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校園1.75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境要素出發,以認識周圍常見物體、事物的現象、特徵或性質,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分類、小製作、小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起點,選用常見的動物、物質、科學現象、自然現象、簡單工具等為探究對象,以瞭解其特徵變化為主要內容目標,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並發展觀察、描述、比較、分類、實驗等探究技能,滲透體驗分析、歸納、抽象、概況等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人、動物、環境的關係的同時,瞭解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學目標:

“溶解”作為教材的第一個單元,觀察、描述溶解現象,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溶解現象,尊重事實,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溶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動物的反應”單元,認識動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動物是通過一些器官感知環境的,珍愛動物、探究興趣、願傾聽、樂分享,多角度認識事物。

“太陽和月亮”單元,知道太陽發光發熱,知道太陽東昇西落,知道用太陽辨認方向,知道月相的變化,培養尊重事實,用事實説話的意識,堅持住。

“物體的位置”單元,知道用方位、遠近描述物體的位置,激發興趣,樂於表達,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尺子的科學”單元,瞭解尺子科技史,認識在比較時統一標準的作用,嘗試多角度多方法設計製作尺子,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體會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

三、教學措施:

(一)把握國小生心理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1、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2、精心安排多種活動。 3、尊重每一位學生。

(二)加強組織教學,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1、加強教學組織工作。

2、注重科學課教學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明確觀察要求,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1、必須準備好觀察材料。 2、把握各課的觀察重點。

3、掌握觀察活動的基本步驟。 4、加強安全防範意識。四、課時安排每週1課時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

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

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

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

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

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1.“磁鐵”單元(1)科學概念目標

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

磁鐵可以隔着一段距離、一些物體對鐵-類的物體產生吸引作用。

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強弱不同,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

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製成的。鋼針經過磁鐵摩擦能變成小磁針,可以用來自制指南針。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2)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能通過移動小車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能用語言、示意圖初步描述觀察到的磁鐵實驗現象,並由此開展基於證據的、初步的科學論證活動。

能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傾聽、評價對磁鐵性質的想法。

能仿製一個水浮式指南針,並就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磁鐵及磁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採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表達有關磁鐵的信息。

能圍繞磁鐵的相關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測,並嘗試用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常見的利用磁鐵及其性質的產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施過程。

2.“我們自己”單元(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已身體內部的情況。

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

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3)科學態度目標

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

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

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

願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目標

能夠關心自己的生長髮育過程,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必要的準備。四、單元科學詞彙1.“磁鐵”單元

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拉力:拉動物體的力。

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2.“我們自己”單元

身體: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

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

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後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着又硬又涼。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後引起的活動。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容備註1、2.20-2.23始業教育課

2、2.24-3.21-1.磁鐵能吸引什麼

3、3.3-3.91-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

4、3.10-3.161-3.磁鐵的兩極

5、3.17-3.231-4.磁極與方向

6、3.24-3.301-5.做一個指南針

7、3.31-4.6機動清明節4月5日-7日8、4.7-4.131-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單元學習梳理

11、4.28-5.42-1.觀察我們的身體勞動節5月1日12、5.5-5.112-2.通過感官來發現

13、5.12-5.182-3.觀察與比較

14、5.19-5.252-4.測試反應快慢

15、5.26-6.12-5.發現生長

16、6.2-6.8機動端午節6月7日-9日17、6.9-6.152-6.身體的“時間膠囊”

18、6.16-6.22第二單元學習梳理

19、6.23-6.29學期總結評價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指導學生了解常見動物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激發學生探究動物祕密的興趣;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人的家,各種動物的家,以及家的歷史與未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學習方法

探究式式學習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樂趣,增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問題的分析設計研究方法,自己想辦法獲取與問題有關的事實或資料,通過獨立思考研討做出個性化的分析和總結,自己對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評價。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合作學習在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的基礎上,學會與人合作,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傾聽他人意見。

創造性學習學習過程中能大膽地獨立思考,提出別人未提出的問題,想出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不重複別人的觀點,並敢於質疑同學,教師書本中的觀點。

三.教學內容與設計

本學期的主題:觀察動物,我們的家園,玩具,

活動安排:觀察常見動物的外形,幫助動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講述螞蟻的故事,到室外觀察螞蟻,觀察螞蟻的外形,製作螞蟻模型。

捉蝸牛,養蝸牛,觀察,記錄蝸牛的生活,講述飼養蝸牛過程中的發現,瞭解蝸牛更多的祕密。

1 / 2

觀察金魚的身體,飼養金魚,介紹你喜愛的動物,認識我國的珍稀動物,舉辦關愛動物的宣傳畫展。

2 / 2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繫,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説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六、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科學技術發展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繫,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説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六、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第一週準備活動

第二週第一單元1荒島生存

第三週第一單元2我們的小船

第四周第一單元3我們的家園

第五週第六週第七週第八週第九周第十週第十一週第十二週第十三週第十四周第十五週第十六週第十七週第十八週拓展活動

第二單元1我們來造紙第二單元2裝訂我的小書第二單元3科技產品體驗會複習

第三單元1春夏秋冬

第三單元2四季與動物

第三單元3四季與植物

複習

第四單元1推力和拉力第四單元2形狀變了第四單元3製作小弓箭反思單元牛津大辯論的啟示覆習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常見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鐵四個單元的內容組成,本冊內容主要圍繞“性質和變化”,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切入點,統徵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部分教學內容,進行單元與客體的設計。

二年級教材整體上從上冊的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開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剪刀和螺絲,並引導學生會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第二單元開始逐漸帶領同學們走進具體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見的動植物、山川、物體、科技產品。第三單元則引導學生認識秋和冬兩個季節的自然現象,第四單元則詳細介紹了“磁鐵”這種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產品。結尾處“科學擂台-磁鐵玩具”引導學生綜合上冊學習的工具、磁鐵等知識進行形式活潑、多樣的動手實踐,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後舉例的順序,或者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現象引入學習,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

1 / 5

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並學會使用常見工具和簡單的儀器,進而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需要徐澤合適的工具,並體會各種儀器的不同。

過程方法:能在對工具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對選用的工具進行大膽猜想,在探究活動中對猜想進行驗證,並能將探究結果和同學分享

科學態度:對常見的工具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認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工具,工具是人類的好幫手,並會使用工具維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單元人工和自然

知識目標:能舉例説明常見的自然問題和人工製造的物體,能説出早知的製作過程,能舉例説出廢舊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和尋找生活的自然物體和人工世界的物體,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然物體和人工製造的物體。

2 / 5

科學態度:瞭解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得到不斷的改善,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同時知道產生的廢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發科學的學習興趣。

第三單元秋和冬

知識目標:能説出秋和冬的顯著特徵,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能知道地球上的動植物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種資源。

過程方法:通過探究秋冬的變化提出感興趣的話題,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點,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觀察到的現象並和同學進行交流秋冬的特點。

科學態度:能對秋冬季節中的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狀況表現出探究興趣,增強珍惜動植物資源的喜事,促進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第四單元磁鐵

知識目標:能説出生活中常見的磁鐵,知道磁鐵隔着一段距離能吸引鐵等材料,知道磁鐵存在着兩極,可以用來指示南北。瞭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過程方法: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利用多感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及現象,對磁鐵進行試驗,並與同學進行反思和評價。

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是同學們對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瞭解人類和生產對磁鐵的利用。

第五單元磁鐵玩具

知識目標:能瞭解磁鐵玩具利用了磁鐵的什麼性質,能見到描述製作磁鐵玩具的方法。

3 / 5

過程方法:通過自己設計磁鐵玩具的方案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通過合作,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玩具。

科學態度:瞭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設計都應用了科學技術,體會科學技術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

4 / 5

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第一單元3課時第二單元3課時第三單元3課時第四單元5課時第五單元3課時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

5 / 5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二、學情分析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三、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極的特性”,這兩親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3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磁鐵的不冋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力可以傳遞。 2、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明白磁極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有冋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3、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個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瞭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磁化現象及磁鐵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導學生了解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

5、引導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

6、知道通過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的事物,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並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7、瞭解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作出反應。

8、通過比較測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身體在生長變化,從而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紿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並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3、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將科學探究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構建合理科學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並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