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境界讀後感

校園1.64W

《成功的境界》讀後感

境界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個小故事,叫成功的境界,我被這個題目難住了,我想:成功有什麼境界啊,這個小故事的作者是怎樣想的呀?我帶着好奇,走進了這篇不可思議的故事。

讓我來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你聽吧!上個世紀初,有一個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像柏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練琴,可他的父母覺得他一點音樂天賦也沒有。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讓他先拉一首曲子,少年拉完後,老琴師聽了簡直破綻百出。老琴師問少年:“你覺得拉小提琴快樂嗎?”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對少年説:“孩子,你現在非常快樂,説明你已經成功了,你拉小提琴是為了成功、快樂。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種大智慧!”

在本文的結尾,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花兒沒有結出果實,但它同樣有價值,因為它畢竟絢麗過、芬芳過;追求沒能成功,也並非毫無價值,因為它畢竟追求過,熱愛過。追求陽光下的開放是花兒的快樂,追求生活中的從容是人的快樂。揚起奮鬥的帆,蕩起快樂的漿,在生命海洋裏盡情遨遊吧。其實,本文的猶太少年正是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影響世界的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個名人的小時候竟是這樣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終於知道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事情…不用對於他那麼狂熱,只要把他當做調節生活獲得的快樂的一種活動。正是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會了我們!

2.

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

——讀馮友蘭《人生的境界》

曾讀過這樣的故事:有個叫楊密的官員,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屬下送給他的賄賂。屬下很詫異:這件事沒有人知道,你這樣清高是做給誰看的。只見楊密坦然説出了這樣的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説無人知道?天地之間,人最大。這種 “大”,不是個人形體上的巨大,而在於發自他心靈深處那種讓人震撼、讓人汗顏的東西。這是雖處“舉世皆濁”的世道,仍能自覺保持洞察萬物,淡泊名利的一種心態;這是擺脱世俗的監督、約束之後,仍能自覺保持清正廉潔的一種品行。楊密的行為充分體現了這種“大”,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馮友蘭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將“境界”定義為個人在做事時的意義。這種意義不是來自於別人的強迫,也不是來自於對別人的表演。它是發自內心的,真真正正體現自己良知的一種自覺行為。這種自覺的行為可以讓一個平凡的人,甚至是現實中“不合格”的人,脱穎而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小説《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從他身上,我們看不出他有一點成功的影子。他沒有同鄉成才的機靈,沒有班長老馬的靈活,沒有連長高成的剛強果敢。他只認一個理:人的一生不能白過,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他不會的事,只要認為有意義,他就認真學;他會的東西,只要認為有意義,就認真保持下去,即使遭到別人的冷嘲熱諷也在所不惜。許三多在紅三連五班的生活情景:其他四個兵,寫作的,打牌的,算命的,每人都有自己打發日子的方式,完全沒有了“兵”的味道。但是,許三多自己出操,自己打掃內務,自己踢正步,嚴格按新兵連受訓的要求來做,而且一做就是幾年!尤其是“修路”一節,他畫白線,揀不同色的石頭,鋪路石,種花草,有條不紊,實實在在。那些老兵們卻在營房內打牌,還抱怨他的多事,甚至盼望他的失敗!許三多的路鋪的確實艱苦,頂着風寒,頂着嘲諷,一步一步地鋪着,鋪向了成功。他用自己的毅力與認真完成了一個加強排沒有完成的工作,花費的代價僅僅是買花種的五塊錢!誰説“境界”離平凡人很遠?誰説聖人、哲人都是做大事的'人?許三多做的就是平凡的事,只是他是用人生的“意義”來鋪路,他鋪出了自己的境界,實現了從“平凡”到“偉大”的飛躍,成了凡人中的“哲人”,自己心中的“聖人”!

馮友蘭先生將人生的境界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做事完全出自“本能”, 類似於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於為什麼要下地幹活,他們也不知道。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則是歸結於一個字“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出發點是為了別人,目的卻是為了自己,對社會有益,是積極的功利行為;損人利己,為了自己不惜損壞別人,對社會有害,是消極的功利行為;至於損人不利己,則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害人害己,是愚蠢的功利行為。與功利境界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做事則是另一個字“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這些話語是對“義”的最好解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還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們,他們的偉大是他們對國家、對集體、對他人的那份犧牲,是那份不求回報的責任和良知。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執着追求與默默犧牲。他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不屈脊樑!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眼界更為開闊,行為更顯博愛。抗戰時期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千里來到中國,手術枱就是陣地,最終犧牲在中國。他的愛心跨越了國界,着眼於不幸的人類,做了天地之間更大的“人”!印度洋海嘯中的國際捐助,汶川地震中的國際救援同樣體現了各國具有“天地境界”人們的愛心,彰顯了他們對異國生命的尊重,對自然同類的同情,活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種人生境界,體現了個人對人生的認識差異,體現了個人的素質高低,也體現了個人為人處世的影響力。這四種境界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也不會成為個人的固定標籤。一念之差,可以造成人生境界的千步差別。有三個工匠,同在幹一件砌磚的活兒。一個説自己在砌磚,第二個説自己在賺錢,第三個説自己在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同樣一件事,由於三個人的認識不同,心境不同,導致他們做事的境界不同。第一個是為了做而做,至於做的好不好,他不管;第二個是為了錢而做,砌一塊磚,賺一些錢,至於砌的結實與否,好像與他無關;只有第三個人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偉大設計而做,他時刻想到自己夢想,也會時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們的認識有多遠,我們的行動就會有多遠。第三個工匠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完成了砌磚的任務,他的成功實現了認識水平的提高,實現了心態的平和,是用自己較高的人生境界做事,幸福的鮮花理所當然為他綻放!

為什麼我們在工作學習中總有一種苦累的味道,有一種枯燥單調的感覺?關鍵是我們對做事的意義不明確,自覺性不高,自然而然心態不平和,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同樣是上班,有的人只是看到八小時的勞累,有的人只是看到百十元的收入,卻很少有人想到工作是一種生活的充實,是一種夢想的孕育,是一種價值的體現,是一種忙碌的幸福!我們認識上的偏頗,妨礙了心境的平和,也讓我們離幸福越來越遠。人生是在做事,不是在表演。我們的一生不是在創造奇蹟,而是用自己的“心”在實實在在的做事,這就是我們對人生境界的最好解讀。

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也許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份坦然,也許是人生失意後的一份曠達。人生的境界是一個不斷歷練,不斷成熟的過程,也是一次冷靜選擇,認真把握的結果。幸福始終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會以更高的人生境界,活出自我,活出灑脱!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