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

校園2.04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

“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生動的太空科普課。

三位“太空教師”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工作和生活場景,還向學生們演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體運動、液體表面的張力等等現象,詳細介紹了實驗背後的原理。學生們也可以向航天員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這樣天地協同的雙向互動讓我們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滿足了對於未知空間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亞平作為神舟十號的航天員首次進行太空授課;八年後,隨着神舟十三號的升空,中國空間站的設施與運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狹窄的試驗艙變成了寬敞的核心艙,精密的儀表與照明系統讓課堂更明亮,衞星讓我們的太空授課“信號滿格”。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在幾年裏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科技反哺教育,創新推動發展,科技讓少年們觸及更高的夢想。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從書中的天宮到身臨其境,從畫中的嫦娥到無阻的“天地互動”,沉浸感、參與感滿滿的天宮課堂讓我們對太空有了真切具體的認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夢想。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天宮課堂不僅僅只多了一份神祕感,更是在“飛天”過程中的一次“心靈碰撞”、一次對於好奇心的迴應。讓太空課堂成為更多人夢想的起點,這才是天宮課堂的意義所在。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2

這次的天宮課堂為我們介紹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空間站上儀器設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們收穫頗豐。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為我們講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識點,讓我們領會了科學的奇妙和科學家善於創新的精神品質,讓我們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回望過去,18世紀60年代,世界上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成為了新的動力來源,工作效率遠遠大於人力,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帶領人類走進了“電氣時代”。每一次技術上的創新,都大大增加了社會生產力。我們所看到的空間站,也與科學家們的辛勞成果密切相關。

在宇航員們在空間站裏為我們演示的儀器結構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設計之巧妙也都令我們歎為觀止。遙望過去,1970年,東方紅一號升空,宣告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偉大成就;2_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登上太空,標誌着我國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僅僅五十個春秋,我國航天便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這節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科學家們善於創新的精神品質,也讓我們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科技工程的飛躍。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

“太空級”名師授課,零延時空中課堂!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演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並介紹與展示空間設施。

太空“泳雪”實驗演示了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將水擠出,只見一個圓圓的水球漂浮在空中,加入飽和液體開始逐漸變白。看到白的,大多數人會想到冰雪,但是摸起來實際是熱乎乎的。

液橋演示實驗中,在一塊透明板上粘一滴水,再在另一塊板上滴一滴水,將兩張板子合到一起,水也融合在一起。再向兩邊側拉,足足拉了六七釐米,看起來就像一座橋。而在陸地上只有0.5釐米,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水油分離實驗中,王亞平將手裏裝有水和油的瓶子搖晃,油和水竟然融合了。而在陸地上,搖晃後會逐漸分層,這是為什麼?接着葉光富將小瓶系在繩上做圓周運動,通過離心力的作用,水與油又分離了。

太空拋物實驗,派上了頂流冰墩墩,被當作拋物實驗中的“物”,沒想到冰墩墩也有這一天,被人來回扔。冰墩墩在被扔的過程中,它沒有掉到地上,而是在原方向做勻速運動。至於實驗設備,一看就是高科技,價格絕對是天文數字!

未來屬於我們,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國不斷追求的航天夢!我們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努力學習,強身健體!為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4

《天宮課堂第三課》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天宮課堂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比次,中國航天員們在4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裏各種大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寶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5

在太空中,有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天宮課堂》探索太空的奧祕吧!

瞧,葉老師是飄起來了嗎?其實不是,葉老師在演示走路呢!原來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覺一樣,橫着的。這可與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沒有一點要飄起來的樣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來,我們再來看看太空中轉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氣向後轉是不行的,必須要用手臂的力氣,轉身時,右肢要快速旋轉,才能轉過身來,在地球上轉身,只要身子隨着腳向後轉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麼按壓,乒乓球最終都會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王老師做實驗吧。王老師先把一隻黃色的乒乓球放進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後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沒有浮起來,竟然沉在水裏。真的好奇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實驗啊,我對太空充滿了嚮往。

我感覺宇航員應該很辛苦,他們肯定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做出了這麼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卻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他們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我要向這些宇航員們學習,將來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6

浩瀚的宇宙,蒼茫的太空,神祕得令人神往。對於太空,我們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奧祕等待着我們去發現。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課堂採取了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航天員王亞平老師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老師擔任助手,翟志剛老師攝像。三位“太空教師”為我們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老師們為我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實驗。這一幕彷彿發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飄在半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根小棍點在液球上,球體瞬間開始“結冰”,幾秒鐘就變成通體雪白的“冰球”。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熱的。看完實驗,我感覺非常驚奇,於是我查閲資料,瞭解到太空‘冰雪’實驗實際上是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晶的過程,過程當中會釋放熱量。這個實驗的“玄機”就在於小棍上沾有晶體粉末,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提供了凝結核,進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鈉晶體。

太空課堂,不僅讓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我們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引導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祕。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7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説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8

今天我上了一節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着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餘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並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象。

太空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為以後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已成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勇於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後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於世界之巔峯。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9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衞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鍊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湧、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着,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裏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説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0

伴隨着我們激動的心情,“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此次課堂繼續採取太空對話的方式進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容徵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台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意設計脱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後續活動中陸續進行展示。

觀看這次的天宮課堂,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同時感受了中國的航天技術越來越先進,中國的航天員也越來越優秀,短短一節課,勾起了我對於航天知識的興趣,航天夢的種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員身上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着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1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音樂老師為我們播放了天宮一號課堂的直播視頻,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學課。

航天員為我們展示了幾個神奇的實驗,實驗有“減輕失重的實驗”“浮力消失的實驗,”“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水光球實驗,”讓我記憶深刻的三項實驗是: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和水光球實驗。需要準備的工具是:圓鐵環,紅色的紙花,水袋,吸水管,泡騰片,藍色的顏料,針筒。

實驗開始,先將水袋裏的水滴到圓形環裏面,水在鐵環上形成一個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裏注入水,剛才的水膜變成了一個小水滴,用針筒將水膜裏的氣泡吸出,再將一朵紅色的紙花放進水膜裏,紙花開始慢慢綻放,我驚訝的張大嘴巴看着這實驗,哇!好太神奇了!緊接宇航員又向水膜裏繼續注水,再用針筒往水膜里弄了一個大大的氣泡,從透過水膜看宇航員的臉是正着的從水球裏看宇航員的臉是反着的,我們不禁又發出讚歎!

宇航員又不斷的往水球裏注水,慢慢的水膜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宇航員又把藍色的顏料滴進水球裏,水球立馬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騰片放進水晶球裏面,泡騰片遇見水後開始產生氣泡,隨着泡騰片的溶化水晶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地球。

我看到這些實驗時驚訝地直呼,這些實驗太有趣太神奇了。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2

偉大的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事業。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進程中,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和傑出的聰明智慧,鑄就了新時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具匠心的課。

本次太空課堂主要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們身體處於失重狀態,像小魚兒四處遊走。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太空轉身"這個實驗,是由葉光富完成的。他剛開始是原地轉身,可是一轉身人就倒下了,後來他是根據伸縮手臂加上旋轉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這樣,用兩把扇子來扇風,藉助風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遙想當年,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奔月之夢”,不辭勞苦,克服重重困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勇往直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鋒!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3

“天宮課堂”第三課,10月12日下午正式開講,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毛細效應實驗,最細吸管開啟“倍速模式”。

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陳冬用一個小實驗展示了流體現象的天地差異。

他將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在水中,最細的管子內液麪飛速到達頂端彷彿開啟了“倍速模式”。

一顆小小的鋼球讓水球變“懶”。

劉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噴出空氣時,水球的震動很激烈,在水球內加入鋼球后,以同樣的力度衝擊,水球的振動幅度變小了。這是怎麼回事?

“很輕鬆!”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喝到果汁。

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長,要很費力才能喝到飲料,而在問天實驗艙中,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不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還表示“很輕鬆”。

微重力環境下扳手居然會“掉頭”?

陳冬將空間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轉後,扳手居然會自己翻身,時而頭朝上,時而頭朝下,反覆不停。更為神奇的是當他將兩個扳手同時旋轉時,它們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轉姿態。這個神奇的現象是誰發現的?

太空科普課上,航天員還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課期間,航天員還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

宇宙浩瀚,探索無限。“天宮課堂”下一課,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