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班教案彙總五篇

校園1.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彙總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側身鑽圈的動作要領。

2、嘗試傾聽不斷加快的口令,做出快速反應,儘量將動作做正確。

3、在對形練習的過程中,注意按口令與同伴合作走到相應的位置。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踏浪”。

2、幼兒人手兩面紅旗、一塊積木,直徑為60釐米的圈4個,平衡木3個。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韻律操:“踏浪”。

1、教師引導幼兒進行隊列變化練習。變化的順序是:一個大圓走—六個小圓走—一個大圓走—六路縱隊走。

2、教師帶領幼兒表演“踏浪”,儘量要將動作做到位。

二、遊戲活動——我是小小建築師

1、教師講解側身鑽圈的動作要領,身體對圈側站,下蹲,一隻腳伸過圈,低頭縮身鑽過去。

2、請一名幼兒根據教師的講解做示範動作。

3、幼兒分組活動,每組幼兒抱一塊積木在起跑線後,聽到信號,頭排的幼兒抱者積木鑽過“山洞”(圈),走過小橋(平衡木)跑到場地的另一端,放下積木快跑回來。

4、遊戲反覆進行2—3遍。

三、遊戲活動:機器人

1、教師扮演科學家,幼兒扮演機器人。

2、遊戲開始,科學家發出口令“快跑”、“慢走”等口令,機器人根據口令作出不同的動作。

四、放鬆活動——機器人放鬆。

機器人根據科學家的口令進行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1、緊密聯繫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給學生創設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玩,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數學、感悟數學和體驗數學,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積極的參與研究與學習,教師注意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無序思維過渡到有序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明晰化、條理化。

小百科:指人工建築而成的資產 ,屬於固定資產範疇,包括房屋和構建物兩大類。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嘗試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現。

2、知道把鏡子放在具有對稱性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3、體驗玩鏡子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照鏡子的經驗。

2、物質準備: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四方鏡子、記錄表以及水彩筆,各種舞會裝扮道具若干,《生日舞會》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參加舞會"激趣,感知鏡子成像特點。

1、幼兒自由裝扮自己。

2、提問:你用什麼道具裝扮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裝扮好呢?

3、小結:鏡子有成像的特點,所以當我們站在鏡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尋找小動物",利用鏡子感知物體的對稱。

1、引發幼兒猜想:把鏡子立在圖片的哪一條邊能使小動物變完整?

2、幼兒自由探索並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3、師幼共同驗證並小結:把鏡子放在對稱圖案的對稱軸上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三、"尋找禮物",進一步感知不對稱物體的成像特點。

1、引發幼兒猜想:利用鏡子能讓汽車變完整嗎?

2、幼兒自由探索並記錄。

3、師幼交流驗證並小結:鏡子放在兩邊不對稱的圖案上雖然能成像但不能變完整,只有把鏡子放在兩邊對稱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才能變完整。

四、參加舞會,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説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説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大小、找出最大、最小的物體。

2、學習按物體的大小差異進行5以內的排序。

活動準備:

1、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石頭各4塊。

2、小貓、小猴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以講故事為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前幾天、動物王國漲水啦!小動物們回家的路被水沖走了、現在要找到很多的石頭來鋪好路、於是小動物們就來找石頭鋪路了。

2、看、這個是誰呀?(小猴)、它很積極、第一個來幫忙、

看、它在哪裏找到了石頭(草地上)

那它找到了幾塊石頭呢(4塊)、請你們拿出手指來數一數。

二、石頭比一比。

1、現在找到了石頭就要來鋪石頭路了、最大的石頭在哪裏呢?最小的石頭在哪裏呢?(兩幼兒回答)

三、石頭擺一擺。

1、但是鋪路有一個要求、石頭要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來鋪。那應該怎麼來擺一擺?

2、把最大的石頭放在紅旗最前面、把最小的石頭放在紅旗最後面。

3、拿還剩幾塊石頭呢?(2塊)、那哪個應該放前面?(大石頭放前面、小石頭放後面)

4、小貓呀、它也很勤快、它在池塘邊也找到了石頭、它找到幾塊石頭?(4塊)、請一個幼兒來幫小貓鋪好石頭路。

四、石頭路鋪一鋪。(幼兒操作)

1、現在小動物們鋪路都累了、你們來幫忙好不好。你們的簍子裏也有四塊圓形的石頭、操作紙一張。

操作時、老師有一個要求、先找到最大的石頭和最小的石頭、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來鋪石頭路。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講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自己做了什麼,用感恩的心情去體會、感受他們對自己的愛。

2、瞭解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

3、會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感謝和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自編小故事:奶奶和小孫女。|

2、畫筆、紙。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1、導入: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奶奶和小孫女”

2、講故事:“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漂亮又聰明的小孫女,名字叫嬌嬌,嬌嬌的爸爸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很少回來,她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奶奶都會給嬌嬌紮上漂亮的辮子,穿上乾淨又好看的衣服,然後送她去幼兒園,嬌嬌已經上中班了,可是她不想自己走路,總是讓奶奶抱着,奶奶説:“我老了,抱不動你了”,嬌嬌不聽,又哭又鬧不去幼兒園,奶奶只好抱她去。

送下嬌嬌,奶奶趕快回家,因為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給嬌嬌洗衣服;打掃房間的衞生,收拾被嬌嬌扔的到處都是的玩具;去市場買嬌嬌最愛吃的菜;天冷了,給嬌嬌縫一牀暖和的小被子… 有一天,嬌嬌在幼兒園等奶奶來接她,可是等了好長時間,小朋友都接走了,奶奶還沒來,後來,鄰居的阿姨來接嬌嬌,告訴她奶奶病了。嬌嬌回到家,看見奶奶躺在牀上,不能陪她玩了,也不能給她做好吃的了,嬌嬌很傷心、她特別希望奶奶快點好起來。後來,奶奶病好了,嬌嬌也被爸爸媽媽接回去了,爸爸媽媽告訴她,奶奶太累了,年齡大了,不能再照顧嬌嬌了。可是嬌嬌非常想奶奶,她經常哭着要找奶奶,她説:我聽話,我再也不讓奶奶抱了。

3、引導幼兒討論:嬌嬌的奶奶是怎樣疼愛小孫女的?

嬌嬌做得對嗎?

4、談話:請幼兒説一説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怎麼愛自己的,都為自己做了什麼?(重點説一説生日、節日,老人是怎樣幫自己慶祝的)

你是怎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呢?你為他們做了什麼事?

他們非常疼愛我們,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我們應該怎麼感謝他們呢?

5、簡單介紹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啟發幼兒: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節日到了,你們想怎樣幫他們慶祝,讓他們過一個開心的節日呢?

6、討論並啟發:送禮物、唱歌、跳舞、陪他們玩、買好吃的、説一句感恩的話等等

7、引導:老師有一個主意,我們現在來畫一幅畫,把你想送的禮物畫下來,回家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8、指導幼兒繪畫(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9、展示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慶祝節日,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配合,適當提醒孩子。

活動反思:

以重陽節為主線,(即平時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數居多,老人比較溺愛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體諒和關心老人等),設計了這個活動。本活動旨在通過聽故事、講述、繪畫、唱歌跳舞等多種形式,讓幼兒體會和感受老人對自己的愛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樣關心和愛他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活動中,利用了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結合幼兒自身經驗自編小故事,幼兒聽得非常入神,因為故事裏講的好像就是他自己。聽完故事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着自己的爺爺奶奶是怎麼愛自己的,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

在老師引導下,能夠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他們也需要照顧,需要我們為他們做點事情,應該心疼他們,不要象嬌嬌一樣,把奶奶累病了。最後,孩子們用畫筆畫下了最想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車等等。晚上,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們陪爺爺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活動後,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紛紛反映,通過這次活動,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嬌氣的習慣,知道心疼人了,這對孩子今後發展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影響。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繩子的玩法。

2、引導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繩子。

3、充分發揮農村資源——製作繩子。

活動準備

1、繩子若干

2、廢舊布條

3、稻草、萬萬草、茅草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了了解繩子的玩法

1、出示一條繩子

(1)師幼共同討論繩子的玩法

(2)討論繩子的用途

教師小結:繩子能玩很多遊戲如:跳繩、拔河、舞蛇等,還能用它捆綁東西,繩子及好玩又有用。

(二)利用廢舊材料激發幼兒製作繩子的興趣

1、出示廢舊布條、報紙、各種草

師:孩子們,這兒有很多舊布條、報紙和草,咱們用它們做成繩子來玩好不好?

幼:好是好,這東西能做成繩子嗎?

師:能,肯定能,看看哪個小朋友愛動腦筋先製作出繩子來?

2、讓幼兒自己探索製作繩子的步驟

3、教師示範用布條、草和報紙製作繩子的步驟

4、師幼共同操作——製作繩子

5、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評價

咱們班的小朋友及聰明又能幹,能用這些本應該扔掉的廢舊材料製作出這麼有特色的繩子來,真是太棒了!等下次活動時咱們用自己製作的繩子玩遊戲。

活動結束

1、讓幼兒互相評價自己製作的繩子。

2、討論:這些廢舊餐料還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