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常用知識點

校園2.53W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裏,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平均分常用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常用知識點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知識點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2、培養學生觀察、動手能力,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3、通過生動的畫面,學具的操作,學生逐步瞭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對平均分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情境圖、24根小棒、15個方木快。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把6個小圓片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獨立動手擺一擺,指名板演,展示結果。)

第一種分法:OOOOOO

第二種分法:OOOOOO

第三種分法:OOOOOO

2、上面三種分法中哪一種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幾根?(學生動手操作,互相檢查。)

一、講授新課

1、教學例3。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遊嗎?我們來看看這些春遊的同學遇到了什麼問題?

(2)呈現租船情境圖,讓學生説一説圖意,明確要解決“租幾條船”的問題。

(3)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教師加以強調説明:“每條船限乘4人”,“24人租幾條船?”。

(4)分小組討論:要租幾條船呢?(可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明確“每4個人一組租一條船,24人可以分成6組,就要租6條船。”

2、課堂練習。課本第15頁“做一做”。

(1)呈現出小動物準備就餐的生動有趣的情境圖。學生互相説一説圖意。

(2)師:有幾個小動物準備就餐呢?一雙筷子是幾根?現在有多少根筷子?夠不夠

分呢?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組內分一分。

(3)交流結果,提問:12根筷子分成了幾雙?夠分嗎?

二、鞏固練習

練習三第4題。

先讓學生觀察畫面,明確“把多少個蘿蔔平均分給小兔”和“按每隻小兔幾個蘿蔔來分”。讓學生獨立“圈一圈”。最後交流結果。

練習三第5題:學生觀察畫面,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結果。)

練習三第6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樣多”。)

四、課堂小結:怎樣分是平均分?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學反思

在《平均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讓學生自由地分,學生彙報,老師板書展示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麼?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來了。學生説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遠,我馬上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歸納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後,讓生再次觀察黑板上的分法,彙報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

學生經過一次實際操作,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進行“分橘子”,大多數已能獨立完成這一任務,學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師生共同探究方法的化。在後面的闖關遊戲、鞏固練習中,通過讓學生説一説,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滲透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闖關遊戲、鞏固練習時,我設計了四關,通過“判一判”、“填一填”、“畫一畫”、“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樣的習題,既考查學生對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又培養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我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把物體平均分現象展示給學生,把生活和數學相聯繫,在學生感受“同樣多”的基礎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認識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