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

校園2.56W
  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用英語思考

學了那麼久的英語你會用英語思考嗎,學會用英語思考才能練就最地道的英語。

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

  一、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用英語思考是什麼

語言做載體的思維包括用默想,用語言聲音思考和自言自語。因為思維本身很複雜,而且不單純是“語言的思維”,有圖象,符號,感覺等非語言的成分,有時沒有語言,有時還會是在“半語言狀態”(quasi-language)等各種“內語” (inner speech)狀態。但使用語言的聲音的思維(think out loud),不但被大家明確意識得到,同時可以在語言交流的現象中觀察到。當然,某種語言的能力不同,使用該語言的思維程度會不同。我們前面討論過mif 和語言條件反射,這兩個與思維有關的問題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其實語言的交流,就是將一個人的思維用語言符號傳遞給接受者,接受者將其映入自己的思維再現發出者的思維,除抽象的概念的思維外,其中也經常包括比較容易觀察的對所描繪圖像的再現。

舉一個與mif相關的現象的例子。比如聽到“來人身高八尺,面如重棗,三綹鬚髯胸前飄灑,身披金甲綠羅袍,跨下赤兔胭脂馬,掌提青龍偃月刀”。説者是在試圖傳遞這一具體和生動圖像,而聽者也在通過語言描述接受這一生動的圖像,這樣的語言描述的作用是使形象具體化,有戲劇效果,也比較有故事性。如果僅説“關羽來了”,聽者也可以接受該思維表述的含義,其實聽者也知道這個關羽的形象是紅臉綠袍騎bmw拿大刀,但這時僅有一個飛快閃現的mif,還是關羽形象但迅速閃過未清晰化,思維概念被接受了,形象傳遞了,交流實現,只是形象並未具體化,缺乏的是些趣味性和戲劇效果。無論如何,語言思維的一些特點可以觀察到了。老看京劇的人,聽到“曹操”一詞時,想必很多人會在腦子裏迅速閃過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吧。專家對此類現象的評述是:“linguistic forms and images are reciprocally accessible and in interactive functioning can be mutually constitutive.”

  二、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如何用英語思考

對於“流利使用任何語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須使用該語言進行思維”,無論是腦神經學的發展還是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證實,語言學界已經不存在太多的爭議了,而且各種新的語言教學體系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建立外語思維”的核心理念來設計的,甚至大部分都是絕對禁止使用母語翻譯和語法知識教學的。但儘管大家承認母語有干擾建立目標語言思維的作用,但在如何建立目標語言思維的實現過程,何時和應該如何使用目標語言進行思維,是否應該絕對地禁止使用母語幫助掌握外語的問題上,還是有很多的爭議和討論的。其實我們也完全不必絕對化,而且很多時候,條件也不允許我們在掌握外語的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母語,更不可能象有些人斷言的需要“忘掉母語”。我們關心的問題正是如何建立外語思維和如何避免母語的干擾,甚至能使母語幫助我們掌握外語。

  三、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如何選擇用英語思考

關於二語悉得研究領域中的“如何對思維語言選擇”choosing the language of thought這一題目本身有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即“選擇”這個詞。雙語人(指會用兩種語言思維當然也是會用兩種語言流利地交流的人)在使用哪種語言進行思維時,大部分人往往不是主動進行“選擇”的,一般是不自覺地根據情況適當採用某一種語言進行思維,甚至是被迫使用某一種語言進行思維。所以語言研究時經常被使用的choosing一詞表示主動選擇並不太準確。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當某種語言(當然是外語)思維能力還很低時,使用者往往更主動地“選擇”使用何種語言思維。正因為“選擇”一詞有爭議,對把“使用何種語言思維”與“如何制定外語學習策略”相聯繫的研究方法曾受到一些人的質疑。質疑者認為:既然使用者在用哪個語言思維身不由己,如何制定如何使用和和如何的學習策略?筆者認為這種質疑存在嚴重問題。因為如果分析一下使用者“使用哪種語言思維身不由己”的原因,就會發現這正是在不同情況下必須使用其中某一個語言思維而無法使用另一個造成的,並是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地選擇。比如在正常速度的聽力和交流時,一定要使用目標語言思維才有可能實現正常交流。而在某些情況下又正相反。所以二語悉得專家n等把選擇語言思維列為外語學習策略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顯然是合理的。

  四、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用英語時,何時會使用母語思維?

在正常使用外語時,只有在閲讀和寫作時,才有可能使用兩種語言中的任一種進行思維。當然各種研究結果已經清楚顯示,即使因為時間允許,在外語閲讀中可以使用母語思維,閲讀的速度也會因此而放慢,同時對外語的掌握是不利的。有研究結果顯示,用母語思維讀外語,儘管存在許

多“害處”(英文用的是 detrimental一詞),但有可能會提高對文章的理解深度。這一點當然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大家在實際閲讀的工作應用當中,不妨使用母語思考和幫助理解,但在掌握外語的路程上,閲讀中要儘量避免使用“翻譯”的過程。另外很多的研究顯示,在用外語寫作時,使用母語思維不但普遍,而且對構造文章有很大幫助。許多人在用外語寫作時,先用母語構思,然後翻譯成外語。這一過程被成為“心譯”(mental translation)的過程。這一點與有的老師同學舉的例子相符合,但聽説的過程中是不可以的。

儘管使用mental translation有利有弊,但這一過程也只有在閲讀和寫作中才可能使用,在聽和説時不但沒有什麼使用的價值,而且它正是聽和説的重大障礙。當然準備演講內容時當然可以使用“心譯”mental translation甚至先用母語起草演講稿,因為時間允許而且提前用母語考慮內容會對有些人會更方便快捷和更有思路,但如果無準備的即興講話“心譯” 是基本做不到的。我們常提到的“啞巴外語”現象,不是想使用的外語知識不具備,而是就當前掌握的外語知識不會聽説和使用。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不知道文字的“聲音”,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即使知道發音,由於“翻譯”和“語法”的搗亂,跟不上正常速度,無法直接理解,也無法説完整句子。之所以討論何時可以採用何種語思維,目的也並不是為了禁止在某些場合使用母語思維,而是因為在高階段正常交流中,這跟本做不到。所以一些外語思維程度較低的同學,在聽外語時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母語思維,結果是在不斷“翻譯”的過程中,除了剛翻譯過來的信息外,其他語言的信息大量丟失了。在説外語時採用翻譯過程,不但速度慢到無法正常交流,而且句子語法結構更加會混亂。

  五、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特殊情況下對語言思維的選擇

實驗和實際經驗表明,在對某種需要特定知識的情況下,思維語言的主動選擇,往往是根據當時獲得這種特殊知識時使用的是哪種語言。

比如大家在數學計算時,無論我們的外語思維達到何種流利程度,我們基本上都是在用自己的母語思維的。比如聽到外語how much is seven times eight? 我們幾乎立即轉變為母語思維進行思考,“七八-五十六”,畢竟乘法口訣表我們是用中文背的,英文的還真不會,然後我們再用英文説答案。有個別研究者以此作為使用在外語交流中可以使用母語思維的證據,顯然是以偏蓋全了。反之,如果某一領域知識完全是在外語流利後用外語學會的,在應用這一領域知識時,用母語思維反而很困難甚至不可能。我們在國外學習的許多留學生大多有同樣經歷,甚至完全不知道該知識中許多概念在母語中應該是哪個中文。許多在國外學完商科的'同學回國後都有這一體會:因為財務,金融等學科是後來在國外學習的,所以在回國後,用母語討論這些領域的話題時先要用英文把問題想通,然後再需要努力把英語往中文翻,還經常翻不出。特別是在一些投資公司中,幾個留過學的中國高管往往在一起時用英文開會討論業務反而方便。在寫商業計劃書時,也先要想英文和寫英文,然後再寫中文版。倒不是因為英文水平太高了,而是上面所説的原因。mars china曾有一位it經理,是剛回國的中國同學,但因為是在國外學的計算機專業,當年出國時計算機還未普及,所以根本不知道有關計算機的英文中任何相對應的中文。回國工作後,平時大家都用中文交流,但開業務會議時,大家都需要費力地使用英文交流。有一次在試圖跟大家用中文講“計算機顯示器”時説:計算機中的放在桌子上的長得象電視的那個東西。一時傳為公司笑話。

  六、自學英語口語的好方法之母語在英語悉得過程中的作用

上面的各種使用母語的特殊情況,都沒有否認掌握外語必須建立外語思維的事實。但在這一階段,在掌握外語過程中可以主動使用母語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使接觸到的外語變得“可理解”。主要是使用母語介紹和了解即將聽到的外語的題目和主要內容(top-down processing)。當然在實際過程中,我們不必要完全禁止用母語來解釋難懂詞彙或句子等的含義,簡單説就是母語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但應該十分清楚的是,一定不要將這一翻譯過程當作學習或教學過程,它的作用是幫助理解,是使輸入變成“可理解性”的然後再用外語進行輸入和掌握。如果非要禁止母語的使用,儘管學習理念正確,但效率又失去了。在這裏又要“實用主義”一下了。如果非要用外語解釋外語,初級時難度太大,效率一定非常低。我們前面分析的在初級階段使用英-英字典或在國外碰到用英文解釋英文的困難,就是典型的例子,理念正確,但缺乏可行性。我們只要關鍵掌握:即使用翻譯的方法可以幫助實現可理解,但儘量少使用。即使使用了,最後還需要作到能夠用它的外語聲音建立思維就好。

只要最後融入在這一階段中的有效的學習步驟就可逐漸實現。

標籤:英語口語 自學