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犯錯的成本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校園2.84W

相信你有看過《犯錯的成本》,你看了《犯錯的成本》有什麼感想呢?《犯錯的成本》讀後感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犯錯的成本》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犯錯的成本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犯錯的成本》讀後感篇一

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也有痕跡。這是我在《犯錯的成本》感受到的。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高偉截癱者因為在參加比賽時因一個動作差錯,導致了他的大半生在輪椅上度過。老師讓他們懂得了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也有痕跡。

這篇文章讓我感想到了:犯錯的人只要是輕易改過來的話,那麼以後犯的錯誤就會更多,離自己的成功也會相差很遠的。如果一個人不能犯同樣的錯誤,這樣使自己的犯錯的成本太低了。

每當我讀到“老師讓我們懂得,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也有痕跡。他讓我們懂得,要是改過來太容易了,我們就會輕易地犯錯,”以前,我做錯了一件事,媽媽她不但沒罵我,還教育了我,讓我以後不再犯錯誤。

錯誤將改變一切。比如:本來可以考到95分的就因為粗心大意只考到了80分多分,本來可以做大學生的.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殺人犯。這都是因為他們對待犯錯的成本太低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去做好使自己犯錯的成本降低。

  《犯錯的成本》讀後感篇二

讀了《犯錯的成本》,讓我明白,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的人和事,是因為犯錯的成本太低了。可不確實如此,正是因為這種現象,才發生了一場又一場的悲劇。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採訪了一位高位截癱者。一個本該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的運動員,但卻因為一個動作的差錯,導致了下半生都在輪椅上度過。還舉了很多事例:司機肇事的差錯,醫生誤診的差錯,這不都説明了以往犯錯的成本太低了嗎?還舉了自己上學時,老師不允許我寫錯。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要是改過來太容易,我們就會輕易犯錯。”

我認為作者説得很對,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在家裏,有些家長縱容孩子們經常犯錯;在學校,對學生的作業標準不夠嚴厲;這都為後來嚴重的犯錯後果做鋪墊啊!

記得又一次,我去圖書館,看見一名婦女牽着一名兒童,兒童喝完手中的牛奶,問:“媽媽,垃圾桶在哪?婦女很隨意地回答:“到處都是垃圾桶,你丟在地上不就可以了,反正又沒人管。”兒童就照母親的話丟在旁邊的草叢。我看到此情景不禁感歎了一聲:“是啊!在廣州,不是管得不夠嚴厲,而是根本沒有人管。大街小巷,沒有人在巡視,更有一些偏僻的地方,情況就更加嚴重,垃圾能堆成山來。這都是因為政府不重視,不嚴懲這種現象,讓他們一錯再錯。

所以,我們的目標不是知錯就改,而是往沒有錯就不用改的方向勇往前行。

  《犯錯的成本》讀後感篇三

老師讓我們懂得,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了也有痕跡。 他讓我們懂得,要是改過來太容易了,我們就會輕易地犯錯。

偶然間讀到一篇文章,叫做《犯錯的成本》,很有感觸。原文如下:

前不久從一份報導上了解到了一位高位截癱者。他60歲了,從事體育理論工作,事業上很有成就。可是説來令人難過,當年他是一名英姿颯爽的體操運動員,參加過全國運動會。20歲時從吊環上落地,因一個動作差錯,偏偏本應在一旁的教練又正好走開,導致了他的大半生在輪椅上度過。

也許是由職業決定的,世界上有些犯錯的後果是如此嚴重,比如司機肇事的差錯,比如醫生誤診的差錯。這世界上有些犯錯的後果又是如些輕描淡寫,沒關係,錯了就改嘛;沒關係,算是交了學費嘛;沒關係,哪裏跌倒哪裏爬起嘛……

不怕犯錯,有錯就改,真是這樣嗎?想起我上國小的時候,我的語文老是這樣批改作業的;把我們的作業本拿起來對着亮光照一照,有橡皮擦過的痕跡就要扣分,超過3個痕跡就要重寫。重寫時標準還是一樣,所以就有做一次作業用了半本練習本的紀錄。

他不許我們錯,甚至不能容忍我們已改正的錯,那時我們對他恨之入骨,長大成人後才知老師的良苦用心。在他的苛刻要求下,我們後來就很少寫錯了,再後來就基本不寫錯了,判斷失誤的差錯當然是有的,但隨心所欲的筆誤是絕對沒了。

老師讓我們懂得,一個錯就是一個錯,即使改過來了也有痕跡。

他讓我們懂得,要是改過來太容易了,我們就會輕易地犯錯。

直到今天,每每看見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的人和事,我就知道,那準是改正太容易了,今天的説法是,犯錯的成本太低了。

讀完文章,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平日裏我們總埋怨學生的作業本錯誤太多,改來改去亂成一氣,卻不考慮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竟在我們教師本身。我們還總在批評教育學生犯錯後不忘輕描淡寫地給學生打打氣:“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老師看你今後的表現!”

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允許孩子犯錯,可以包容孩子的犯錯,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清什麼樣的錯可以犯,什麼樣的錯不可以犯。學習過程中,探索新知的路上難免犯錯,可粗心犯錯就萬萬不行。我們要向文中的老師學習,讓孩子少犯錯,直至不犯錯。

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生就會走上社會各個崗位,今天我們對他們放鬆要求,明天他們就極有可能因此而鑄成大錯。如果那樣,那不僅僅是犯錯者的責任,還應該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

我們應從平日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學生懂得:犯錯就要付出代價,即犯錯的“成本”,這不是懲罰,而是承擔一種責任。我們既要降低犯錯的成本,而又不至於使孩子因為犯錯的成本太低而更容易犯錯。這同樣不是懲罰,而是對學生沉甸甸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