的衝擊,漂到淺灘上。在退潮的時候,庫特瓦經常到那些地方採集黑角菜、昆布和其它藻類植物。回家後,把採集的植物堆集起來,使其緩緩燃燒成灰,然後加水浸漬、過濾、洽澄清得到一種植物的浸取溶液。庫特瓦本想從這些溶液提取哨石和其它的鹽類,因此就得對溶液進行蒸發,使其溶解的硫酸鉀、硫酸鈉、氯化鈉、碳酸鈉等依次結晶出來,可是在提取過程中,他發現銅鍋被溶液腐蝕得很厲害。他想硫酸鉀、氯化鈉等物質是不會腐蝕銅鍋的,是不是溶液中有什麼新物質跟銅發生了變化?於是他將水溶液加熱蒸發,氯化鈉的溶解度最小,首先結晶出來,然後才是氯化鉀、硫酸鉀。由於海藻在燃灰過程中有不少的硫酸鹽,被碳還原而生成了硫化物。庫特瓦為了除掉其中的硫化物,就往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在蒸發母液過程中,庫特瓦意外地發現,母液中產生一種美麗的紫色蒸氣,象彩雲一樣冉冉上升,這一現象使他驚喜不已。最後,這種使人窒息的蒸氣竟然充滿了實驗室。當蒸氣在冷的物體上凝結時,它並不變成液體,而凝成片狀的暗黑色晶體,並具有金屬光澤。這是1811年的事。

製得這種晶體之後,庫特瓦利用這種新物質作進一步研究,他發現這種新物質不易跟氧或碳發生反應,但能與氫和磷化合,也能與鋅直接化合。尤為奇特的這種物質不能為高温分解。庫特瓦根據這一事實推想,它可能是一種新的元素。由於庫特瓦的實驗設備簡陋,藥物缺乏,加之他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經營哨石工業上,所以他無法證實這種新物質是新元素。最後他只好請法國化學家德索爾姆和克萊芒繼續這一研究,並同意他們自由地向科學界宣佈這種新元素的發現經過。1813年德索爾姆和克萊芒,在《庫特瓦先生從一種鹼金屬鹽中發現新物質》的報告中寫道:“從海藻灰所得的溶液中含有一種特別奇異的東西,它很容易提取,方法是將硫酸傾入溶液中,放進曲頸甑內加熱,並用導管將曲頸甑的口與彩形器連接。溶液中析出一種黑色有光澤的粉末,加熱後,紫色蒸氣冉冉上升,蒸氣凝結在導管和球形器內,結成片狀晶體。”克萊芒相信這種晶體是一種與氯類似的新元素,再經戴維和蓋·呂薩克等化學家的研究,提出了碘具有元素性質的論證。1814年這一元素被定名為碘,取希臘文紫色的意義。

1913年10月9日,在第戌學院為庫特瓦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慶祝他發現碘100週年。同時在庫特瓦誕生的地方豎立了一塊紀念碑,以追念他發現碘的功績。

標籤:解題 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