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篇

校園2.06W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篇 ,歡迎閲讀。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篇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成正比例的量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之後的一個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並初步瞭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徵,並能根據圖象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根據教材和內容的特點,我選擇了師生互動,以教師的“引”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這一概念。首先,讓學生弄清什麼叫“兩種相關聯”的量,我引導學生從表格中去發現時間和路程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在變化中發現: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變化方向性。其次,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規律呢?學生看了表之後,發現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是一樣的,都是90。這時,教師也舉了一個例子,就是450÷9=50,從反面的例子,讓學生理解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都是90,從而突破了正比例關係的第二個難點。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會一定。把學生對成正比例量的意義的理解成一系統。由於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之後,例2的學習還是讓學生對比着例1來自己理解數量和總價的正比例關係。最後,在兩個例題學習的基礎上總結出成正比例量的意義,把這意義從局部的路程和時間、數量和總價推廣到其他數量之間的關係。

不足之處是在練習方面,學生找不到哪些數量成正比例時應讓學生討論,每個正比例關係都應讓學生互相説一説,這樣或許會懂得更多。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反比例關係是一種重要的數量關係,它滲透了初步的函數思想。所以本節課體現了以下2點:

1、温故知新,滲透難點。

本節課《成反比例的量》中重點和難點都是學生理解“成反比例”這個概念,而這個概念的`得出要從研究數量關係入手,實質上是對數量之間關係一種新的定義,一種新的內在揭示。對於學生來説,數量關係並不陌生,在以前的應用題學習中是反覆強調過的,本節課的教學並不僅僅停留在數量關係上,而是要從一個新的數學角度來加以研究,用一種新的數學思想來加以理解,用一種新的數學語言來加以定義。“成反比例的量”與數量關係是有本質聯繫的,都是研究兩種數量之間的關係,而且是兩種數量之間相乘的關係,因此在複習題中我讓學生大量的複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係,並且聯繫教材複習了教材及練習中涉及到的一些數量關係,滲透了難點。

2、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加強思維訓練。

學習數學概念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於實際,去靈活解決實際問題,而實現這個目標歸根結底依賴於對概念的本質理解。成功的概念教學是要在得出概念之前下功夫,要設計多種教學環節,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體驗得出概念的思維過程,先做到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再順理成章的引出概念的物質外殼---即用語句表達。

例如我在教學《成反比例的量》時,我通過複習常見的數量關係,從生活事例中引出數量關係,然後給這種數量關係一種新的理解,將這種數量關係重新定義為成反比例關係,給具備這種數量關係的數量重新定義為成反比例的量,沿着這條線索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體驗了概念形成的過程。為幫助學生建構“反比例”的意義,課堂流程重點設計兩大板塊。

其一是“選擇材料、主體解讀”的“原型體驗”板塊。在這一板塊中,藉助三則具體材料讓學生經歷商量選擇、獨立解讀、交流互評和推薦典型等數學活動,積累了較多的與反比例有關的信息和感性認識;

其二是交流思維、點化引領的數學化生成板塊。在這一板塊中,學生立足小組間的交流和思維共享,藉助教師適時介入的適度點撥,生成了“反比例”數學概念,並通過回饋材料的概念解釋促進了理解的深入,並能利用概念準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在教學比例尺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的兩種問題,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的時候,教材上出現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了不同,以至於學生不知道如何區分,什麼時候該怎麼設。

第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其實在這一塊知識上,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係,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後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並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樣的畫葫蘆罷了。

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今天又對比例尺的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於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一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麼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麼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倍比關係的理解,實際還是對於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5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000倍,圖上的1釐米實際是5千米,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後,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學生適當的進行歸納整理,會加強學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