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

校園1.05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1

一座荒蕪陡陗的雪山,一個千載難逢的孤影,這是雅靜書香留給我的美妙回憶,而一本武俠小説——《雪山飛狐》充實了我的暑假生活,造就了我的書香人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尋寶,不是打鬥,不是戀愛,而是書中不是很引人注意的人物,一個女中豪傑——胡夫人。丈夫胡一刀和苗人鳳比武前,胡一刀擔心自己失手孩子沒人管,而胡夫人直接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她知道自己一人帶孩子有多麼艱辛,而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在之前我看過一個新聞,四川汶川大地震,有一家,母親本來去桌子下面撿東西,孩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哐”就地震了,母親趕爬起來去抱住孩子,許多重物,一下就壓在母親身上,地震停止孩子哭了,母親一邊唱着童謠一邊親吻孩子,等着救援,但不幸的是母親並沒有等到救援就走了,救援人員聽到孩子的啼哭聲,把孩子成功救出。

如果沒有孩子的話,母親撿東西時可以順勢躲在桌子下面,而不會丟掉性命,但是,她是有孩子的,她對孩子的責任心和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我想天下的母親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吧——偉大的母愛。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2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感慨萬千。就像一陣清風拂過臉頰,書中的片段似過電影般在我腦海中閃過。

我看到了大俠之威武豪邁,看到了友人之情深義重,看到了情人之不捨不棄……武俠小説中惡人千千萬,但我更願意去記住那些好人善事。

二十七年前,兩位絕世武林高手——胡一刀、苗人鳳,因為祖輩間的怨恨不得不打架報仇。雖是仇人,但兩人的相處模式與親兄弟並無區別。比武時他們各顯神通,飯桌上他們談笑風生,似是兄弟,倒不如説是知己。但最後因被小人暗下毒手,“死”在了苗人鳳手裏。我看到了苗人鳳當時的悲痛與絕望,也看到了他誓死為胡一刀照看兒子的決心。

但意外總是埋伏着,出奇不意地毀掉一切。那個孩子丟了,這無疑是給苗人鳳雪上加霜。

二十七年後,一位名叫“雪山飛狐”的人來了這裏,他就是胡一刀之子胡斐。在胡斐身上,我看到了他與苗人鳳之女苗若蘭的情意綿綿,看到了胡斐在月光下對苗若蘭説的那句“宜言飲酒,與子攜老”的深情以及當苗人鳳以為他在“欺負“苗若蘭時要跟他比武的痛苦,他的猶豫不決:要性命還是愛情?苗若蘭在等待他,可他也不能捨棄自己的性命。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胡斐的選擇到底是怎樣的?或者,有情人真的能終成眷屬嗎?我希望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這部作品中,不管是胡苗兩家的愛恨情仇還是大俠之孤傲灑脱,都讓我讀到了或多或少的一絲酸楚。這到底是個悲劇嗎?但我想作者想給我們傳達的是需要我們慢慢體會,慢慢品味的珍貴的思想寶藏。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3

在《雪山飛狐》寫出的五十年後,我拜讀了這部原着。我想,要是我以前壓根就沒有通過影視等渠道來了解飛狐的'相關故事,今時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不過一切多説無益,我只能是儘量的使自己覺得未曾瞭解過。

《雪山飛狐》中確實沒怎麼大手筆的來寫飛狐胡斐,確如作者所言:《雪山飛狐》的主角應該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當中並不明顯。

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似乎就發生在一天之內。從天龍門追蹤陶氏父子到胡斐與苗人鳳決鬥,都是一天內的事,但故事卻絕不是一天那麼短,當中牽連到了一百多年來的江湖祕聞。眾多祕聞就在這一天之中從一些關鍵性人口中漸漸揭開。

讀者大都認為故事的結尾:胡斐的一刀是砍還是不砍是一個懸念,作者也認為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其實我認為整篇故事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絕不謹於此。(當然《飛狐外傳》的出世卻好似解開了這些疑團)

一些江湖上發生的事支離破碎的在眾人口中道出,好似信手拈來,又自神神祕祕;可許多情節的關鍵卻又深究不得:如胡一刀與苗人鳳父輩的瓜葛,苗人鳳妻子與田歸農的情感糾纏,胡斐與田歸農之間有過怎樣的一番鬥爭等等等等。不過這些並不影響故事的完整好看

武俠當然是包括了武和俠兩層的,當中與之鮮明對比的自有一些小人。如外號鎮關東的,卻一點都不敵寶樹和尚,而寶樹和尚一聽胡斐來到,竟嚇得躲了起來。

《雪山飛狐》最終透露的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人為財死。其中的俠義多是通過側面來描寫:像胡一刀殺貪心官污吏,土豪惡霸,這些都似只在人們的傳言當中,當然這些傳言也不由的人們不信。

讀完《雪山飛狐》,現下的我只覺自己與金庸先生的差距根本就不能用差距來衡量,覺得心中空空所失。

雪山飛狐讀後感(精選4篇)4

《雪山飛狐》是我在金庸所寫的著名的十五篇小説中最喜歡的一篇。這篇武俠小説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個章節,但卻是精益求精,使我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雪山飛狐》這部小説的真正情節就是以:胡、苗、範、田這四大家族的百年恩仇發展的。這百年恩仇的形成,卻是一部血淚斑斑的故事,聽者傷心,聞者落淚,令人傷感,亦令人深思。

胡、苗、範、田原本是闖王身邊的四大護衞,個個武藝高強,赤膽忠心。而且,這四兄弟手足情深,一起出生入死。但是卻因為:胡侍衞以一死卒假充闖王獻與清兵,將闖王安置於一隱祕廟中為僧。苗、範、田三人以為闖王已為胡出賣受害,在行刺吳三桂時巧遇胡,未與胡澄清誤會即將胡殺死。後來胡之子將實情告知三人,三人當眾自刎。但其後代仍不知內情,苗、範、田三家遂與胡家世代為仇。百餘年來,四家子孫冤冤相報,無一代能得善終。

但如果僅僅是因為不明真相而不斷尋仇也就罷了,卻偏偏有不肖後代投奔真正的死敵——清王朝,從而使得一場尋常的江湖恩仇演變成與朝廷相關的糾葛。

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一天之內發生的。但是因為故事中穿插了太多的對話,每個對話都是一場血淚的糾紛,導致了這篇小説的形成。當然,這些小説裏的人物,情節,對話都是虛擬的,但卻給人一種“事實就是那樣”“這件事好像真的存在”的感覺。

雖然這部小説在金庸作品中只屬中乘之作,但我覺得它應該是屬於上乘。在整體結構和場景設計上,作者表現出高超的才華。作品正面敍述的情節只發生於一日之內,而向讀者介紹的故事背景卻橫跨百餘年,整體結構在這種處理之下,異常緊湊。

在人物對話表述情節上,小説借鑑了西方的敍事方法,增添了現代色彩。以武林祕聞製造懸念,則增添了作品的可讀性。小説結尾處,不是像一般小説那樣有一條“光明尾巴”及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故意留下一個特大的懸念讓人揣摩思考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