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賦的特點有什麼主要特點

校園2.7W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類似於後世的散文詩。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賦的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賦的特點有什麼主要特點
  賦的特點

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四:內容上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像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

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其中漢賦最具影響。

  漢賦的體式

漢賦繼承了《楚辭》形式上一些特點,講究文采,韻律和節奏,又吸收了戰國縱橫家鋪張的手法,內容上着力“體物”,也注意到“寫志”,即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志。此外,趨於散文化,經常使用排比,對偶的整齊句法,既自由又嚴謹,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即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範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騷體賦是賦體文學興盛的開端,是從先秦時期到漢高祖時,繼承了楚辭的特點,依舊使用“兮”字,枚乘的《七發》奠定了賦體文學的基礎。

散體大賦產生於賦體文學的發展時期,是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登基之前,這段時間的賦體文學風格以雄大壯闊為主,因而又被稱為“散體大賦”,代表作品有司馬相如的《上林賦》。

文化策劃人、辭賦作家薛剛首先提出了“漢代五絕”的概念,認為賦也是五絕之一,他認為:“賦是最能代表漢文化的文學體裁,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體。在中華古典文學體裁中,賦‘包括宇宙,總攬人物’,極大程度地利用了漢字字形構造的特點,在字形排列上給閲讀者強烈視覺刺激。賦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文化、代表漢字和漢語優勢與特色的文體。”

  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説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少好學,口吃,博覽羣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遊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即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揚雄。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東北)。除蘭台令史,遷為郎,典校祕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徵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