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物理上冊複習知識點詳解

校園3.2W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作為九年級的學生是要學習物理的,很多的學生不知道物理怎麼複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九年級上冊物理複習知識點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物理上冊複習知識點詳解

  九年級物理上冊複習知識點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中。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單位來量度。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多數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水例外);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

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盛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外形。

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外形,具有流動性。

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周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輕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

4、原子及其結構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個原子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繞核運動。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和中子還有更小的精細結構。

5、納米科學技術:1nm=10-9m

二、質量:

1、質量

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温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質量的測量

天平是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當天平平衡後,被測物體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項: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天平所能稱的最大質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髒;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盤中。

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遊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樑、托盤、分度盤、指針。

使用步驟:

①放置——天平應水平放置。

②調節——天平使用前要使橫樑平衡。首先把遊碼放在標尺的“0”刻度處,然後調節橫樑兩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橫樑平衡。

③稱量——稱量時應把被測物體放天平的左盤,把砝碼放右盤(先大後小)。遊碼能夠分辨更小的質量,在標尺上向右移動遊碼,就等於在右盤中增加一個更小的砝碼。

三、密度:

1、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一般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

2、密度

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這種特性。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單位g/cm3,g/cm3單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密度的應用

鑑別物質:ρ=m/V。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體積:V=m/ρ。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質量:m=ρV。

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觀察量筒標度的單位。1L=1dm3 1mL=1cm3

②觀察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凹液麪的底部相平(或與量筒中凸液麪的頂部相平)。

2、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通過ρ=m/V就能夠算出物質的密度。

質量可以用天平測出,液體和外形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1、密度與温度:温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一般物體都是在温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即:熱脹冷縮,水在4℃以下是熱縮冷脹),密度變小。

2、密度與物質鑑別: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通過測量物質的密度可以鑑別物質。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物理學裏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運動的快慢

1、速度

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計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度——米/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

v=s/t,變形可得:s=vt,t=s/v。

2、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沿着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樸的機械運動。

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三、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1、國際單位制

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測量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小誤差。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包括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生改變;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

在受力物體上沿着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作用力。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不能脱離物體而存在。

五、牛頓第一定律:

1、維持運動需要力嗎?

亞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個物體持續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伽利略: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慣性

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説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慣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物體慣性大小隻與質量大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快慢均無關。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假如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這兩個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運動和力的關係

物體不受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理想情況

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實際情況

物體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改變

實際情況

第十三章《力和機械》

一、彈力彈簧測力計

1、彈力

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彈性。物體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

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彈簧測力計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針、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

使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範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重防止彈簧指針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

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由來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係是G=mg。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應用:重垂線

4、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央。

三、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為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的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我們應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觸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壓力,變滾動為滑動;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接觸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觸面光滑),減小壓力,使兩個互相接觸的表面分開,變滑動為滾動。

四、槓桿

1、槓桿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槓桿。

支點——槓桿繞着轉動的點。

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

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當槓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不轉或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説槓桿平衡了。

2、槓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槓桿的應用

省力槓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

費力槓桿:L1﹤L2 F1﹤F2 費力省距離;

等臂槓桿: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離,能改變力的方向。

等臂槓桿的詳細應用:天平。許多稱質量的秤,如桿秤、案秤,都是根據槓桿原理製成的。

五、其他簡樸機械

1、定滑輪和動滑輪

滑輪分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定滑輪在使用時,軸固定不動;動滑輪在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運動。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槓桿故定滑輪不省力但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槓桿故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2、滑輪組

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就組成滑輪組。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體重的幾分之一。且物體升高“h”,則拉力作用點移動“nh”,其中“n”為繩子的段數。

繩子段數的判定:在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劃一橫線,只數連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

3、輪軸和斜面

使用輪軸時,假如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能省力,假如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能省距離。

使用斜面時,斜面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就會越省力。

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

一、壓強

1、壓強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壓力不等於重力。把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假如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等於物體的重力。

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壓強公式:p=F/S,其中:

p——壓強——帕斯卡(Pa);

F——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米2(m2)。

2、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同時增大壓力和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同時減小壓力和增大受力面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特點

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液體壓強的特點: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⑵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發表於 2009-10-10 23:18:19 引用 1 樓 2、液體壓強的大小液體壓強公式:p=ρgh。説明: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ρ——kg/m3;g——N/kg;h——m。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 ...-

-

2、液體壓強的大小

液體壓強公式:p=ρgh。

説明: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ρ——kg/m3;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外形均無關。聞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説明這一點。

3、連通器

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原理:連通器裏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麪保持總是相平的。

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存在

實驗證實:大氣壓強是存在的,大氣壓強通常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2、大氣壓的測量——托裏拆利實驗。

⑴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裏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麪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着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説明:

a實驗前玻璃管裏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大氣壓的變化: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説,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氣壓的測量: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氣壓計分為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大氣壓的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1、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

機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聞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於氣體)。

2、浮力的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外形、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浮力的產生

浮力是由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差產生的。

六、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沒在液體中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所受的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懸浮在液體中。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應用

輪船:採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輪船按設計的要求滿載時排開的水的質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第十五章《功和機械能》

一、功

1、力學中的功

做功的含義:假如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裏就説這個力做了功。

力學裏所説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

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説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重: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功的單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3、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內容: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説明:

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論,對於任何機械都適用。

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

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舊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或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我們做題碰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不用機械時對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有用功: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額外功: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總功: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總共所做的功。

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W總表示總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機械效率:

η=W有用/W總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説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有用功是總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於1。

3、斜面的機械效率

η=Gh/Fs

式中:G物體重,h物體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體沿斜面上升的距離。

三、功率

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P=W/t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時間——秒(s)

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千瓦(kW)1W=1J/s、1kW=103W。

四、動能和勢能

1、動能

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

五、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假如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即:機械能守恆。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假如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假如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假如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假如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第十六章《熱和能》

一、分子熱運動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徑大約10-10m。

2、擴散現象

擴散現象説明:①分子之間有間隙②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由於分子的運動跟温度有關,所以這種夫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温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3、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間的引力使得固體和液體保持一定的體積,它們裏面的分子不致散開。分子間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經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

②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時,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內能

1、內能

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説明:

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分子之間又存在着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着。一切物體,不論温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同一個物體,温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內能越大。物體温度降低時,內能會減小。

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温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

B質量:在物體的温度、材料、狀態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質量和狀態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

D存在狀態:在物體的温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內能與機械能不同: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2、物體內能的改變

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物體温度改變或物體的存在狀態改變。但不能反過來説,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温度變化。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①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温物體向低温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傳遞的現象。

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温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對流和輻射。熱傳遞所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温度。

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温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放熱,温度降低,內能減少。

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②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

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轉化。

假如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③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説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三、比熱容

1、比熱容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温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容用c表示,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物理意義:表示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九年級上冊物理知識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