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地理知識電影對地理教學的積極影響

校園1.39W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美能磨練人性”,是“心靈的體操”。隨着時代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多媒體平台在教學中越來越廣泛地發揮着激發興趣、突破重點、巧解難點、豐富情感,陶冶心靈、提高審美情趣等作用。它那聲情並茂,色、情、景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會使教學煥發出奪目的光輝,產生了偉大的藝術魅力。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地理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要求“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這一系列要求,如果僅僅依靠傳統教學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本地圖冊、一張嘴,恐怕是難以達到的,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廣博的內容,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樣性以及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人與人、人與計算機的互動的靈活性,加之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與高中地理課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為地理教學的一種新的趨勢。其中影視傳媒對人的認識有巨大的輻射力,巧妙引用熱播影視劇及劇中情景,極易引起師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實現了師生互動,激活課堂。將影視資源引入教學,會改變教學的傳播方式,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豐富教學的模式,使學習效果大大提升。下面就就對地理教學的積極影響談談自己的看法:

地理知識電影對地理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影視作品可以創設美好情境,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就意味着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能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學習,讓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雙方樂於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情感具有情境性,教師應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並從中受到感染啟迪。藉助影視作品,有利於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慾望,從而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

在進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一節教學時,我就利用影片《海底總動員》的片段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效果明顯。電影中尼莫的父親與一羣海龜循着東澳暖流到達澳大利亞東海岸。這一情境的呈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問題(尼莫的父親從什麼地方出發?到哪兒去?為什麼和海龜同行?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它真的可以到達目的地嗎?)導入課堂,是學生學習勁頭大為提高。《海底總動員》中除了涉及洋流外,還有大堡礁、生物遷徙的很多地理問題,在教學中都可以使用。除《海底總動員》外,《龍捲風》中的龍捲風和氣流知識;《完美風暴》中的海上風暴;《垂直極限》中的地形和山地相關知識;《活火融城》、《地心浩劫》中的火山和地球內部構造;《帝企鵝日記》中的南極氣候和地理環境;《10.5級大地震》中的地震;《水嘯霧都》中的洪水;《日本沉沒》中涉及的板塊構造理論與地震;《天地大沖撞》中的宇宙天文知識;《未來水世界》中的海平面上升後的地球等都可以作為地理課上創設情境的很好案例。

利用影視作品創設情境達到意境美、情感美、意藴美,營造課堂良好的情感氛圍,對地理思維的開發,大有裨益。

二、影視作品可以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簡化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於知識的獲取,從而突破重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識的教學中,採用影視作品教學手段有獨到之處。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貌特徵,對於從未到過黃土高原地區親眼看過的同學來説,沒有形象的認知,往往只有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該部分內容。而影片《黃土地》恰好是以黃土高原這個地區作為整個劇情的背景,並深刻反映了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該片可以説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影片以獨特的鏡頭語言,給觀眾展現了黃土高原特有的地理環境,影片多次運用長鏡頭,將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貌特徵展現無遺,滿目的黃土一望無邊,一道道巨大的溝壑如刀砍斧劈一般,塬、樑、峁等典型地貌類型比比皆是,黃土小路蜿蜒曲折,起起伏伏,地表植被稀疏,一片荒涼??這是教師在課堂上單純的用語言來形容所無法達到的效果。結合影片的這些場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種地貌形態的形成原因,這樣就自然的落實了教學內容。另外影片中多次出現陝北地區的民歌,曲風悠揚,從這一側面也能結合地理課堂讓學生去理解,為什麼黃土高原地區的原生態民歌的唱法曲調和其他地區有所不同呢?進而讓學生明白地理環境與社會經濟等各方面人文要素的聯繫。再如影片中的一幕:顧青(影片男主人公)與翠巧(影片女主人公)一家在黃土塬上播種這一場景,可以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農業”以及“可持續發展”這些內容,嘗試分析: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如此勉強的在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坡上進行耕作,而且生產方式完全是“聽天由命”,其結果必然是生活困難,基本的温飽水平都很難達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針對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原來改進落後的生產方式,因地制宜,提高人口素質,控制人口數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才是必由之路,進而輕鬆地取得教學效果,達到緊扣教學目標的目的了。

運用影視作品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輕鬆掃除學習障礙,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緊緊握在手中,利於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大大減少了教師單調乏味的講解,大量節省時間,在有限的45分鐘內獲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了於課堂教學。

三、影視作品可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眾所周知,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於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於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跟不用説完成課標中的情感目標。利用影視作品,更具直觀性和震撼性。

《後天》就以全球氣候變暖所引發的環境問題為核心展現了驚心動魄的宏大場面。影片講述温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變異,全球陷入第二次冰河時期的故事。其中幾個情節對中學生運用地理知識進行探索,引導樹立可持續發展觀都有着很顯著的作用。例如:霍爾教授(影片主人公)在全球發展大會上所發言的關於冰河時期到來的理論:人類活動使大量温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温室效應,全球氣候發生變異,導致了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海水鹽度降低,洋流運動受影響減弱,甚至消失,低緯地區的熱量無法通過大氣環流和洋流輸往高緯地區,中高緯地區因此氣温劇烈下降,進入冰河時期??。這個情節可以結合高中課本中全球氣候變暖、洋流、全球性大氣環流、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知識環節在影片播放中,讓學生仔細體會,並做出自己的判斷,哪些是吻合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而哪些卻只是導演虛構,並無理論基礎的,並進一步對教材知識加深印象,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又例如:全球氣候異常在影片中以宏大的場面展現了不同的地點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巨大的冰雹,超強的龍捲風,驚心動魄的海嘯,恐怖的低温凍害??給學生帶來震撼的視覺衝擊的同時,讓學生終身難忘,教師可以指出這些自然災害之間的各自特點及其聯繫,並適時引導這些虛構的科幻場景如果變成現實那是多麼的可怕,我們當代人應該怎麼去做,去避免這一切的發生。實現了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能力的有效融合。具有此類效應的影片還有很多,例如《阿凡達》、《遷徙的鳥》、《永不妥協》、《快樂的大腳》、《難以忽視的真相》、《三峽好人》、《天狗》、《可可西里》。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都可以有選擇的運用。

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好處多多,但教師在運用影視資源時,要有正確的指導觀念和方法。影視資源的定位是“服務教學”,運用時要注意選擇有針對性的影片,使其服務於我們的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選擇並創造適合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放映的時間和度;在觀看影片前,最好向學生簡介影片內容,這樣學生從影片中獲得的信息量就會增加。總之,運用影視資源進行地理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教師一定要擔當好“主導”的角色,保證影視資源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