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

校園3.04W

即將離世的歲月,這些條件組合在一起,將是會產生多麼令人神性的人生哲學和思考,相約星期二讀後感。另一位是曾經的優秀學子,如今的一位成功電視工作者,一個深陷社會各種紛擾的青年,他們兩個人在前者的最後時光重逢,既能讓老人的智慧有了個最好的方式來表達散發,也使青年更懂得了人生,更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偉大的精神財富。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

語文學的不好,不能很好的來表達和過度銜接各個感悟,索性就像列公式一樣生硬而獨立但清晰地一一陳述出來把。

首先,由於讀的匆忙,並不能多麼細心留意和體驗書中的哲學,這本書是屬於那種要至少再讀一遍的,由於只是讀了一遍,只能算了解內容,只有不錯的幾個感觸,那些多少讓我還能至今記得的。

第一便是莫里老人説的,現在的人們太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也不知道怎麼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情,這一點最先讓我有感觸,我們總是在壓力感情,情緒。不論是對人的喜愛,不喜歡,或是高興,憂鬱,痛苦。我們都在成長中受到禮教,倫理的約束而壓抑感情。當我們的表情越來越麻木的時候,人們説我們開始成熟了。當我們裝的寵辱不驚的時候,也就登峯造極了。這個方面,讓我想起來國中時候的一件事,一次考試,班裏的一位女生進步很大,班主任就“狠狠的”誇了她一番,那時還設有獎項,就讓她上前去領獎,照平時,按照我們手的教育就是寵辱不驚,隨時要謙遜,不管心裏是多麼開心,多麼高興,多麼驕傲也不能太表現出來,最好要努力裝出一副無奈,不情願,愁眉苦臉的去領獎,不能太囂張,最多也就是微微笑,領了獎回到座位上才能偷偷樂。

結果這位女生不然,很大方,很自然,很開心地走到前面,一點也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激動和開心,笑的很燦爛,很自然,滿心的歡喜,內心中的驕傲開心自然而大方的流露在她爽朗的笑聲中。很不一般,領完獎下去,班主任也很開心,特意的説,看這位同學多好,大家就該這樣,高興就要表現出來嘛,不要有太多神馬顧慮,我很喜歡這樣。估計是我們老班受夠了我們這一幫小小年紀就裝深沉的孩子,今天難得有這麼一位天真無邪的,所以就此又誇了半天。還有書中寫道作者跟莫里老人到後來就經常握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種敢於表達且喜歡錶達感情的一個現象,這又讓我想起在高中時有一天在學校食堂,當時上高二,偶遇一位國中同學,他本來在南校區,我不知道他搬到了北校區,這次突然碰面,很激動,我們兩個一見面,就是不約而同的,握手!!頗有領導人會晤的風範。這個不善於表達感情是個人現象,卻更是一個社會現象,禮數和對錶達程度的把我也是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問題,因為這些情感類的舉止取決於心,以一顆純真無邪的心去擁抱任何人多不是非禮,氣場不同。。。

第二是感情第一,不止一次地見到哲人們説人生來不是為了物質活的,而是為了活的情感的愉悦,比如吃飯,對吧,餓了半年喝一口玉米粥就很開心,獲得的滿足感比戴着枷鎖吃山珍海味要大得多,例子舉得不是很貼切,總之我還是比較信奉這個人們活着是為了心情愉悦的。莫里老人對金錢的不屑很明顯。金錢這個東西其實也不是人類社會不可分離的必需品,但它是個象徵,我們説一個富翁腰纏萬貫,金錢滿倉,富翁很開心,哦,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富翁是個暴發户,人品什麼的都不怎麼的。但是我們説,甚至是教材裏學,農民陳煥生(《陳煥生進城》)自從國家改了政策,脱掉了漏斗户的帽子,晚上躺在被窩裏想想,家裏糧倉裏的糧食慢慢的,院子裏的牲畜也很多,心裏就不覺得美滋滋的。我們看到這個就要讚揚農民同志的辛勤簡樸,並由衷的為他感到高興。仔細想想,這就奇怪了,富翁和農民的情況不都一樣嘛?!錢從某個角度看就是等同於糧食和牛羊。我們為什麼對持有大量金錢的人不怎麼看好,對糧倉殷實,牲畜興旺的農民就不斷稱讚呢?

這個應該也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在歷史上錢就充當了比較多的邪惡角色,而且也是因為金錢本身的優點——方便攜帶和廣泛的通用性。賄,都是直接塞給對方銀票,而不會拉一大車同價的大米到對方家裏,土匪搶什麼?有錢肯定先搶錢,因為金錢,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人們對錢多沒有什麼好態度。錢多了可以買很多東西,糧食不行。再想,國人的仇富心理是怎麼個起源?嫉妒?會不會是和討厭與自己喜歡的女生在一起的男生一樣的心理?自己喜歡的事物得不到,比如鈔票等,就會反而會有即對那個事物的`喜愛和對其擁有者的討厭的雙重心理?對金錢的討論數不勝數,共產主義社會不需要錢。莫里老人一點也不在乎金錢這個“細枝末節”的東西,因為他快死了,剩個幾千塊錢就夠了,他會不會因為即將去世而對金錢的不看重更加嚴重了?這個,再説吧。我們需要金錢,但絕對不能淪為它的奴隸,夠一家人幸福安康平常生活就行了,那個不是身份的象徵。如果是擔心有突發情況沒錢了,或者錢不夠用,那就去買保險嘛,保險公司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偉大產物,譭譽參半。但就這個角度想,保險還是有用的

第三,是作者的一個變化,一個不大的變化,但是足以讓人思考。作者自從在莫里老人那裏聽了幾個星期後,本身作為一個電視工作者卻開始突然不喜歡曾經愛看的娛樂八卦周邊新聞了,還有一次碰見一大羣記者們扛着設備緊張而急迫的奔向以為體育明星,其中一位記者神色慌張的向前擁擠的時候不小心踢了他一腳,這位記者一邊繼續向前進攻,一遍説着對不起時,他突然產生了很大的厭惡之心,每個人臉上都是寫滿了爭搶,匆忙,不安和惶恐,他感到難受,我覺得作者在這時已經變了,説高雅點,就是脱離了低級趣味,再高雅點,就是開始享受孤獨和寂寞了,這是很難的的,我們在生活着做的很多事都是為了逃避孤獨和寂寞的,比如不停的玩遊戲,出現習得性無助,用各種無聊沒有營養的東西去填充內心空虛,其實一旦停下來,更大的空虛和恐慌就會襲來,所以不敢出來,出現網癮,各種癮,大學就這樣,所以人們為了規避不安心理,本能地去尋求愉悦,去沉淪。因此我認為,當一個大學生,尤其是河工大的以為學生開始不喜歡呆在宿舍玩遊戲,上網,而是喜歡坐在自習室裏,並且享受這段時光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我稱之為開始享受孤獨了,關於孤獨和寂寞是參閲了網上一個視頻——《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一堂課》,才開始有了這個概念。雖然目前仍然不能做到享受自習室,但是正在努力

沒了吧,總結一下主要的三個感悟:我們要嘗試更自然更加無拘束的去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時為了追求感情的認同和心情的愉悦而生活的;要學;會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