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參考

校園2.81W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參考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把握本文以敍為主,敍中有議的寫作特點。

〖德育目標

《世説新語》作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魯迅語),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敍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敍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説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閲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餘,可從《世説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閲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閲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複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特別準備了這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以供參考!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藴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説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古代小説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世説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個故事出自《世説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學生齊讀註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⑴各組提問:

疏通文意後,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⑵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謝家聚會吟詩,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②“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⑶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

為大家推薦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的內容,還滿意嗎?相信大家都會仔細閲讀,加油哦!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文特別準備了這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模板以供參考!

一、疏通句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

2、請學生試讀課文。

3、教師範讀。

4、學生齊讀。

二、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2、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

⑴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代專指兒子和女兒。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欣然,高興地。

⑵空中撒鹽差可擬

擬:比,比擬。

⑶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⑷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期:約定。

乃:才。

⑸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約會,約定。

委:捨棄。

⑹元丘入門不顧顧:回頭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

3、提問:大家對於課文有沒有什麼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

⑴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鬆,温馨)從哪裏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⑵“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説出什麼話來?為什麼把雪比作“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好?(前者較有韻味)

⑶文末為什麼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讚揚與敬佩)

⑷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麼樣的人?(暴躁、易怒)

⑸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

⑹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

⑺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來。

4、總結: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鍊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三、拓展延伸

1、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不同的雪景。

2、閲讀短文,回答問題: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於)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為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⑴用自己的話複述原文的內容。

⑵陳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有無功德嗎?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模板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