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明宮的介紹遺址在哪裏

校園2.69W

大明宮地處長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濱,南接長安城北郭,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明宮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明宮的介紹遺址在哪裏
  大明宮的介紹

大明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唐末毀於兵燹。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羣,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宮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明宮不僅奠定了中國的宮殿建築制度,而且對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宮殿建築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宮城無論是宮殿佈局還是與郭城的位置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了唐大明宮。

梨園,原是大明宮中游園之一,因唐玄宗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

  大明宮的名字由來

“大明”一詞早見於《詩經·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詩序》釋意為:“文王有明德,故天覆命武王也。

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大明宮如同未央宮之名也出自《詩經》一樣,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賢明作為榜樣的一種自我的鞭策。

大明宮的來歷還有一個奇異的傳説。初建之時,從工地上曾挖掘出過一面古銅寶鏡,魏徵認得是秦始皇曾經用來清除異己的鎮國之寶,叫“秦鏡”。傳説它能照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纖毫可見。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照出羣臣的忠奸、國運的興衰。大明宮峻工後,秦鏡就被懸掛在朝堂上震懾妖邪,以後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説法。有寶鏡鎮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稱為大明宮。

  大明宮的影響

政治影響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了當時的盛景。

唐大明宮規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峯之作”。大明宮第一大殿含元殿,比故宮天安門還要高大。自唐高宗起,唐朝歷代帝王大都在大明宮居住、處理朝政,曾經是中國220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唐代很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裏。

建築影響

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經歷了“多宮制一雙宮制——單一宮城制”的發展演變。宮城結構也發生了以大朝正殿為中心的中心佈局結構到以主要宮殿建築軸線為中心對稱佈局結構的變化,而大明宮是中國古代宮城建築這種變化的傑出典範。

西漢長安城結構以多宮城為特色,都城建設仍然是多宮城制度。從宮城空間結構和建築特點來講,大明宮功能明確、佈局更為規整。漢未央宮宮內軸線偏處於宮城東部(包括宮城南門和北門在內),其權威地位主要是通過地勢的剛昂實現的。而唐大明宮在高台建築的基礎上,藉助軸對稱佈局以及大殿前更為廣闊的空間共同構成。這種空間結構對萬民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此外,在西漢未央宮內佈置有中央官署等,而大明宮內則不存在這類建築,所以更具有宮城的性質。從西漢未央宮建成到唐代大明宮的建設經過800年的發展,其間中央官署等機構逐步從宮內剝離出來,由此可以認為兩大宮殿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宮城建設的典範。其營建過程反映了中國古代建設規劃思想和理論的實踐與創新,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出的範例。

大明宮在將古代高台建築推向極致的同時又開創了宮城建設的典範,不僅是中國古代宮城建設中最成功的範例,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繁榮富強的實物證據。

一、以大明宮為代表的唐宮苑建築所取得的成就,標誌着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藝術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

唐代宮苑建築是中國傳統宮苑建築發展完全成熟期的結晶,是中國建築藝術體系發展的高峯。而大明宮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代表。在建築藝術風格上,大明宮具有恢宏、樸質、真實的品格。含元殿、麟德殿、宣政殿、紫哀殿、三清殿等體量巨大的建築物營造出了壯闊輝煌、莊嚴肅穆的氛圍。同時,還顯現出質樸、真實的特點,建築物上沒有純粹為了裝飾而加上去的構件、沒有歪曲建築材料性能使之屈從於裝飾要求的顯現,這和明清宮殿專好於雕琢恰恰相反,唐人營造宮殿,更看中的是單體和羣體、局部和全部之間的有機聯繫,而不屑於追求過於繁瑣纖柔的裝飾和細碎俗豔的色彩,給人的印象是在形式的宏麗中藴含的精神更為內在、更為動人的雄渾和闊大。

在建築藝術創作上,大明宮體現出難能可貴的獨創精神。無論是建築與大環境的關係、建築羣的總體佈局方式,還是單體建築的造型、結構、空間構思以至建築的細部處理、建築裝飾做法都有着開創性的成就。如,開創了“前朝後苑、三大殿制、左中右三路”的總體佈局方式;開創了“宮苑結合、宮城中設內苑、外擁禁苑”的宮城建築與大環境巧妙結合的處置體系;開創了含元殿反凹字型的門網形制等等。這些創舉是繼兩漢以來在建築藝術上的又一次偉大革新。它將古代中國建築藝術推向了完全成熟,取得了空前的輝煌,對後世宮殿建築的影響深遠。

在建築技術上,大明宮解決了木構架建築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標誌着唐代宮殿木構架建築正趨向於定型化。如,大明宮中的麟德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浴堂殿、太和殿、三清殿、金鑾殿等殿宇都是超大規模的'木製建築。不僅面積超大,而且高度也極為可觀。據建築學家的復原,含元殿的高度能達到了四五十米;望仙台據歷史記載“高一百二十尺”,約36米,也是很高的建築。

二、大明宮開創的宮殿建築佈局方式,對後世及其周邊地區影響深遠。

大明宮沿中軸線對稱,左中右三路的佈局方式,成為後世宮殿遵循的基本佈局。中國宮殿建築中軸線思想形成十分早,至少不遲於西漢 。但是真正完全按照中正、對稱的中軸線原則佈置的只有隋唐長安城太極宮和大明宮。這一佈局方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金上京城宮城、元大都宮城、明清紫禁城、明代南京故宮、中都鳳陽故宮,以及很多王城均沿襲了這一佈局特點。這是封建時代宗法禮制和帝王權威的象徵。

三大殿制度,對後世宮廷建築佈局影響極為深遠。如,北宋開封皇宮即借鑑了大明宮的宮殿制度,《宋史》載“以本朝宮殿視之:大慶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 。明清亦然。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實際就是對唐三大殿制的臨摹。三大殿制度已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諸多宮城的基本特徵。

大明宮其他建築特徵也被後世直接借鑑。如,承天門、丹鳳門前的“T”型廣場,就被明清紫禁城的午門廣場借鑑,二者的功用也十分相似;含元殿的反“凹”字宮殿形制直接影響了北宋汁樑宮城的正門宣德樓,明清紫禁城的午門等;大明宮中的鐘鼓樓制度對金中都、元大都、明確故宮也都有影響;二宮中的日華、月華門,金奎殿、太和殿等建築的名稱也被後世宮城所沿用。

文化影響

大明宮不僅奠定了中國的宮殿建築制度,而且對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宮殿建築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宮城無論是宮殿佈局還是與郭城的位置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了唐大明宮。

梨園,原是大明宮中游園之一,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

標籤:大明宮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