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

校園2.27W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1

【詩句】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

【出處】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1】什麼時候能夠載酒來共飲,於重陽佳節 對酌同醉。每當佳節倍思親,這是詩人在九九重陽節登高望遠時寄給友 人張五的詩句,感情真摯,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意思2】

此詩寫登上萬山遙望張五隱居的白鶴山時所見之景,又因景生情,融情於景,表達了詩人思念張五並希望能在重九日相逢暢飲的感情。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註釋】①萬山:一作“蘭山”,在峴山的對面。張五:即張子容。孟浩然同鄉、好 友。②“北山”二句:化用晉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③薄暮:傍晚。④薺:薺菜。《詩經·邶風·穀風》:“誰謂荼 苦,其甘如薺。”⑤何當:何時。⑥重陽:農曆九月九日。古以九為陽數,兩九相重,都是 陽數,故稱重陽。古代文人在此日要登高,飲酒,賦詩。

  【全詩賞析】

這也是一首登高懷念友人之作。描寫景物清淡而優美,透露詩情灑脱而真 摯。張子容隱居峴山南之白鶴山,孟浩然之家園靠近峴山,他因登上峴山對面的萬山, 而吟詩寄情。一、二句言,北山處於白雲之中,可見其高峻而幽深;如此,隱者居於寧靜 之深山,必閒適愉悦。此化用晉陶弘景詩句,巧妙而不着痕跡。下面四句寫登高所見, 因景生情:詩人因思念友人而登高,登高不見人,卻見北雁南飛。於是,詩人之心,亦隨 鴻雁飛去,消逝於天際。此時傍晚,暮色蒼茫,能不油然而生淡淡哀愁? 然清秋山色, 爽朗宜人,又使人逸興遄飛。緊接四句展示了一幅自然優美的畫面,創造了一個高迥、 清空、幽寂的境界:薄暮時分,農人歸來,或步行於沙灘,或歇腳於渡口,顯得從容而悠 閒;放眼天際,那遠處的樹木猶如細密的薺菜;略近的沙洲,染上清光的月色,明淨而清 晰,景色是那樣的優美靜謐,淡雅可愛。末二句説,什麼時候能夠載着酒來,在這重陽 佳節裏,賞菊吟秋,共醉一番呢! 此二句點“秋”並照應開頭二句,更深深地表達了對友 人的真摯情誼。此詩寫景優美,感情真摯,而語言樸素,平淡自然,是一首情景交融、渾 然一體的懷人之詩。此詩“可以看出孟浩然詩的特點:寫景淡雅優美,飄逸中帶着淡淡 的惆悵”。(見陳文新《中國古代文學》上)此評是恰當的。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2

【詩句】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出處】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接近黃昏時分仍然望不見友人,詩人心中不由生出淡淡的哀 愁,然而轉望四周,清秋時節秀麗的山光又使詩人逸興稍起。詩句描寫的 是詩人秋日裏在山中遠望時的心境,一“愁”一“興”,俱是即景而生:登山 不見故人,兼以天色漸晚,故交便更不可見,因而心下生愁;而遠望山色正 好,何況清秋明淨,望之便更覺秀麗可人,故而逸興暫生。前者是故交不 可見的幽幽悵然,是人世情味;後者是山色猶可觀的淡淡欣喜,是隱者情 懷。讀之,彷彿可以看到清秋時節山林的秀麗與朦朧,感受到詩人極目遠 眺時心中泛起的細微波瀾,餘味無窮。詩句看似平淡自然,實則言情真切 動人。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賞析】

此詩寄張五,開篇即從張五而起。“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化用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狀寫隱者深居雲山,悠然自得的心境。作者因思念張五,而想象其隱居自得之情,而愈是想象則愈是思念,忍不住登高遠望: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登高遠望,但見林木蒼蒼,雲海茫茫,似乎只有秋雁在雲空中時隱時現。這時,自己的心也隨着雁而飛到遠處。“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兩句承上而來,亦就是“心隨雁飛滅”的實際內容。瀟灑的秋意,激起了登高懷人的興致;而薄暮冥冥,卻閉塞了遠眺的目光,作者不免引起無端的`愁緒。這是懷人不見,此心未舒時的意緒。於是遊目眺望山下四方之景: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這四句是遊目所見的實景,作者的意緒也由懷人漸漸擴展變化。所懷之人不見,卻見農人歸來,歇息沙洲渡口。由隱者而及於農人,兩者表面上似若風馬牛,但其中卻包含着作者對隱士們一向崇尚的“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王維《渭川田家》)的情調。所以這兩句既是作者意緒的轉移,又與前數句有聯繫。後二句由此延伸開去,既見其視野廣邈,胸次開闊,又顯得體物入微,感受深切。“樹若薺”、“洲如月”,實在是蕩去心底凡塵之後領略到的自然之物,可見詩人醉心自然之心態。末了懷人愁緒也蕩然不存,只剩下一種相許,一種嚮往: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3

原文: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悦,然後登山望張五;五、六兩句點明秋天節氣;七、八兩句寫登山望見山下之人;九、十兩句,寫遠望所見;最後兩句寫自己的希望。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張五名子容,隱居於襄陽峴山南約兩裏的白鶴山。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因登峴山對面的萬山以望張五,並寫詩寄意。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為孟詩代表作之一。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嚐,夠人玩味。

晉代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孟浩然這首詩開頭兩句就從陶詩脱化而來。

三四兩句起,進入題意。“相望”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萬山”遠望,望而不見友人,但見北雁南飛。詩人的心啊,似乎也隨鴻雁飛去,消逝在遙遠的天際。這是寫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卻使人逸興勃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於沙灘,有的坐歇於渡頭。顯示出人們的行動從容不迫,帶有幾分悠閒。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天邊”,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薺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

這四句詩是全篇精華所在。在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畫人物的動作,也未着力描寫景物的色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寫來,是那樣平淡,那樣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謂:“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涵涵然有云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潛評孟詩為“語淡而味終不薄”,這實為孟詩的重要特徵之一。

在這四句詩裏,作者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這同“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是頗為近似的。正所謂“每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這代表了孟詩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示出友情的真摯。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4

【詩句】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出處】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薄暮時分,只見勞作一天的人們三三兩 兩談笑而歸,他們有的行走在沙灘上,有的休息在渡頭邊。語言樸素, 明白如畫,給人以平淡的美感,洋溢着水鄉的勞動氣息。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賞析】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此四句是詩 人站在山上由下而上所看見的各色景緻。暮色下歸家的農人,行過了沙 灘在渡頭安然歇息;天邊茂盛的樹木好似薺菜一般,而江畔的悠悠小船好 似夜色未及時的小小彎月。這四句是本首詩的精華所在。山下的靜謐村 落是人文景觀,而遠望所見天色樹影是自然景觀,近景遠景相結合,令人 領略到秋日登高遠眺所見的怡然景色。詩人在景色描寫之間,筆觸自然, 用詞樸素,卻構造出一種平淡悠然、高深幽遠的氛圍。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賞析5

【詩句】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出處】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登上這白雲繚繞的萬山峯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脱塵俗的喜悦。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賞析】

詩的首二句脱胎於晉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詩人以此點明環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題意。“相望”顯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遠望,望而不得。只見北雁南飛,如同詩人的心。這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黃昏引起詩人之愁,清秋又引來詩人逸興。以下四句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詩精華。在這裏詩人並未着力刻畫人物,也未用力寫景。卻既顯出農村的靜謐,又寫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色。這是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尾句“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頭幾句,點明“秋”時,更表明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出友情的真摯。

這首詩語言樸素,語義平真,語氣親切自然,不着力寫景而處處有景,不着力描寫而友情自出。充分抒發出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