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杭州市語文會考模擬試卷帶答案解析

校園2.24W

會考語文其內容知識包羅萬象,不知從何入手,多做試卷是一個好方法。小編為大家力薦了杭州市語文會考模擬試卷以及參考答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杭州市語文會考模擬試卷帶答案解析

  杭州市語文會考模擬試卷和答案

一(30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褻瀆(xiè) 慫恿(cóng) 夢寐以求(mèi)

B.哂笑(xī) 收斂(liǎn) 怏怏不樂(yàng)

C.莧菜(xiàn) 漣漪(yī) 五行缺土(háng)

D.弔唁(yàn) 畚箕(jī) 頷首低眉(hàn)

答案:考察字音,選D

A、慫恿(sǒng )意為從旁勸説鼓動別人去做事,本是個中性的詞,現在多用於貶義。

B、哂笑(shěn )意思有兩個:①.譏笑,有嘲諷的意思 ②.微笑。

怏怏不樂(yāng)意思: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鬱悶,很不快活。

C、五行(xíng)缺土。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2.下列詞語中沒有別字的一項是(3分)

A.端詳 悲愴 迫不及待 孤立無援

B.潦草 倔強 語無綸次 慷慨淋漓

C.宣泄 誆騙 戛然而止 縮手無策

D.真締 青睞 驚慌失措 鋭不可當

答案:考察字形,選A

B、語無倫次:倫次:條理。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C、束手無策:束:約束,捆綁。策:辦法。好像手被束縛住了,無法解脱。後泛指對

遇到的麻煩沒有辦法解決,一籌莫展。

D、真諦:諦,道理。意思為:①真實的道理或意義。②最佳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雨後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遊人沉湎於氤氲的雲氣中,如夢如幻,喜不自勝。

B.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只有將其融入到集體之中,才有可能發揮出更為強大的能量。

C.像我這樣極為普通的芸芸眾生的人,也許不能取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閃光。

D.他知識廣博,思維敏捷,又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在處理問題時常能進退維谷,遊刃有餘。

答案:考察詞語的運用,選B

A選項中,“沉湎”比喻潛心於某事物或處於某種境界或思維活動中,深深迷戀着,無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習慣難以自拔,表達消極的感情色彩。

C選項中,“芸芸眾生”的意思是:芸芸:眾多。眾生:原指一切生物,後指許多人。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生命。在這裏“芸芸眾生”與“普通”重複,所以使用不恰當。

D選項中,“進退維谷”的意思是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用在此處不符合語境。

4.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説法,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論語》是儒家經典,記錄了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莊子》屬於道家經典,是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

B.《桃花源記》借虛構的故事寄託社會理想,《五柳先生傳》用傳記的形式表現人物的性格志趣,這兩篇文章都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作品。

C.同樣以母愛為主題,現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詩《荷葉&母親》中藉助具體形象來表達,而學者胡適在《我的母親》中通過回憶母親的教子方式來體現。

D.法國作家莫泊桑被稱為短篇小説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選自其小説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還有《項鍊》《巴黎聖母院》《裝在套子裏的人》等。

答案:考察文學常識的識記,選D

D選項中,《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裝在套子裏的人》作者是俄國19世紀作家契訶夫。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在保留現有水源的基礎上,杭州將逐步形成以千島湖為主,錢塘江、東苕溪為輔的多水源供水,從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質。

B.如何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減少人口增長速度,保持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平衡,這是擺在一些國家面前的重大課題。

C.我們欣賞古代詩詞,應該全面瞭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真正走進作品,去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D.當靈感迸發、文思泉湧時,美妙的文辭會源源不斷地流瀉到筆下,這都源於寫作者平時注重知識和生活的積累為基礎。

答案:考察病句的用法。選C

A選項中,成分殘缺,缺失賓語,應該是“形成……的格局”,所以,應該在“多水源供水”的後面加“的格局”。

B選項中,搭配不當,“減少人口增長速度”動賓搭配不當,速度不能減少,應該將“減少”換成“減慢”。

D選項中,“這都源於寫作者平時注重知識和生活的積累為基礎”這一句句式雜糅,修改時去掉“為積累”。

6.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做四小題)(4分)

①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嶽》)

②________,甲光向日金鱗開。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③四面邊聲連角起,_____, _________.(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④ ________,__________,風霜高潔,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⑤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②黑雲壓城城欲摧 角聲滿天秋色裏

③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④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⑤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7.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兩小題。(5)

昨天,市博物館館長在博物館的貴賓廳召見了來訪的發過考古學家H教授,並邀請他本月16

日市民作關於文物收藏的講座。由於H教授的專業學養厚實、人生閲歷豐富和獨特的研究視角,因此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近年來,他考察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中國的故宮博物館,良渚博物館,對文物及收藏有着深入的研究。H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請,雙方約定講座時間為該日商務九時,地點在市文化宮報告廳。

(1)這段文字在用語得體、語言結構、標點使用上各有一處不當,請加以修改。(3分)

(2)請用一句話將“H教授作講座”的信息告知他人,不超過40字。(2分)

參考答案:

(1)①“召見”改為“接見”“接待”等;②“獨特的研究視角”改為“研究視角獨特”:③“故宮博物院”後的逗號改為頓號。

(2)法國考古學家H教授將於本月16日上午九時在市文化宮報告廳作關於文物收藏的講座。

解析:(1)①第一句為用語不得體。“召見”的意思為:上級令下級來見。所以用在本句不合適,應該改為“接待”或“接見”。②第二句為語言結構,由於前面為”專業學養厚實、人生閲歷豐富”,所以應該修改為“研究視角獨特”,與前文保持一致。③第三句為標點符號有誤。其中“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中國的故宮博物館,良渚博物館”三個國家之間屬於大並列,而“故宮博物館,良渚博物館”屬於大並列中的小並列。所以,應該將逗號改為頓號。

(2)告知別人信息一定要將人物身份、具體時間、地點、講座內容具體信息告知。

8.請你根據要求,在校園開展的以“書香校園”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完成下列相關人物。(6分)

(1)下表是某同學在活動中搜集到的有關閲讀的數據材料,請你從“人均閲讀量”和“人均閲讀”中各得出一條結論。(2分)


年度

人均閲讀量

人均閲讀時長(每天)


紙質體術(本)

電子書(本)

紙質閲讀(分鐘)

手機閲讀(分鐘)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2)閲讀量應當關注,閲讀內容也值得重視。你的班級將舉行一次“我們該讀什麼書”的專題討論會,就作家畢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閲讀觀開展討論。請你準備好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簡述理由。(2分)

畢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是被大師們的智慧之磨研磨了無數次的精品,讀的時候,像烈火烹油的滿漢全席,為大享樂。

汪曾祺:我讀書很雜,毫無系統,也沒什麼目的。隨手抓起一本書來就看。覺得沒意思,就丟開。

(3)下面是兩位同學在校園網上發表的關於“讀書感受”的帖子。現在請你結合自身的閲讀經驗,運用比喻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你的讀書感悟,以跟帖的方式與他人分享。(2分)

探源人:讀書如開窗,開窗可以清潔室內空氣,讀書能夠淨化人的靈魂。

採蜜人:讀書好比飲食,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少數則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

參考答案:

(1)①2013年較2012年,人均閲讀量有所增加。或:紙質書閲讀量高於電子書閲讀量。②2013年較2012年,手機閲讀時間增加,而紙質閲讀時間減少。或:人均手機閲讀時間長於紙質閲讀時間。

(2)示例:認同畢淑敏的閲讀觀,因為閲讀名著更能提升素養,啟發我們對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認同汪曾祺的閲讀觀,因為閲讀雜書可以讓我們在輕鬆的閲讀中豐富知識,廣泛認識世界。

(3)示例:讀書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遠;書讀得多,眼界就開闊。

解析:(1)審題“人均閲讀量”和“人均閲讀時長”,分別陳述,將2012年與2013年的紙質圖書與電子書人均閲讀量、人均閲讀時長做比較,寫出即可。

(2)兩個觀點都可以。但是要緊扣畢淑敏“讀名著”與汪曾祺“讀雜書”的觀點,言之有理即可。

(3)此題切合時代,是用跟帖的方式。在答案組織的過程中只要做到運用比喻、讀書感受分享與感悟即可。

二(30分)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題

(一)

故鄉紅葉

凸 凹

香山的紅葉,我是賞過的。第一次賞香山紅葉,我正上着一所專業院校,適逢紅葉盛季,滿山皆紅遍,同伴便驚歎不迭。

但我只感到親切,並沒有難抑的驚奇。因為我覺得,故鄉的秋天,也是紅葉滿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脈綿亙,紅到極遠遙的地方,比香山來得有氣魄。只因為香山離市區近些,且是一個著名的公園,命運便很闊達了。

故鄉的山巒,植被是極豐茂的:黃櫨滿坡,柘叢盈崗,楸樹峯聳,檀木溝伏……夏時山色蓊鬱,入秋,則漸漸變化起來,先是淡黃,而後是斑駁,最終是紅得一統了,滿山滿野就一如火燒。

但這時卻是故鄉的農忙時節——

莊稼的秸稈被村人鍘碎了,厚厚地鋪到豬廄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蓋,以期在來年漚①出一些好肥料來。所以,未上凍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墊圈。而後,有餘力的,要在地堰的邊上,砍一垛垛的乾柴雜草,燒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長得足,穀穗也結得沉。

此時,山上的紅葉正紅得爛漫呢。人們哪顧得多看幾眼呢。所以,山裏人並未想到,那一叢叢的紅葉,便是一團團的激情、一首首的詩,自己正生於美境與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紅就讓其兀自紅去吧,我們還有正經的營生幹不完呢,他們想。那時,我並沒有一絲悲哀,因為身在其中,與村人的感覺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②了,是看到城裏人,居然要爬那麼遠的路徑,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後。於是,我懷着這麼一種情緒,待人們去香山賞紅葉的時候,我便回到故鄉去,探撫那故鄉的紅葉。它們被漠視和遺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後的山上:高遠的天,襯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風的紅葉,簌簌地,便讓人極感動。但激動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親,正在地堰的邊上埋頭打柴草,他要多燒幾堆木灰啊。於是,觀賞紅葉的這一份閒雅,就顯得多麼不合時宜,顯得多麼奢侈,兀然就生出一絲羞恥,便踅③到父親的身邊,想給他打個下手。

父親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賞你的景吧。”

見我仍遲遲不動,父親説:“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你高興賞景就賞景,我高興做活就做活,不都圖個自在麼?!”

我知道,要父親埋頭幹他喜歡乾的活,比要他賞紅葉更使他心安與歡悦,這是情理中的事,不關乎我的勤與懶。但我終究不忍在勞作的父親身邊,作賞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幹下去了。

這是第一次回故鄉賞紅葉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鄉那滿山的絢麗,仍有熱熱的歸心。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最後,還是回去了。因為:紅葉歲歲依舊,而父親卻要一天天衰老;父親已經辜負了紅葉,兒女還要辜負父親麼?!

回到故鄉,父親很高興,抱出一罈雄自釀④:“崽呀,知道你要回來,爹特意給你留着呢。”我的眼窩便不由得濡濕了。

從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遲疑地回故鄉去。

每次,我們低頭砍着柴草,卻都把紅葉擱置於一邊。但只要我們抬起頭來,山上的紅葉,便很執著地紅到我們的眼眸中來——

紅葉沒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視,一依如山裏的人們。

(本文有改動)

【注】①漚(òu):長時間地浸泡,使起變化。②惆悵:傷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釀:一種自家釀造的酒。

文章分析:作者由賞香山紅葉引出對故鄉紅葉的感歎,轉而再寫到父親的辛勤勞作、默默堅守,最後一段點出紅葉象徵着山裏的人們。

9.本文以“故鄉紅葉”為題,為什麼在一、二兩段中要寫“香山紅葉”?(3分)

解析:句段作用題;首先回歸語境(見文中劃線句子),再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回答。

內容上,描寫了香山紅葉和故鄉的紅葉,並用了對比的手法;結構上,先判斷句子處於文章開頭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為下文作鋪墊的。

參考答案:將香山紅葉與故鄉紅葉作比較,突出了故鄉紅葉更為壯觀,更有氣魄,為下文寫故鄉紅葉被人漠視的命運作鋪墊。

10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悵”的具體原因。(4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了,是看到城裏人,居然要爬那麼遠的路徑,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後。

②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解析:“惆悵”是作者心中的感受,重點在於聯繫上下文進行揣摩最後組織語言。另外問題中有具體原因,因此答題時需要具體表述。

第一句的上文説的是此時正是故鄉的農忙季節,大家都忙於正經的營生,因此無暇賞紅葉,結合此句城裏人的表現,揣摩作者的“惆悵”是因為故鄉紅葉的被遺忘;

第二句的上文有提到作者要賞景還是幫父親做農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到自己不“終究不忍”,再到下文中“父親一天天的老去”,聯繫本句中父親“彎曲的身影”,感受到作者為父親的辛苦勞作和衰老而感傷。

參考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紅葉更為壯美的故鄉紅葉,卻長久地被人漠視和遺忘。(2分)

②父親雖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艱辛勞作和無暇賞景,且要天天衰老。(2分)

11.分析“故鄉紅葉”在文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在結構上的作用。(4分)

解析:象徵意義需要將故鄉的紅葉和作者寫的故鄉的像父親一樣的山裏人聯繫起來(文章最後一句提示明顯)即可;結構上的作用,聯繫標題的作用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象徵意義:“故鄉紅葉”象徵那些極為普通、沒有怨言、默默堅守的山裏人。

(2分)結構作用:“故鄉紅葉”是行文的線索,貫穿文章的始終,使文章內容集中、結構緊湊。(2分)

12.請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及“我”對“父親”的思想情感作賞析。(5分)

解析:人物形象題+中心題,注意需要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父親”形象:父親在地堰邊埋頭幹活,並以此心安和歡悦,表現了父親的樸實和勤勞;父親讓我去觀賞紅葉。做自己喜歡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兒女的理解和寬厚;父親特意給我留着一談雄自釀,表現了父親對兒女的關愛。(3分)“我”的情感:因父親辛勤勞作、不斷衰老而憂傷、內疚和思念;因父親對“我”的理解和關愛而感激。(2分)

(二)

比鄰若天涯

朱鐵志

如今,在全球化時代的地球村裏,

由於網絡、手機盛行,互通互聯,只要手指一點,頃刻之間圖文畢現,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時通訊系統改變了千百年來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業已形成的交往方式,從技術上講,“天涯若比鄰”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體而微的現實。為了一個共

同的訴求,全球網友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形成貌似虛擬,其實非常實在的聯盟,用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貢獻一份幹細胞,捐獻一筆善款。網絡和手機的出

現,像電燈、馬桶、蒸汽機的發明一樣,深刻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毫無疑問,人類需要充分享用現代文明所帶來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碩成果。

然而,就像世間所有美好事物一樣,網絡也有兩面性,在虛擬空間拉近人們之間距離

的同時,也在現實世界疏遠了人們之間的直接交流。常見的情形是:在虛擬空間聊得火熱,見面之後卻沒有多少話説,虛擬的熱情和現實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對比。過去到了年節,人們走親訪友、其樂融融;而今一條短信,四處羣發,不知是真情祝福,還是隨意應付。方便則方便,但缺少了一點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間所包含的濃濃情誼。人們熱衷於在虛擬空間用假名展示真實的自我,卻不願在真實的世界裏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實和虛假之間,自覺不自覺地錯把虛擬當真實。

人們發明了網絡,原本是為了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對網絡的極度依賴,反而影響了我們中一些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在辦公室、課堂上,甚至在行駛着的汽車的駕駛室裏都忍不住摸出手機收發短信,刷新微博。這實在是一種典型的異化現象。在韓國,一些最簡單樸素的傻瓜手機和電腦開始重新回到人們手中。其實,不少高檔手機繁瑣的功能是多餘的,很多在虛擬空間飛來飛去的信息是無價值的。

我不是一個排斥網絡、手機等新技術的冬烘先生,相反,對網絡、手機給當代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深懷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們:在網絡、手機時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為機器的奴隸。在熱切關注新技術的同時,要把時間、精力有意分配給現實生活,分配給現實生活,分配給活生生的人,不應沉迷於所謂的虛擬空間,而是紮紮實實地站在現實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預付淺陋的知識分子。

13.下列説法不符合文意,請指出並簡述理由。(4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鄰”來形容網絡和手機的出現能夠快捷的使原本虛擬的世界變成現實的世界。

②網絡的發明,原本是為了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但事實上卻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

參考答案:①“天涯若比鄰”不是用來形容虛擬世界變成現實世界,而是來形容網絡能不受空間限制快捷的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

②不是因網絡的發明而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而是因一些人極度依賴網絡而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

解析:這種類型的題目必須回到原文中尋找答案,找到關鍵句,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達的含義。

①答案鎖定第二段,第二段開頭探討網絡作為一個虛擬空間拉近人們的距離,整個第二段也在説明這種虛擬世界造成的問題。所以網絡和手機的出現是通過虛擬空間拉近人們的距離,而不是把原本的虛擬世界變成現實世界。

②答案鎖定第三段,作者首先通過一句“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肯定網絡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然後談到了我們中那一部分極度依賴網絡的人,他們被網絡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不能以偏概全。

14、第二段中列舉了一些在網絡應用中的“常見的情形”,其作用是什麼?

參考答案:説明了網絡的應用在現實世界疏忽了人們之間的直接交流,缺少了一點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和真實。

解析:作用題的話,首先回到原文中理解作者要表達什麼,看下“常見的情形”本身在説明什麼問題,再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回到原文中,鎖定第二段,“常見的情形”後主要談論的是網絡應用造成人們當面冷淡的問題,在虛擬世界中的熱情和現實世界中的冷漠形成對比,作用就是為了突出網絡的應用使人們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説明網絡也造成了一定的問題。

15.根據全文內容,概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

參考答案:要充分利用網絡帶給人們便捷的交往方式,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但不要熱衷於虛擬空間而脱離現實生活。

解析:從文章中最後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是持肯定與否定態度的,肯定了網絡帶給人們的便捷,同時也指出人們不應沉迷於所謂的虛擬空間,而是紮紮實實地站在現實的土地上。所以答題時就這兩點組織語言就可。

16.請你對“韓國一些最簡單樸素的傻瓜手機和電腦開始重新回到人們手中”的現象做簡要評述。

參考答案:示例(1)肯定,從實用工具的源頭上杜絕沉迷於網絡這一虛擬世界的行為,避免發生影響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現象。(2)否定,這種應用在科技上的倒退現象,阻礙了先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消減了網絡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解析:對一現象做評述,主要是贊成或反對態度,贊成的原因主要是是這一舉動能夠減少人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而反對的原因就是就科技的進步來講,這一舉動會減少網絡的便捷與迅速。言之有理即可。

三(20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題。

連處士,應山人也。以一布衣終於家,而應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長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謹、禮讓而温仁,必以處士為法,曰:“為人如連公足矣。”其矜寡、孤獨、凶荒、饑饉之人皆曰:“自連公亡,使吾無所告依而生,以為恨。”嗚呼!處士居應山,非有政令恩威以親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謂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歟!

自其祖光裕嘗為應山令,後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應山,遂家焉。處士父以疾廢於家,處士供養左右十餘年,因不復仕進。父卒,家故多資,悉散以賙鄉里,而教其二子以學,曰:“此吾資也。”歲飢,出谷萬斛以糶‚,而市谷之價卒不能增,及旁近縣之民皆賴之。人有貧而竊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歸。處士為之愧謝曰:“煩爾送牛。”厚遺以遣之。

處士有弟居雲夢,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歸應山。應山之人去縣數十里迎哭,爭負其柩以還,過縣市,市人皆哭,為之罷市三日,曰:“當為連公行喪。”

註釋:賙zhōu:救濟,接濟;‚糶:tiào賣出糧食。

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必以處士為法(榜樣) B、使吾無所告依而生,以為恨(遺憾)

C、以牛自歸(返回) D、厚遺以遣之(送走)

答案: C. 歸還

1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以一布衣終於家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C、處士父以疾廢於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當為連公行喪 為人謀而不忠乎

答案:BD。

解析:A,第一個“於”為“在”,第二個“於”為“向”;B,“而”為轉折義,“但是”C,第一個“以”為“因為”,第二個“以”為“憑藉”;D,“為”、“替”。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

①其所謂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歟!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歸應山。

答案:(1)大概這就是所説的只要親身去做,即使不説也能取信於人吧!

(2)(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

解析:這裏省略主語,根據下文應山縣人為其送喪可知,是連處士去世,弟弟將其送回。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畫了“連處士”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通過寫連處士照顧父親而不仕、資助鄉親度災年、原諒竊牛者等事情,以及“應山之人”對連處士的讚頌和連處士死後的悲傷等言行,表現了連處士孝以事親、樂善好施、寬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解析:文言文難度不大,但要根據上下文內容分析,尤其要注意細節。

譯文:

連處士是應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裏,但是應山的人到現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導他們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親近朋友,恭敬、嚴謹,守禮、謙讓並且温和、仁愛,一定拿連處士作為榜樣。説:“做人像連公那樣,就足夠了!”那些鰥寡孤獨和遭遇荒年貧困飢餓的人,都説:“自從連公去世以後,我們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來活命了,讓我們太遺憾了!”唉!連處士住在應山,沒有發佈過什麼政令實施過什麼恩威來親近那裏的百姓,卻能讓人這樣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説的親身去做,即使不説也能取信於人吧!

他的祖父連光裕曾經擔任過應山縣的縣令,後來又擔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從連光裕歸葬應山後,他們就把家安在了應山。處士的父親因為有病卧牀在家,連處士在他父親身邊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進取。父親去世後,家裏本來有很多錢財,都散發出去來賙濟鄉鄰,拿學問來教導他的兩個兒子,説:“這兩個孩子才是我的財產啊!”年成不好,拿出一萬斛谷去賣,因而市面上谷的價錢最終沒有上漲,連鄰近縣的百姓都依賴他。有一個盜賊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緊急。盜賊走投無路,只好自己把牛給送了回來。處士為此很慚愧並道歉説:“麻煩你送牛了。”贈送他很豐厚的禮物送走了他。

處士有個弟弟住在雲夢縣,(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應山縣的人到距離縣城幾十裏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靈柩,很多人爭着抬着棺材回來。經過縣裏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並且罷市三天,説:“應該為連公舉辦喪事。”

21.閲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小題。(5分)

月螺川①早發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曉,城頭鼓角停。

長江流遠夢,短棹拔殘星。

露濕鷗白衣,天光雁字青。

蒼茫回首望,海嶽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內,南臨贛江,風景秀麗。②棹(zhào):船槳。③孤亭:這裏指螺江。

詩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於一,號軫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詩人。他出身於官宦之家,祖父輩科名顯達,但他並不追逐功名利祿。

翻譯:月落時分,羣山披上曉色,山野空曠,遙聞城樓上的鼓角鳴聲劃破夜空後又安

靜下來。那長流不斷的贛江水,彷彿是要將自己從一個夢想流入另一個夢想;那划動的短棹是在撥動水中殘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濕了白鷗的羽毛,水天一色,鷗駐雁飛,船行回首望去,只見水天蒼茫,曠遠無邊,螺山已似海嶽之中的一個小小孤亭。情感:描寫出詩人放眼當前一片淒涼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當時離別螺川時的傷感之情和對螺川的依戀之情。

⑴詩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現了“螺江早發”的“早”?(2分)

解析:找出詩人出發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參考答案:月落、殘星、露濕、天光(2分,寫出一個得1分,寫出兩個的2分)

⑵“景中有情”是這首詩的藝術特點,請結合詩句作賞析。(3分)

解析:聯繫詩句中詩人抒發的情感具體分析即可。

參考答案:通過寫水天蒼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來表現自己孤獨的心境,表現離別螺川時的傷感之情。或通過寫自己在舟中放眼遠望,看到鷗鳥和大雁在天際水雁飛來飛去,引發和暗藏了離別螺川的依戀之情。

四(40分)

22.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中國氣象視頻網“@中國氣象”發了一條微博,用氣象學解讀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也是一個氣象圈,有晴有陰,有風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個人的氣象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變成南極冰川,別人回報你嚴寒;你把自己變成副熱帶高壓,別人回報你炎熱。所以,多給人家温濕氣流,人家也會回報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氣。

請根據上述材料的含義,寫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1、題目自擬,立意自定;2、除詩歌,文體自選;3、不得抄襲、套作;4、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教職工、同學和本人的真實姓名。

  九年級語文提高分數的方法

1.你得背,這是必過鬼門關。其實,要是把背東西看成負擔的話,那你大概也學不好的了,我背東西的時候,都是字字看,字字推,覺得它好,就拍案叫好!然後就記住了。那次看“本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一看就喜歡得出奇,就“過目不忘”。也不是説這有什麼了不起,只是想提醒各位想提高語文成績的人,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這一點很重要。怎麼背的問題,網上一大堆方法,你“擇其善者而從之”吧。我就不詳講了。

2.基礎部分對於一個正常的中國人來説,做到不丟分是很容易的。至少我就很少丟分,幾乎不丟分。如果想考好,從搞定基礎部分開始。所以,每次複習的時候,我都會先看課後生字詞。而病句就靠語感和方法,仿句靠積累。至於一些拓展性的東西,強背下來你也用不了,所以,建議你每天看看課外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我從沒有很集中地學習語文,但是我的語文成績在年級數一數二,壟斷第一。(不是炫耀)如果問有什麼方法的話,那我只能説是每天只讀十五分鐘的習慣。信不信由你,試試吧,我就是試驗品。

3.其實閲讀對於能力的提高作用是很大的。我總是“怨”自己的答案跟老師的答案或者説是標準答案相似程度太高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做到的。其實,我覺很有可能就是閲讀,不斷地讀書給我帶來的好書。你得明白,語文絕不是《語文》,這二者不等同。語文是一個大世界!所以,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