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主觀性試題解題技巧

校園1.89W

  一、能力要求—三大條目

大學聯考歷史主觀性試題解題技巧

①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考試要求”即題目要求,應首先審題,帶着問題閲讀材料,這樣能使我們在閲讀材料的過程當中有較大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認真閲讀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對材料進行分層,在卷面上對相關信息進行圈劃和批註。注意要求裏面的“最大限度”。

③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

在前面閲讀材料的基礎上,根據材料各層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層次哪些信息是事件特徵描述,哪些是事件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結果或意義表述。

  二、基本機構—兩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歷史知識或熱點知識的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

②問題:主要有五大類:

(1)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説明、指出…。

(2)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説明、指出……。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説明、指出……。

(4)對比兩則(或兩則以上)材料説明,指出異同點(或各自特點)……。

(5)綜上,簡述……的啟示(或得出……認識)。

  三、答案類型—兩類分法

①據答案來源分

(1)來源於材料的答案:指從指定材料中概括、歸納或摘錄的答案。

(2)來源於課本的答案:指出自課本的原話、某種觀點、認識或看法等。

(3)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多指根據相關歷史知識自己歸納答案。②據答案內容分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來源於課本或材料中的答案。

如: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和部分根據材料(含圖表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概述、説明、指出……。

(2)開放性答案:指來源於自己組織的答案。如:啟示題和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題。

四、解題技巧——三個環節

1.讀——解題的基礎

(1)讀設問

一是粗讀,大致瞭解所需回答的問題,帶着問題去閲讀材料。因為設問的實質是為解析材料確定方向,這樣在閲讀材料時能夠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二是精讀,在讀完材料後做答前。這遍審題要注意五個方面:

①信息來源或者答案出處:表述為:依據材料;依據所學知只;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依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②答題要求:分析、概括、列舉、説明、比較等。

③核心詞(答題語):原因、影響、特點、措施等。

④限定詞:時間、地點、答題範圍、答題角度等。

⑤審分值,正如量體裁衣,我們答題也要根據分值寫要點。

特別提示

①依據設問類型,確定答案應該來自課本還是材料:

(1)“根據材料回答”:概括歸納材料;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教材;

(3)“根據材料獲取什麼歷史信息”(含圖片信息題):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地提煉信息(按照是什麼、為什麼、什麼影響等層次遞進);

(4)“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認識或啟示”:根據材料,逐一分析,史論結合,生成新結論,談評價、經驗教訓,切記不能沒有根據的隨意空談;

(5)“材料説明了什麼問題”:不能從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據材料所涉及的現象,結合課本總結出本質。

②歷史學科基本的要素為時間,因此大家無論在回答任何題目時都要在時間上做一個準確的判斷。沒有時間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了歷史學科,也就不可能對任何歷史問題作答了。

(2)讀材料

①讀引言(題引):

考試一般都採用專題式或者主題式命題方法,即一道題目都有一箇中心和主題,體現命題者的立意和命題意圖。而體現命題意圖的直接呈現方式是題目的引言材料。閲讀引言可以使我們快速明確爺題意圖和題目考查內容,因此閲讀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題的鑰匙,有利於我們揣摩命題意圖,形成正確的答題思路。

②讀材料正文:

這是讀題的核心任務,一般要求閲讀材料在兩遍以上,在閲讀向過程當中要動筆圈劃關鍵詞、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還應注意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省略號兩邊、分號、句號獲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長,試題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從某句開始摘錄到某句為止。這開頭和結尾兩句,當然得考慮為答題服務;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着重要信息;分號和句號的個數往往意味着材料要點的層次和個數。

③讀材料出處:

材料的出處作為材料的組成部分,往往暗含歷史信息,根據材料出處的判斷,我們可以和教材的相關內容建立起相應的聯繫,因此在以後的考試中要高度重視。

2.找——解題的關鍵

(1)閲讀全部材料之後,要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繫。一般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箇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題的一些材料觀點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一箇中心而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後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儘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準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3)找出材料與設問的關聯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材料解析題是“史論結合”的典型題目。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因為“論從史出”,結論要從對材料的`理解、發掘、昇華中得出。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定是從材料出發的。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着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相互對照。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行文的信息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後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找材料與設問的關聯點時,領會命題者採用這些材料的意圖至關重要。

3.答——解題的落腳點

規範答題——要做到”六化”:

(1)答案要做到“三化”:要點化、條理化、專業化。①要點化:面要寬、點要多、話要短,大學聯考閲卷就是看點給分。詳略得當,一看分數多少,二要點到為止,不要糾纏在一點上囉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條理化:分析原因、條件或影響時要從根本一直接;內因—外因;客觀—主觀;積極—消極;政治、經濟、文化和事件當事各方等方面,辯證思考,全面分析。先後順序清晰,層次分明。

③專業化:要儘量避免“大白話”,儘可能地用歷史學科語言作答,做到科學性、準確性、嚴謹性,這樣做可以起到言簡意賅、一語中的的作用。

特別提示

①根據題目的“核心詞”或“答題語”形成答題思路:

原因(背景):主觀一客觀;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

影響(評價):積極—消極;直接—深遠等;

作用:由近及遠,直接—間接—深遠等。

變化(趨勢):由……到……;越來越……等。

②其他答題基本思路:

(1)先材料後所學知識;

(2)先材料表層信息後概括性語言;

(5)先史實後結論,史論結合等。

③切記答案一般不要照抄原文,大學聯考閲卷明確規定照抄原文沒分,一定要稍做改動和概括。如果出現材料和課本不一致的情況,還是要以材料為準。

(2)書寫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號化、規範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問的答案獨成一段。每一大問要分解設問,列表規劃,列成幾個小問題,防止漏問。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漏答現象,也有利於卷面保持整潔。還能方便閲卷老師對號入座,快速閲卷。

②序號化:答案要點用序號標明,這樣答案一目瞭然,便於閲卷老師迅速閲卷和判分。

③規範化:書寫要正規,好多省份採用的是網上閲卷的方式,書寫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潔。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寫的大寫。

  歷史學習中的七種主要史觀:

第一,近代化史觀(現代化史觀)

通常情況下,現代化有時候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包括

①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等;

②經濟上的工業化,即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等;

③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

④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現代化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第二,全球史觀: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新航路的開闢。

第三,文明史觀:

①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從範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系統。複習備考時,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鑑、融合與碰撞。

②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採集漁獵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第四,社會史觀:

①概念:社會史觀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着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所有問題。

②社會問題的核心: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及其相關問題。社會問題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階段性等特點。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境關係史等。第五,唯物史觀

①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②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

⑤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是進行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⑥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羣眾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六,生態史觀:歷史流變中人與自然、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的關係,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總結人類處理與自然關係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協調發展是生態史研究的主旨。

第七,革命史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