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寧夏會考語文模擬試卷帶答案解析

校園1.73W

會考成績是衡量考生是否完成國中畢業標準,多做一些語文模擬試卷是備考會考語文的最好方法。小編為大家力薦了寧夏會考語文模擬試卷以及參考答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寧夏會考語文模擬試卷帶答案解析

  寧夏會考語文模擬試卷

一、積累(36分)

1.默寫。(16分)

①悠哉悠哉, 。(《關雎》)

② ,不亦樂乎。(《論語》)

③蹴爾而與之, 。(《魚我所欲也》)

④ ,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⑤ ,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⑥造化鍾神秀, 。(杜甫《望嶽》)

⑦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⑧曉鏡但愁雲鬢改, 。(李商隱《無題》)

⑨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⑩苔痕上階綠, 。(劉禹錫《陋室銘》)

11潭中魚可百許頭, 。(柳宗元《小石潭記》)

12 ,月如鈎。(李煜《相見歡》)

13 ,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相見歡》)

14但願人長久, 。(蘇軾《水調歌頭》)

15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16浩蕩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己亥雜詩》)

2.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中國作家,在面對外國記者無關文學與創作的提問時,三緘其口,神情談定,印證了自己的筆名 。(2分)

3.在括號裏填上正確的字。(4分)

走( )無路 再接再( ) 迫不( )待 一諾千( )

4.將“品行、胸懷”兩個詞語分別填在下面的括號裏,使表達準確連貫。(2分)

不同的修為決定不同的人生高度,不同的( )決定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 )決定不同的的人生境界,這就是一步之差決定不同命運的原因所在。

5.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新聞報道的內容。(字數不超過38字)(2分)

由《讀者》雜誌、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北京光彩明天兒童眼科醫院共同發起的“《讀者》光明行動”今天正式在京啟動。何魯麗、鄭萬通等出席啟動儀式。

據介紹,在我國,有1200萬的孩子先天視力不好,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為了給他們一個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本次活動將免費為貧困家庭12歲以下的弱視孩子進行治療。

6.用概括的語言替換下面文段中A、B兩處加橫線的話,要求不改變原意,上下文銜接順暢。(2分)

今年5月29日是人類首登珠穆朗瑪峯60週年。(A)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運動員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首次登上珠穆朗嗎峯,創造了人類登山史上的偉大壯舉。(B)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首次完成人類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夙願。著名英國登山家馬洛裏面對“為何登頂珠峯”的疑問時,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裏。”

(A)

(B)

7.根據下面説明文字,為“日晷”下個定義。(字數不超過33字)(2分)

據史料記載,日晷(guǐ)又稱“日規”,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面的正反兩面平均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影子投射到的格子,即指某一時刻。

日晷是

8.仔細觀察右邊這幅畫,按要求答題。(6分)

①給這幅畫擬寫一個標題。(2分)

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畫面。(2分)

③根據情景,為畫面中的人物設計一組對話。(2分)

二、閲讀(40分)

(一)(共16分)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以光先帝遣德。( )

③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

④食之不能盡其材。( )

10.翻譯。(6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譯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譯文:

③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文:

11.“借物興歎”是杜牧詠史絕句《赤壁》中的主要寫法。請你結合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説明這一特點。(2分)

答:

12.酈道元在(三峽》一文描寫“春冬”景物後感慨道“良多趣味”。你認為這裏所説的“趣”指什麼?説説看。(2分)

答:

1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孟子的著名論斷。請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分)

答:

(二)(共10分)

愛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讀書吧

①近年來,“親子閲讀”一詞被頻頻提起,曾有著名閲讀研究專家在書中引用了這樣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②其實,《三字經》中也有類似的教誨:“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據説清朝康熙年間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徐乾學,傳給兒孫們的就是一樓圖書。在古人的觀念中,世代書香傳家風。有愛讀書的父母,才有愛讀書的子女。有聯語云:“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③根據深圳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2歲到4歲的城市兒童羣體,有近40%的家庭是“三無一有”:無書、無雜誌、無報紙,有電視。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塊看電視的時間可能超過一個小時,但一起讀書的時間連十五分鐘都不到。電視剝奪了孩子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與長輩對話,也失去了家長培養孩子閲讀能力的最佳時期。來自以色列的研究報告指出,閲讀的大環境會對5歲以下孩子的識字量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童書中詞彙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比親子間的對話高3倍以上。

④美國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項“美國兒童日常經驗的'富有意義的差異”的研究。研究人員將42個普通家庭按社會背景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專業人士家庭,跟蹤記錄這些家庭的兒童長達4年。結果發現: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聽到4500萬字,工人家庭的孩子聽到2600萬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字——不同家庭的交談狀況和閲讀環境的差異是驚人的。而這種語言能力與閲讀能力,將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⑤孩子詞彙量的掌握不僅來自於交談,更來自閲讀。無論是成人對成人,還是成人對孩子,日常交談所用語彙大體在5000個。而另外還有5000個次常用語彙。在這1萬個基礎語彙之外,就是在閲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謂“生僻詞”。而人們閲讀能力的大小往往就取決於對這些生僻詞的瞭解程度。而童書中的生僻詞是人們口語交談中的3倍。從這一角度説,家長和孩子間的交談只是建立基礎語彙,只有讓孩子閲讀時,孩子才能突破口語語彙的侷限,接觸到大量的生僻詞,這對孩子以後的正式學習大有助益。

⑥“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閲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起始,而親子是愛的本能——愛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讀書吧。

14.文章第①段“親子閲讀”引號的作用是 ;第⑤段“生詞生語”引號的作用是 。(2分)

15.第⑤段畫線句中,“成人對成人”與“成人對孩子”兩個詞語的先後順序不能調換的原因是 (2分)

16.為了增強文章的説服力,文中②③④段連用多個事實論據,而且彼此不能相互替代。請説明理由。(2分)

答:

17.自選一個角度,舉例説明本文中引用的作用。(2分)

答:

18.刪去文章結尾畫線句可以嗎?説説你的理解。(2分)

答:

(三)(共14分)

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堅實的腳印,峭壁巖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個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擔”,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寧齊雲山下“女挑夫”汪美紅。

②清晨6點,齊雲山腳下霧靄縈繞,當大多數村民還在休息時,她家中已經升起了炊煙。吃完早飯後,她又帶上一盒飯,然後挑起前一晚準備好的貨物開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來回10來公里,汪美紅每天要挑兩三趟。這樣的負重攀爬,別説兩三趟,就是一趟,一個成年男子也難以吃得消,但汪美紅已經爬了17年。

③一個女人承受這樣的命運,還要從多年前的變故説起。

④1990年的汪美紅26歲,是一個美麗淳樸的農村女孩,嫁給了巖腳村的青年農民汪淑華。第二年,汪美紅生了一個兒子,但娩出的是一個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殘疾兒!按照國家政策,汪美紅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懷六甲,併產下龍鳳雙胞胎。雙胞胎的降生沖淡了這個家庭的陰影,年輕的媽媽也對日子充滿了美麗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紅的人生改變了。丈夫在村口橫江打漁時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個孩子嗷嗷待哺,深處絕境的她開始上山採茶、下田插秧。由於孩子小,她就挑着一雙兒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兒子不能見陽光,做母親的怕他亂跑,只得忍痛將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對不起的就是大兒子了,他很小的時候常常一個人在家,有時候也餓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個小孩,卻比別人多流了多少淚。”親戚們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艱辛,私下勸她再嫁,還有人直接勸她遠走高飛算了,但當她看到兒女睜大眼望着她這個媽媽時,她下定決心:“拋棄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當年10月,齊雲山上的道觀重建工程啟動,大量的磚瓦、沙石、水泥和鋼筋等建材需要挑運上山。於是,村裏惟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紅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擔,換上了“解放鞋”,當上了挑山工。通向齊雲山的九里盤山道幾乎都是台階,許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貨上山談何容易。“當時是5元錢一百斤挑運費,從山腳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夠多賺4元錢。”“開始並不覺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來,兩眼發黑,好幾次差點連人帶擔掉下山。”當她拿到賣命換來的9元錢時,人已經虛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劇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盤山道上。第一擔沙石一過秤,203斤!到下午4點多,她已挑了兩個來回,跑了四趟。可這個女子除了兩個腿肚子練得結結實實,其實並不健壯,每走幾百米,都要用拄棍撐着扁擔休息一小會兒,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臉上,而她的補救“祕訣”不過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醃菜,醃菜鹽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覺得累。”

⑦汪美紅挑山,大兒子在家煮飯忙家務,雙胞胎從10歲開始,一到雙休日和寒暑假就幫着媽媽一起挑東西上山,上高中的時候,學習任務非常重,他倆還是堅持要幫媽媽挑擔,從來不喊一聲苦。“家裏條件差,有一年夏天,鄰居吃西瓜,女兒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後來我準備買一個,但還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説自己特別不喜歡吃西瓜,其實當時孩子連西瓜什麼味兒都不知道。”那一刻,惟一能安慰汪美紅的是,“我此生能夠有這三個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兒子已經20歲,學會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雙胞胎兒女都很爭氣,應屆大學聯考均達到了重點分數線,女兒還超出重點線40多分,考上大學的這個暑假,他倆沒有歇着,而是來到了縣城開始打工……

⑧這位母親17年風裏來雨裏去,踏着4000多級台階,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萬公里山路,磨破140多雙“解放鞋”,加上挑斷的70多根扁擔,用母愛把一雙兒女“挑”進了重點大學。當目送成才的孩子們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裏充滿了無限的感慨。

19.分析本文標題的特點和作用。(2分)

答:

20.簡要分析第②段畫線句景物描寫的作用。(2分)

答:

21.第⑥段“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劇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盤山道上”句中“一步一步”改為“一步步”好嗎?為什麼?(2分)

答:

22.第6段寫汪美紅認為“挑山工一定要吃醃萊”,因為這是她“不容易覺得累”的“祕決”。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説説你的理解。(2分)

答:

23.品析第⑦段中加點“瞟”字的表達效果。(2分)

答:

24.第⑦段集中筆墨寫了兒女們的表現,這樣寫的目的一是 ;二是 。(2分)

25.本文在敍述過程中,多處引用了主人公的原話,除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還有何作用?説説你的理解。(2分)

答:

三、作文(40分)

當你面對“禮物”這個詞時,湧現在你腦海的或許是一段故事,一個思考,一番探究,一份感動,抑或是是……

請以“最好的禮物”為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不能透露與考生有關的信息)

  寧夏會考語文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積累(共36分)

1.(16分,每空1分。)

①輾轉反側 ②有朋自遠方來 ③乞人不屑也 ④山氣日夕佳

⑤楊花落儘子規啼 ⑥陰陽割昏曉 ⑦海內存知己 ⑧夜吟應覺月光寒

⑨煙籠寒水月籠沙 ⑩草色入簾青 11皆若空遊無所依 12無言獨上西樓

13無可奈何花落去 14千里共嬋娟 15斷腸人在天涯 16吟鞭東指即天涯

2.(2分)莫言

3.(4分,每字1分) 投 厲 及 金

4.(2分,每處1分)品行 胸懷

5.(2分)“《讀者》行動”將免費為貧困家庭12歲以下弱視孩子進行治療。

關鍵信息:“《讀者》光明行動” 免費治療 弱視孩子

提示:能覆蓋關鍵信息,語句通順。

6.(2分,每處1分)(A)60年前的今天 (B)時隔7年後

7.(2分)(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

關鍵信息:日影 計時 儀器

提示:能覆蓋關鍵信息,語句通順。

8.(6分)

標題(2分)仁心(單趣 和諧 生活 窗外 往事等)

畫面(2分)要點:①人物②場景③事件

對話(2分)要求緊扣情景,話題集中,符合人物特點。

閲讀( 40分)

(一)(共16分)

9.(4分)

①怨恨(生氣發怒) ②發揚光大 ③沿着(順着)④同“飼”,餵養

10. (6分,每題2分)

①對方士氣全無,我方士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②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意思對即可)

③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託在喝酒上。

Il(2分)(答對1個要點即可)

①借“白戟”歎指當年的赤壁之戰。

②借“沉沙”歎指英雄無用武之地,暗諷當朝昏庸。

④借“鐵未銷”歎指英雄壯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12.(2分)(答對一個要點得1分,答對兩個以上要點得滿分.)

①全文的寫作重心都集中在“險”上。

②因“險”而使得除“春冬”季節之外的山、樹、泉、石等具有駭人的特點。

③“春冬之時”(即三蛺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榮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有“良多趣味”。

13.(2分)在孟子看來,有憂患才能使人鋭意進取、立於不敗之地;貪圖安樂則讓人消沉甚至衰亡。所以以此來警誡世人。

(二)(10分)

14.(2分)特指 強調

15.(2分)(答對一個受點即可)

①本文圍繞“親子閲讀”闡發議論的,而非指“成人閲讀”。因此,句末的落點還應在“孩子”上。

②如果調換,論述的關注重心就變成了“成人”,這與作者的用意不一致,與後文不銜接。

16.(2分)(答對一個要點即可)

①幾個事例整合在一起,使論證範圍涵蓋古今中外,以突出“讀書”為普遍真理。

②幾個事例非常典型,各具體表性,更具説服力。(“清代”表明中國自古有此優良傳統;“猶太人”是世界公認的最愛讀書的民族;“美國”因為其目前最為發達。)

③“據某市”事例立足當下,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與其他案例形成對比,使論證具有針對性。

17.(2分)(答對一個要點即可。舉例略)

①間接表明作者的觀點。 ②使表達更豐富。 ③是閲讀好的有力佐證與現身説法。

18.(2分)不可以。(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以上得滿分)

①呼應標題。 ②表明寫作意圖。本文論述的重點不是閲讀的重要性,而是陪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③與第一段相照應。 ④宕開一筆,從“親子是愛的本能”引起論題,讓人不容置疑。

(三)(14分)

19.(2分)

特點:①“挑山”一語雙關,明指從事的勞動,暗指“負擔”的沉重與人的頑強。 ②“女人”用詞毫無修飾,與人物身份相吻合。 ③“山”也是比喻用法,強調的效果更突出。

作用:一是交代本文記敍的重點人和事;二是“挑山”與“女人”形成了強烈反差。

20.(2分)既表明人物所處的特殊環境,與前句呼應,也襯托出主人公的勤勞、堅毅。

21.(2分)不好,“一步一步”富有節奏感,寫女人公上山時的舉步維艱,並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而“一步步”缺少沉重、緩慢、吃力的表達效果。

22.(2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以上得滿分)

①生活窘迫 ②吃苦耐勞 ③態度達觀

23.(2分)

細節(動作)描寫,既寫出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又寫出孩子的懂事,讓人憐惜。

24.(2分)

一是通過正面描寫,寫出了孩子們的懂事。(1分)

二是通過側面描寫,(1分,答對一個要點即可)①間接寫出主人公對兒女們成長的影響。②説明主人公是一個有擔當、有追求、有遠見的人。③提示了只有好“付出”,才有好“回報”的道理。

25.(2分)①具有變換敍事角度,豐富故事的作用;②使故事更有説服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