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3篇

校園1.12W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1

飲馬長城窟行 漢朝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3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夙昔一作:宿昔)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飲馬長城窟行》譯文

看着河邊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讓人想起那遠行在外的徵人。

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

其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枯桑雖已無葉尚且知道天風的拂吹,海水雖然廣大不易結冰,也可知道天氣的變冷。

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到家門與家人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客人風塵僕僕從遠方來,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僕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説了些什麼?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説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訴説思念。

《飲馬長城窟行》註釋

綿綿:這裏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徵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遠道:遠行。

夙昔:指昨夜。

覺:睡醒。

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裏是説在他鄉作客的人行蹤無定。“展轉”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説她醒後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

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説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悽、我的想念。

入門,指各回自己家裏。

媚:愛。言:問訊。以上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於別人不肯代為傳送。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裏面。一説將上面寫着書信的絹結成魚形。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説成烹魚。

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為“尺素”。素,生絹。書,信。

長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着地,臀部壓在腳後根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為“長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後部。

《飲馬長城窟行》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這首詩是思婦懷念在遠方行役的丈夫的。《鹽鐵論》中説:“今天下一統,而方內不安。徭役遠,內外煩。古者,過年無徭,逾時無役。今近者數千裏,遠者過萬里,歷二期而長不還,父子憂愁,妻子詠歎,憤懣之情發於心,慕思之積痛骨髓。”這首詩就是漢代這類社會現實的反映。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綿綿:連綿。思遠道:指思念遠方的親人。這兩句是説,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不可思:無可奈何之反語,意謂相思徒然無益。宿昔:昨夜。之:指代思念之人。這兩句是説,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昨夜在夢中卻見到了他。

詩的開頭作者藉着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青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徒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忽覺:忽然醒來。這兩句是説,夢裏見到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他仍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各異縣:各在異地。展轉:同“輾轉”,飄泊不定。這兩句是説,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飄泊不能見到。然而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説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中的“他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這兩句是説,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枯桑無葉可落,但知天風之大小;海水經冬不凍,仍知天氣之温寒。以此比喻夫婦久別,心知其苦。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媚:愛,悦,親熱。這兩句是説,同鄉的遊子們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這是第二段,暗示遠方的人也能瞭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段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獨守家門,表現其孤獨淒涼的感情。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這兩句是説,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狀木盒。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兒:指童僕。尺素書:即書信。古人寫信用絹帛或木板,其長度不過一尺,故稱“尺素”或“尺牘”。這兩句是説,呼喚童僕打開木盒,其中有有尺把長用素帛寫的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長跪:直起腰來跪着。何如:怎麼樣。這兩句是説,直起腰來跪着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寫來的信。信中究竟説了些什麼呢?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説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經常想念。最後一段,情節發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拆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敍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手法,語言清新,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感情濃郁,流宕曲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歌從思念寫到收到書信,從痛苦絕望寫到驚喜激動再寫到失望平靜,情緒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卻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顯然作者在構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夢境為中心內容的前八句,形式結構相當有特色:每句協韻,兩句一轉,前一韻的末句與後一韻的首句,詞語相同重疊,環環相扣,逐層推進。這種聯綿頂真的用法,在後世發展成為獨特的“轆轤體”。表達上的精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這種相思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個被相思的對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

但在那個時代,戰亂與動盪造成的家人離散很多時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災與人禍的兩相作用讓底層的民眾不得不面對分離。在這樣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讓人絕望難以承受的,但日子總要過下去。“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這樣簡單的幾句真切的關懷也就足夠感動了。情感的交流。並不只是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生活細節的關注與分享才更加真摯温暖。所以,即便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書信真的只有這兩行字,也足夠給予女主人公堅持的希望了。詩歌停頓到這裏,留下空白,給讀者以填補、想象的空間,恰到好處又餘味無窮。

《飲馬長城窟行》賞析二

《飲馬長城窟行》屬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又稱“飲馬行”。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着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迴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着卻説“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於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着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這意味着什麼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鑑賞

這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之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着抒情主之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迴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除道道之之;緊接着卻説“除道不可思道,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道,卻又忽然感到夢境可虛的,於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之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之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道“中有尺素書道的情節,可能可真的,也可能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着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之感動的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道,卻偏偏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藴含深意。這大概可寄信之不忍明言,讀信之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之稱自敍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除道。道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之觸景生情,對除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道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之“思緒的綿綿道可由“草的綿延不絕道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除,思念也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可遙除的空間隔絕,依舊可“他鄉各異縣道,彼此無法相見。這一段可以説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除道,除道不可思,道中的“除道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道中的“夢見道,以及“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道中的“他鄉道,都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道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第二層只有兩句,“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道暗示除方的之也能瞭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層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寒門獨居,表現其孤獨和淒涼的感情。

最後一段,情節發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除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除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婦女“閨中思之道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除。

該詩在藝術上可具有獨創性的,可膾炙之口的名篇,受到歷代詩評家的讚賞。抒寫詩之的情愫,筆法委婉多姿,完全隨着抒情主之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迴旋。八句中八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似夢非夢,似真非真,亦喜亦悲,變化難測。詩中所寫他家有之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可真的也可能可一種極度思念後產生的臆想。剖魚見書,有着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可極合理的事。作者把兩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之感動的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內容卻可“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道,卻偏偏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藴含深意。這大概可寄信之不忍明言,讀信之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樂府民歌是社會下層羣眾的歌謠,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敍事性,通常反映下層人民生活。中國古代徵役頻繁,遊宦之風盛行。野有曠夫,室有思婦,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思婦懷人。這些詩表現了婦女們獨守空閨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大多寫得真畢動人。

這首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關於詩題的由來,《文選》五臣注説:“長城,秦所築,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徵人路於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徵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

該詩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文選》李善注云:“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詠》則以為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從該詩的韻律、聲律的角度分析,及對蔡邕創作情況的觀照,説明該詩的作者與蔡邕並無關係,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於民間的歌詩。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2

原文: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詩詞賞析:

行,古詩的一種體裁。王灼《碧雞漫志》:“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是封建帝王中最為人稱道者。《舊唐書·太宗本紀》裏贊日:“貞觀之風,至今歌詠。”其文治武功可想而知。又據《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載:“於時海內漸平,太宗乃鋭意經籍,開文學館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勛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為學士,每更直閣下,降以温顏,與之討論經義,或夜分而罷。”唐太宗勤於創作,逐漸形成了秀麗勃發、沉淵明麗、高亢爽朗的文風,直至開啟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邊疆的悽迷、曠遠之景。為保衞疆土,詩人率兵出征,犁庭掃穴,消弭邊患,詩中充滿了對自己國家、民族的自信和自豪。詩中所表現的塞外悲壯之景,出征奮然之情,立功慷慨之意,在此後的陳子昂、高適、王昌齡、李白等人所創作的邊塞詩中屢有表現,多方闡發。因而,此詩堪稱唐代邊塞詩的濫觴之作,有啟迪一代文風的重大意義。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切,悽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為:塞外,寒風悲鳴,十分悽切,交河上,嚴冰封凍了河道。據《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載,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可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想必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狀。句意為: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上千裏雪覆。此聯進一步寫塞外之景,壯闊迷茫,渲染了一種壯烈豪邁之情。其眼光,其氣度,真有指點江山,總攬寰宇之勢,這一點是此後的許多詩人都難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迥戌,遠方的邊戍。高節,旗幟。句意為:烽火中傳來了遠方的緊急軍情,我於是揮兵遠赴邊疆,一路上層疊的山巒引導着我的旗幟。此二句點明為救邊而出征,軍隊沿着山路前行,彷彿是山引領着隊伍,意即此戰很得天時,必將獲勝。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句意為:風兒輕輕地吹起旗幟,我們揮師出長城而飲水放馬。馬是古代戰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處飲馬,意即對某處用兵,佔領某地。自秦以來,長城一直是重要的守禦工事,詩人敢為前人所不敢為,兵出長城,爭雄天下,其傲視寰宇的胸懷確實令後人追慕不已。這兩句點明瞭題中馳騁宇內,以天下為牧場之意。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朔吹,北風。句意為:寒冷的沙漠上,騎兵過處,跡印連綿;凜冽的北風阻隔了邊塞的噪雜之聲。這是寫進軍途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玉塞,玉門關。金鉦,鑼聲。句意為:玉門關一帶,胡人入侵的囂塵已經消逝,羌人們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鑼,載歌載舞。大軍所指,蠻夷懾服,邊境一帶很快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的和平氣象。並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載歌載舞心悦誠服。《舊唐書·太宗本紀》載:“自是西北諸蕃成請上尊號為‘天可汗’。”可見在處理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從這兩句詩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絕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車仗過處,原野為之震動。平夷戰禍後,軍隊凱旋,所到之處,羣情振奮。所謂“弔民伐罪”,正義的戰爭,人民從來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龍堆,即白龍堆,今新疆庫木塔格沙漠。句意為:都尉從龍堆返回,將軍們從馬邑凱旋而歸。這兩句是互文見義,稱述得勝還朝,所用地名都是邊塞一帶,給人以真實感,此後的邊塞詩也常用這種手法,羅列多個邊關地名,雖然這些地區往往與詩中的事件並無關聯,而且地名之間常常不具有確定的邏輯關係。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紀石,刻石紀功。句意為:旗幟飄揚,雲霧瀰漫的氛圍因之消歇,將士們功勛卓著,應該把他們的功績刻在石頭上,永遠流傳後世。這裏運用了象徵手法,“揚麾”指唐軍旗幟鮮明地出戰,“氛霧”形容外敵入侵,一片紛擾之狀。這是對將士們的稱述,也是勉勵將士們努力作戰以名垂千古,同時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荒裔,邊荒。戎衣,戰士。靈台,周代台名。《後漢書·桓譚傳》:“其後有詔會議靈台所處。”《三國志·魏書·王朗傳》注:“明堂所以祀上帝,靈台所以觀天文。”這裏指代朝廷。句意為:邊遠、荒涼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凱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鎮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李唐全盛時,的確如這兩句所描述的那樣,邊境安寧,四境賓服。

全詩立意高遠,言辭從容,層次分明,音韻優美,達到了藝術手段與箇中立意的高度統一,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和宮廷詩的豔麗,堪稱唐詩的闢荒之作。所謂“要給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藝才華,身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學,遂有唐詩這一中華文壇之高峯的橫空出世。老子日:“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太宗正是身體力行,以雍容、淳厚的詩風進而推行其從善如流的政治,終於成就大唐偉業,光耀華夏,堪與古人“鼓琴而治”相媲美。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3

原文: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飲馬長城窟行拼音解讀

yǐn mǎ zhǎng chéng kū ,shuǐ hán shāng mǎ gǔ 。

wǎng wèi zhǎng chéng lì ,shèn mò jī liú tài yuán zú !

guān zuò zì yǒu chéng ,jǔ zhù xié rǔ shēng !

nán ér níng dāng gé dòu sǐ ,hé néng fú yù zhù zhǎng chéng 。

zhǎng chéng hé lián lián ,lián lián sān qiān lǐ 。

biān chéng duō jiàn shǎo ,nèi shě duō guǎ fù 。

zuò shū yǔ nèi shě ,biàn jià mò liú zhù 。

shàn dài xīn gū zhāng ,shí shí niàn wǒ gù fū zǐ !

bào shū wǎng biān dì ,jun1 jīn chū yǔ yī hé bǐ ?

shēn zài huò nán zhōng ,hé wéi jī liú tā jiā zǐ ?

shēng nán shèn mò jǔ ,shēng nǚ bǔ yòng pú 。

jun1 dú bú jiàn zhǎng chéng xià ,sǐ rén hái gǔ xiàng chēng zhǔ 。

jié fā háng shì jun1 ,qiè qiè xīn yì guān 。

míng zhī biān dì kǔ ,jiàn qiè hé néng jiǔ zì quá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詩詞賞析:

本詩用樂府舊題,以秦代統治者驅使百姓修築長城的史實為背景,通過築城役卒夫妻對話,揭露了無休止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詩中用書信往返的對話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彼此間地深深牽掛,讚美了築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語言簡潔生動,真摯感人。

第一層(1—8句),寫築城役卒與長城吏的對話: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讓馬飲水,只得到那長城下山石間的泉眼,那裏的水是那麼的冰冷,以致都傷及到了馬的骨頭裏。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一位築城役卒跑去對監修長城的官吏懇求説:你們千萬不要長時間的滯留我們這些來自太原的役卒啊!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監修長城的官吏説:官府的工程自有一定的期限,哪能由你們説了算!趕緊拿起工具,大家一齊唱打夯的號子,盡力幹活去吧!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築城役卒心裏想:男子漢大丈夫,寧願上戰場在與敵人的廝殺中為國捐軀,怎麼能夠滿懷鬱悶地一天天地修築長城呢?

第二層(9—12句),過渡段,承上啟下: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長城啊長城,是那麼的蜿蜒曲折,它一直連綿了三千里遠。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邊城多的是健壯的年輕男人,家中大多隻剩下獨居的女人了。

第三層(13—28句)寫築城役卒與妻子的書信對話: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這位築城役卒寫信給在家的妻子説:你趕緊趁年輕改嫁吧,不必留在家裏等了。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你要好好服侍新的公公婆婆,也要時時想念着原來的丈夫啊!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妻子在送往邊地的信中説:你把我當成什麼人了,你這時候還説出這麼淺薄的話來?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築城役卒回信説:我自己處在禍難當中,也許今生我們再也沒有團圓的可能了,為什麼要去拖累別人家的女兒呢?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將來如果你生了男孩,千萬不要去養育他;如果生下女孩,就用乾肉精心地撫養她吧!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你難道沒看見長城的下面,死人屍骨累累,重重疊疊地相互支撐着,堆積在一塊嗎?

“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妻子回信説:我自從結婚嫁給你,就一直伺候着你,對你身在邊地,心裏雖然充滿了哀怨,可時時牽掛着你啊。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現在我明明知道在邊地築城是那麼地艱苦,我又怎麼能夠自私地圖謀長久地保全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