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間失格》讀後感11篇

校園1.18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間失格》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失格》讀後感11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1

作為私小説類型作,或者作為無賴派代表作,它是成功的,並且當首推。作品悉數採用第一人稱,強調主我表現,拋開宏觀架構,單從敍寫身邊生活瑣事和人物心理活動出發,披露生活的不安與生存的危機。色調陰鬱、頹廢,多數展現人性不堪的一面、生活破落的一面。

出彩的是,作者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尤其細微到位。比如《維庸之妻》、《蟋蟀》、《皮膚與心》三章,借女性口吻敍事、抒情、剖白、袒露內心,絲毫不牽強附會,足見作者敏感心細,對人物的觀察揣度出神入化。

雖説作品不談時代、不談政治,但我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人物所經歷的戰爭的傷痛,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有一種愁,它是私人的,也是家國的,“鄉愁”隱藏在字裏行間,成為永恆的主題。無論是葉藏輕輕點頭,同意回鄉療養,還是維庸之妻慨歎昔日的井頭公園不再,池塘小魚兒哪裏去了?亦或是多情編輯想一斬情絲,回家置辦個小屋和妻兒安度晚年,無不藏納着他們對故鄉明明滅滅、閃閃爍爍的眷戀。離鄉的人都想回去,單純的童年,淳樸的故里,簡單的人事,方能最有效地治癒靈魂最深處的傷痛。可惜啊,一場戰爭,故鄉不再是原來的故鄉了;一場離別,我們不再是曾經的我們了。

撇開作品,説人。太宰治其人,格局不大。不是説情感消極就格局不大。作品可見人品,人品決定選擇,他會自殺,是看不開、想不透。比他苦的人多了去了,但還是有人能説出“我們過去有過很多痛苦。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這句話。不過這和日本整個時代的精神氛圍也有干係,“死是無限的活”,這種自殺情懷,攫住了不少敏感纖細的大文豪的心,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

如果大家生活難過了,可以選擇吃一頓或者像村上一樣去跑跑步,因為美食和運動都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太宰治用作品告訴我們,一定離煙酒、女色遠點,他們沒啥作用,不過是使人墮落的觸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遠離社交圈,“他人即地獄”,當你發現別人比你過得好的時候,你會更苦。

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地活,人生嘛,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有二三件事暖得你會心發笑,足矣。

《人間失格》讀後感2

看了《人間失格》的第一部,心情非常的壓抑,只剩最後一句話讓我覺得一聲歎息。

“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風趣幽默。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錯的不是他,是這錯誤失格的人世間。

小葉對自己的放縱,對自己的折磨,小葉,在時間,自卑,敏感而又脆弱的生存者,掙扎在人間的泥潭之中。

小葉聰明絕頂,細膩而又温柔,善良而又純真的生存者。因為不幸。不幸的人,似乎很容易找尋到人羣中的同類。

別人對他指責的話,無法反駁,一次又一次的將敏感的他釘在這恥辱柱之上。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裏,活在對自己的放縱裏,活在對人世間的絕望裏。

活在這泥潭裏。

太宰治的文章充滿了靈氣,一氣呵成,讀來非常暢快,暢快之後是深深的伶憫。對世間的絕望,對人性的參透,對黑色世界的描繪,讓人對着這人世間充滿的失望與無奈,為何本書命名為人間失格。

人間,我們所生活的人世間,充滿了痛苦,疼痛與壓抑,在小葉年幼的時候慘痛的經歷,讓他的一生都奠定了悲慘的基調。無奈而又滑稽的生存者,扮演這小丑,為博眾人一笑,其實真正面具後的他充滿了悲情,與創傷無可救藥,無可逆轉的生存。

你説這人世間,這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一切,幾分真幾分假?

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後,寫出了《富嶽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這位作家,極其聰慧與早熟,小説中的葉子與大她十歲的侍女,雙雙殉情跳海自殺的事情,原來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怪不得讀來讓人很是震驚和難受。

英年早逝應該是他對自己這一生的終極選擇。

他究竟是有多麼的灰心和失望,多麼絕望的活在這人世間啊。

我還記得其中的一段對話:

罪的反義詞是什麼?是法律。

是善良?不是善良的是惡的反義詞。

是神?是罰。

罪與罰。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説。人生的應有的基調是什麼?不同人擁有的是不同的心境。他的心境決定了他的命運。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魔之中。或者毀滅,或者重生。

所謂涅槃重生,本就是需要打破自身,以血和肉,以血和骨,重塑其身,這方式重生。涅槃,存活於人事,得到的,收穫的。作家的纖細而敏感的神經,讓他對自己和周身的經歷都會放大很多倍的。所以疼痛更加疼痛,美麗更加美麗。

有時最為罪惡的人,或許擁有最為純潔的靈魂。

人生啊,還是鈍感一點的活着,是不是會更好?

《人間失格》讀後感3

你是否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態度,而忽略了內心最純粹的快樂。放下堅定的腳步被困在孤獨的牢籠之中,心中也曾有過困惑和無能的彷徨。

在讀完《人間失格》的最後一頁,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書中出現的一次次場景都歷歷在目,這種感受足以給人帶來絕對的震撼。

葉藏從小生活在一個古板的舊式家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規定的時間內聚集到陰暗的屋子裏,井然有序地擺好飯菜,即便沒有食慾,也得低着頭,一聲不吭地嚼着飯粒”,這種壓抑的氣氛導致他在童年裏充滿了恐懼。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小葉藏如此敏感,對與人交往充滿了恐懼和渴望?也許是因為天生的性格陰鬱,以及少與人接觸,讓他從此畫地為牢永遠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

極度的善惡是非從此為自己戴了枷鎖。當他看到世間與他所想並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正常的。他的潛意識裏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掙扎而痛苦。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可這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

在短短八十多頁的內容中,看到了主人公懷着一種對人的不解和恐懼生活着。他覺得人與人的內心有一種不可越過的隔閡,在別人勸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覺得拒絕就會在別人的心靈和自己的心靈中剜開一道不可癒合的傷口。實際上他渴望和別人交流,渴望坦誠、平等、沒有階級和人性中最美的寄託。但是人間不只是美好偶爾也會存在苦楚,正因為有片刻的苦楚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添加色彩

可曾想我也有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時光。但是我選擇的是擁抱陽光。現在看來,年少時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壞事。若不殘酷,哪得頓悟。若是像葉藏一樣不斷地偽裝和逞強,終有一天會不堪負累。我十分理解主人公但我卻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葉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個小圈子裏,他的所有痛苦掙扎都是真實的,痛徹的。可是,外人終究是外人,永遠沒有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情感。

我很遺憾,葉藏沒有和這個世界和解。最後傾盡所有。他在做出了那麼多努力之後發現,還是無法做一個正常人,他的靈魂依然無法得到救贖。更可悲的是,這些並非是別人的過錯,而是他自己。是他的靈魂出了問題,難以修補。這無疑是最絕望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完美主義者看到自己忽然殘缺的身體,難以挽回的那種悲慟。他再也沒有勇氣,也找不到辦法去融入人間了。

願所有迷茫的人,堅定的做自己,都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快樂的生活。悲傷和苦楚只是暫時的,迎接我們的更多的是美好,當我們累了、困了、厭倦了請不要放棄你所面對的生活,因為我們還有朋友和親人值得我們守護,那裏才是我們温馨的港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間失格》讀後感4

《人間失格》全書都瀰漫着一股頹喪、自暴自棄的氣息,甚至是厭世的,讀至一半,我開始疑惑它的悲觀基調為何會在書榜中常年居於高位。

以第一人稱描寫的主人公,有孤僻性格。從童年開始,“我”的內心思考問題就十分消極而深刻,深刻是往消極中不斷延伸,已至於“我”害怕和惶恐去跟別人交流什麼,但是找到了另一種表達方式——搞笑。用極盡搞笑的方式去面對任何事情,偽裝自己的悲觀內心。一旦出現看穿他的人,又會陷入十分的惶恐。

主人公的性格並非社恐,生於富裕有威望的家庭,是家中比較小的兒子,父親在家庭中是頗具威嚴和地位(在外當官),對父親有一定的害怕,但父親對他並沒有很嚴厲。抱着主人公的性格何為從小開始就如此悲觀消極的疑問一直讀完。之後的人生,也是一步步越走越壞,在高中時代就參加地下運動,結識狐朋狗友,吃喝嫖賭,然後以一次和有夫之婦的跳海殉情被救為界限,正式被家中斷絕關係,從此更是自暴自棄,窮困、欺騙、睡女人、酗酒,到後來毒癮成性,被關進精神病院最後被家中大哥接回鄉下養病。

主人公認為他人生的錯誤在於父親和比目魚。父親並沒有露面處理,擔保人是討好父親的門客比目魚。他無處可去,學業已荒廢,暫時住在比目魚家中。為何要將大部分原因怪罪在比目魚身上,是因為怪比目魚沒有很明確的傳達主人公家中的意思:如果還想繼續學業,那麼家中會幫助他、贊助他學費回到學校。比目魚出於心機的“好心”,告訴主人公自己考慮接下來要怎麼辦,他會給予幫助。自此傳達的錯誤信號,讓主人公不想給他添麻煩,或者供養他從而厭煩他,從此人生道路偏離。

這是書中“我”的觀點,可以看出,“我”沒有一點積極心態,把人生偏差過錯輕易歸咎他人,(假使“我”得知真相,但參考“我”的習性、性格,人生也不一定會回到正途)並且“理所應當”地越過越混,一直似乎都是在尋歡作樂又窮困潦倒的邊緣亦夢亦醒,又異常孤獨。

書的最後附着上了作者太宰治的生平軌跡,太宰治本身命運曲折,書中很多主人公的經歷和都與他類似,最明顯的是主人公和作者都多次嘗試自殺,自殺的方式幾乎相同,可以説本書也是他自身的一些自述。

對於作者的自殺原因,我們無從而知,從譯者的推測中可以窺中一二,他是這樣一個內心擁有至高無上的温柔的人,對待女人即使如此,因而無法拒絕情人的自殺提議。折射至《人間失格》中出場的女性也頗多,佔據大幅,各自撫慰、陪伴過主人公一段時間。

這本書的價值,可能要研究過日本歷史和文學發展史,才能更深刻體會。瞭解生平後發現太宰治是日本一個重要而多產的作家,主導着當時二戰後“無賴派”文學。本書是我讀過他的第一部作品。有機會去研讀日本史後,在讀作者一些其他作品應該會更好。

所以,理解淺顯的我,怕不好下筆,也拖延和中間擱置了這篇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5

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每讀一遍,它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在那個灰色的社會裏,扮演小丑的葉藏恰恰是唯一的正常人。作為太宰治的巔峯之作,裏面所藴涵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就像兩個人只需對視一眼,便勝過千言萬語。

對於葉藏,我恰恰有這種感受。迷茫,恐懼,以及深深的悲哀。這些東西從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中散發出來,這是魯迅先生的文章所不具備的。當還是孩子時,他就已經敏鋭的察覺到了社會的病態,但是弱小的他卻無力反抗,只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小丑,去迎合別人。他並沒有受到過別人的愛,哪怕是父母也沒有給過他一點愛。他們只是給予孩子衣服,住所,飯菜,以及玩具罷了,就像神賜給凡人東西,哪怕只是一根樹枝,凡人也會欣喜若狂,神會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因為自己放下身段,給與了卑微的凡人快樂——這不叫愛,這叫施捨。

整個社會裏,葉藏看似是一個異類,被其他人所不齒,甚至就連後輩也敢對他訓話。但就如我前面所説的,這個社會是一個病態的社會,而葉藏代表的是人性的善良與真誠。他所便顯出的種種情感,正是人們隱藏在內心最深處,最不願意面對的感情。精準的可怕。

犯了錯不要緊,但若是不知悔改,那就是最大的罪惡了。葉藏努力了,奮鬥了,但終究是被世俗所打敗了。就連最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悲哀,都不是最乾淨,最純粹的感情了。裏面摻雜着作者和葉藏對這個無可救藥的社會的憤怒與無奈。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最後的問題,近乎於信仰一類的了。我不是單純地指宗教,而是各種各樣的信仰。認識靠信仰活着的,沒了信仰的人,就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後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其實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並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混混僵僵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着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葉藏所追尋的救贖,是人性的善良;而毀滅葉藏的,是人性的醜惡。瞭解更多讀後感,請關注。請積極的面對人生!

《人間失格》讀後感6

世界文學多種多樣,那你是否聽説過日本的“私小説”。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説”傳統,這一詞廣義解釋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敍述故事,就成為私小説。但多數人更傾向於狹義解釋,認為私小説脱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獨立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及心理活動。

太宰治,一個於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歷來都是私小説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於貴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卻驚動日本文壇,以至於他去世了近80年,還是有許多粉絲。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絕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葉藏是一個從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充滿恐懼不安,人總是遺憾自己所擁有的。葉藏出身在貴族,卻害怕吃飯,害怕跟人説話,等他來到城市,卻染上喝酒抽煙的陋習,生活好像充滿希望,又好像暗無天日,對於葉藏來説,他的一生都在尋找活着的意義。他在眾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個表情,與心情無關,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經營,越是失望。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藥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最終,他們都沒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決定殉情,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常子死了,葉藏活着。

父親為此與他斷絕關係,他每天渾渾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癮,他覺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後來,他又一次墜入愛河,直到他的愛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樣。在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連快樂都給不起自己。朋友們覺得他瘋了,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對他來説,活着就已經竭盡全力了。結尾,他被哥哥帶回了家,27歲的他已經滿頭白髮。

説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但是總是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其實太宰治先生所推崇的並非陰暗,而是這樣醜陋乃至殘忍的故事背後所藴含的深層次思想,其主線是追求愛與自由的真實,尋求人性的解放。我們在放縱自己的'同時渴望救贖,卻無力於控制自己,故是迷失本心,故枉費這一世的意義。但,一個人若是沒有裂縫,陽光如何穿透而入?人間百態,抵達不到的深淵便是人性與不斷髮酵的慾望,既然這世界不可能成為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模樣,為何不求同存異,再給世界,給自己一個機會?

願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

《人間失格》讀後感7

這是一個人在世間墜落過程的記錄,主人公葉藏失格了,失去一個做人的資格,他説生而為人,很恥辱。

葉藏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當官,家裏兄弟姐妹多但衣食無憂,可年幼的他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極其敏感,對人感到恐懼,日常瑣事中大人的斥責在他心裏留下陰影,每當被斥責,葉藏輕易就看穿大人暴露出類似獅子吼的動物本性。他無可適從,在跟自己的較量中找到了應對的方法——討好,也因此開始了悲劇的一生。

在與父母的相處中,他討好對方,藏起自己的喜好,為了讓對方高興,為了讓家裏和諧。有一次父親外出工作,問幾個孩子想要什麼禮物,葉藏剛開始提出想要書,父親不悦,反問葉藏怎麼還是要書,就不能換點別的嗎?還提建議買一個當時流行的小玩意給他。

摸清了父親的想法,葉藏當晚就偷偷走到客廳,在紙上寫上父親提議的禮物,第二天父親笑了,他也鬆了一口氣。

從此以後,葉藏在“偽裝自我”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愈加得心應手。在家裏,費力討好家人一派祥和,在學校,扮小丑講笑話人緣極好,小心翼翼偽裝費心費力表演,表面上他是一個十分開朗的人,一個很受歡迎的人,實際上他內心萬分壓抑,每天汗流浹背的表演讓他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地偽裝自我終於讓他徹底失去自我。

壓抑終究需要找一個出口來釋放,葉藏不止需要一個,是很多個。酗酒,談戀愛,與女友約定跳河自殺,自己自殺未遂女友死了,得了誘導少女自殺的罪名被學校開除,從此人生一落千丈。那段時間父親還通過朋友接濟他,讓他住在朋友並不富裕的家。

那個時候,如果他有機會跟家裏人坦誠相對,在親情的引導下也許還會慢慢好起來。可是親情淡薄,出了自殺、被開除這麼大的事,他的父親母親竟未當面勸導安慰,甚至避開不見。在他們看來,他辱沒家門,在他看來,他就是辱沒家門。葉藏的走偏,跟父母的缺位不無關係。

他逃離了父親朋友家,切斷跟家裏唯一的聯繫。他結識了同樣酗酒的朋友,經常一起喝酒墮落下去,遇到英子和她女兒時,他曾經想過安定下來,她的女兒也曾經喚起他心中的温情,然而當他看着陽光下她們嘻戲的樣子,他覺得自己是局外人,覺得自己不配,他不想攪亂她們平靜幸福的生活。良子,葉藏買酒時結識的女孩,她天真,坦誠,對別人百分百信賴。就是這樣的女孩都沒能逃過書商的欺騙而被姦污,葉藏當時震驚了,呆在那裏竟忘了去救她。純潔是罪惡的緣由?

人和人之間的欺騙,人情的淡薄,世道的混亂,更加劇了他的恐懼,最終他被當成精神病人被兄長帶回與世隔絕的鄉下,由一個老太太照顧起居而在人們的視線裏銷聲匿跡。

只是在我看來,誰也沒有他清醒,人性的善和惡他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自己家人一舉一動背後的想法和動機,他一眼看穿。只是,內心敏感洞察一切的他沒能找到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始終都掙扎在泥潭裏。這是關於人性善惡、自我、生命探索的書,書中的人物在現實中不難找到。

《人間失格》讀後感8

“三張照片,三篇手記”,書不厚,若投入,三小時足矣!

電影版的《人間失格》我是很早就看過的,依稀記得是大二,只記得畫面陰鬱,似乎講的是一個富家子弟的淪落生活,偽裝,不羈,放蕩,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寫,僅僅如此而已。

好現實的一番記述,寫盡了人情冷暖,曾世炎涼,從小的討好,逗趣,青年的逃避,尋死,到後來的尋求救贖到救贖幻滅,他沒有解脱,他的結局是他的性格招致,他的性格是從小養成,幼時的性格是天生如此還是家庭主導,這就人各執其詞了。

此外,可以説主人公的淪落和掘木有密切的關係,從罪→罰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他扮演了看客和助推者,遇人不淑,這便體現的淋漓盡致。人生有很多次遇見,但往往正是這些遇見影響了他人生的道路。

酒精和女人是貫穿的主線,他通過這兩種方式麻痺自己,從中獲得慰藉,最終傷害他的也是這兩種,讓他看破了一切,他以為在良子身上看到的純潔能夠救贖他,然而,最終仍是悲劇收場,他的唯一希望破滅了,並非是良子的過錯,他並不恨良子,良子是信賴天才,他恨的是人的信賴之心總會因為過於信賴別人而遭到玷污。

於是後來又開始重蹈覆轍,他是自我放棄了,他看破了親情,被友情也是傷碎了自尊,愛情的話,我覺得他從沒有愛過一個人,包括良子,良子對於他來説就是救贖工具,否則也不會最後拋下她,人其實愛的往往都是自己。

讀罷《人間失格》,文中有幾處印象很深,一處是靜子和繁子的對話,“為什麼要喝酒呀?”

“爸爸他啊,並不是因為喜歡才喝酒的。因為他實在是人太好了,所以……”

另一處是最後媽媽桑的一席話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我們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喝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酒並不是人們主動就願意去喝的,似乎,這是一個解脱方式,雖説是一個不高明的途徑,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痺自己的一種方式,如同阿葉説的,他一次都沒有想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於是他的解決方式便是傷害自己!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生活會告訴你,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美夢成真,只不過遍體鱗傷後慢慢降低了對生活的要求,適者生存罷了!

《人間失格》讀後感9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作者太宰治藉由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將自己一生的遭遇與思想刻畫其中,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真切的痛苦問題,從帶澀的行文中更能體會其內心深處的苦楚。

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殘酷、複雜以致難以忍受的時候,你是否會選擇這種“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頹廢性的人生哲學?作者通過故事情節揭露了人的陰暗面,揭露了每個人所展現的不真實的自己的虛假的一面。在作者看來,自己被認定是頹廢的。在世人眼裏“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着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讀完此書,才真正理解了書中的一句話“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讓他受傷,他甚至會被幸福所傷”,作者敏感脆弱及純粹的內心,讓他終其一生都在試圖邁向完美,註定了其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被他的純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説:“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祕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面對陰暗、扭曲、脆弱,固執的呆在自己的領域裏。這可能就是作者最終選擇投水的原因吧?

這本書説到底我覺得並不是倡導悲觀主義,更多的是理想主義。

《人間失格》讀後感10

《人間失格》又稱為《喪失為人的資格》,很高興在茫茫書海中,與它相識。

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讀下去?——“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一是怕用盡我目前的學識不能讀懂它,再是我不敢去想象這位作者是對生活有多失望才會寫出這樣殘忍的話語。最終亦是抵不住好奇,想去觸碰那沉鬱背後的孤獨。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這部被稱為是滴血靈魂的自白的作品,我更覺得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從開始對“可恥之事”的好奇,到後來“掩飾可恥”的共鳴,再是“被揭示可恥”的慌張,到最後“被救贖”的喜極而泣。

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我卻覺得《人間失格》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它把問題説出來了,將那假裝樂觀開朗卻極力掩飾自卑孤獨的內心,暴露在世人眼中,至於你發現了問題,是抑鬱悲觀,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那就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了。

許多讀完《人間失格》的讀者説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像,但我認為葉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在於壓抑自己的內心,放下自身姿態去討好別人,這和松子是不同的。松子的討好發自內心,無比熾熱真誠,而葉藏內心多疑敏感,臉上卻強顏歡笑。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小小的隱疾,明明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卻要裝作高興的樣子去接受許多違心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快樂,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自己積鬱已久的情緒,去爆發,去釋放,不是很好嗎?

《人間失格》這一部醒醐灌頂的好書,儘管我很片面的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但我不希望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葉藏”。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可能會很悲傷,可能會很壓抑,可能會很激動,也可能會和我一樣感到被“救贖”。

如果大家都能從這樣“悲劇”的作品,“悲劇”的人物中剖析自己的內心,正視那些恐懼,我想“葉藏”就會越來越少。

《人間失格》想讀就去讀吧,畢竟裏面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人間失格》讀後感11

太宰治,他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眾所周知,他是一個消極厭世作家。雖然最後死於自盡,可他的作品卻是日本至今為止閲讀人數前三名。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宰治。其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破滅之書”——《人間失格》。

我看了一部動漫《月色真美》,這裏面多次提到太宰治的《斜陽》和《人間失格》。所以我開始看太宰治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很多人在讀這本書之前,都會認為這是一本消極的書,會影響人的人生觀。其實則不然,確實,“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不像什麼積極的書,但他確確實實是一本好書。這個世界看似是美好的,但正如“草原上温文爾雅的牛,忽然抽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一樣。每個人都在隱藏自己的真面目,將包裝的自己展示給別人看,而別人則用包裝好的自己來回應你。太宰治他毫無隱晦的將這個社會的弊端寫了出來。

這本書是以他人手記的形式寫的,但這其實是他本人的自傳。太宰治是痛苦的,他的痛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他感情細膩所導致的,但這個社會使那樣的太宰治無地自容,以至於他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歎息。他是黑暗社會無辜的受害者,所以他是更貼近大眾的作家,他的文章更能打動讀者。作品中,他在寫自己的痛苦,而他痛苦是可以共鳴的,可以傳染的,讀者拜讀這本書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代入進去,想到這個社會。這就是太宰治文章的可怕之處也是可貴之處——強大的代入感。許許多多的讀者在讀完《人間失格》後,都得到了救贖,因為他們多年隱藏於自己內心那份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掙扎被太宰治無情的揭穿,太宰治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邪惡心思寫出來。這對於那些一度認為自己是罪惡的,是邪惡的,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病態的並想方設法把這種病態隱藏,使自己終日處於自卑的人來説,這種擁有同類的快感是無法言喻的。無論是怎樣的聖人不都會有自己的那份罪惡之心嗎?這並不可恥,只有將這種罪惡暴露於空氣之中,才有解決的辦法。而《人間失格》正是擁有這種力量的書。

《人間失格》的文字是消極的,《人間失格》作者是消極的,但《人間失格》所帶來的影響卻是積極的。如果有人真正意義上讀懂了《人間失格》,那麼,他一定會變成“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