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推薦】

校園2.14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推薦】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

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進、優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寫教學後記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側重。一般來講,其內容包括實際教學效果與備課設想的差距;教學內容的調整、補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教學理念是否出現偏差;外顯行為是否有利於良好課堂氣氛的創設,等等。無論記載什麼內容,必須抓住自己感受、領悟最深的東西。或是成功之處,或是失敗之處;或是激情狀態下創造思維的靈感火花,或是個性化的內心體驗;或是教學中的困惑,或是教學中的疑難等。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認真反思,就會將真切、豐富的教學體驗和冷靜的教學理性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層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遵守如下原則。第一,及時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感悟,往往很難長久地保持在記憶庫中,特別是靈感性的東西往往轉眼即逝,因此,課後應該及時做好記錄;第二,真實性。教學後記貴在求真,貴在一分為二,做到所述事實真實,剖析問題一針見血,分析教學實事求是。切不可為了應付檢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務性。做教學後記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怎樣寫、寫什麼,都應該有利於新一輪的教學過程。因為教學後記即是上一輪教學過程的延續,又是新一輪教學過程的高質量準備。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2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要求教師要善於給學生時間、給學生問題、給學生懸念、給學生難題、給學生機遇,使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自身的不斷髮展。這就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比過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為政治教師,要能達到這個目標,我覺得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三個“不要”。

一、不要講解太詳細

政治課教學中曾經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把知識點講得很清楚,很詳細,但教學效果卻又不怎麼盡如人意。後來經過反思明白一個道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老師説得詳盡了,學生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只是識記知識,而沒有提高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沒有熱情。相反,如果我們在政治教學中,設置鮮活的熱點材料,多問學生幾個為什麼,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如:在講授九年級政治第六課時,針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我讓學生課前收集了相關的資料,並讓學生從收集的圖片中自己去思考、討論提出問題,進而得出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當然,反對老師講得太多,並不等於説老師就什麼都不用講,任由學生去漫無邊際自由發揮了,我們清楚,教學內容有難易之分、主次之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帶領學生主攻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點,對於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這樣,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了要點、解決了難點,弄清了重點,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不要佔有課堂的全部時間

45分鐘,我們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置學生於不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最佳思維狀態約為20分鐘,課堂上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所以,課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老師在講述一段後,有意識的停頓,佈下空白,給學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時間,這樣做,有助於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有了生氣。比如,在學習民族精神時,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有了明顯的不集中的現象,於是,我馬上調整上課的思路,停下新課的講述,説:在北京奧運會中劉翔有什麼表現?你當時的感想?因為聯繫了學生感興趣的事,學生的情緒立即被調動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非常熱鬧,課堂也跟着活躍了起來,知識也迎刃而解。

三、不要讓電腦、投影屏幕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書

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多樣的今天,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一點到底”,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輸大量信息,學生眼睛盯着屏幕,嘴裏忙着應答,課堂氣氛緊張熱烈,這種看似熱鬧的表面背後卻是膚淺,這樣的老師實際上舍不得給學生回味、體驗、感悟的餘地和空間,使人看了之後,不免讓人覺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們面對的是個性迥異的學生,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學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藝術的板書,它就是教師教學的“濃縮精華”,教學內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學生掌握知識的“引路牌”,是幫助學生開啟思維和想象的“鑰匙”。如在講述黨的基本路線的整體關係時,我畫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結構來引導學生進行辨證關係的學習(船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動力系統——改革開放;導航系統——思想基本原則),學生覺得新鮮且很感興趣,這個板書,雖然字少,但學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間和餘地。

高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讓老師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作為政治老師,必須不斷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去突破、創新。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的“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教材吧!這些時間會讓你得到百倍的補償。”講解吝嗇一點,課堂時間大方一點,板書藝術一點,這樣,我們的政治課教學才能爭得學生的心,贏取學學生的愛,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才能在政治課堂中得以升化。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3

我們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1、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六個任務項。圍繞任務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2、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師要努力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或愉悦、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4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為,反思如下:

一、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可以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説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説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説,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説,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為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閲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説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

對於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5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源頭要不斷更新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説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

4、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期會考試後,讓學生結合學習實際總結經驗與教訓。學生在晚自習時我有意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環節。在後半期學生的進步很大。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作業是讓學生反省自己的得與失,例如,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很多不適應,自從上“學習新天地後”,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千差萬別。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6

回顧一學期以來的教學,感慨甚多!優生從一個班以前無處尋覓到現在也能找出10個或8個,及格生從一個班10多個到現在也能找出20到30個。雖然和橫向相比可能和其他學校差距很大,但客觀的講縱向比還是有很多收穫的。下面就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反思自己的教學

從教法上來看,本學期繼續使用的是學校教導處提出的“四五六”教學法,按照“目標展示—自主探究—反饋交流—鞏固提高”四五六進行。上學期由於剛接觸,有些不太順手。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練,感覺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在思想品德學科上還真不錯。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自行解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第三,學生自主學習之後,有了自己的看法,然後進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糾正錯誤認識,整理正確看法和觀點,對照教學目標看是否完成任務。第四,針對本節課所學,多媒體出示層次分明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幾個班的課堂教學後,效果比較明顯。

從教學態度和教學技術上來看,由於剛剛教完九年級,對七年級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估計過高。在課堂評價中還有一些用評價畢業班的方式或語言來看待小小的七年級新生,對待學生還要再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中學,學習方式還不太適應,作為教師要看到新生的特點,一切教學有關的行為都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真正把學生看成課堂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改精神,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

從學習適應的角度看,七年級學生在經歷上學期一個學期的時間後,對課程的適應程度不斷加強。對學科的性質及深度、廣度有了一個較好的掌握。對老師的授課方式、講課思路也有了較深的瞭解。因此,課程學習適應性較上一學期來説,學生進步了不少,不再是一臉茫然的樣子。

從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習慣上看。上學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其生理、心理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的煩惱,導致學習注意力分散。目前,學生的學習目的由於受年齡影響,認識很模糊,課下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目的,就知道上學校來學習,至於為什麼學習,則考慮甚少。而正確的學習目的是促使我們勤奮學習的根本動力,所以基於以上的分析,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從學習習慣上看,這屆學生明顯不懂得學習,表現為,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複習不及時或根本不復習;學習計劃很少制定,及時制定了也不去執行;怕吃苦、逃避累……

但是這學期這種現象得到了較大的改變,經過思品課、班會課等多種途徑的思想教育,學生逐漸明確了我為什麼學習、學習些什麼、怎麼樣去學等等。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明白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

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看,雖然有了一些好的兆頭,但現在來看還做的不是很好。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方法,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學習很盲目。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幾乎沒有,很多學生都是抄襲作業。所以,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三、以後的教學計劃

1、繼續加大新課改工作的力度,在思品學科教學上多想、多學,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從情感上多接近學生,對學生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不要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教學任務,要充分發揮思品學科德育作用。

3、繼續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良好個性的培養。

總之,面對現實情況,不要抱怨、不要逃避,要針對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積極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本着一切為了學生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教與學。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7

學習結束,自己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在工作,也讓自己有了許多體會和感受。

1、創造良好環境,開展適應性教育

七年級是剛進入中學的學生,即由一名國小生成為一名中學生角色轉變,固然在適應和學習上產生一系列問題,對此,作為品德課的老師,我們更加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引導。這種新生教育不是單純地解決適應和不適應的問題,而是為了使國中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生活更加活潑、健康。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2、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自然就會去學,去研究。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剛剛從國小步入國中的學生,一時難以走出國小生的那份活潑、積極、主動的情緒,上課時很容易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他們有個性,也想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對於身邊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們對新知識有着強烈的慾望;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加,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注意啟發性設問。問題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學生很感興趣,想想也都能答,也願意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得以充分調動。

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從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我每天注意看新聞和報紙,只要是能為教學所用的我都會進行收集。然後,在教學中適當加以應用。

3、營造自主學習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努力保持與學生的民主和平等關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的能力,做到教師將不多,學生獨立思考和提問時間多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讓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和關注個體的獨特性。

總之,我認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愛護每個學生,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的良好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8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心理品質、公民道德教育和當代國情教育的必修課。除去會考的因素,如何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我想這更是每位政治教師的神聖職責。在當今新課程的感召下,怎樣讓學生、尤其是國中生每堂課都能真切的有所獲,這個問題常成為我在教學實踐中思考的問題。

最近《百家講壇》正在熱播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解的《三字經》。其開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告別了國小六年的孩子們由不同的母校進入到新的集體,十二三歲的少男少女,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身心發育、突變在即。這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一個尷尬的年紀。不同的成長背景孕育了千百種不同的個性:有如脱韁之野馬、難以馴服;有如掌中之珠玉、敏感易碎……面對這樣的學生就決定了國中老師必須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不僅要有智取的本領、硬斗的勇氣,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充沛的體力。本人是一名從事國中政治教學20年的一線老師,現將幾年來積累的幾點感想體會歸納如下,權當拋磚引玉,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可喜的變化:

首先,迴歸生活是近幾年來國中思品課教學最大的亮點。現在七年級、八年級思品課學習的有心理常識:如何融入新集體、如何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如何理解寬容和欣賞讚美他人等等。還學習法律常識:如何做個合格的公民、公民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如何應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總體上看,教師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開始關注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教學及活動設計聯繫生活、體現生活、迴歸生活。學生對此也給以充分的肯定,體現在愛看政治書、愛上政治課了。

其次,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正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國中生喜歡上政治課,喜歡思品課老師,把思品課老師當心理諮詢師,遇到學習、生活中的煩惱和不順心事會主動找老師述説自己的疑問,尋求老師的幫助。如:兩位女生向杭州某公司郵購一套69元的衣服裝飾品,始終都沒受到。剛好學到法律常識中的維護消費者權益,她們就來找我幫忙。我教她們聯繫杭州的12315反映情況,才發現是上了虛假廣告公司的當,終於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同時也增長了防範意識和維權意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學政治課是有用的!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中學思品課恰似一場春雨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的養料。

再次,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可喜的轉變。教材內容新穎、圖文並茂、學習探究的內容貼近實際、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更積極參與設計學習活動,如排演小品、進行辯論賽等,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大大提高。膽子變大了、信心增強了、懂得了換位思考,初步樹立了參與意識、問題意識、團隊意識和公民意識。

 存在的問題:

首先,駕馭和處理教材對每一位政治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恰恰是上慣老課程的我們這些老教師所缺乏的。真善美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樣政治課堂教學水平要提升也要從求真、求善、求美做起。

“求真”即鑽進教材,跳出教材。“求真”要帶着學生鑽進教材,學習“真知”。當今的“思想政治”教材內容,一般是從典型事例、生動故事、歷史事件、實物圖畫作為切入口,由具體到抽象來説明道理的。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從社會真情實例入手,尤其注意列舉一些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真實材料,包括國內外重大時事、本地區和本校所發生的事件以及實物、圖片等材料,讓學生去理解、接受教材內容。“求真”更重要的是跳出教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善於“挑剔”甚至“批判”一些“知識”。我們懂得,任何人都不能説窮盡了真理。“跳出教材”就是鼓勵學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師以及各種現成的答案,努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品質。

“求善”即貼近學生,走進心靈。教育的祕訣,不只是傳授已有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喚醒潛伏於學生內心深處的生命感和價值觀。“求善”要求學生運用其真實的生活體驗去感知和領悟所學知識中藴涵着的“善”,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並進一步認識社會、瞭解人生。

“求美”即注重薰陶,展示魅力。對學生注重美的薰陶,展示美的魅力,這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內容。“求美”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創造的動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技巧,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邏輯的嚴謹、結構的精巧、意藴的深邃、語意的誠摯、言辭的妙趣……所有這些,都會喚起學生的求美情趣、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傾心愛之。

其次,為人師者要有平等的愛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師德。對成績好的學生、班幹部和一般同學要一視同仁,在中國小階段由於教育改革配套措施還未落到實處,許多教師存在着會讀書就是好學生,不會讀書就是壞學生的錯誤觀念。因而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和一個學習差的學生同時遲到,老師對其態度卻截然不同。對學習差的那個,老師厲聲質問:“為什麼遲到?”而對於學習好的那個,卻關切地摸摸其頭問:“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才遲到了?”反差如此之大,讓好學生時時如沐春風,而禁不起任何批評和挫折;而所謂的壞學生卻易因此而破罐破摔,自暴自棄,更有甚者發展為怨恨老師,仇視比其好的任何人,以致引發過激行為。

這麼可怕的後果不能不讓我們警醒。對於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委以重任,讓其在學科管理中鍛鍊能力,但不能有任何特權,不應該使其產生驕傲情緒。而對於所謂的“壞學生”,教師應善於發現其優點,毫不吝惜地大加誇獎,甚至還可以根據他的特點,設立一些容易的題目讓他做答、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讓他覺得“老師並沒有看不起我,我應該爭氣,讓老師更喜歡我”。有的同學很聰明,可太好動,因而成績不怎麼樣,不過由於表現能力強,可以讓他帶動全班同學開展蒐集課堂小材料、舉辦主題辯論會或搞各種調查活動來豐富政治課的課堂教學,讓其找回自信,從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恰恰是這樣的所謂壞學生,他們的自尊心格外脆弱,老師就更應該注意課堂的藝術,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使思品課時時處在一種平等的氛圍中,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學有所獲。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思品老師更是如此。為人師者要有真心,老師對待學生、教育學生應該是誠懇的,要堅持以“誠”為本的工作原則。所謂“以心去發現心,以火去點燃火。”諷刺、漫罵對於教育學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適得其反的。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所以,每個政治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總而言之,成功的教學應該是有特色的教學,也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誌,教學特色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教師不斷自我辨證否定的過程。讓我們牢記——“真”是思想政治課的基石,“善”是思想政治課的靈魂,“美”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敢於以純潔的心靈、理性的判斷,去鞭笞假、惡、醜,不斷追求真、善、美。學生只有具備了紮實的科學知識,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明是非、辨美醜的能力,才能真正熱愛生活,嚮往未來,鋭意進取,學有所成,將來奉獻社會。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9

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淺談幾點反思。

一、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自身素質,一是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

1、堅持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豐富知識,才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豐富知識,跟上時代節拍。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有學生對我説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喜歡你上課,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為了充電,要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還是雜誌、歷史、經濟、心理訪談等。

2、勇於反思。老師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面對和改進自己的偏差、錯誤,才能不斷提高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質教育。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

3、為人師表。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師德為學生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

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

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

4、尊重學生。學生尊重老師天經地義,但老師也應尊重學生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認為自己是為學生好,常常忽略學生權利。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活動課或課外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學生難免厭倦、反感。老師尊重了學生,學生才會尊重老師,這也許是作為教師比較幸福的事了。

5、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工作,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師生關係一定融洽。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課堂環境,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形式多樣,應根據不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不同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採取何種方式,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因此,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與學生活有關,都要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學着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就是學到相關知識時,讓學生結合調查採訪,聯繫自身和同學實際,開闊學生視野,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有效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 “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0

中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我感受頗多。通過這個月的學習和生活,我個人認為,思想品德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較高而又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我覺得提高自身素質很重要。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真正完善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而自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二是個人修養。要提高自身素質,就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問你一些專業知識,如果我們對專業知識都不能準確的掌握,試問,你以何來服學生?不僅如此,在平時和學生的接觸中,學生還可能會問你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果處理的不好,學生會認為你這個老師肚子里根本就沒有“墨水”,那麼,他也就不會甘心受你的“擺佈”。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課後,學生問我,“老師,一般説來,蚊子在一米開外飛行我們就可以聽見,但為什麼我在廁所的時候,蚊子都離我很近了,但是我卻聽不見它的飛行聲音?”,“次聲波對我們有什麼危害?”等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並不屬於思想品德課的範疇,但它卻反映出一個老師理論知識的功底,如果你不能作出一個能夠讓學生信服的回答,以後學生會怎麼看你?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每上一節課後,我都對自己本節課的教學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個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穫。當然,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之外,我還積極參加市、區裏組織的各項活動,,能夠多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考驗,對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大家都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心中留下痕跡,我們可能就是學生的嚮導。因此,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這樣幾個方面:(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都會對學生提一些要求,讓他們嚴格遵守。要是老師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都不去遵照執行,學生會服嗎?比如説,老實説上課要有時間觀念,不許遲到,而自己卻經常遲到的話,學生還會聽你的嗎?

4、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想讓所有的學生都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卻隨意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甚至當着其他學生的面辱罵學生,將心比心,學生能對你產生好感嗎?他們甚至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別人。又或者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常常因此而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會對你產生厭倦和反感。要想營造一種温馨和諧的學習氛圍,就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好的收穫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於一個新教師而言,教學的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要想真正贏得學生的讚許,你需要付出更多。古語有云:“教學有法,學無定法,而貴在得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做得並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我會做得更好!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1

反思過去,許多感慨,酸甜苦辣一應俱全。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思品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結合自己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尤其現實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所以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跟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有學生對我説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是沒興趣,喜歡你上課,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為了充電,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歷史,經濟,心理訪談等。儘可能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豐富經歷,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也許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於反思。老師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面對和改進自己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幾乎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有時不用多。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學生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在意。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學生悄悄地對我説:“老師,您以後能把一節課內容講完嗎?”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除了隨機加的內容之外,關鍵在於我語言還不夠簡潔。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本身就是教學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難做到,但常反省自己還是可以的。

3、為人師表。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

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

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語速快,講課時我就提醒自己注意。當我普通話發音不準或有錯別字時,學生能及時指出幫助我改正。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犯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記得一次在九年級(2)班上課,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説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説完,就有個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是學生犯錯,而是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更重要的是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4、老師要尊重學生。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生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老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認為自己是為學生好,而常常忽略學生的權利。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小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當,也不敢面對。記得上學期,有一次上課時,也許因現在會考思想品德課只作為畢業,學生不太在乎。一個成績還比較好的學生覺得聽課沒興趣,就抄寫英語。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着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況是不會生氣的。在一片沉寂中,繼續將內容上完。課後我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再次上課時,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給這位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説上思想品德課寫英語就是不對啊!!對此我沒多解釋,主要説明了教師也會犯錯誤。記得很清楚,當時班上同學給我鼓了掌。這樣,我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很多學生有什麼心理話經常找我説,甚至請我為他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這也許是作為教師比較幸福的事了。 5、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課時,兩位學生在座位上因一點小事吵起來。當時我也很生氣,臉沉下來,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學生都説,老師請別生氣,生氣會老的。我樂了,趕緊調節好情緒繼續上課,課後又單獨找學生談了話,解決了問題。因此,我與學生的關係相處是比較融洽的。因此在學期結束時,學生給我打的分,還是蠻高的。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採取怎樣的方式,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因此,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我幾乎都要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學着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七年級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對中學的學習有很多不適應,我在講完“學習新天地”的內容後,還經常問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就是學到相關知識的時候,讓學生結合社會調查採訪,聯繫自身和同學的實際,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例如,針對學生厭學,在講“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時,考慮學生去落後農村不方便,我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上網蒐集落後學校條件的相關內容和圖片,加上自己蒐集的,做成課件,通過和我們學校的條件對比,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感受農村尤其山區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甚至惡劣,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反思帶來的收穫我感受頗深,如今也嚐到了一定的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我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2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活動課教學,確實值得人們去關注、反思。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旨在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拓寬教學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成效,從而幫助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

本學期,我承擔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特意選擇了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八課《學會拒絕》中的“遊戲機的誘惑”作為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怎樣設計活動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怎樣引導學生認識玩電子遊戲的利弊,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是我反覆思考的問題。本節課的教學開展充分運用了活動課教學形式,圍繞“遊戲機的誘惑”這一主題,通過小品表演《今晚我回家》、課外調查、小組討論——沉迷於遊戲,最終可能導致什麼結果、小辯論――中學生該不該玩電子遊戲、新聞鏈接――焦點訪談《變了味的電子閲覽》錄像片段、主題探究――怎樣抵制遊戲的誘惑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生活,達到了較好教學效果。儘管該節課的教學任務早已完成,但我仍願奉上自己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借鑑,也作為拋磚引玉吧。

1.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應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中,“知識本位”、“教師中心”、“結論唯一”,課堂當作了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教科書當作了知識和信息的唯一來源,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着觀眾的角色,成為教師灌輸的對象,“教師講,學生背”成為常見的教學現象,最終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生淪為了學習的奴隸。而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直接經驗創設教學活動,通過“課外調查”、“小辯論”、“主題探究”“寫倡議書”等系列活動,創設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內化思想品德,調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認識沉迷遊戲的危害,懂得了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做人,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主題探究――“怎樣抵制遊戲的誘惑”這一活動中,學生以五人小組為單位,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學生、學校、家長、社會多個角度回答了怎樣抵制遊戲機的誘惑,在討論發言中,學生相互合作,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能突破教師事先的提示,更為可貴的是調查小組的一位女同學,還結合自己課外對網吧的調查,介紹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提出了對待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黑網吧的整治措施。這一切,確實使人感受到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單一、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轉化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一改以往課堂教學中將學生視為接受“美德”的容器,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活動課教學要注重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思想品德教學強調聯繫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個體生活和生命,發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價值,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迴歸,向實際迴歸。在本課教學中,導課時學生表演的小品《今晚我回家》,就是取材於我校一真實的事例,對於這樣的小品,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具有説服力,以此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討論,合情合理,過渡自然,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極為高漲。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也避免了強制性的灌輸,空洞説教。另外教師還積極創設條件,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調查,對我校國中生沉迷遊戲的現狀、社會上網吧經營情況作了一番調查,學生獲得了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當調查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結果時個個充滿自信,因為他們經過社會調查,有了更深的生活體驗,也就擁有了發言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和認識,提高了社會適應力。

3.活動課教學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並不是僅停留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上,而是“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生活,擴展和提升他們的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平時的思品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節,提供背景資料,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從而提出具有獨創的見解,可見活動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另外在思品活動課教學中,通過討論、調查、辯論、探究等活動形式,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鍛鍊,這些對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有益處的。社會調查小組的同學在對學校電子閲覽室的調查中,發現電子閲覽室管理中存在學生上網遊戲這一嚴重問題,學生在細緻調查的基礎上,經過小組討論,針對這“變了味的電子閲覽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在課堂教學中,調查小組的同學彙報了調查經過並朗讀了《給校長的一封信》,徵求同學的意見。這一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學生面對存在的問題,敢於提出獨創見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得到了培養。

4.活動課教學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關注社會現實

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生產、學習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遠影響。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網絡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豐富的信息來源,也成為了思品教學的新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擴展了教學的空間,拓寬了教學資源的範圍,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同時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促使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在本課教學中,為加深學生對沉迷遊戲的危害性認識,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播放了焦點訪談《要命的網吧》片段;為反映社會不良現象,播放了焦點訪談《變了味的電子閲覽室》片段,這兩段視頻材料的播放,給學生以強大的視覺衝擊,也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根據課堂觀察,學生觀看時神情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後反響強烈,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教師再適當點撥總結,從而深化了主題教育。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社會生活,喚起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了機會,也開闊了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5.活動課教學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是活動的主角,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將直接影響活動的開展,活動的成敗與學生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會到知識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為此活動的設計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嚮導,也是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在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組織好課堂小辯論――“中學生該不該玩電子遊戲”,學生自覺利用課外時間查閲相關的資料,課堂辯論在學生自己主持下又是一番脣槍舌戰,精彩的辯論不時贏得了台下同學陣陣掌聲,有時偶有一方招架不住,下面有同學恨不得自己上去理論幾句,那着急的樣子着實讓人感到好笑,但也不禁為學生的那份真情所感染,最後學生還興致勃勃評選出本次辯論的獲勝方和最佳辯手,這一辯論活動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高潮,而這一切都緣於這一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其實辯論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而通過辯論,學生對中學生玩電子遊戲的利弊有了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生活中自覺抵制遊戲機的誘惑,這才是開展這一活動的真正目的。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怎樣通過活動開展,更好地體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設計活動、挖掘活動的深度,使活動不至於流於形式,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在課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社會調查能力這些問題仍有待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3

今年,我擔任了三、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以前,總習慣於一言堂的方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國培”所學的知識,以及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通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為》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通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藴藏着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説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説説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説説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區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羣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鈎,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為着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羣可愛的人。在這裏,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國小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才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羣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説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具有“實踐性”特點:“注重與學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思想品德課不像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那樣通過做練習、考試檢驗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成果,而是看他通過學習本課程的有關內容之後,在實踐中面對真實的境遇和衝突做出的自主選擇和自覺行為來體現價值。

實踐證明:優質的思想品德課,“得利於課前實踐活動,得法與課內實踐活動,得益於課後實踐活動”。

一、課前實踐活動

寓事於理是思想品德課的特點。但是課堂上的東西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不易接受,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課前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活動內容,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查閲資料等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積累感性認識,增加體驗,無意識中受到了與教材相對應的主體教育,為課堂上理論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例如:在學習《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一課,我考慮到學生的生活中沒有貧窮的影子,很難理解當今社會的巨大變化。於是在課前給學生留下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調查身邊的鄰居從衣、實、住、行四個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調查,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到了“生活變化之大”的主題教育。由於學生課前參與了實踐活動,有了感性體驗,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課內實踐活動

課內實踐活動即課堂上的創設情境,根據教材內容,運用不同的形式,在表演、遊戲、辯論、演講、體驗等活動中內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關愛大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課堂上我讓學生進行了一次體驗:帶領學生來到校園,觀察學生的“傑作”:校園裏隨手丟棄的垃圾;校園裏被折斷的花木、踐踏的草地;校園裏被亂刻亂畫的牆壁。學生看到這些,低下了慚愧的頭。緊接着進行關愛自然從我做起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既完善了知識結構,由促進了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課後實踐活動

課後實踐活動是課內實踐活動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程結構、教材體系的調整,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調查活動、採訪活動、上網查找資料,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將抽象的書本知識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一:在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一課時,我讓學生走進村莊,尋找需要幫助的人,考慮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然後儘自己的所能為他人提供適當的幫助。

例二:在學習《人和大自然地不和諧之音》時,我讓學生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寫出自己的建議。

課後的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鞏固和昇華了課堂上的知識。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發揮整體教育功能,促進了知行的和諧發展。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德”與“行”統一、“知”與“行”統一,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實現由知向行的轉化。轉化必須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實踐。教材、教室、學校並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只有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體驗,才會有心靈的觸動。帶學生到實踐中去感悟、去體驗,比老師在課堂上洋洋灑灑的説教、父母在家中強調要實在、動人的多,也有效的多。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

在上週三和週四的思想品德研討會上,我上了兩節研討課,在教研室董老師和其他聽課老師真誠用心指導幫助下,收穫很大。特別是聽取了三中吉老師、四中夏老師的課後,我發現與她們這些優秀教師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電腦、製作課件方面,需好好跟她們學習。

事非經過不知難,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親自經歷,才會發現更多的不足。無論是典型材料的選取,還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都有待於提高。

週三那節課,由於兩個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學生互助交流時間不緊湊,導致課堂前鬆後緊,前三個任務項就用了35分鐘,關鍵的後三個任務項只剩10分鐘,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覺特對不住聽課老師。

週四的課上,縮短了播放視頻的時間,組長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進度,基本上達成教學效果。立法、執法、環保基本原則前三個任務項用了15分鐘,個人為環保做貢獻後三個任務項用了30分鐘,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互助交流比較充分。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落腳點,實施環保關鍵在行動。不足的是,在播放視頻時,由於課件操作不熟練,耽誤了幾分鐘。

下面把這次講課的收穫(重點是不足)總結如下:

①包括播放視頻,導入新課不能超過5分鐘。相同的錯誤這是第二次犯,真不應該!

②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容易導致學生冷場;學生互助交流時間要打緊,這需要組長把握好。如果這幾方面拖延時間,處理不合理,課堂就會前鬆後緊,該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課。

③在週四的課上,因組內加分的原因,出現了兩個同學爭着讀材料的不和諧現象。教師應提醒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榮譽利益面前主動做出謙讓。貫徹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養“人人為師、互助共勉”的情義文化。

④一上課,哪塊是自己的短板,就會暴露無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對於課件的製作與使用、視頻的插入與播放,不是很熟練。具體説,是很不熟練。經過這段時間的備課、上課,終於下定決心,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電腦操作能力。

⑤本來打算播放單個視頻,這個平時還是比較熟練的。這次為了方便,好朋友給做了個ppt課件。麻煩來了。因電腦課件知識知之甚少,自作主張把包裏的內容複製到桌面上,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更方便些。結果,一旦挪動,視頻就打不開!吃一塹,長一智,教訓太深刻了!

⑥儘量創設一種愉悦的、寬鬆的、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師生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充分享受學習的愉悦和幸福。藉助討論活動實現人際關係協調、知識梳理、觀點碰撞、思想表達能力提高等目的。促進教學的課內外有機銜接,學生知與行的協調統一。實現課堂討論的生命化、科學化、體驗化和實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